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境庐诗草自序幻灯片.ppt_第1页
人境庐诗草自序幻灯片.ppt_第2页
人境庐诗草自序幻灯片.ppt_第3页
人境庐诗草自序幻灯片.ppt_第4页
人境庐诗草自序幻灯片.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境庐诗草自序黄遵宪 1 文题解说 人境庐诗草自序 选自 人境庐诗草笺注 人境庐是清末爱国诗人黄遵宪的故居 取意于东晋大诗人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的名句 2 作家作品 黄遵宪 1848年4月27日 1905年3月28日 广东省梅州人 字公度 别号人境庐主人 清末杰出的爱国诗人 外交家 黄遵宪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诗界革命的最早倡导者 年轻时即写诗反对拟古主义 务求写出 我之诗 黄遵宪的诗歌主张和实践 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诗界革命奠定了重要基础 3 他以 旧风格含新意境 为追求目标 运用现实主义方法 反映近代史上的重大事变 特别是反映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因而有 诗史 之称 他的诗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封建专制主义 封建学术文化和旧礼教的批判精神 论诗主张 我手写吾口 要求表现 古人未有之物 未辟之境 长于古体诗 有 日本杂事诗 及 境庐诗草 4 背景资料 黄遵宪曾任驻日 英使馆参赞及旧金山 新加坡总领事 是杰出的外交家 政治家 教育家 晚清 诗界革命 的领袖 晚清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主要人物 既是政治家 也是诗人 如康有为 谭嗣同 夏曾佑 梁启超等 他们在诗歌领域内主张 以旧风格含新意境 梁启超 饮冰室诗话 在创作实践上则 堆积满纸新名词为革命 倡导 诗界革命 但如同他们所进行的变法维新运动一样 他们的诗歌以新典故代替旧典故 仅有新名词而缺乏新的生活素材与诗歌形象 仍然未能取得很大的成功 5 其中能独辟境界且卓有成效者 首推黄遵宪 黄遵宪很早就有诗歌革新的意识 21岁时 他就提出 我手写我口 的文学主张 而多年的外交官生涯更是开阔了他的眼界 使他能积极投身维新运动 并在诗歌中表现 古人未有之物 未辟之境 人境庐诗草序 6 课文全解 原文 一 余年十五六 即为学诗 后以奔走四方 东西南北 驰驱少暇 几几束之高阁 然以笃好深嗜之故 亦每以余事及之 虽一行作吏 未遽废也 7 译文 一 我十五六岁开始学习写诗 以后四处奔走 游历各地 很少有闲暇的时间 几乎没有再去想过作诗 但是因为自己非常喜欢 因此每每遇到一件事就用诗歌的形式记下来 虽然官职卑微 但这一习惯从来没有停止过 8 注释 一 驱驰 奔走 效力 几几 几乎 一行 一旦 一经 遽 遂 就 9 原文 二 士生古人之后 古人之诗 号专门名家者 无虑百数十家 欲弃去古人之糟粕 而不为古人所束缚 诚戛戛乎其难 虽然 仆尝以为诗之外有事 诗之中有人 10 译文 二 我作为后辈看前人之作 可以称得上大家的 不下近百人 我希望去除前人作品中的不好的地方 而不受他们作品的束缚 这的确太难了啊 尽管如此 诗歌有话外之音 始终有作者的心迹 11 原文 三 今之世异于古 今之人亦何必与古人同 尝于胸中设一诗境 一曰复古人比兴之体 一曰以单行之神 运排偶之体 一曰取离骚乐府之神理而不袭其貌 一曰用古文家伸缩离合之法以入诗 其取材也 自群经三史 逮于周秦诸子之书 许 郑诸家之注 凡事名 物名切于今者 皆采取而假借之 12 译文三 今天的世界已于古代不同 今天的人为什么要和古代人一样 曾经在心中有这样的想法 一是使用古人在诗歌中采取的比兴之法 二是每一行用排比对偶的形式 三是选取离骚 乐府诗集的神韵而不再用他们的形式 四是将古人作品的诗句融合在一起 作为诗材 无论是诸子百家 春秋左传史记和各位大家的注解都可以 凡名字一样的就直接使用 13 原文四 其述事也 举今日之官书 会典 方言俗谚 以及古人未有之物 未辟之境 耳目所历 皆笔而书之 其炼格也 自曹鲍陶谢李杜韩苏 讫于晚近小家 不名一格 不专一体 要不失乎为我之诗 诚如是 未必遽跻古人 其亦足以自立矣 然余固有志焉 而未能逮也 诗有之曰 虽不能至 心向往之 聊书于此 以俟他日 光绪十七年六月在伦敦使署公度自序 14 译文 四 在叙述事情的时候 使用今天的官话俗语方言典故 遇到古人没有的东西 没有想出的意境 只要想到的就用笔记下来 至于风格 从曹操 鲍照 陶渊明 谢灵运 李白 杜甫 韩愈 苏轼 直到最近的各位名家 不拘一格皆可利用 但必须是有我自己特点的诗 如果真是这样 就算超不过古人 也可以别具一格了 但我虽有这样的志向 能力却不足 诗写了一些却达不到以上的要求 心里想往能够做到 就写到这里 以后再言 光绪十七年六月在伦敦公使馆公度自序 15 在叙述事情的时候 使用今天的官话俗语方言典故 遇到古人没有的东西 没有想出的意境 只要想到的就用笔记下来 至于风格 从曹操 鲍照 陶渊明 谢灵运 李白 杜甫 韩愈 苏轼 直到最近的各位名家 不拘一格皆可利用 但必须是有我自己特点的诗 如果真是这样 就算超不过古人 也可以别具一格了 但我虽有这样的志向 能力却不足 诗写了一些却达不到以上的要求 心里想往能够做到 就写到这里 以后再言 光绪十七年六月在伦敦公使馆公度自序 16 注释 三 单行 散体 相对于骈俪而言 袭 蹈袭 沿循 伸缩 比喻在一定范围内的变通与变化 逮 及 到 采取 择取 选用 官书 官方收藏 编撰 刊行的书 炼格 熔炼出自己的艺术风格 要 应当 必须 跻 升 达到 17 写作特点 一 比兴 比兴是 三百篇 楚辞 汉乐府 古诗以来常用的方法 也是为刘勰 钟嵘 陈子昂 白居易所不断发展的诗歌理论的重点 作者所强调的是取其神理而不袭其貌 这在他晚年与梁启超信中又曾具体地阐说 报中有韵之文 自不可少 然吾以为不必仿白香山之 新乐府 尤西堂 侗 之 明史乐府 当斟酌于弹词 粤讴之间 句或三或九 或七或五 或长或短 或壮如 陇上陈安 或丽如 河中莫愁 或浓如 焦仲卿妻 或古如 成相篇 或俳如俳伎词 易乐府之名而曰杂歌谣 弃史籍而采近事 这就体现了创新的精神 18 二 以单行之神运排偶之体和用古文家伸缩离合之法以入诗 这是以文为诗的办法 从唐代韩愈开始 到宋代欧阳修 王安石 苏轼 都在朝着这方向走 作者所处的时代 现实生活的内容比过去要丰富复杂得多 以文为诗的方法 可以扩大诗歌表达的功能 有利于充分反映新的内容 19 三 取材于经史古籍的词汇 借以表现新事物 用官书 会典 方言 俗谚以述事 这样做 化腐朽为神奇 丰富了诗歌语言 特别是用方言俗语以入诗 是作者同时的旧派诗人所不愿尝试的 20 四 是炼格的问题 自曹 鲍以下到晚近小家 都要借鉴 吸取其精华 但主要还在于艺术上力求摆脱旧传统的桎梏 创造自己独特的面貌 这又是作者和同时代那些学宋的同光体 学八代的湖湘派等复古主义者分歧之点 21 课后练习 黄遵宪在 人境庐诗草自序 中说 今之世异于古 今之人亦何必与古人同 请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本题意在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