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重庆对口高职升学考试语文模拟题十一.doc_第1页
2018年重庆对口高职升学考试语文模拟题十一.doc_第2页
2018年重庆对口高职升学考试语文模拟题十一.doc_第3页
2018年重庆对口高职升学考试语文模拟题十一.doc_第4页
2018年重庆对口高职升学考试语文模拟题十一.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模拟题十一一、基础知识(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读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 吮吸(shn) 玷污(zhn) 机械(xi) 模样(m)B. 论语(ln) 对称(chn) 忐忑(t) 亵渎(d)C. 干涸(g) 雏形(ch) 木讷(n) 跬步(ku)D. 发酵(jio) 狼藉(j) 星宿(s) 荫庇(yn)2.下列选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爱不释手 如愿以偿 披星戴月 贻笑大方B. 淋漓极致 口是心非 半途而费 提出异议C. 不省人事 栩栩如生 一抔黄土 恰如其分D. 不胫而走 水乳交融 殚精竭虑 略见一斑3.依次填入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大禹治水的故事,一直 到今天。他工作认真努力,生活 。青春意味着勇气多于怯懦,冒险多于 。阅读使人充实,交谈使人 ,写作使人严谨。A. 留传 节俭 安静 敏捷 B. 留传 节减 安逸 快捷C. 流传 节减 安静 快捷 D. 流传 节俭 安逸 敏捷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成绩,数学老师牺牲休息时间为大家辅导,真可谓处心积虑。B. 今年春节期间,浙江宁波发生了一起耸人听闻的老虎咬人事件。C. 这篇散文把长江三峡描写得形象逼真,读完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D.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重庆已经有了翻云覆雨的变化。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由于他优异的业务成绩,得到了公司领导和同事的一致赞扬。B. 这是一个繁华的都市,对于李丽是很陌生的,没有一个朋友,没有一个落脚的地方。C. 每到周末,王小刚总是丢下工作和妹妹到公园玩耍。D. 亲近自然,融入自然,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加美好。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 今年暑假,你是打算去上海旅游呢?还是去北京旅游?B. “怎么这个点了才回来?”妈妈说,“我们都吃过晚饭了。”C. 穿红色裙子的小姑娘大约有十二、三岁。D. 我知道这次比赛谁是第一名?7.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游褒禅山记作者是王安石,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B.荷塘月色作者是朱自清。C.哈姆雷特作者是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D. 杜甫的登高是五言律诗。8在下面文段中,甲、乙两处各填入一句话,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作为纪实文学之一的传记文学,也要考虑到“史”与“实”两者的有机联系。甲 ,而靠浮词丽藻挥洒成篇,只能写出苍白无力的东西。缺乏生动形象的文学语言, 乙 ,也不会具有长久的感染力。 甲:真实丰富的事实材料的缺乏 缺乏真实丰富的事实材料 乙:而仅罗列人物生平事迹 只是人物生平事迹的罗列 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甲乙二、文言文阅读(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劝学 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9.下列选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其曲中规 规:规矩B.金就砺则利 金:金属制的刀剑C.而闻者彰 彰:清楚D.金石可镂 镂:雕刻10.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輮以为轮 B.则知明而行无过矣C.君子生非异也 D.假舆马者,非利足也11.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12.第段文字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手法,分析正确的是A.有三组对比:“一跃”与“十步”;“锲而不舍”与“锲而舍之”;“蟹”与“蛇鳝”B.有三组对比:“骐骥”与“驽马”;“金石”与“朽木”;“蟹”与“蛇鳝”C.有三组对比:“骐骥”与“驽马”;“锲而不舍”与“锲而舍之”;“蚓”与“蟹”D.有三组对比:“一跃”与“十步”;“金石”与“朽木”;“蚓”与“蟹”13.下列各项中,属于本文中心论点的一项是A.学不可以已 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C.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D.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三、翻译、默写(共2小题,共16分)14.把第三大题文言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5分,共10分)(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译文: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译文: 15.补写出下列句子(每小题2分,共6分)(1)人生在世不称意,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2)蛾儿雪柳黄金缕, 。(辛弃疾青玉案 元夕)(3) ,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四、记叙文阅读(共5小题,共22分) 外婆的手纹 李汉荣外婆的针线活做得好,周围的人们都说:她的手艺好。外婆做的衣服不仅合身,而且好看。好看,就是有美感,有艺术性,不过,乡里人不这样说,只说好看。好看,好像是简单的说法,其实要想得到这个评价,是很不容易的。外婆说,人在找一件合适的衣服,衣服也在找那个合适的人,找到了,人满意,衣服也满意,人好看,衣服也好看。她认为,一匹布要变成一件好衣裳,如同一个人要变成一个好人,都要下点功夫。无论做衣或做人,心里都要有一个“样式”,才能做好。外婆做衣服是那么细致耐心,从量到裁到缝。她好像都在用心体会布的心情,一匹布要变成一件衣服,它的心情肯定也是激动充满着期待,或许还有几分胆怯和恐惧:要是变得不伦不类,甚至很丑陋,布的名誉和尊严就毁了,那时,布也许是很伤心的。记忆中,每次缝衣,外婆都要先洗手,把自己的衣服穿得整整齐齐,身子也尽量坐得端正。外婆总是坐在光线敞亮的地方做针线活。她特别喜欢坐在院场里,在高高的天空下面做小小的衣服,外婆的神情显得朴素、虔诚,而且有几分庄严。在我的童年,穿新衣是盛大的节日,只有在春节、生日的时候,才有可能穿一件新衣。旧衣服、补丁衣服是我们日常的服装。我们穿着打满补丁的衣服也不感到委屈,这一方面是因为人们都过着打补丁的日子,另一方面,是因为外婆在为我们补衣的时候,精心搭配着每一个补丁的颜色和形状,她把补丁衣服做成了好看的艺术品。现在回想起来,在那些打满补丁的岁月里,外婆依然坚持着她朴素的美学,她以她心目中的“样式”缝补着生活。除了缝大件衣服,外婆还会绣花,鞋垫、枕套、被面、床单、围裙都有外婆绣的各种图案。那年秋天,我上小学,外婆送给我的礼物是一双鞋垫和一个枕套。鞋垫上绣着一汪泉水,泉边生着一丛水仙,泉水里游着两条鱼儿。我说,外婆,我的脚泡在水里,会冻坏的。外婆说,孩子,泉水冬暖夏凉,冬天,你就想着脚底下有温水流淌,夏天呢,有清凉在脚底下护着你。你走到哪里,鱼就陪你走到哪里,有鱼的地方你就不会口渴。枕套上绣着月宫,桂花树下,蹲着一只兔子,它在月宫里,在云端,望着人间,望着我,到夜晚,它就守着我的梦境。外婆用细针密线把天上人间的好东西都收拢来,贴紧我的身体。贴紧我身体的,是外婆密密的手纹,是她密密的心情。直到今天,我还保存着我童年时的一双鞋垫。那是我的私人文物。我保存着它们,保存着外婆的手纹。遗憾的是,由于时间已经过去三十年之久,它们已经变得破旧,真如文物那样脆弱易碎。只是那泉水依旧荡漾着,贴近它,似乎能听见隐隐水声,两条小鱼仍然没有长大,一直游在岁月的深处,几丛欲开未开的水仙,仍是欲开未开,就那样停在外婆的呼吸里,外婆,就这样把一种花保存在季节之外。我让妻子学着用针线把它们临摹下来,仿做几双,一双留下作为家庭文物,另外的让女儿用。妻子说,商店里多的是鞋垫,电脑画图也很好看。现在,谁还动手做这种活。这早已是过时的手艺了。女儿在一旁附和:早已过时了。我买回针线,我要亲手“复制”我们的文物。我把图案临摹在布上。然后,我一针一线地绣起来。泉,淙淙地涌出来。鱼,轻轻地游过来。水仙,欲开未开着,含着永远的期待。16.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外婆的针线活好为线索,赞美了外婆心灵手巧,勤劳朴实,热爱生活的美德,表达了作者对现代人不懂珍惜、不懂感恩的谴责之情。B. 文章由外婆做新衣、补旧衣、绣花,到外婆感悟生活、亲近自然、产生灵感,最后写保留外婆的手纹就是保留心灵手巧、勤劳朴实、热爱生活的美德。C. 这是一篇叙事、抒情相结合的散文。作者的感情在叙事中流露,叙事、抒情融为一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D. 文中有许多语言闪烁着哲理的光芒,这都源于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如“她好像都是在用心体会布的心情”,“她以她心中的样式缝补生活”,“贴紧我的身体的,是外婆的手纹,是她密密的心情”等语句。17. 下列不属于我是怎样对待外婆送我的手纹的一项是( ) A让妻子临摹仿做 B保存外婆的手纹(缝制的衣物) C捐给博物馆保存 D自己动手,亲自复制。18. 下列不属于外婆心中的做人的“样式”的一项是( ) A细心 B庄重 C朴素 D虔诚19.“手纹”的意思本应是手掌上的纹路,外婆的“手纹”在文中指什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