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告浅谈08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ppt_第1页
专题报告浅谈08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ppt_第2页
专题报告浅谈08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ppt_第3页
专题报告浅谈08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ppt_第4页
专题报告浅谈08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紧扣考纲夯实双基突出重点 浅谈08生物高考第一轮复习 浙江省温岭中学 在教育部考试中心2007年高考 考试大纲 的统一指导下 国家考试中心和18个自主命题省市分别组织的高考命题共有22套高考试卷同时使用 2007年高考生物试题 2007年高考生物试题 两套考纲的比较 2007年高考生物试题 命题要求 要体现生物课程属于科学课程的性质 要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 在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 科学探究的方法 获取新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抽象思维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对考生表现进行测量 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关注科学技术 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命题原则 在全面考查 双基 的同时 注重学科能力的考查 二 来自生物高考大纲的命题信息 近几年高考生物学科命题的特点 紧扣考纲 重视生物学基础知识的考查 注重主干知识考查 兼顾知识覆盖面 注重能力考查 体现高考的选拔功能 试题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对学科内知识的综合 关注了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的综合 注重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 注重考查了考生的实验设计能力以及在设计过程中思维的严密性 推理的逻辑性 以及知识迁移能力 实验与探究能力 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加强了获取信息能力的考查 同时侧重于考查考生能否全面获取题目给出的所有生物学信息 并用简洁 清晰 逻辑性强的语言和其他形式准确地描述或表达生物学基本原理 事实和实验的能力 高考生物复习应对策略 夯实双基是根本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永恒的主题 无论考查的形式和内容如何变化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都是必不可少 所以抓住双基就是抓住了根本 可以以不变应万变 这样就抓住了考试的主动权 高考生物复习应对策略 夯实双基是根本 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与落实 但不能把复习课上成二遍新课 要在复习过程中落实每一个知识点 突出主干知识 同时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使课本知识系统化 结构化 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各个知识点 高考生物复习应对策略 高考生物复习应对策略 夯实双基是根本 在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中可以以教材中的章节编排体系为主线 可以将选修的内容与必修结合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渗透能力培养的基础 在一轮复习中要让学生 知其然 并 知其所以然 还要能够举一反三 将知识转化成解题的能力 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归纳综合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 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高考生物复习应对策略 高考生物复习应对策略 夯实双基是根本 运用图表法对线粒体 叶绿体两个重要的细胞器从形态 结构 膜 基粒 基质 酶 核酸 功能 物质变化 能量变化 反应式 结构简图 比较表等进行比较 对有丝分裂 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区别和联系进行比较 对诱变育种 杂交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从育种的原理 方法 特点 实例四方面列表比较 对一些易混 相似的概念通过图表比较 便于学生提高辨析能力 高考生物复习应对策略 高考生物复习应对策略 高考生物复习应对策略 夯实双基是根本 衍射法是以某个知识点为核心 将与此有关的知识用线条连接成衍射图 如以染色体为中心 可将染色质 dna 基因 脱氧核苷酸 蛋白质 染色单体 同源染色体 四分体 性染色体 常染色体 染色体组 单倍体 二倍体 多倍体等用线连成衍射图解 并让学生讨论 明确连线两端的知识关系 运用该方法总结 综合 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 灵活掌握知识 高考生物复习应对策略 高考生物复习应对策略 提高能力是关键 1 表达能力 阐述学过的生物学现象 2 观察能力和图文转换能力 会用多种表达形式准确描述生物学现象 3 分析综合能力 正确解释生物学问题 4 探索和设计实验方案能力 用恰当方法探索和验证生物学事实 5 获取新知识 筛选信息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应用生物学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和关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大热点问题 高考生物复习应对策略 例 种群的复习 例 种群的复习 例 种群的复习 高考生物复习应对策略 提高能力是关键 图表题的综合性强 涉及面广 思维难度大 解题能力要求高 它不仅考查学生思维的结果 而且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 它往往是依据图表信息提出一组相关的问题 解答这些问题会涉及到多个知识点 所以考生对此类试题的解答结果往往不甚理想 丢分较多 成为制约得高分的瓶颈 高考生物复习应对策略 曲线坐标题解题分识图 析图 用图三个步骤 识图 识图的关键是三看 一看面 纵横坐标所表示的生物学含义 自变量x轴和函数y轴表示的意义 这是理解题意和进行正确思维的前提 二看点 曲线中的特殊点 顶点 始点 终点 拐点 交叉点 三看线 曲线的走势及图形 走向变化趋势是上升 下降 波动 正态 偏态是 s j 等变化 析图 分析 图中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特殊点 曲线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趋势和走向 分析曲线变化因果关系 联想 通过联想 把课本内的有关生物学概念 原理 规律等与图像中曲线中的图形与相关点建立联系 用图 迁移 将相关的生物学知识与图像曲线紧密结合 在头脑中构建新的曲线 知识体系 然后运用新的曲线 知识体系揭示问题的实质 解决实际问题 达到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 高考生物复习应对策略 加强实验教学 从多年的及07各地的高考试卷看 实验内容占有十分突出的比例 实验题不仅所占的分量大 题型新 而且也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 更是学生的失分点 强化实验教学 一是要开好开足实验课 让学生真正做实验 若没有条件也要让学生对课本实验操作过程一清二楚 二是要加强实验题的训练 如实验改错题 实验补充题 实验设计题 设计表格题 结果预测讨论题等 高考生物复习应对策略 一是要抓好课本上的基础实验 要求明确每个实验的原理 目的 材料 方法步骤 注意事项及结论 并能做到对基础实验所涉及的方法 技能进行迁移与综合运用 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分析与各操作步骤的相关原理 并加以延伸 拓宽 举一反三 如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 可引导学生分析不用紫色洋葱表皮做实验改换什么样的材料可以进行 如何利用质壁分离实验测定一个植物细胞的浓度 将0 3g ml的蔗糖液改为o 05g ml或0 5g ml的蔗糖液做实验会是怎样的结果 落叶中的叶肉细胞能否进行质壁分离试验 请同学设计一个筛选抗旱小麦品种的实验等 高考生物复习应对策略 高考生物复习应对策略 加强实验教学 二是要对课本中一些科学家的经典实验 光合作用的发现 生长素的发现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等 进行剖析 吸取其精华 并能应用到自己的实验设计当中去 三是要适当学习一些实验设计方面的基本知识 但注意不要过于繁琐 过于专业化 加强实验设计方面的试题训练 毕竟目前的高考还仅限于笔试 高考生物复习应对策略 高考生物复习应对策略 高考生物复习应对策略 高考生物复习应对策略 加强实验教学 运用等量 对照 重复等原则加强实验的基本方法训练 如让学生进行对细胞或代谢产物的物质检测 对以酶的催化作用 酶催化作用的高效性 易受温度 酸碱度影响而影响生物代谢活动及某一酶作用的最适浓度 温度 ph测定等实验设计 强化实验题 要注意探究与验证的区别 高考生物复习应对策略 立足现行教材 适度关注新课标现行教材是我们教学和学习的依据和蓝本 所以在平时应当依据现行教材的知识体系来教学和学习 但也应当适当关注新课程改革的精神 参照新课标教材 有选择性地进行相关知识的拓展和延伸 06 07年的全国理综卷的实验设计题 充分体现了贯彻新课标的精神 高考生物复习应对策略 2008高考生物复习计划 2008高考生物复习计划 全面系统地进行复习 顺序按照课本章节进行 在必修内容中穿插选修内容 安每周3课时计算大约需要60周 从07年10月开始到08年3月 不超过4月中旬 第一单元 绪论和生命的物质基础 3 细胞和生物膜 3 细胞增殖和分化 有丝 无丝 减数 3 实验及设计 2 第二单元 酶和atp 1 植物代谢 光合作用 3 水和矿质营养 3 细胞呼吸 2 动物代谢 2 微生物代谢 2 实验及设计 2 第三单元 植物调节 2 动物调节 3 免疫 1 实验及设计 1 第四单元 生殖和细胞工程 1 发育 2 2008高考生物复习计划 第五单元 遗传 遗传物质基础与基因结构 4 遗传分离规律 2 遗传组合规律及基因工程 3 伴性遗传和遗传病 2 变异 2 进化 1 实验与设计 2 第六单元 生态因素 1 种群与群落 1 生态系统类型和结构 1 生态系统功能与稳定 3 人生物圈 1 实验与设计 1 生物学课本实验和实习融入到每个单元的最后 在实验和设计中另增加高考试题的实验设计理念 2008高考生物复习计划 在第一轮复习中一般不进行跨章节复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