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调研试卷(一).doc_第1页
冀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调研试卷(一).doc_第2页
冀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调研试卷(一).doc_第3页
冀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调研试卷(一).doc_第4页
冀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调研试卷(一).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冀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调研试卷(一)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1题;共2分)1. (2分)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 为人谋而不忠乎 忠:忠诚B . 思而不学则殆 殆:疑惑C . 撒盐空中差可拟 差:大体D . 逝者如斯夫 逝:离去二、 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2. (1分)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我)在客厅里zhng jn wi zu_地等待这位大师的接见。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8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bng x lin shng_的一刹那。每逢骤雨猝至,这两位物理学家就匆忙把设备搬进棚屋,大开着门窗让空气流通,以便继续工作,而不至于被烟zh x_。是藤野先生在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末尾是n mng_。三、 情景默写 (共1题;共4分)3. (4分)默写。(请用正楷书写) (1)_,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2)可怜夜半虚前席,_。(李商隐贾生) (3)_,路远莫致之。(汉 佚名庭中有奇树) (4)_,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渔家傲秋思) (5)谁见幽人独往来,_。(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6)吾视其辙乱,_,故逐之。(曹刿论战) (7)_,_,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范仲岳阳楼记) (8)毛泽东主席的沁园春雪词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化静为动描写北国雪景的诗句是:_,_。 四、 名著导读 (共1题;共6分)4. (6分)儒林外史以“功名富贵”为镜,照出儒林各种人物的灵魂。阅读书评,完成后面的题目。 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有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有倚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有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终乃以辞却功名富贵,品地最上一层,为中流砥柱。(儒林外史卧闲草堂本闲斋老人序)从下列选项中任选一项,指出他属于书评所列的哪种人,并结合小说情节加以阐述。A王冕 B牛浦郎五、 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17分)5. (17分)阅读壶口瀑布的节选文字,回答小题。 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看罢水,我再细观脚下的石。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据元和郡县图志中所载,当年壶口的位置还在这下游一千五百米处。你看,日夜不止,这柔和的水硬将铁硬的石寸寸地剁去。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1)下面对选文各段所写的主要内容,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 段从水流角度看,河水在龙槽壶口的特点阳刚、崇高。B . 段从石头角度看,眼前河水的主要特点软弱、柔和。C . 段采用定点换景的方法,是对枯水季壶口瀑布的描写。D . 段抓住壶口瀑布柔中有刚的特点,引申到人生“历经磨难,方显个性”的哲理。(2)对段中画线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 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洪流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的形态。B . 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 排比、拟人,生动写出水流在龙槽两边滩壁上散开的画面,赋予水流以生机活力。C . 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 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黄河水的声音、颜色、态势之美。D . 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设问,加强语气,表达造物者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的意思,立意深刻。(3)对第段所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段文字是作者观景时的直接体验,目的在于突出壶口瀑布本身的险。B . 本段文字作者紧扣河水在壶口展现出的多种形态,联想到人生的五味杂陈。C . 本段文字作者的理性思考主要是由脚下的巨石引出的对黄河个性化的解读。D . 本段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展现壶口瀑布的雄姿。六、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7分)6. (1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做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节选自马南邨不求甚解)材料二:如果把阅读分开来说,一般科学的教科书应该偏重于阅,语言文字的教科书应该偏重在读。一般科学的教科书虽也用了文字写着,但我们学习的目标并不在文字上,譬如说,我们学地理、学化学,所当注意的是地理、化学上所记着的事项本身,这些事项除图表外还用文宇记着,但我们不必专从文字上记忆揣摩,只要从文字去求得内容就够了。至于语言文字的学科就不同,我们在国文教科书里读到一篇文章假定是韩愈的画记,这时我们不但该知道韩愈这个人,理解这篇画记的内容,还该有别的目标,如文章的结构、句式的式样、描写表现的方法等,都得加以研究。如果读韩愈的画记,只知道当时曾有过这样的画,韩愈曾写过这样的一篇文章,那就等于不曾把这篇文章当作国文功课学习过。(节选自夏丏尊怎样阅读)材料三:根据不同的读书目的,可以选择不同的阅读内容。例如,如果是为了与课内学习沟通衔接,就要关注与课内关联度较高的内容;如果是为了写读后感,就要关注感受最多、体会最深的内容;如果是为了质疑批判,就要关注你认为可以商讨、指瑕的内容。阅读不同的文本,可以采取不同的读法:例如,实用文体可以采取“冷读”的方法,阅读时头脑冷静,心平气和,这样有利于把提概念,抓住要点,深入理解;文学作品则可以采取“热读”的方法,阅读时可以调动感情,鼓舞精神,一气贯注,达到感同身受或身临其境的效果,再如,理解、记忆性阅读,可以采取默读的方法;评价、探究性阅读,可以采取评点批注的方法;消遣、娱乐性阅读,可以采取浏览跳读的方法。(节选自读书方法指导)(1)以上三则材料主要是围绕读书的哪些方面展开论述或说明的?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提倡学习陶渊明的“不求甚解”,提出读书时要虚心,不要固执一点,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B . 材料二中“我们不必专从文字上记忆揣摩,只要从文字去求得内容就够了”的“专”字去掉不改变原句意思。C . 材料三第二段采取分类别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阅读不同的文本,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D . 这三则材料在表达方式上是有所不同的,材料一属于论述性文字,材料二,三属于说明性文字。(3)以下是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目录”与“单元导读”,请你结合材料二,三,谈谈学习本单元为什么“要重视朗读课文”? 七、 诗歌鉴赏 (共1题;共6分)7. (6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好事近梦中作秦观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飞云当面化龙蛇,夭矫转空碧。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注】该作写于词人被贬处州(今浙江丽水)时。夭矫:形容姿态伸展屈曲而有气势。(1)请你想象“花动一山春色”所展现的情景,并将它描写出来。 (2)下列对这首词的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词的上片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词人在山路、小溪深处的真实见闻。B . 词的下片写词人梦中仰观所见云空的变幻和歇息于古藤阴下的心理活动。C . 结尾两句中的“醉”,不仅写卧态,而且也包括词人在梦境中的情态。D . “了不知南北”表现出与“一蓑烟雨任平生”一般自然平淡超脱的情绪。八、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3分)8. (1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给下列划线的词语注音。 _山门圮于河棹数小舟(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众服为确论/岂能为暴涨携之去B . 当求之于上流/生于忧患C . 其反激之力/然则天下之事D . 如是在啮/如其言(3)对下列句子翻译不当的一项是( ) A . 沿河求之。(顺着河流寻找石兽)B . 石必倒掷坎穴中。(用石头把坑洞填满)C . 寻十余里无迹。(寻找了十多里,也没有石兽的踪迹。)D . 竟不可得。(最终没找到)(4)请谈谈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并说说它在文中的作用。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5)寺僧们、讲学家和老河兵分别代表了哪三种生活态度? 九、 话题作文 (共1题;共5分)9. (5分)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对手,然而,很多时候,我们都错误地把对手当成可怕的敌人。是的,对手胜利的狂喜可能会击碎我们无比美好的成功梦,但我们也不能忽略他曾经给予我们的激励和鞭策。拥有对手,生命之花才会更加绚丽多姿。请以“对手”为话题,写一篇文章。4要求:(1)文体不限(除诗歌外),题目自拟;(2)内容充实,思想内容健康,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第 10 页 共 10 页参考答案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