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 第六课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ppt_第1页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 第六课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ppt_第2页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 第六课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ppt_第3页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 第六课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ppt_第4页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 第六课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课题 在实践中求索和发展真理 江苏省清浦中学陈伟国 2 第二框在实践中求索和发展真理 一 课标要求 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 揭示实践在发展真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 3 第二框在实践中求索和发展真理 二 考点要求 1 理解 真理的含义 2 理解 真理是客观的 具体的 有条件的 3 理解 认识具有反复性 无限性 上升性 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 4 三 考点详解 考点一 理解 真理的含义 判断 真理是有用的 有用的观念就是真理 真理是正确的意识 能对人们的实践起着巨大的指导作用 因此 真理是有用的 说明了真理的作用 是正确的 有用的观念就是真理 则把 有用性 当作真理的基本属性 否认了客观性是真理的基本属性这一观点 是一种实用主义 唯心主义真理观 5 三 考点详解 考点一 理解 真理的含义 判断 多数人的意见就是真理 多数人的意见不一定是真理 少数服从多数 是一个组织原则 与认识论有一定的联系 但不是一回事 当多数人的观点被实践证明是错误时 多数人就会放弃原有的意见 判断 真理是人们对事物及其规律的反映 6 三 考点详解 考点一 理解 真理的含义 1 真理的含义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 谬误的含义 谬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反映 7 3 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 1 区别 含义不同 真理和谬误有着原则的区别 严格的界限 二者泾渭分明 相互对立 不能混淆 2 联系 真理和谬误之间又具有统一的一面 表现在 真理和谬误相互依存 互为前提 真理与谬误相互转化 8 探究 针对 发射嫦娥一号卫星 这一事件 下面三位同学各有自己的看法 甲说 发射嫦娥一号卫星 耗费人才 物力 财力 得不偿失 乙说 发射嫦娥一号卫星 对国家有利对老百姓不利 丙说 发射嫦娥一号卫星 促进了我国航天和国防科技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9 探究 思考1 为什么对同一个事物人们会产生不同的认识 思考2 针对 发射嫦娥一号卫星 这一事件 正确的认识能有多少个 错误的认识会有多少个 10 三 考点详解 考点一 理解 真理的含义 1 真理的含义 2 谬误的含义 3 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 4 真理只有一个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11 三 考点详解 考点二 理解 真理是客观的 具体的 有条件的 1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思考 真理作为一种认识 是通过概念 判断 推理来表达的 其形式是主观的 为什么说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 12 三 考点详解 真理的客观性有两层含义 第一是指真理内容的客观性 真理作为对客观事物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本身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第二是指真理检验标准的客观性 真理是实践检验的结果 而实践本身一种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真理的客观性要求我们 坚持客观真理 反对主观真理 13 探究 课本p47 1 罗巴切夫斯基和黎曼的发现是否表明 欧几里得定理不再是真理 欧几里得定理是真理 但它的成立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范围和过程来说的 都是具体的历史的 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 真理再多走一小步 哪怕是向同一方向迈出的一小步 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2 是什么原因使人们认识到欧几里得定理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适用的真理 航海事业的发展和人们对球面认识的不断深入 14 三 考点详解 考点二 理解 真理是客观的 具体的 有条件的 2 真理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判断 真理在任何条件下都是正确的 15 探究 下雨是好事还是坏事 当谷物播种完毕 接连一个小时下雨 这雨对谷物有益吗 当已经积涝成灾 天还下倾盆大雨 这雨对庄稼是有益的吗 离开一定的条件 不好判断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 16 选择 只要再多走一小步 哪怕是朝同一方向迈进的一小步 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这句话说明a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b 真理和谬误是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c 真理和谬误没有确定的界限d 真理是有条件的 d 17 探究 下面材料说明了真理具有什么特点 在19世纪的中期 马克思 恩格斯在研究资本主义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规律时 曾经得出过这样的结论 社会主义革命不可能在一个国家内首先取得胜利 只能在大多数国家 至少在欧洲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才能胜利 自由资本主义阶段 到了20世纪初期 列宁又得出一个与此相反的新结论 社会主义不可能在一切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取得胜利 而可能首先在一个或几个国家中获得胜利 帝国主义阶段 18 探究 下面材料说明了真理具有什么特点 俄国革命道路 以城市为中心 逐步向农村发展 中国革命道路 以农村包围城市 最后夺取城市的胜利 19 三 考点详解 考点二 理解 真理是客观的 具体的 有条件的 3 真理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 都是主观与客观 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真理的具体性来自客观事物的具体性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的 都受时间 空间 条件的制约 都因时间 空间 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真理也必然是一个过程 也必然受时间 空间 条件的制约 并随之变化而变化 也就是说 真理必然是具体的 离开了具体 就离开了真理 20 三 考点详解 考点二 理解 真理是客观的 具体的 有条件的 3 真理是具体的 判断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判断 阶级斗争是一切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判断 真理永远都是正确的 真理的具体性要求我们 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做到与时俱进 21 三 考点详解 结论 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 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 错误是难免的 犯错误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22 思考 一庙前有两尊石兽被暴雨冲入河中 十年后 庙僧派人下河寻找 按庙僧想法 河水东流 石兽理应顺流东下 向东找了十里不见其踪影 一守堤老兵说 应求之于上游 众人愣 老兵释道 石兽重而河沙又松 西来的河水冲不动 反而把石兽下面的沙子冲走了 还冲成一个坑 时间一久 石兽势必向西倒去 掉进坑中 如此年复一年地倒 就好像石兽向西翻跟斗一样 众人听后 无不佩服 结果 真的在西边找到石兽 庙僧按照常理 认为石兽应顺流而下 从真理的具体性分析其失当之处 23 1 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 抽象的真理是没有的 真理的具体性是指真理是在一定的时间 地点 条件下主观同客观的符合 它是受条件的制约的 并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离开了具体的时间 地点和条件 真理就是抽象的 无意义的 2 河水东流 石兽顺流而下 这是常理 但它是在一定条件下才是有效的 庙僧的失当之处在于离开了一定的条件 抽象地对待常理 因而判断失误 24 三 考点详解 考点三 理解 认识具有反复性 无限性 上升性 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 25 2003年2月1日 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升空后爆炸 包括一名教师在内的7名美国宇航勇士丧生 26 莫斯科时间2003年2月4日下午17点49分 北京时间22点49分 俄罗斯 进步m 47 货运飞船与国际空间站成功对接 为空间站送去燃料 食品 水和科研设备 27 2005年11月 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 标志着中国在发展载人航天技术 进行有人参与的空间实验活动方面取得了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胜利 28 思考 当我们在实践中遭遇失败时 应该怎样看待已经获得的认识 29 三 考点详解 考点三 理解 认识具有反复性 无限性 上升性 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 1 认识具有反复性 1 从认识的主体来看 2 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判断 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 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 再从认识到实践的两次反复就能完成 30 选择 蟾蜍有毒 蟾衣却可入药 某青年偶然看到了蟾蜍蜕皮的过程 于是开始了巧获蟾衣的探索 经过反复观察 实验 总结 发现蟾蜍蜕皮是其生长过程的自然现象 一般在黑夜发生 过程很短 然后马上吃掉 还发现蟾蜍的眼睛只对运动的物体敏感 根据这些情况 他发明了通过控制光线 在水中获取 用光照引吸幼虫喂养等技术获取蟾衣的方法 终于闯出了低成本 省劳力 不破坏生态平衡且有巨大经济效益的致富之路 巧获蟾衣的过程体现了 一个正确认识的获得需要多次反复的认识过程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条件 人在自然和社会规律面前是自由的 人在自然和社会规律面前是不自由的a b c d b 31 火星 是太阳系第四颗大行星 从地球上望去 火星犹如一个巨大的火球 人类对这个红色星球充满了巨大的好奇和无限的遐思 32 人类的对火星的探索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 1965年美国的宇宙飞船拍摄照片显示火星表面是一片坑坑洼洼的贫瘠荒地 1969年美国同时派两艘飞船去探测火星 拍下了100多张照片 33 1976年发射的宇宙飞船在火星表面着陆 在火星土壤中发现了奇特的化学元素 1996年美国宇航局的 火星全球调查者号 发射 科学家们意识到火星表面下可能有水 34 目前 美国的两个火星探测器仍在火星轨道工作 另外 欧洲发射了 火星快车 探测器 35 人类对火星的认识还会发展吗 为什么 36 三 考点详解 考点三 理解 认识具有反复性 无限性 上升性 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 2 认识具有无限性 1 认识的对象 2 认识的主体 3 认识的基础判断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7 选择 日本提出了 零排放 的概念 中国提出三个 零增长 日本提出 循环型经济社会 中国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的 科学发展观 这些都是应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生的真理性认识 这说明a 认识无限性 反复性 需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b 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对同一对象的认识是惟一的c 由于观念 能力差异 对同一对象允许存在不同的真理性认识d 实践中获得的认识都是正确的 a 38 三 考点详解 考点三 理解 认识具有反复性 无限性 上升性 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 判断 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表明它是一个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从实践到认识 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并不表明它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3 认识具有上升性 39 选择 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