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藤野先生》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藤野先生》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藤野先生》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藤野先生》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藤野先生 第一课时备课人 王淑信 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线索、结构。2.研读开头部分,品味重要词句,理解作者的情感。预习检测:1. 鲁迅,原名 ,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 , , 家他的小说集有 , 著名小说有 , 等散文集有 ,我们学过选自这个集的课文为 。2. 读一读,写一写。标致 掌故 精通时事 落第 不逊 匿名 托辞 小而言之 深恶痛疾 物以希为贵 烂熳 芦荟 诘责 绯红 油光可鉴 抑扬顿挫 凄然 杳无消息 畸形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背景)1926年8月底,由于北洋军阀反动政府的迫害,鲁迅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任教。藤野先生这篇散文就是鲁迅离别藤野先生20年后,于1926年10月12日在厦门大学写的,回忆了他1904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时的生活片段。这篇回忆性散文带有较多的文学性,注意典型事例的描绘,着重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我们学习时要特别注意。二、 初读课文,思考完成:1.自由朗读课文,熟知课文大意。画出自己存疑处。2.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记叙的线索是什么?变换了几个地点?怎样来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说说各部分的大意。(1)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组织典型材料的。 (2)以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线索(明线),以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暗线)。 (3)变换了三个地点:“我”在东京;“我”在仙台;“我”离开仙台后。(4)段落层次的划分以“我”活动地点的变换为标志。分成三个部分(全文共38段):第一部分(第13段)在东京,写“我”在东京的见闻及感受以及转到仙台求学的原因。这为与藤野先生的相识埋下了伏笔。 第二部分(第435段)在仙台,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写“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我”在仙台结识藤野先生,受先生教益,赞扬先生的崇高品质,以及“我”弃医学文的原因。第三部分(第3638段)离开仙台后,写“我”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以及先生的崇高精神品德对我的激励与鼓舞。3研读第一部分。(齐读课文,注意读出作者的情感。)(1)作者在在东京的所见所闻是什么? 为什么称为“清国留学生”?写清国留学生时,着重抓住了他们外貌的哪个特征来写?其用意是什么?(2)辫子是民族压迫的象征,也是封建专制的象征。为什么这么说?请大家讨论。(中国人原来是不留辫子的,满清入关后,“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这之后中国人的脑后才拖上了一根辫子,所以说辫子是民族压迫的象征。另外留辫子也是表示对满清王朝的忠心,所以宣扬民主反对封建专制的革命者如孙中山及后来的毛泽东等人都是先剪掉自己的辫子以示和专制政权的决裂)可是这些清国留学生对辫子的态度如何呢?(他们十分珍视这根辫子)(3)这里作者用了一个词“标致”,“标致”的本意是什么?(漂亮),鲁迅真的认为这样很漂亮吗?(讨论)那他实际的意思是什么?(丑陋)通过讨论使学生理解“反语”:(就是说反话,字面的意思和实际要表达的意思正好相反)。反语,强有力地讽刺了这些顽固维护清王朝统治的“遗少”,强烈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极端憎恶、失望和不满的感情。事实上,反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被使用,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4)第一段写清国留学生在干什么?(赏樱花)第二段:他们又在干什么?(学跳舞)他们做这些事应不应该呢?为了更好地讨论这个问题,请同学们给补充一些历史资料:鲁迅去日本留学是什么年代?当时中国是什么样的状况?(鲁迅于1902年去日本留学,1904年去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当时正是中国积贫积弱受列强欺侮的时候腐朽的满清政府与列强鉴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通过补充资料和讨论,使同学们认识到鲁迅对这些只知游乐置国家民族命运于不顾者的鄙视,所以鲁迅离开东京到了仙台。从鲁迅和那些“清国留学生”的不同表现中我们能感受到鲁迅那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正是本文叙事的一条暗线。请大家在下文的学习中注意这一点。(5)鲁迅为什么要到仙台去学医呢?课前已经让大家读了鲁迅的呐喊自序,谁能给解释一下?(请同学们给补充资料)(从鲁迅小时候他父亲的病说起说到鲁迅讲的关于中医的过分的话:中医是有意或无意的骗子说到他学医的两个目的: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从这里我们能再次感受到鲁迅忧国忧民的情怀。那鲁迅后来为什么又弃医从文了呢?下节课我们再来解开这个疑问。三、当堂训练:1. 给加点的字注音。绯红( ) 宛如( ) 驿站( ) 解剖( ) 油光可鉴( ) 畸形( ) 不逊( ) 匿名( ) 杳无消息( ) 深恶痛疾( ) 诘责( ) 凄然( ) 教诲( ) 瞥见( ) 抑扬顿挫( ) 2解释加点的字:油光可鉴 ( ) 好意难却( ) 杳无消息 ( ) 深恶痛疾( ) 毫不介意 ( ) 出言不逊( )3.分析下文,回答问题。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一句中“无非”是的意思,“这样”是指。这句话表达作者的感情。(2)这两段写作者在东京看到“清国留学生”在,。(3)第句用的修辞方法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