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差异对比分析.doc_第1页
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差异对比分析.doc_第2页
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差异对比分析.doc_第3页
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差异对比分析.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差异对比分析 【摘要】不同民族的礼节方式不同,因此使用的礼貌用语也不同,这是文化背景、政治经济、风土人情差异的结果。英语和汉语中的礼貌用语也不相同,这种语用上的差异会给翻译和理解过程造成一定的难度。为此,本文结合所学经验,对英汉礼貌用语的差异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结合文化因素分析了造成语用差异的原因,希望能够为学习者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英语 汉语 礼貌用语 语用差异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能够表现出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环境和风土人情。中国一直以来都是礼仪之邦,关于礼貌的相关词语较多。在英汉翻译或者交流中,很多学习者会将中文用词和礼貌习惯带到与西方人交往的过程中,这种情况很容易会引起文化冲突或者交际障碍。语用差异是非常常见的,这需要学习者掌握重点,巧妙地转化礼貌用语,营造出更加轻松、自在的交流氛围,避免引发误解或者矛盾。 一、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差异对比 1.致歉、致谢。西方人所说的“Thank you”和中文中的“谢谢”并不是完全相同的,通常情况下,中国人对自己的亲戚、朋友很少会说“谢谢”,他们认为这是一种“见外”的行为,因此一般会以更加委婉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谢之情。而西方人通常把“Thank you”挂在嘴边,不管是服务生还是家庭成员,都会这么说。在与西方人的交往中,别人致谢说“Thank you very much.”时,中国人会下意识的回答“Never mind”,这样的回答会显得比较不合时宜。另外,在对待上下级关系上,西方人不管是对上司还是同事的帮助,都会表示感谢,但是在中国人这里,为上级或者长辈办事是应该的,是不需要感谢的。 2.交际用语。在中国,人们打招呼一般用“去哪儿?”或者“吃了么”,这种话很显然是一种客套话,它的重点在于打招呼,而不是真的询问你要去哪里或者吃了什么饭。但是如果在西方,询问别人“Have you eaten?”,他们就会真的以为你在询问他们吃饭的内容,因此就会停下来耐心的说。一般来说,西方人会用“Hi”、“Good morning”等来打招呼。另外,在接受邀请时,中国人会习惯半推半就,很少痛快的答应,因此说出“I will try to come”后,西方人会很难捉摸。一般情况下,西方人乐意接受别人邀请时,会说:“Thank you,1 will come.”或者说:“Great,I will come.”这种回答方式比较直接。 3.赞扬、祝贺。中国人一直以来都是以“贬己尊人”为原则,因此在受到表扬时,会“客套一番”,说一些自我贬低的话表示对对方的尊重。例如,若西方人赞扬说:“You speaking English so great!”中国人会回答“No,not at all.”这种否认在西方人的理解中,会看做是对谈话人的无礼,认为这种自谦行为是自卑或者虚伪。反过来,很多中国人夸奖别人是,若对方痛快的回答“Thank you”,会认为其不够谦虚。再或者,西方男士在赞美女性服饰时会说,“You look so pretty in this blue dress.”?时女性会回答“Thans a lot for saying so.”但在中国人的交往中,若男性表示“你穿这件衣服真好看!”女性一般会回答说:“哪里,这件衣服不值钱/过时了。” 4.称呼用语。中国一直都倡导“尊老爱幼”,因此在亲戚朋友等的称呼中,用语比较丰富,表现出了明显的辈分差别和社会关系。例如,叔叔、伯伯、婶婶、阿姨、王先生、张教授等,这些称呼表现了出对方的年龄特点和职业特点等。但在西方,人们习惯直称姓名,如“Professor Brown”、“President Obama”等。另外,在家庭成员中,西方人可以相互之间直称姓名,不用担心失礼,伯伯、叔叔、大爷等,都称为uncle,而阿姨、婶婶和大娘等,均称为aunt。 二、英汉礼貌用语语用差异产生的原因分析 1.价值观。中国人一直以来都在尊崇儒家思想,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因而在行为上强调自省、自治,集体主义价值观较为明显,如按资排辈、君臣父子等。但在西方,人们推崇人与自然相互征服的关系,强调人应该通过努力去改造自然、实现自我价值,自由、平等、民主是其行事的主要原则。 2.思维方式。西方人的思维是直线型的,他们说话、思维等都比较直接,喜欢开门见山,表达出自己的中心意思。中国人则比较委婉,说话讲究含蓄,语言隐喻性比较强,客套话很多。因此,在交往过程中,中国人习惯比较婉转的表达,这种方式很容易增加西方人的反感。同时,西方人说话开门见山,不照顾对方的情绪,这种方式也容易引起中国人的不满。 3.风俗习惯。中国人比较谦虚,若对方称赞“你英语不错”、“你做的饭真好吃”或者“你今天真漂亮”时,中国人会习惯性的贬低自己。这种习惯会导致西方人很迷惑,“你做饭不好吃为什么要请我们呢?”或者“一味地说自己不好看真是虚伪!”因此,在与西方人交往时,我们应该尽量开门见山,省略客套话,学会肯定别人和自己,这样能够减少交往中的矛盾。 结束语:我们需要从了解差异入手,区别对待不同文化和不同种族的人,使用恰当的话来表示自己的想法,避免引起误解,引发矛盾。 参考文献: 1丁金珠.探析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差异及其成因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2(07):95-96. 2常莉媛.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差异对比研究J.大众文艺,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