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第二次模拟大联考考试试卷B卷.doc_第1页
北师大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第二次模拟大联考考试试卷B卷.doc_第2页
北师大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第二次模拟大联考考试试卷B卷.doc_第3页
北师大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第二次模拟大联考考试试卷B卷.doc_第4页
北师大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第二次模拟大联考考试试卷B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第二次模拟大联考考试试卷B卷一、 选择题 (共4题;共8分)1. (2分)选出下列划线词语中字音、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 . 亘(n)古 陨落 蹑(ni)手蹑脚 名门望族B . 裨(b)益 脉搏 装模(m)作样 汗流浃背C . 拮据(j) 嫡传 谆(zhn)谆教诲 既往不究D . 挣(zhn)脱 竣工 一拍即(j)合 一筹莫展2. (2分)找出没有错别字的一组词语。( ) A . 低垂 挣命 腻烦 爽性B . 漂洒 好歹 蒲扇 鞋袜C . 空矿 照例 脊背 水瓢D . 蹩闷 享受 中暑 刺目3. (2分)下列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古时的读书人多是文武全才,奔驰沙场能英勇杀敌,撰作诗文则倚马可待 , 足为我们的典范。B . 做粉笔雕刻对他来说虽只是雕虫小技 , 但他仍很耐心地示范给学生。C . 他那颖脱而出的高调处事风格,很容易带来负面影响。D . 中国体育健儿的出色表现,让五星红旗在奥运赛场上一次次升起,让中国人在世界面前扬眉吐气。4.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最近发生在校园里的一些违法案件,教育部要求地方有关部门,对侵犯少年儿童权益、损害少年儿童身心健康,要从严查处并依法打击。B . 阅读文学经典,就是与文学大师进行精神的对话和心灵的沟通,这对我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C . 二泉映月自始至终让人感受到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想情感,同时,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也让人叹为观止。D . 今年母亲节来临之前,学校要求每个学生在母亲节为自己的母亲自制一个充满爱心的礼物,从而在校园浓郁地营造出感恩母亲的节日气氛。二、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0分)5. (8分)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大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狠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1)给加横线字注音。 目似瞑 (_) 尻尾 (_) 假寐 (_) 狼亦黠矣 (_)(2)解释加横线的词。 狼亦黠矣(_) 一狼洞其中(_) 屠自后断其股(_)(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4)本文是怎样表现狼的狡猾的? (5)屠户的机智表现在什么地方? (6)作者对这件事发表了怎样的议论? 6. (12分)(2012东营)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钴鉧潭西小丘记柳宗元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 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 , 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予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澧、镐、鄠、杜 , 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价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选自永州八记)【注释】:鱼梁:一种捕鱼的设施,用石头围成一道阻水堰,中间留有空洞,以安放竹笱。突怒偃蹇: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的样子。嵚(qn)然:山势高峻的样子。罴(p):棕熊。澧(fng)、镐(ho)、鄠(h)、杜:均为古地名,其中澧、镐分别为周文王、周武王建都处。(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而:_烈火而焚之烈火:_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虽:_农夫渔父过而陋之陋:_(2)用横线在文中画出运用比喻描写丘“石”的语句并在下面翻译出来。(3)下面写“坐潭上”和“卧丘上”观感的文字,分别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境?“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小石潭记)“枕席而卧渊然而静者与心谋。”(4)结合小石潭记的写作背景,谈谈本文写“弃地”小丘的际遇,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愿望。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6分)7. (6分)默写句子。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_。 (2)次北固山下:_,江春入旧年。 (3)论语十二章:_,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夜上受降城闻笛:_,一夜征人尽望乡。 (5)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_,尚思为国戍轮台。 (6)潼关:河流大野犹嫌束,_。 (7)天净沙秋思的主旨句是:_,_。 (8)论语十二章中表明要珍惜时间的句子是:_,_。 (9)夜雨寄北中将相思之情转化为企盼重逢的诗句是:_,_。 四、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5分)8. (15分)阅读下文,回答后面小题。 苦是人生的补药有哲人说,苦是奋进人生的一种补药,吃苦能补精神、补信念、补品格、社能使人生由苦至甜,走向理想的彼岸。志从苦中砺,“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古往今来,举凡抱负高远者,必先立志献身:献身信仰历程,必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艰辛磨砺。正是这样的人生炼,才使思想跃然升华。信念愈加坚定、毅力不断坚强、人格日臻完善,从而实现远大的人生抱负。朱德、贺龙等无数老一革命家,立志献身信仰,或舍弃高官厚禄,成告别富裕生活,失志投身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皆经历了一个浴火重生的过程,正所谓,吃苦励志,苦生芳华。才从苦中长。立学,是奋进人生的一门必修课,立学成才,尤须呕心沥血、渐入佳境的修炼与升华,正如著名学者王国维所阐述的三重境界:始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继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终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有道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成才不惧苦,就能苦出才学,苦出功底,苦出硕果功从苦中建。没有汗水,难有收获:安于享受,难以建功,坚苦是拓荒者的底色,坚忍乃创业者的特质,哲人言,一切希望和理想,都要靠咬牙挺着,一直挺来成功的曙光,科学家发明创造的背后,是坚忍不拔的艰难攻关;体育健将摘金夺银的背后,是千锤百炼的艰辛付出;名师名角一鸣惊人的背后,是厚积薄发的艰苦练功。遵义草王坝村老支书黄大发,坚忍36年苦战,才凿通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的水渠,彻底改变了山民世代缺水的命运。科学家南仁东,带着300多幅卫星遥感图,艰辛勘探了1000多处重峦洼地,终于找到安装“天眼”的最佳位置。无数建功立业者的经历表明:“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然而,在当今社会,总有一些既想舒心获得,又不愿苦心付出的“自在”者。有的只想吃香喝辣而不想吃苦受累,让梦想成了梦幻;有的想出彩而不想出力,让愿景成了泡影;有的想升迁而不想作为,让机遇成了“危机”。殊不知,天下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实现梦想的道路是艰难曲折的,但只要有吃苦开拓精神,必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段是从哪三个方面展开论述的? (3)依次指出文中划线的句子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4)文章前几段已经有力地证明了观点,作者为什么还要写最后一段? 9. (20分)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柳先生的正骨膏刘玲海邾镇东大街新开张的药铺叫汉春堂,坐堂的先生姓柳,人称柳先生,从东北躲战乱来到邾镇。柳先生擅长骨科,跌打损伤脱臼骨折手到病除,据说,他熬制的外敷膏药正骨膏更是神奇,无论多严重的骨折,经柳先生手法复位后,贴上正骨膏再用竹片固定,少则十日多则一月,断骨愈好如初。日本人攻打邾镇的那天,一颗炮弹落在颜老爷的家里,三间大堂屋成了废墟,颜老爷正在前厅伺候他的花树,震得昏了过去。半日后醒来,他看到养在莲花缸里的那株花树,如小臂粗的树干被炸断,仅连接着一部分树皮,颜老爷两眼一黑又昏过去。那株树是儿子带回来的,儿子的喜好,颜老爷视为珍宝。儿子和他的部队在台儿庄与日本人决战时,壮烈殉国,老人把儿子的一捧骨灰埋在树根下,更是视树为生命。现在,儿子的树被日本人毁了,颜老爷像被挖了心一样。他失魂落魄地在院子的残垣断壁间转圈,不知如何是好。许久,他一下子想起柳先生,救人的命和救树的命都是救命,也是心急乱求医,柳先生成了他救命的稻草,一路跌跌撞撞来到柳先生的药铺,全不顾大街上枪弹横飞,见到柳先生颜老爷扑通一声就跪下了。柳先生来到花树前,小心地扶起来,把断茬对齐捏实贴上正骨膏,周匝固定木棍。三日后,树叶竟振作起来,十日后,树叶重新泛绿,一月后,树干断处长好了。颜老爷一脸泪痕,紧抓着柳先生的手说:“你救了我儿子,也救了我啊!”邾镇沦陷后,病人挤满了柳先生的药铺,断胳膊断腿的病人很多。这天,柳先生在药铺里配药,心里默念着药方,川续断十钱,右手去药匣抓药,放进左手的戥子里一称,正好。继续一味味抓药,骨碎补十钱、藏红花十钱汉春堂的大门咣当一声开了,听声音不是手推开的,是脚踢开的。一群日本兵涌进来,后边还抬着一个嗷嗷乱叫的军官,候诊的病人吓得四处躲藏。翻译官提着手枪走近柳先生,说:“听说你医术高明,请你为少佐先生治伤,伤愈后重赏。”说着指指乱叫的日本人,“少佐先生率兵进山剿匪,被八路的地雷炸伤,两条腿骨头断了。”柳先生一怔,然后缓步上前,看看担架上那张被疼痛扭曲的脸,认识。邾镇沦陷后,这个日本人牵着一条凶犬,在大街上咬死咬伤的人不计其数。柳先生指点把病人放到诊床上,然后双手在断腿上拿捏,病人忽然疼得又叫起来,日本兵哗哗地拉枪栓,黑洞洞的枪口一齐对着柳先生。柳先生好像没看见,继续接骨,修正碎骨后外敷正骨膏再竹片固定。一条腿整好换另一条腿,有条不紊。“好了,隔日过来换膏药。”柳先生说着直起身去洗手,不再说话。翻译官放下大把银元,日本兵抬着少佐走了。隔日,翻译官抬着那个日本少佐来换膏药,又放下大把银元。又隔日,那个日本少佐被抬过来换膏药,翻译官再放下大把银元。这些日子,柳先生药铺里来治病的人越来越少,以致门可罗雀。半月后,日本少佐是拄着拐杖来的,两个日本兵扶着,见了柳先生露出一脸笑,不住地说:“你的,良民大大的!”柳先生也笑,只是不多说话。日本少佐换完药走了,当然还留下许多银元。柳先生听到大门口哗啦一声响,出门看,是颜老爷把他的莲花缸摔碎在柳先生的门口,还把莲花缸里的花树嘎吱一下当腰折断,去在地上愤愤而去,街上好多围观的人,恨恨地吐下唾沫,转身散去。柳先生一脸淡然。一个月后,是日本少佐自己走着来的,翻译官跟在后面抱着一坛酒。柳先生和日本少佐已成了熟人,最后一次换完药开始喝酒,喝酒的时候,推杯换盏很是热闹,一坛酒喝光还没尽兴,柳先生提议翻译官再去拿一坛酒来。翻译官抱着酒坛子回来时,日本少佐躺在地上已经死了,面目狰狞,胸口插着一把刀,刀柄深入,污血满地。柳先生在院里正给颜老爷的那棵花树换药,莲花缸换了新的,缸里的花树折断处周匝固定着木棍,花树枝青叶绿,一派盎然。刑场上,翻译官问柳先生:“你当初为什么给少佐先生医伤?”“我是医病的先生,不能坏了先生的名声。”柳先生说。“那你干嘛又杀死他?”翻译官追问。“我是中国人,不能坏了中国人的名声!”柳先生脱口而答。(小说选刊2018年第5期)(1)(线索照应)关注线索与照应,理清情节,补全思维导图。 (2)(语言情感)揣摩下面两处“笑”,体会人物情感。 半月后,日本少佐是挂着拐杖来的,两个日本兵扶着,见了柳先生露出一脸笑,不住地说:“你的,良民大大的!”柳先生也笑 , 只是不多说话。“我是中国人,不能坏了中国人的名声!”柳先生冷冷一笑说。(3)(人物形象)小说的次要人物往往着墨不多,但其地位不可忽视。请从下面两个次要人物中选取一位,对其形象以及作用进行分析。 颜老爷 翻译官(4)(文题主旨)小说的题目往往是“照亮读者眼睛的灯笼”。结合这篇小说,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五、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10. (5分)作文:你留心过吗?不知从何时起,我们常常能在一些商铺外看到这样的标语“一杯水,温暖一座城”。手中擎着一杯热水,冒出的水蒸气里有一颗温暖的心这是活动海报上的设计。如今,这最初的构想已经不再是一种期盼,而是长春这座城市中一个温暖的标志。当环卫工人看到这个标志的时候,他们知道这里有如家的呵护,当店主看到这个标志的时候,时刻提醒自己做出的一份承诺。“一杯热水,一句问候,一年服务”,这是每个加入“爱心驿站”的店铺对环卫工人、对市民、对这座城市的承诺。温暖需要传递,爱心需要接力。当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从奉献中感受到快乐的时候,温暖已经深深蕴含在每个人的心间。同学们,请你在班级发起倡议,从点滴小事做起,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到“温暖身边人”的队伍中来。(不少于120字)六、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11. (10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1)这首词的作者是_代诗人_。 (2)同“路转溪桥忽见”中“见”用法不同的是( ) A .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B . 风吹草低见牛羊。C .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3)用自己的话解释词句的意思。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4)根据理解完成填空。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采用的是以动写静的写法,和我们学过的王维的鸟鸣涧中的诗句“_,_”有异曲同工之妙。“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描写的意境和陆游的游山西村中的“_,_”极为相似。(5)从词句中你能够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七、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0分)12. (10分)名著阅读题 读经典作品,会丰富我们的人生感受和经验,也可以帮助我们思考许多人生问题。在鲁迅的朝花夕拾中,鲁迅以一个文学家特有的敏锐,捕捉到种种富有情趣的童年生活场景,其中有快乐,有迷惘,有温暖的回忆,也有理性的批判。(1)“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这句话出自_一文。记述“我”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_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通过“我”前后心境的对比表达了对_的反感和批判。(2)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