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中考模拟训练试卷B卷.doc_第1页
沪教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中考模拟训练试卷B卷.doc_第2页
沪教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中考模拟训练试卷B卷.doc_第3页
沪教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中考模拟训练试卷B卷.doc_第4页
沪教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中考模拟训练试卷B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沪教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中考模拟训练试卷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1. (1分)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 hng tu(_)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2)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 fn li f q(_)地睡不了觉。 (3)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科qu zo(_)只有一些野草。 (4)回想此前和此后ji rn b tng(_)的生活,我不能不感慨万分。 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8分)2. (8分)按课文原文填空。 (1)_,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2)_?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3)香远益清,_。(周敦颐爱莲说) (4)_,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5)佁然不动,_,往来翕忽。(柳宗元小石潭记) (6)伤心秦汉经行处,_。(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7)_,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三、 名著阅读 (共1题;共8分)3. (8分)名著阅读,按要求答题。(1)朝花夕拾是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最初以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上。书中“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这段文字描写的是(人名)。(2)选出对朝花夕拾的内容表述错误的一项。( )A . 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噑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的憎恶; 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B . 父亲的病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 “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C . 二十四孝图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记述 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D . 五猖会记述儿时盼 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论语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批判了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四、 语言表达 (共1题;共4分)4. (4分)下面语段中有两个病句,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今年7月,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将会迎来一次日全食。本次日全食持续时间长达两个多小时左右。日全食这一天文奇观,将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此,江苏正在系列开展日全食科普宣传活动。第_句,修改意见:_。第_句,修改意见:_。五、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5分)5. (15分)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你的学校准备开展“孝亲敬老,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学校发动大家搜集孝亲敬老的诗句,以触动心底对父母的感恩之情。下面的诗句,哪一项不符合孝亲敬老这一主题。( ) A .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B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C .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D .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2)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的了解“中国孝文化”,特举办了一场专题讲座,请作为学生会的你拟写一则专题讲座的通知。 (3)为了让每一位同学树立“孝亲敬老”的思想,学校利用国旗下讲话,向全体师生发出了倡议,下面是倡议书的部分内容,请你根据提示和要求作修改。 一个幸福和谐的社会不仅是物质繁荣的社会,也必须是真情洋溢的温馨社会。德乃人之本,孝为德之先。孝亲敬老,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明之精华源远流长。古往今来,多少敬老、爱老的故事被传为千古美谈。【A】如今,随着我们物质生活的丰富,新时代的青年人更要维护好我们的精神 , 秉承起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B】a体验爱的情感,b了解爱的内涵,c懂得爱的责任,d学会爱的奉献,为此,校团委向全校师生发出敬老孝老的倡议。画线句【A】句成分残缺,应改为_画线句【B】顺序有误,正确的顺序应该是_Aabcd Bcabd Cbcad Dbacd六、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1分)6. (11分)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 落叶(隋)孔绍安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翻飞不肯下,犹言惜故林。(写作背景)诗人孔绍安原是南朝陈的达官子弟(其父孔奂为陈的吏部尚书)。隋灭陈时,孔绍安才13岁。他曾对表兄虞世南说过:“本朝沦陷,分从湮灭。”这首诗是陈亡后不久,孔绍安徙居京兆鄂县(今陕西户县)闭门读书期间所作。(1) 诗中最能体现诗人心境和身份的是“_”一字。 (2)傅庚生先生在联想与比拟中写道“方人之情有所会、感有所触也,往往将其内在情感之颜色涂染于外在事物之表”,请结合诗句中的意象来分析诗人的情感。 七、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2分)7. (12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解释下列词语。 阙:_属:_(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3)文章结尾处引用渔歌有什么作用?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三峡两岸山势的特点。 八、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6分)8. (16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熬夜为何伤身庄荣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传统的作息习惯,但随着生活多元化,“夜猫子”一族却越来越多,熬夜成了不少人的生活常态。生命时报联合调查显示,超过八成的人有晚睡的习惯,近七成的人因此出现健康问题。熬夜为何伤身?人体内好像有一个钟表,人体随时间节律有时、日、周、月、年等不同的周期性节律。科学家很早就注意到了生物体具有“生理节律”的现象。20世纪初,德国内科医生弗里斯和奥地利心理学家斯瓦波达通过长期临床观察,发现病人的病症、情感以及行为的起伏中,存在着一个以23天为周期的体力盛衰和以28天为周期的情绪波动,揭开了其中的人体生命节律的奥秘。20世纪中叶,生物学家又根据生物体存在周期性循环节律活动的事实,创造了“生物钟”一词。所有生命都受到生物钟的影响。日夜交替周期影响着你的唤醒水平、新陈代谢、心率、体温、激素水平等身体指标。各项生理活动大部分是在白天,通常是下午达到顶点,而在夜晚睡觉的时候降至谷底。夜晚是我们的身体进行自我修复的时间,各种生理指标都处于较低的水平,适宜安睡。因而,长期熬夜就倒了时差,破坏了人体生物钟,影响身体健康。如果环境突然发生剧烈的变化,会影响我们的生理节律。比如,长途旅行会让我们感觉疲劳、嗜睡。而坐飞机跨时区旅行则会让我们感受到时差的痛苦反应。当你的身体告诉你现在是凌晨5点,但是当地时间却是上午10点的工作时间,身体就很容易出现不适的反应,也就是我们说的时差。其实,在正常的生活环境中,稳定的生物钟则具有各种作用。比如你每天都是早上六点起床,有一天你忘记了定闹钟,但是到了六点你还是会自动醒来。而且在一定的时间必须做某事,到了这个时间,你就自动会想起这件事来,这就是生物钟的作用。此外,生物钟还可有助于你在某一时间段维持某种工作或休息的状态,以及禁止你做某些事情等。因此,作息时间规律有助于长期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许多学者的研究指出,按照人的心理、智力和体力活动的生物节律,来安排一天、一周、一月、一年的作息制度,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学习成绩,减轻疲劳,预防疾病,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反之,假如突然不按体内的生物钟的节律安排作息,人就会在身体上感到疲劳,在精神上感到不舒适。比如,人体的体温在24小时内并不完全一样,早上4时最低,18时最高,但相差在1以内。体温的异常升高或降低,以及长期失眠是身体出现某些疾病的征兆。生物钟的影响是把双刃剑。人们需要反省自身具有怎样的生物钟现象,顺应自己的生理节律,发挥生物钟的有力作用。(1)第段写生命时报联合调查的数据有什么作用? (2)联系文章,分别用四个字概括“稳定的生物钟”具有的几个功能。 (3)请联系文中生物钟的利弊,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怎样合理安排生物钟,提高学习效率。 9. (2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岭南说根脉盛慧在岭南大地上行走,令我心醉的是古老的祠堂。“青砖祠堂石板路,水田鱼塘绿蔗林,古树榕荫卧水牛,喧闹嬉戏鸡鸭群”。信步走进一个村落,总能在郁郁葱葱的古榕旁,在三三两两的芭蕉旁,在碧波荡漾的河涌边,偶遇它们古朴的身影。漫长的岁月在它们身上留下沧桑,经年的雨水在它们脸上留下霉点,时光的牙齿将青砖的墙面啃噬得凹凸不平,但它们依然气宇轩昂,光彩照人。祠堂是岭南大地上的优雅建筑,恢宏的格局、硬朗的线条、庄重的氛围、繁复的雕花让人肃然起敬。大部分时间里,祠堂是寂静的,天井里蓄满时光之水。每遇节庆,祠堂开始喧哗,子孙集结于此,在袅袅青烟中,缅怀祖先功绩。每遇喜事,祠堂里更是张灯结彩,欢声笑语,开枝散叶,人丁兴旺,先辈们的荣光,被一代代地铭记,一代代传承。岭南人聚族而居,族必有祠,宗必有谱。这样的生活方式,已延续千年。岭南人对于宗族文化的推崇,与先民迁徙历程密不可分。对于古代中国人来说,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则是意外。对于最初迁徙者来说,总希望有一天可以还乡。可转身即天涯,随着时间推移,他们的子孙离故乡越来越远,家永远回不去了,他们的乡愁成了永恒的乡愁,只能期望子孙们永远不要忘记回家的路。“使一族如一家,一家如一人。”祠堂是维系宗族的根,这个根,不仅仅是指血亲意义上的根,更是文化的根、道德的根。我们常常说,人不能忘本,那么,这个“本”又指的什么?大戴礼记中有言:“礼有三本:天地者,性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而“报本之礼,祠祀为大”。祠堂是祭祀祖先的地方,其首要功能在慎终追远。这种追远,又分为几个层次。首先是对于根的追思。“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这不仅仅是一个哲学层面的命题。翻开岭南各个氏族族谱,可以看到清晰的迁徙路线。岭南人这种根的意识,极其强烈。对于迁徙者来说,身体虽然离开故乡,但是心却永远怀念着故乡。大兴土木,建造祠堂,就是要告诫后人,即使走得再远,也不要忘记自己的初地,不要忘记出发的地方。其次,是缅怀祖先的功德。迁徙的道路,漫长而艰辛,创业的过程,曲折而辛酸,祖先筚路蓝缕,掘石筑巢,垦荒造田。纪念祖先,其实就是要继承祖先的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精神的居所。“国有史书,邑有县志,民有家谱。”一本族谱,就像一条河流,记录着一个家族的来处,记录着一个家族的血脉。泛黄的纸张上,每一个娟秀的名字,都是一条支流。对于游子来说,行囊中最珍贵的就是族谱,在岁月长河中,在迁徙征程中,离散似乎不可避免,那些失散的亲人,正是通过族谱重新回归到家族怀抱中。有多少离人,就有多少乡愁。乡愁是需要栖息地的,对于漂泊在外的游子来说,故园是乡愁永恒的居所,藏在内心最温柔的角落。一个人无论走多远,都走不出自己的祖籍;一个人无论走多远,都走不出自己的乡音;一个人无论走多远,都能听到故乡的房子在风中歌唱。那些被风雨剥蚀的老房子沉默不语,无论游子身处世界哪个角落,它们都在静静地等待,等待他们归来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对于族人来说,祠堂如一团燃烧的熊熊烈火,时刻温暖着心扉。对于离乡的游子来说,祠堂则是回家的路标,每一间祠堂门前的幽径,都像是一条条脐带。子孙们无论走到哪里,无论走得多远,总会像归鸟一样,回来寻根问祖,寻觅最初出发的地方。百年一日,一日百年。时光就像流水一样,不知不觉地流走,一代一代的人,在这些村落里繁衍生息。白云悠悠,岁月无声。寂静的午后,空荡荡的青砖祠堂里,散发出一缕缕历史的沉重气息。它仿佛有一种魔法,走进去,会让人心安,让人沉醉,久久不愿离去。美国作家辛格曾说:“我们正生活在一个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根的时代。”我常常在想,如果心中有一座祠堂,那么,他的内心就有路标。(2018年10月27日人民日报12版)(1)第段作者引用诗句“青砖祠堂石板路,水田鱼塘绿蔗林,古树榕荫卧水牛,喧闹嬉戏鸡鸭群”有何作用? (2)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词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大部分时间里,祠堂是寂静的,天井里蓄满时光之水。(从词语角度)一本族谱,就像一条河流,记录着一个家族的来处,记录着一个家族的血脉。(从修辞角度)(3)联系全文内容,说说为什么祠堂是岭南人的根脉? (4)文章结尾段耐人寻味,请说说其妙处。 九、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10. (5分)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一)请以属于我的小幸福为题,写一篇作文。(二)阅读下面小故事,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六尺巷”的故事:清朝康熙年间,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的张英,其在桐城的祖居与吴姓人家为邻。对方欲越界盖房,家人遂驰书京华禀告,张英写了一首诗作复:“一纸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见诗,让地三尺;吴姓人家深感其义,也退让三尺,这样就诞生了“六尺巷”。要求: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不少于600字。第 13 页 共 1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