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A卷.doc_第1页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A卷.doc_第2页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A卷.doc_第3页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A卷.doc_第4页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A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句子默写 (共1题;共9分)1. (9分)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1)_,但余钟磬音。 (2)_,悠悠我心。 (3)挥手自兹去,_。 (4)蒹葭萋萋,_。 (5)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写出洞庭湖浩大气势且备受后人赞赏的名句是_,_。 (6)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我们可以用来劝慰身处异乡的朋友的名句是_,_。 二、 综合知识综合 (共1题;共8分)2. (8分)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时间之河chun流不息,复兴路上风华正茂。如今,一代代革命先驱【甲】(孜孜以求/孜孜不倦)的强国梦、复兴梦,从未像今天这样距离我们如此之近。然而,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仍需要回答属于这个时代的命题,【乙】(面对/应对)属于这个时代的挑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_,_,_,_;正是为了沉淀昨天的河床、展望明天的道路,让我wi wi中华青春永驻。(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 chun_wi wi_流不息风华正茂_中华(2)从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依次填写在甲、乙两处横线上。 甲_;乙_(3)在文段横线处填入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与五四对话正是为了深化我们的思考与五四以来的历史对话坚定我们的脚步A . B . C . D . 三、 名著阅读 (共1题;共6分)3. (6分)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夏侯惇正走之间,见于禁从后军奔来,便问何故。禁曰:“南道路狭,山川相逼,树木丛杂,可防火攻。”夏侯惇猛省,即回马令军马勿进。言未已,只听背后喊声震起,早望见一派火光烧着,随后两边芦苇亦着。一霎时,四面八方,尽皆是火;又值风大,火势愈猛。曹家人马自相践踏,死者不计其数。赵云回军赶杀,夏侯惇冒烟突火而走。且说李典见势头不好,急奔回博望城时,火光中一军拦住。当先大将,乃关云长也。李典纵马混战,夺路而走。于禁见粮草车辆,都被火烧,便投小路奔逃去了。夏侯兰、韩浩来救粮草,正遇张飞。战不数合,张飞一枪刺夏侯兰于马下。韩浩夺路走脱。直杀到天明,却才收军。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后人有诗曰: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版第三十九回)(1)选文出自中国古典名著_,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_(人名)。 (2)选文写的是诸葛亮出山后火烧博望坡的情节,在这部作品中,还有很多采用火攻的情节,请写出其中的两个。 (3)博望坡用兵是诸葛亮首次指挥作战,从选文中哪些细节可见其军事指挥才能? 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2分)4. (12分)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开展“学家规,树新风”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初一(2)班为本次活动办了一期黑板报,下面是同学们收集的关于家规的两则材料,请分别概括其主要内容。(每则10个字左右即可) (材料一)古代家规虽然来自不同作者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追求,但内容都以家庭伦理为主体,重视齐家善邻和修身养德,如司马先在温公家范中强调“以义方训其子,以礼法齐其家”,陆九韶在陆氏家制中主张“人之爱子,当教之以孝悌忠信”。(材料二)“一时之语,可以守之百世;一家之语,可以共之天下”,我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家规,除其家族的繁衍发展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外,还是社会教育的一种独特形式,为社会提供家庭教育的范本和楷模。(2)学校开展“中国好家规”评选活动,下面两条家规深受师生好评,你更喜欢哪一条?请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曾国藩家书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朱子家训(3)一个温馨、幸福、和谐的家庭少不了家规。作为家庭中的一员,请给你的家庭提出合理的家规。(至少两条) 五、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5分)5. (25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济南的冬天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儿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儿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1)下列对选文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开头第一段,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与北平、伦敦、热带的对比,来突出济南冬天的“温晴”,赞誉它是个“宝地”。B . 文章的第二段总写济南冬天山的特点,用拟人的手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C . “温晴”是一个关键词,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都是与此相联系的。D . 文章用了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次写城外远山,再写薄雪覆盖下的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2)对本文写作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作者在文中从不同角度完美地展现了冬天的济南的不同形态。B . 文章第五段以矮松的青黑,映衬树尖上顶着的一髻儿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衬蓝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儿白,映衬一道儿暗黄;以微黄的斜阳,映衬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色彩鲜明悦目,都是映衬的妙笔。C . 全文多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意味无穷。D . 文章情景交融,如“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简接地表达出作者对济南深厚而强烈的赞美之情。(3)文章结尾作者总结“这就是冬天的济南”,能否把标题改成“冬天的济南”,为什么? 6. (2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说不尽的萤火虫中国有着悠久的萤火虫文化。早在先秦时期,萤火虫就成为先民的关注对象,诗经中“町疃鹿场,熠耀宵行”就是描述萤火虫的。古代诗人常借萤火虫抒情达意,唐代杜牧的“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便是千古绝唱。20世纪40年代,科学家受萤火虫发光器的启发,发明出荧光灯。萤火虫发出的荧光是种生物光,它不同于其他的光会伴生热量的损耗,是目前已知唯一几乎没有热损耗的光源因此也叫“冷光源”。荧光灯的发明大大提高了能源使用率,但与萤火虫的发光率相比还差得太远最近,研究人员在研究萤火虫发光器时,还意外发现了一种锯齿状排列的鳞片,它可以提高发光器的亮度。科学家将其应用在二极管(LED)的设计中,制作出模仿萤火虫发光器天然结构的LED覆盖层,可使其效率提高50%以上。这种新颖设计可能会在几年内应用在LED生产中。萤火虫特有的虫荧光素酶基因,在基因工程中也越来越多地作为遗传标记的首选来检测基因表达。人们不但利用萤火虫的基因来检测癌细胞,还利用基因转移技术把萤火虫的基因转移到玉米中,较快地培育出具有抗病虫害的玉米新品系。萤火虫喜欢植被茂盛、水质干净、空气清新的环境,凡是萤火虫种群分布的地区,都是生态环境保护得比较好的地方。遗憾的是,如今,萤火虫在部分地区已越来越少见。除了自然天敌外,人类成了萤火虫最大的“天敌”。美国一些医药公司为了获取萤火虫体内特有的虫荧光素和虫荧光素酶,出价购买萤火虫,导致人们大肆捕捉萤火虫。在日本,上世纪60年代的工业污染和城市扩张,致使萤火虫幼虫的生存率直线下降。萤火虫求偶时,雌雄之间会发出特异的闪光信号以吸引异性并交尾。然而城市的亮光干扰了它们的闪光交流,当萤火虫感知到外界灯光时,就会停止发光、飞行、求偶,最终导致种群减少甚至灭绝。那些曾在林间泽畔“熠耀宵行”的萤火虫,如今已与我们渐行渐远,保护萤火虫不能光着眼于一个物种,而是要通过保护整片栖息地来保护许多物种。总之,我们应多想想如何对自然更友好,与万物共存共荣。(选自新华文摘2014年13期,有删改)(1)下列对选文的有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采用逻辑顺序,依次说明了萤火虫在文化建设、科学研究、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作用。B . 第段中画线句子,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除自然天敌外,人类成了萤火虫最大的“天敌”。C . 作者笔下的萤火虫既是文化的,又是科学的,但归根结底是自然的。D . 本文通过对“如今,萤火虫在部分地区已越来越少见”的原因分析,呼吁人们要对自然更友好,与万物共存共荣。(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删去后,对句意影响较小的一项是( ) A . 萤火虫发出的荧光是一种生物光,它不同于其他的光会伴生热量的损耗,是目前已知唯一几乎没有热损耗的光源。B . 美国一些医药公司为了获取萤火虫体内特有的虫荧光素和虫荧光素酶,出价购买萤火虫,导致人们大肆捕捉萤火虫。C . 荧光灯的发明大大提高了能源使用率,但与萤火虫的发光率相比还差得太远。D . 保护萤火虫不能光着眼于一个物种,而是要通过保护整片栖息地来保护许多物种。(3)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科学家受萤火虫发光器的启发而发明的荧光灯,在减少热损耗方面成效显著,但发光率不如萤火虫。B . 科学家模仿萤火虫发光器的天然结构,制作出的LED覆盖层,会在几年内运用到LED生产中。C . 萤火虫对生存环境要求很高,凡是萤火虫种群分布的地区,都是生态环境保护得比较好的地方。D . 人们利用基因转移技术把萤火虫的基因转移到玉米中,能够较快地培育出具有抗病虫害的玉米新品系。六、 对比阅读 (共1题;共12分)7. (12分)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小题。 龙井题名记秦观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龙井有辨才大师,以书邀余入山。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 , 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 , 则曰:“以不时至,去矣。”是夕,天宇开霁 , 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 , 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注释】秦观:宋代词人。文中“辨才”“参寥”都是他的朋友。会稽:今绍兴。龙井:地名。普宁:寺名。篮舆:竹轿。霁:雨后放晴。雷峰:与“南屏”“灵石坞”都是山名。(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以书邀余入山_比出郭,日已夕_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_谒辨才于朝音堂_(2)用“/”给下列句子断句。(限断3处) 出 雷 峰 度 南 屏 濯 足 于 惠 因 涧 入 灵 石 坞。(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4)作者为什么有“殆非人间之境”的感叹?请结合第二段画线处的内容简要分析。 七、 作文 (共1题;共5分)8. (5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契科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这两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可以写自己的经历,也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要突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