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复习 南极洲 课件.ppt_第1页
高考地理复习 南极洲 课件.ppt_第2页
高考地理复习 南极洲 课件.ppt_第3页
高考地理复习 南极洲 课件.ppt_第4页
高考地理复习 南极洲 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极印象 南极名称的由来 中文名称直截了当没什么特别 英文名称 antarctica 则源自希腊文 antarktos 意思是 熊的对面 而这头 熊 arktos 即星空里的大熊座 亦即代表着北极 固 antarktos 也就是 北极的对面 一 位置和范围 1 纬度最高 地球上最南的大洲2 跨经度最广的一洲3 濒临三大洋 与其他各洲相距较远 从未来的空间交通来看 通过南极的空中航线 是联系南半球的非洲 大洋洲和南美洲的捷径 南极洲是未来南半球空中交通的唯一中间基地 在球面上 两点间的最近距离是大圆弧距离 南极当然位于地球的最南端 最接近的大陆是南美洲 南美洲最南端 capehorn 跟南极半岛的最近距离约960公里 南极大陆距离澳洲大陆东南端约3 600多公里 离南非则约4 200多公里 离北极点则不多不少刚好是20 000公里 人口 南极没有人类永久居民 每年夏季约有4 000名科研人员在南极 另估计有26 245名包括只在船上远观的游客到访 冬季则约有1 000名科研人员留守在南极 时区 地理上南极洲覆盖全球所有时区 也算是七大洲之中独一无二的 不过南极很多地方不是太阳大半天都不出来就是全天都出来 南极洲是孤立于地球最南端的大洲 这种与其他大洲不同的地理位置特点 对南极洲的地理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二 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 一 冰雪高原1 冰雪覆盖 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2 巨大的固体水库 南极冰层平均厚度约2 300米 共约2 600万亿吨的冰占全球冰量的九成 或全球淡水量的75 问题 有人称南极洲为 白色沙漠 你认为对吗 问题 南极洲降水很少 为什么会形成巨厚冰层 降水稀少的特点如同沙漠 但蒸发微弱 固体水库 世界淡水资源最丰富 又有别于沙漠 气候寒冷 蒸发微弱 长期积累 二 寒极和风库1 冰原气候北半球的寒极 俄罗斯的奥依米亚康 其极端最低气温 71度 世界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南极洲2 气候特点 酷寒 干燥 烈风 酷寒 纬度位置 海拔高度 冰雪覆盖 烈风 海陆性质 与北冰洋比 等 烈风 酷寒加剧极地高压的势力 在强大的极地高压控制下 盛行极地东风 风力强风日多 被称为 风库 干燥 酷寒 高压造成少雨 3 暖季 11月至次年的3月 11月至次年的3月 虽然纬度高 太阳高度很低 但这段时间 由于白昼时间很长 有的地区发生极昼 所以气温开始回升 形成 暖季 三 自然资源的 大仓库 1 丰富的淡水资源2 沿岸及近海海域丰富的生物资源海豹 企鹅 磷虾 3 丰富的矿产资源现被发现的有煤 铁 锰 镍 钴 铀 石油20多种 储量最丰富的是煤和铁 煤主要分布于维多利亚地 这里是世界最大的煤田之一铁矿主要分布于印度洋沿岸 1988年我国女地质工作者金庆民 首次在南极之巅 文森峰上 发现了赤铁矿带 当时她激动万分 当即在铁矿石上插上了一面五星红旗 三 科研宝地和南极考察 一 天然实验室 二 南极考察迄今为止 已有18个国家 在南极洲建立了140多个科学考察实验站 我国也于1985年和1989年先后建立了长城站和中山站 长城站 中山站 3月11日凌晨 在 雪龙 号上看到的瑰丽极光 绿色的为极光 蓝色的为 雪龙 号夜航探照灯 雪龙号 1 科学考察时间选择 南极洲的暖季 极昼期2 科学考察的艰巨性 咆哮的西风带 冰障 山 三 保护南极环境 和平利用南极 南极条约 条约的主要内容是 南极地区只用于和平目的 科学考察自由 实行环境保护 科研人员和资料交换自由 禁止在南极建立军事基地 不准进行核试验 核爆炸和倾泄放射性废物 冻结一切按扇形理论提出的领土要求 条约国有权在南极行使对它国南极站的检查和保护南极的生物资源 但在勘探与开发南极的问题上 条约未作任何规定 1983年6月中国加入条约 根据 南极公约 南纬60度以南便是 南极 这地区不属任何国家 亦没有人类原居民 是一片和平与科学之地 关注 南极 臭氧空洞 读 南极洲年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 回答 1 仅从等温线的分布规律看 等温线的数值可能为 a 15 25 b 15 35 c 35 25 d 35 45 2 南极洲的等温线大致呈同心圆状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地形b 洋流c 太阳辐射d 大气环流3 地与 地之间的温差范围为 单位 a 30 t 50b 50 t 70c 50 t 60d 40 t 60 c c d 南极洲图 完成下列各题 1 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大洋 a b c 它们都在南极洲的 方 2 南极洲的气候特点是 干燥和 3 南极洲资源丰富 在矿产中 和铁最丰富 在生物中 是特有的鸟类 4 图中的两个中国科学考察站名称为d 站 e 站 5 每年的9 11月 南极上空出现全球 量最低值 形成 南极 洞 1 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北 2 酷寒烈风 3 煤企鹅 4 长城中山 5 臭氧臭氧空 6 我国赴南极考察队乘 极地号 考察船于1988年11月20日10时从青岛出发 1989年1月4日当地时间10时到达南极大陆沿岸 76 22 e 69 22 s 建起了中国的考察站 e 3月5日离南极洲返航 于4月9日10时返回青岛 问 在历时142天的往返航行中 出发时 d站 58 55 w 62 13 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