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坟》读书笔记.doc_第1页
鲁迅《坟》读书笔记.doc_第2页
鲁迅《坟》读书笔记.doc_第3页
鲁迅《坟》读书笔记.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自题记 又喜欢做怪句子和写文字,这是受了当时民报的影响 其中所说的几个诗人,至今没有人提起,也是不忍抛弃旧稿的一个小原因 我的可恶,有时自己也觉得,即如我的戒酒,吃鱼肝油,以望延长我的寿命,倒不尽是为了我的爱人,大大半是为了我的敌人,-给他们说得体面一点,就是敌人罢-要在他的好世界多留一些缺陷。 我就要专指那些自称“无枪阶级”而其实是拿着软刀子的妖魔。在我自己这总算是生活的一部分痕迹。 -1926.10.30 厦门 读人之历史 1907人之历史是介绍进化论的发展,在我看来,其意义不仅于此。文章中介绍多人对生物学进化的研究,始终未能突破长久以来的宗教束缚,对于当今乃至后代而言,都有深刻的批判与反省意义。科学研究需要以事实为论据,敢于挑战传统权威,站在客观的立场,方能取得突破,获得成就。 读科学史教篇 1907不甚很懂,因为全篇皆为文言。然而有一段话我觉得于今乃至后世有非常强的警醒意义:“昔英人设水道与天竺,其国人恶而拒之,有谓水道本创自天竺古贤,久而术失,白人不过窃取而更新者,水道始大行。旧国笃古之余,每至不惜于自欺如是。震旦死抱国粹之士,作此说者最多,一若今之学术艺文,皆我数千载前所已具。”此种心态又岂止为当时的印度人与中国人所有,我看今天也有诸多国人仍抱此种心态,全然忘记当初英国正是用我们的四大发明之中的火药打败了我们。科学史教篇末段以法国大革命中科学为国防、民生等作出的贡献为例,用丁达尔之言“科学与爱国”,阐述“故科学者,神圣之光,照世界者也,可以遏末流而生感动。时泰”。中国要想复兴,必然需要正视自己,也正视别人,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重视科学及科学的交流与学习,方能圆“中国梦”。 读文化偏至论 1907“生存两间,角逐到国是务,其首在立人”任何一场革命都不是完美的,任何时代都会存在问题。改革往往用的都是一种极端的手段,既然手段极端,其行为也必然有着一定的偏激,结果也必然是存在偏颇的。这就需要社会的精英来反思,总结,因为绝大多数民众必然是会屈服于一种无形的压迫力下。因而,国之发展,需“立人”,提倡个性,张扬个性,而不是以世俗之力去压制。这不由使我想起历史课本上的几个人:苏格拉底、布鲁诺。这两人均是受世俗压迫之力而死,在少数服从多数的人类思想中,必然是一种“偏至”,提倡个性,尊重并理解个性,也许只有如此,社会发展才是健康的。 读摩罗诗力说 1907(论恶魔派诗歌的力量) 不趋于时,不媚世俗的文学作品,关于反抗的,封建保守派称之为“摩罗”。文学往往是为政治而存在的,且往往是为统治阶级而控制,为其服务的。故几千年以来的中国,流传下来的文学作品,大都散发着一种气息:要么写自己,要么歌功颂德。时至今日,社会是的文学作品亦是如此,而且还多了一个叫做“媒体”的为上层建筑所控制。古人有云:兼听则明。只听唱好的,不听敲警钟的,如何得以明?我想去艾青的一句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着土地爱的深沉。真正的爱,不仅是爱他所拥有的一切,更重要的是,在其不足的地方,要惊醒他。爱国,在我眼中亦是如此。所以,我更喜欢、更希望社会上“摩罗派”的壮大,“意者欲扬宗邦之真大,首在审己,亦必知人。比较既同,爰生自觉”鲁迅先生所言甚是矣! 诗人作诗,文人作文,不仅仅是自己的文章,每一个读者都将受其影响。因而一个文人在创作文学作品时,作品应当不拘于形式,拘于政治等因素,当以自己独有的风格,灌注自己的情感为自己甚至为全民而作。普鲁士的例子:文化是一种力量,反作用于政治。 “涵养人之神思,即文章之职与用也。”培伦之起,带动了英国文学界之争;争论一久,英国民众便会反思,于是促进思想之变,即“启人生之閟机”。故作撒旦之诗,风格文章,反抗之文,应当是文人所承载的一种社会责任。古今中外多少改革是以文人之思想改革而掀起的? “撒旦”之悲哀:为神而生,为衬托神而存在,神死即灭,神生即贬。所谓的“神”,造出一个极为利害的“撒旦”,而后打败他,于是民众呼曰:神可颂哉。“压制反抗,兼以一人矣自由在是,人道亦在是。” 做文字者,当“不为妇孺庸俗,乃以吾全心全情感全意志,与多量之精神而成诗,非欲聆彼辈柔声而作也。”做到了这一点,文字便对得起自己之心,也对得起社会之责任。纵使与众人之文风不相呼,被其视之为“恶魔”,然“恶魔者,说真理者也。”吾成文章,要承担起社会之责任,纵使“舆论以昏黑蔽全球”,也不免要“呐喊”几声,只为惊醒少数人。 修黎对真理的探索及理解,超乎常人的理解范围,我不由想起一句话:不疯魔,不成活。这也许是浪漫主义诗人放荡不羁的最好例子吧! 我更欣赏来尔孟多夫之爱国-在乡村大野,及村人之生活。然不论培伦、莱尔还是普希金,其文章为心所作,自由、浪漫流露贴切。是不是可以这么大胆推测:中世纪到近代的欧洲,浪漫主义诗人、文学家是思想改革的先锋。 纵观那个年代欧洲的诸国之变革,均是以思想变革为基础。而思想变革源于时人的觉醒。先觉之人有责任与义务将新思想普及于众,文学便是战场,笔杆即是枪杆。文人以“真之心声”公诸于文学作品,警醒世人,成为“精神界之战士”,将新文化普众,社会之维新放得以终。维新是一个长久而艰难的历程,文学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先觉之人以“摩罗”主义即成文章,惊醒一部分人,先醒之人又继承,继续惊醒更多人,社会方得终以维新。惊醒世人,引领社会思想觉醒,授人以反抗精神,成为社会维新变革之心声,这便是摩罗诗的力量吧! 读我之节烈观 1918.7所谓的节烈,不过是在男权封建社会中衍生的一种虐待女性的病态思想,它成为了统治者、男人们虐待女性的一种工具。何为道德?“必须普遍,人人应做,人人能行,又自他两利”。对于一些所谓的道德,其实是封建愚民的工具,必须摒弃。因为这种道德,人人宣扬,但人人不想身受。这是一种虚伪的,是统治者让人民昏迷的,强暴的工具,是给人平添毫无意义的痛苦。我们需要正当的幸福! 摘录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1919.10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我现在心以为然的道理,极其简单。便是依据生物界的现象,一,要保存生命;二,要延续生命;三,要发展这生命(就是进化)。生物都这样做,父亲也就是这样做。所以后起的生命,总比以前的更有意义,更近完全,因此也更有价值,更可宝贵;前者的生命,应该牺牲于他。直到近来,进过许多学者的研究,才知道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 宋民间之所谓小说及其后来 1923.11据耐得翁及吴自牧,说话之一科的小说,因内容分为三子目:1、 银字儿 所说者为烟粉(烟花粉黛)、灵怪(神仙鬼怪)、传奇(离合悲欢)等2、 说公案 所说者为搏刀杆棒(拳勇)、发迹变态(遇合)之事3、 说铁骑儿 所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