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溪中学高三历史 通史 中国近代史.ppt_第1页
才溪中学高三历史 通史 中国近代史.ppt_第2页
才溪中学高三历史 通史 中国近代史.ppt_第3页
才溪中学高三历史 通史 中国近代史.ppt_第4页
才溪中学高三历史 通史 中国近代史.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9年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高三历史通史专题复习中国近代史 三个时期 19世纪40年代 19世纪90年代19世纪90年代 20世纪20年代20世纪20年代 20世纪40年代末 中国近代史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840年 1919年 1949年 鸦片战争 五四运动 新中国成立 半殖民半封建地社会 一个社会形态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两对主要矛盾 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 两大历史任务 民族独立 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国家富强 求得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四条基本线索 1 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 2 中国人为改变屈辱地位 奋起抗争 反抗侵略的抗争史 3 先进的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的探索史 4 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史 近代中国 沉沦与进步 概念阐释 中国近代史阶段划分 1 整体时间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0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中国正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1901年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 1901 1919年 1840 1919 1949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五四运动 1919年 与中共成立 1921年 国民大革命时期 1924年 1927年 土地革命时期 1927年 1937年 抗日战争时期 1937年 1945年 解放战争时期 1945年 1949年 领导 农民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领导阶级 无产阶级 任务 反封建和反侵略 追求社会民主和民族独立 实现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 新旧民主革命的比较 一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的中国政治 经济和文化 政治史 考试说明 1840 鸦片战争 1842 中英 南京条约 太平天国运动 定都天京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1851 1856 第二次鸦片战争 政治史考点梳理 一 侵略 1840 1842 1856 1860 工业革命促使打开中国市场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南京条约 及其附件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 认识 战争的爆发是由于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对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的必然需求导致 而中国的战败说明腐朽的封建主义必然失败于新兴的资本主义 政治史考点梳理 二 抗争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政治史考点梳理 三 革命 太平天国 1 建立政权 2 纲领 3 失败 1853年定都天京 1864年天京陷落 1853 1859 绝对平等平均分配 政治 经济 文教 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最早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无法调动生产积极性 不具备实现的社会条件 史论共享 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 也打击了外国侵略者 它冲击了旧的纲常名教 破天荒地提出了近代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 资政新篇 它的失败 说明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 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 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 经济史 考试说明 1840 鸦片战争 1842 中英 南京条约 太平天国运动 1851 1856 第二次鸦片战争 六十年代 六 七十年代 洋务近代企业及影响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经济史考点梳理 史论共享 鸦片战争后 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自然经济的破坏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逐渐使中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经济附庸 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 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又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 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期间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 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 文化史 考试说明 1840 鸦片战争 1842 中英 南京条约 太平天国运动 1851 1856 第二次鸦片战争 六十年代 六 七十年代 洋务近代企业及影响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魏源与 海国图志 林则徐开眼看世界 文化史考点梳理 新思想的萌发 1 后 中国的有识之士开始睁眼看世界 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他派人将外文资料编译成 各国律例 和 仿制西方战舰 2 魏源在此基础上编成 这是当时介绍西方最详实的专著 提出 对当时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有重要的作用 鸦片战争 林则徐 四洲志 海国图志 历史地理 师夷长技以制夷 启迪 考试说明 1840 鸦片战争 1842 中英 南京条约 太平天国运动 1851 1856 第二次鸦片战争 六十年代 六 七十年代 洋务近代企业及影响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魏源与 海国图志 林则徐开眼看世界 思维拓展19世纪中期的中国与世界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并逐步加深 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清政府自救运动和人民革命斗争 工业革命完成 世界市场形成 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民族资本产生 启蒙思想广泛传播 理性主义推动欧洲近代化 开眼看世界 学习西方技术 横向比较 一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中国政治 经济和文化二 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中国政治 经济和文化 中国近代史 政治史 考试说明 1894 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 1895 马关条约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1900 1901 辛丑条约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武昌起义 中华民国的成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辛亥革命历史意义 1905 1911 1912 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 一 侵略 1894 1895 1900年 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 资本主义国家过度到帝国主义阶段 辛丑条约 马关条约 大大加深 完全形成 政治史考点梳理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 政治史考点梳理 二 抗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黄海海战 邓世昌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政治史考点梳理 三 革命 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 1898 1911 扶清灭洋 三民主义 粉碎列强瓜分中国企图 推翻 建立 盲目排外 没有明确反帝和彻底反封建 农民阶级 资产阶级 史论共享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 提高了人民参政议政的意识 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经济史 考试说明 1894 甲午中日战争与 马关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 辛丑条约 1900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成立 1911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 短暂的春天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 一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甲午战争后 1 1 背景 客观条件 主观条件 2 影响 民资登上历史舞台 维新派 革命派 民资上层倡导 实业救国 论 中国近代化由器物层面开始推进到制度层面 认识 经济结构的变动导致阶级结构和阶级关系的变动 带来政治思想领域的变革 经济史考点梳理 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 二 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1 背景 辛亥革命扫除了一些障碍政府奖励实业的法令的鼓舞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欧洲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2 行业 3 著名实业家 4 结果 纺织 面粉业 张謇 周学熙 荣宗敬 荣德生 三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化1 服饰 中山装2 习俗 断发易服 废止缠足 婚姻自由 社交礼仪和称呼 西方节日 3 行 有轨电车 1906年天津公共汽车 1924年上海民航 1909年 冯如第一架飞机 中国民航事业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初4 通讯 无线电报 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电话 1882年电话传入中国5 报刊 时务报 民报 新青年 6 电影 1896年上海第一次放映电影 定军山 1905年 文化史 考试说明 1894 甲午中日战争与 马关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 辛丑条约 1900 辛亥革命中华民国 1911 民资初步发展 短暂的春天 严复康有为梁启超学习西方寻求变革思想历程 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作用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及意义 三民主义 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 1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历程 从层面上看 学习西方技术 学习西方制度 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学造器物 仿行制度 从层面上看 思想解放 从社会实践看 文化史考点梳理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 维新变法思想主要代表人物及主张 代表人物 思想观点 康有为梁启超严复 康有为 进化论 梁启超 变法通议 抨击专制制度和顽固派宣传申民权 设议院 变法图存 严复 批判君权 民主君仆 主权在民动摇君权论的基础 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戊戌维新是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一次爱国运动 也是资产阶级启蒙运动 开阔了知识分子的眼界 提高了他们参与政治的热情 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 客观上也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这次变法对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起了重要作用 同时它又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核心 前提 补充和发展 三民主义 兴起标志 代表人物 指导思想 主要阵地 活动基地 主要内容 积极作用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新青年 前期新文化运动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 西方的民主和科学思想 新青年 北京大学 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 使民主科学思想得到弘扬 提倡民主科学 反对专制愚昧 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 原因2 人物3 途径 4 意义 后期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为中国民主革命革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与中国革命相结合 产生了毛泽东思想 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缔造了新中国 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 产生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 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维新派 革命派 激进派 民主科学 社会主义 民主共和 君主立宪 经济 思想 政治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一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中国政治 经济和文化二 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中国政治 经济和文化三 20世纪20年代至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治 经济和文化 中国近代史 政治史 考试说明 20世纪20年代至20世纪50年代 1919 五四运动 1921 中共一大中共二大 国共合作北伐战争 1924 1927 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红军长征遵义会议 七七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侵华日军罪行 挺进大别山 1934 1937 1947 1948 1949 三大战役 七届二中全会 1931 九一八事变 正面战场敌后战场抗日 1945 抗日战争胜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经济史 考试说明 1919 1921 1945 民资经济较快发展 沉重打击 日益萎缩 20世纪20年代至20世纪50年代 五四运动 中共成立 1924 1927 国共合作国民大革命 1937 土地革命 抗日战争 1949 解放战争 物质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1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 1927 1936 较快发展原因 民资支持 政府政策 2 抗战时期遭受沉重打击原因 沦陷区 日本的经济掠夺国统区 战时体制 强化对经济全面统治 官僚资本膨胀 3 解放战争时期萎缩 陷入绝境原因 美国的经济掠夺 官僚资本的挤压 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和通货膨胀 三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化1 行 水路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 轮船招商局改为官办 成为官僚资本的企业 抗日战争后 轮船招商局垄断全国的轮船运输业 民航1920年中国首条航线北京 天津航线开通 中国民航业拉开序幕 2 报刊 红色中华 解放日报 新华日报 3 电影 1931年 有声电影 歌女红牡丹 拍摄成功 结束中国电影无声的历史 1935年 渔光曲 第一次获得国际荣誉 文化史 考试说明 1919 1921 1945 民资经济较快发展 沉重打击 日益萎缩 20世纪20年代至20世纪50年代 五四运动 中共成立 1924 1927 国共合作国民大革命 1937 土地革命 抗日战争 1949 解放战争 物质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