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望岳 (11).docx_第1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望岳 (11).docx_第2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望岳 (11).docx_第3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望岳 (11).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望岳教学设计 福田河中学 何莎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杜甫诗歌的创作风格; 2.能准确流畅的诵读诗歌; 3.通过朗读与品析相结合,体会诗歌的情感,培养学生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4.感受杜甫作为一代诗圣的忧国忧民兼济天下的伟大精神。学情分析 通过上节课的有效沟通,大多数学生只听过但没有亲眼见过泰山,对“一览众山小”的理解很模糊,但学生对泰山好奇心强,就增加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且现在学生经过上一学年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诗歌学习基础,再加上教师的适当引导,学生能够理解这篇课文的内容。重点难点 1.体会诗歌的情感,培养学生分析诗歌的能力。 2.通过杜甫后期诗歌登高的对比学习,进一步理解杜甫作为一代诗圣的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 导入 1.我们来猜一个人物(PPT导入杜甫对联) 2我们再来猜一处名胜:(历史上有72位皇帝曾经在此处进行祭天和封禅大典。)3当伟大的诗人杜甫来到雄伟的泰山,于是便产生了流传千古的望岳。今天我们走近杜甫,走进他的望岳导入点评:从猜人物和名胜两个谜语导入,直接引出杜甫和泰山,便于学生很快进入角色。2、 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昨天让同学们预习这一课,下面我们来检测一下,请一位同学来读一遍课文。 2.我们常常说“三分诗七分读”,可见读诗有多重要。下面我们来大声的朗读全诗,并思考幻灯片上的问题这首诗为你呈现了一幅泰山怎样的画面呢?你能用自己的话来回答么? 3.我们来齐读一遍吧。下面请几位同学来回答一下我刚才提出的问题。(生自由回答,师注意引导)点评:让学生自读一遍课文,整体感知诗文内容,从整体上把握泰山给人呈现怎样的画面,学生有话可说,课堂氛围良好。3、 研读诗歌 同学们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那到底你们说得对不对呢?让我们深入的研读一下诗歌吧。请同学们结合幻灯片上的问题再仔细品读一下全诗。 师:同学们赏析的很准确,(幻灯片围炉诗话)这句话告诉我们在欣赏诗歌时也要做到知人论世。那我们来看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生来回答)诗人此时正处于落榜的人生低谷,而诗歌却向我们传递出一种正能量,为什么呢?(生回答) 师总结:也许虽然此时的杜甫遭遇了小小的磨难,但是宏伟的泰山却给了他征服一切困难的勇气:又或者是杜甫心中的梦想足够强大,强大到一切困难在作者心中似乎都变得像众山一样渺小。那这样我们是不是能更好的理解诗歌的最后一句了呢?这里的绝顶不仅仅是山的最高峰,更是作者人生的最高峰!在这首诗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这样的杜甫:他有着风华正茂的年纪,又有着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理想和热情,所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正是诗人的述志之笔。点评:整体感知文本后,学生再在精读的基础上再研究从诗中哪个字哪个词可以看出泰山什么特点,并综述诗人每句写出了泰山怎样的特点,如此研读诗歌更深一层。顺势引出诗歌写作背景,学生能更好体会诗人此时的心情,并理解最后一句充满哲理的诗句。四、对比学习 可是,这样的理想和热情仅仅是杜甫生活中的一个片段,漂泊孤苦才是他人生的主旋律。因为中年的他遭遇了唐朝的一次浩劫,那就是安史之乱。他和所有的百姓一样颠沛流离。过着“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的生活。下面让我们再来看一首他老年时期所写的诗吧。 1、在这首诗中我们看到了杜甫怎样的处境和心情? 2、我们看到这首诗中的杜甫,他的孤苦和他老年时期的漂泊无依有关,和他所处的动荡时代有关,更和他所看到的满眼的凄凉有关。下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 3.这段视频会不会让我们更加理解杜甫了呢?他生在盛唐,却活在安史之乱的动荡中,他看到的是百姓怎样在水深火热中挣扎,他看到的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他看到的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用时代的血泪在写诗,所以他的诗歌被称为“诗史”。 然而这并不是他的伟大之处。有一句歌谣是唱杜甫的,“唐朝诗圣是杜甫,能知百姓苦中苦”。杜甫的1000多首诗中,有将近一半是写百姓的。当他写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他说如果有一座房子能够为天下百姓遮风挡雨,我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杜甫从自己的苦难和卑微中跳出来,为别人撑起一片树荫去遮风挡雨。所以,这样的伟大之处成就 一个时代的“诗圣”。4.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又看到了这样一个杜甫:杜甫的人生境遇变了,但他的追求没有变,年轻的他意气风发,有着“兼济天下”的雄心壮志;而年老孤独的他仍心系天下。自己再怎样穷困潦倒,也要为百姓的疾苦高呼。这,才是一代诗圣的伟大之处!点评:对比杜甫后期另一首登高之作,两首诗对比阅读分析,使得学生对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