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课件人教版必修二.ppt_第1页
高一历史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课件人教版必修二.ppt_第2页
高一历史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课件人教版必修二.ppt_第3页
高一历史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课件人教版必修二.ppt_第4页
高一历史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课件人教版必修二.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人教版 历史必修2 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列宁 斯大林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改革 解体 1917年11月7日 1991年12月21日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读读听听想想 阅读课本思考 十月革命胜利后 苏维埃政府面临怎样的形势 外国干涉军和国内武装叛乱的联合进攻 国土被敌人控制 反革命活动猖獗 工厂停工 人民挨饿 形势严峻 一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 背景2 目的3 内容4 特点5 评价 一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 背景 国内外敌人不甘心失败 企图扼杀新生政权长期战争经济严重破坏 2 目的 为了集中全国的物力人力 战胜敌人 巩固政权 一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3 内容农业工业流通分配和普遍义务劳动 4 特点 背离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 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的特色 参加义务劳动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保尔 柯察金 冬尼娅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这生命给予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 一个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 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 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 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这样 在临终的时候 他可以说 我的整个鲜血和生命 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 为全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阅读历史纵横和学民之窗部分 思考如何正确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5 评价 必要性 作用 战争和经济严重破坏的形势下实施的非常措施 战斗中的乔巴耶夫 经过三年多 1918 1921 的战斗 红军终于把白军全部击溃 并把外国军队超出俄国 苏维埃政权得到了巩固 红军反击敌人的进攻 评价 最大限度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 为赢得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保障 巩固政权 但违背经济发展的规律 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严重损害了工人农民的利益 实践证明它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我们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称为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 非常时期 主要是指苏俄a 退出帝国主义战争b 生产力水平落后c 面临内部叛乱和外部干涉d 遭遇旱灾 粮食匮乏 1920年 农民契诃夫在火车站出售一小批粮食 结果应该是a 管理人员增加了他的税额b 他的粮食被没收c 他被指定到市场出售d 行为合法 没人干预 2003 上海 15 1920年 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 土地属于我们 面包却属于你们 水属于我们 鱼却属于你们 森林属于我们 木材却属于你们 它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 保障了农民的利益b 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c 实行了军事化措施d 取消了自由贸易制度 小说 静静的顿河 中的一位暴动士兵说 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 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啦 连小石磨都抬走啦 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吗 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a 余粮收集制b 企业国有政策c 粮食税d 劳动义务制 二 新经济政策1 背景2 概况 时间 目的 3 内容4 特点5 评价 新经济政策 背景 四年世界大战和三年国内战争的破坏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失误 苏俄国民经济濒临崩溃 工人 农民不满 阶级敌人乘机叛乱 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1921年 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 1 背景 二 新经济政策 战争导致经济的严重破坏 引发经济危机经济困难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能适应战后需要而引发政治危机俄共第十四大决议的通过21年苏俄兵变 2 概况时间目的 解决危机 稳定政权 实现过渡 二 新经济政策 3 内容农业工业流通分配 4 特点 新经济政策的特点 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在公有制的前提下 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 管理建设方法 手段 经济体制方面 二 新经济政策 5 评价 必要性作用 在严重的社会危机形势下为巩固政权而进行的经济政策的调整 新经济政策的作用 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发展 稳定形势渡过危机 巩固政权 探索了一条在小农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和方法 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条件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列宁认为 既然俄国无法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那么就 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 为此而采取的政策是a 新经济政策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 工业化政策d 农业集体化政策 1922年 农民契诃夫在完成了固定粮食税之后 把剩余粮食运到苏俄境内的一个集市上出售 结果应是a 管理人员增加了他的税额b 他被处以罚款c 他只能售出其中一部分d 行为合法 没有人干预 追踪历史 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 主要 新 在a 国家控制经济命脉b 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c 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d 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列宁在谈到新经济政策时 曾说过 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 这表明列宁认为a 新经济政策是一种倒退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适合当时生产力水平的c 俄国要最终建立社会主义必须部分恢复资本主义d 新经济政策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根本政策 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制订新经济政策时最基本的依据是a 从俄国的国情出发b 利用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c 加强和巩固工农联盟d 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演变中你可以得出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启示 1 社会主义建设一定要从国情出发 实事求是 2 社会主义模式不可能固定不变 3 社会主义建设要与时俱进 根据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断进行改革 课标要求延伸 1992年邓小平南巡时明确指出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 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也有计划 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三 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 是指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 按照斯大林的规划所确立起来的国家政治经济体制 它是苏联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一种社会主义模式 外部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的威胁 国内受到相对落后的经济文化与历史传统制约 还有斯大林个人的因素 特定的历史条件 是指什么历史环境 三 斯大林模式 1 苏联的建立2 斯大林领导地位的确立 1 背景 帝国主义的包围和封锁经济文化的落后 三 斯大林模式 2 内容略 3 形成原因 4 特点 所有制 单一的公有制 取消一切非社会主义经济成分管理体制 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 行政指令代替市场调节 长期缺乏民主传统 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经济文化的落后 根源于生产力的水平 三 斯大林模式 5 评价 积极 有利于集中力量进行重点建设 对促进苏联的工业化实现和二战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实力的增长 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弊端 略 3 中国有没有实行过 斯大林模式 与 斯大林模式 相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吸取了什么经验教训 20世纪50 70年代末实行过 历史反思 启示 1 制定经济政策时 一定要使生产关系的调整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2 要从本国国情出发 保证国民经济比例稳步健康协调发展 3 要注意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新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 无偿地征收农民的剩余粮食b 用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c 农民的实际负担大大减轻d 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b 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 新经济政策的主要特点是 a 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b 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建设社会主义c 工业上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经济d 促进经济的恢复 巩固了工农联盟 b 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 世界第二位是在a 一五 计划完成后b 二五 计划完成后c 三五 计划完成后d 四五 计划完成后 b 以下对 斯大林模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