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4.8《都江堰》课件(1)鲁人版必修3.ppt_第1页
高中语文:4.8《都江堰》课件(1)鲁人版必修3.ppt_第2页
高中语文:4.8《都江堰》课件(1)鲁人版必修3.ppt_第3页
高中语文:4.8《都江堰》课件(1)鲁人版必修3.ppt_第4页
高中语文:4.8《都江堰》课件(1)鲁人版必修3.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都江堰 余秋雨 教学目标 一 阅读文本 理清文章的写作脉络 整体把握文本结构 二 理解文本通过写都江堰来写李冰 写文化精义的启示和反思 三 学习文中对比手法的应用 四 品味作品中具有深刻含义的句子 教学重点 难点 1 理解作者对李冰父子为政思想的评论 体会文中深厚的文化意蕴 2 品味作品中含义丰富的句子 并加以阐释 李冰父子雕像 李冰 余秋雨简介 余秋雨 1946年生 当代散文作家 艺术理论家 浙江余姚人 在海内外出版过史论专著多部 曾被授予 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 上海市十大高教精英 等荣誉称号 他的代表作品有散文集 文化苦旅 先后获上海市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 台湾联合报读书最佳书奖 金石堂最具影响力的书奖 上海市出版一等奖等 文明的碎片 山居笔记 霜冷长河 千年一叹 秋雨散文 等 他勇敢地走出书斋 在崇山峻岭间行走 在文化景观与历史遗迹中穿行 因此散文的内容多是对中国文化的回顾和反思 被人们称为 文化散文 都江堰简介 1 都江堰是当今世界上惟一留存的最古老的生态水利工程 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北岷江中游 2 秦昭王时 蜀郡守李冰父子访察水脉 因地制宜 因势利导 基本上完成了都江堰的排灌水利工程 于是成都平原 沃野千里 号为陆海 遂有 天府之国 美誉 3 建国后 经整治扩建 现灌溉面积已扩大到八百多万亩 4 具有2250多年悠久历史的都江堰是世界水利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也是人类合理利用水资源的一个优秀典范 目前 正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提交联合国申报 世界遗产公约 自然 文化遗产 从文中找出作者从哪些方面将长城和都江堰进行了比较 明确 1 修建年代2 规模大小3 社会功用4 形象5 气质6 影响7 文明特点 思考 作者为什么用长城来与都江堰作比较 作者认为都江堰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工程 为了更生动清晰地说明这一点 采用比较或对比手法是必要的 这就需要选择同样称得上伟大的工程来作参照物 选择长城 不仅因为它的修建时间与都江堰相近 而且更因为长城的知名度高于都江堰 在一般人看来 长城无论如何要比都江堰有价值得多 而作者的看法恰恰相反 所以作者选择长城来与都江堰相比 文章的新意由此而生 正是在长城文明的映衬下 都江堰文明的特质更为鲜明地显现了 梳理文章脉络 然后给每部分加上一个小标题 一 都江堰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工程 二 都江堰强悍 规整而又驯顺的水 三 都江堰修建者李冰的精魂 四 都江堰的精魂代代相传 找出文中写都江堰的关键句 可以抓住以下关键语句 我以为 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 而是都江堰 长城当然也非常伟大 为我们生存的星球留下了一种人类意志力的骄傲 让人全身心地投入对历史 对岁月 对民族的巨大惊悸 感觉就深厚得多了 但是 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 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 因此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 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 它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 长城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 它却卑处一隅 像一位绝不炫耀 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 只知贡献 它 就是都江堰 李冰精神的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