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中国数量经济学会2008年(宁波)年会论文 第三组:宏观经济增长与发展(10000字)增加值率变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沈利生1,2 王火根3(1. 华侨大学数量经济研究院;2.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3. 华侨大学商学院2007年10月作者简介沈利生,男,1946年4月出生,工学硕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华侨大学数量经济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E-mail: , 。王火根,男,1971年出生,华侨大学商学院2006级数量经济专业博士研究生。E-mail: , 。增加值率变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沈利生1,2 王火根3(1. 华侨大学数量经济研究院;2.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3. 华侨大学商学院2007年10月【摘要】增加值率是从宏观上度量一国经济投入产出效益和增长质量的综合指标。我国的增加值率在下降,且与其他国家有较大差距。本文分析了产业结构、产业增加值率变动对总体增加值率的影响,提出了提高我国增加值率的思路。关键词:增加值率 经济增长质量 产业结构 投入产出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nalysis on the Changes of Value added Rate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Abstruct:the value added rate is a comprehensive indicator which measures input-output effect and economic growth quality of an economy. Chinas value added rate is going down , and has an obvious gap compared with other countri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es caused by the changes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industrial value added rates, presents the way of raising Chinas value added rate.Key Words:Value added rate;economic growth quality;industrial structure;input-output一、 前言我们从投入产出的角度来考察经济增长的质量。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少投入多产出,另一种是多投入少产出,显然前者的经济增长质量好于后者。反映投入和产出之间关系的指标有很多。例如:总资产贡献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产品销售率等等,由于各种指标的含义不同,反映经济增长质量的角度也不同。本文以“增加值率”(或称增加价值率)来衡量经济增长的质量,“增加值率”就是增加值占总投入的比例,也即单位总投入中包含的新创造价值,它是从宏观上度量一个经济体投入产出效益及经济增长质量的综合指标。本文提出两个问题:(1)从纵向来看,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经济增长质量是在逐渐提高还是在日益恶化,即增加值率呈现上升趋势还是下降趋势?(2)从横向来看,中国的经济增长质量与其他国家相比,有多大差距?先从纵向来看,中国的经济增长质量在日益恶化,表现为增加值率一直在下降。1981年以来,国家统计局编制了多个年份的投入产出表,根据这些年份的投入产出数据即可推算出相应年份的增加值率,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增加值率从1981年最高的0.4808开始,一直呈现出下降趋势,2000年降到最低点0.3586,其间没有波动。表1同时列出了2002年的增加值率为0.3888,稍稍有所提高。不过2002年的投入产出表采用了全国经济普查后修订过的数据,与前些年份的增加值率不完全可比(下文再作进一步讨论)。表1 中国历年增加值率和中间投入贡献系数年份198119831987199019921995199720002002中间投入合计(亿元)8898.411040.414238.824679.841819.797096.8124140.2165205.958950.5最初投入合计(亿元)8241.79836.411424.117533.726644.359448.175704.192346.9121858.9总投入(亿元)17140.120876.825662.842213.468464.0156544.9199844.2257552.8313430.5增加值率R0.48080.47120.44520.41540.38920.37980.37880.35860.3888中间投入贡献系数r0.92620.89090.80230.71040.63710.61230.60980.55900.6361资料来源:1981年、1983年数据来自李强、薛天栋主编,“中国经济发展部门分析” 兼新编可比价投入产出序列表,中国统计出版社,1998年12月。1987年、1990年、1997年、2002年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编的各年中国投入产出表,1992年、1995年、2000年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1995、中国统计年鉴1998、中国统计年鉴2005。表1数据表明,为了创造同样的GDP,我国正需要越来越多的投入。换一种说法就是,在同样的中间投入下,产生的增加值越来越低,这可以用中间投入贡献系数来衡量。定义:中间投入贡献系数r = GDP/中间投入,这是单位中间投入产生的增加值。中间投入贡献系数r与增加值率R之间有这样的关系:,或(参见沈利生、王恒,2005)。表1同时列出了各年的中间投入贡献系数,这是一单位中间投入(例如1元)产生的增加值,从1981年的0.926元下降到2000年的0.559元,2002年微升到0.636元。再从横向来看,把中国的数据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作比较,就更能深刻体会到中国的经济增长质量与国外的差距。中国的增加值率远低于世界上的一些主要国家,如表2所示。2002年中国的增加值率是0.3888,其他国家的增加值率要高得多:美国0.5615(1997年),俄罗斯0.5598(1995年),日本0.5418(2000年),澳大利亚0.5039(1996年),德国0.4995(2000年),英国0.4678(2003年)。而且,发达国家的增加值率在不同年间的变化都很小。考察中间投入贡献系数,更可直观地看到中国与国外的差距。各国的中间投入贡献系数分别为:中国0.6361,美国1.3073,俄罗斯1.2361,日本1.1825,澳大利亚1.0157,德国0.9981,英国0.8790。粗略地说,这些外国1个单位价值的中间投入可大致得到1个单位或更多的新创造价值。而中国1个单位的中间投入只能得到0.64个单位的新创造价值。从宏观投入产出的效益来看,中国比这些国家都要低,大致只有发达国家的49%72%。 表2 若干国家的增加值率和中间投入贡献系数国 别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澳大利亚德国英国年 份2002199719952000199620002003增加值率R0.38880.56150.55280.54180.50390.49950.4678中间投入贡献系数r0.6361 1.3073 1.2361 1.1825 1.01570.9980 0.8790 根据以下资料来源推算:中国,2002年中国投入产出表;美国投入产出表网址:/bea/uguide.htm;俄罗斯投入产出表(1995年)网址:/papers/exburden.html;日本投入产出表(2000年)网址:www.stat.go.jp/english/data/io ;德国投入产出表(2000年)网址:www.destatis.de/basis/e/vgr/vgrtab14.htm ;英国投入产出表(2003年)网址:.uk/inputoutput ;澳大利亚投入产出表(1996-97年)网址:.au/ausstatus/absnsf 。现在,我国每年生产和消耗的钢铁、水泥、煤炭、化肥等等都占世界第一位,但GDP却并不高。2005年中国的GDP是22289亿美元,美国是124551亿美元(是中国的5.6倍),日本是45059亿美元(是中国的2倍)。 数据来自中国统计摘要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第221页。 这里面固然有汇率因素的影响,由于人民币币值低估而使中国的GDP低估。然而,如此大的差距全用汇率低估来解释是缺乏说服力的。中国投入产出表中的各项数据都用人民币计算,如果转变成外国货币例如美元表示的话,中间投入、增加值、总投入等都应同时转变成美元,不管采用何种汇率,都不会改变投入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所以,中国的增加值率或中间投入贡献系数较低是一个不争的客观事实。1981年投入1元可得到0.48元的增加值,到了2002年投入1元只能得到0.389元的增加值。或者说,为了得到1元增加值,1981年只需投入2.08元,而2002年需要投入2.58元。投入的增加反映了我国的经济增长质量在下降,也即意味着我国的经济增长仍处在粗放型增长阶段,且有越来越粗放的趋势。从1978年到2006年的28年间,我国GDP保持了年均9.7%的高增长率。然而无庸讳言,在这个令人瞩目的“骄人”成绩背后,我们也付出了巨大的成本代价。依靠大强度消耗各种资源(包括环境资源)的方式来支撑经济的高速增长,正在产生着越来越多和日益严重的问题,资源紧缺压力、环境污染压力越来越大,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已迫在眉睫。要使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的快速增长,就必须在提高经济质量上下工夫。本文将通过分析与增加值率有关的宏观因素,即产业增加值率和产业结构,给出提高增加值率的一些思路。二、总体增加值率与产业增加值率和产业结构间的关系国民经济包括了各种各样的产业,下文把产业层次上的增加值率定义为“产业增加值率”,把代表整体国民经济的增加值率定义为“总体增加值率”。显然,总体增加值率建立在产业增加值率的基础上。为简单起见,这里只在三次产业的层面上讨论。总体增加值率既与各次产业的增加值率有关,也与产业结构(即各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有关,下面就来推导它们的关系。表3是高度简化(只列出三次产业)的投入产出表形式,用来反映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表3 只列出三次产业的投入产出简化表一产业二产业三产业中间使用合计最终产品总产出一产业二产业三产业中间投入合计增加值(即GDP)总投入设三次产业的总投入分别为、,国民经济总投入为,则有 (1)设三次产业的增加值分别为、增加值率分别为,i = 1,2,3,则有 ,i = 1,2,3 (2)设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i = 1,2,3,则有, i = 1,2,3 (3)三次产业的增加值之和为GDP,即,显然有:。由(2)式与(3)式可得: ,i = 1,2,3,则有,i = 1,2,3 (4)(4)式代入(1)式,得:于是有: (5)由于总体增加值率为,代入(5)式,有 (6)注意到。(6)式表明,总体增加值率R的倒数等于三次产业增加值率倒数的加权平均,权数就是各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如果各次产业的增加值率相同,它也就是总体增加值率。不过,在一般情况下,三次产业的增加值率并不相同,一、三产业的增加值率要高于二产业,总体增加值率将处于最高、最低产业增加值率之间。进一步讨论产业结构、产业增加值率变动对总体增加值率的影响。1,产业结构变动对总体增加值率的影响假定各次产业的增加值率保持不变,且各不相同,考虑改变产业结构对总体增加值率的影响。假定第二产业的增加值率小于第三产业,即,现在把第二产业的比重减小,改变成;把第三产业的比重增加,改变成;第一产业的比重仍为不变。看看如此变动以后的总体增加值率比起原来的增加值率来,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根据(6)式有: (7)由于,则,即,由(7)式可得 , 即 ,则 。即按上述假定改变产业结构以后的总体增加值率比原来的大。说得更为明确一点就是,降低产业增加值率较小产业的比重,加大产业增加值率较高产业的比重,就能提高总体增加值率,这是通过改变产业结构来提高总体经济增长质量的一个途径。与这一说法相反的则是,如果产业增加值率较小产业的比重变大,产业增加值率较高产业的比重变小,将使总体增加值率下降。下文可以看到,我国2002年以来的趋势正是后一种情形。2,产业增加值率变动对总体增加值率的影响提高总体增加值率的另一个途径是提高产业的增加值率,产业增加值率的变动与产业结构的变动有所不同。在产业结构的变动中,某一产业的比重下降必定伴随有其他产业的比重上升。而在产业增加值率的变动中,提高某一产业的增加值率,并不会必然影响其他产业的增加值率。所以,这里只需讨论在产业结构不变的条件下,提高某一产业的增加值率对总体增加值率的影响。不失一般性,假定把第二产业的增加值率提高,从提高到,相应的总体增加值率为,计算总体增加值率的变化。根据式(6)可得到: (8)由于,则,由(8)式可得 , 即 ,则 。这就表明,提高任一产业的增加值率,都会使总体增加值率增大。3,不同产业的增加值率提高同样数值时对总体增加值率的影响(8)式表示当第二产业增加值率从提高到时,总体增加值率从改变为。同样可以假设,当第三产业增加值率从提高到时,总体增加值率从改变为。考察和哪一个大。由(8)得: (9)同理可得: (10)考察(9)、(10)等号右边两式的绝对值之比: (11)如果第二产业的比重大于第三产业的比重,第二产业的增加值率小于第三产业的增加值率(这正是中国当前的实际情况),则(11)式等号右端的分子大于分母。考虑到(9)、(10)两式等号右端的负号,则(9)式右端小于(10)式右端,故有: , 即 ,则有:上式说明,当某一产业的比重较大,同时其增加值率较小时,把其增加值率提高一个数值对总体增加值率的影响,要大于其他产业增加值率提高同样数值时对总体增加值率的影响。我国目前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努力提高第二产业的增加值率。三、我国历年产业结构和产业增加值率的变动趋势表4列出了我国编制了投入产出表年份的产业结构、产业增加值率、总体增加值率。令我们关心的是产业结构和产业增加值率的变动趋势。从产业结构的变动来看,第一产业的比重呈现出稳定下降的趋势,第二产业的比重持续上升,第三产业的比重时升时降,变动不定。三次产业的增加值率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下降,总体增加值率呈下降趋势。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表4中的数据系根据各年投入产出表数据计算得到,其中除2002年数据外,都是统计数据未作修订时的情形。表4 中国有投入产出表年份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增加值率产业增加值占GDP(%)产业增加值率总体增加值率年份一产业二产业三产业一产业二产业三产业1980.73170.30290.66870.4808198337.335.427.40.71360.30160.64020.4712198728.047.524.50.68480.33380.59040.4452199028.746.524.80.65710.30250.57240.4154199222.045.732.40.64420.28680.50860.3892199520.550.928.70.59770.28720.55140.3798199719.552.328.20.59740.29840.50310.3788200016.652.531.00.57830.28010.49190.3586200213.68190.28920.53160.3888资料来源:同表1,根据相应年份的投入产出表计算得到。表5 统计数据修订后的产业结构和增加值率年份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产业增加值率新总体增加值率原总体增加值率一产业二产业三产业一产业二产业三产业199027.141.331.50.6570.3020.5520.4250.417199221.843.534.80.6510.3120.4400.3970.387199520.0980.2870.5510.3890.380199718.347.534.20.5970.2980.5030.3880.379200015.145.939.00.5780.2800.4920.3710.359200213.744.841.50.5820.2890.5320.3900.389200312.846.041.20.5820.2890.5320.387200413.4820.2890.5320.386200512.547.539.90.5820.2890.5320.383200611.748.939.30.5820.2890.5320.38020XX5.035.060.00.5820.2890.5320.412注: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系根据中国统计摘要2007相应数据推算。2005年,国家统计局对2004年的全国经济家底进行了普查,根据普查结果不仅修订了当年的统计数据,同时还修订了以前年份的数据。表5列出了1990年以来根据修订后数据得到的各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对比修订前后的数据可以发现,上世纪90年代以来,第一产业的比重稍有减少,第二产业的比重有较大减少,第三产业的比重有较大增加。以2000年为例,数据修订以前,一、二、三次产业的比重为16.6%、52.5%、31.0%,修订以后为15.1%、45.9%、39.0%。三次产业的比重变动分别为-1.4、-6.6、+8个百分点。引起这种变动的主要原因是第三产业的增加值有较大程度的增加。显然,产业结构的变动会对总体增加值率产生影响。为了考察数据修订对总体增加值率的影响,假定这些年份的产业增加值率不变。修订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数据一般不会改变一、二产业的投入产出关系,可以假设一、二产业的增加值率不变。而第三产业的投入产出关系有多大改变又无法估计,故权且假定其增加值率也不变(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根据公式(6)可计算得到数据修订后的新总体增加值率。计算结果列在表5中,同时列出了原总体增加值率,以作比较。从表中可以看到,1990-2000年间,新总体增加值率都稍有增加,例如2000年的总体增加值率从0.359增加为0.371,这个结果当在预料之中。第一产业的增加值率最高,但它的比重改变不大;第三产业的增加值率远高于第二产业,第二产业比重下降和第三产业比重上升,有利于总体增加值率的上升。我们还可以注意到,虽然新总体增加值率都稍有增加,但2000年以前的下降趋势仍无改变。令人关注的是1997年以后、特别是2002年以来,我国三次产业的比重变化情况。第一产业的比重继续下降;第二产业的比重由下降趋势转为上升趋势,从1997年的47.5%下降到2002年的44.8%,再逐年上升到2006年的48.9%,;第三产业的比重则由上升趋势转为下降趋势,从1997年的34.2%上升到2002年的最高点41.5%,再逐年下降到2006年的39.3%。2002年前后第二产业比重的马鞍型变化、第三产业比重的驼峰状变化使得两条曲线呈喇叭型开口(见图1),且是向着产业结构恶化的不利方向逆转,这会使得总体增加值率下降。为了估计总体增加值率的下降程度,假定2002年以后各年的产业增加值率不变,利用(6)式计算得到的结果也列在表5中,确实是逐年有所下降。表5中还列出了20XX年的假定计算结果,将在下一节中予以说明。图1 1990-2006年我国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变化四、中美日产业结构和产业增加值率比较这里选择了中国2002年投入产出表,美国1987-1997年的三张投入产出表,日本1995年和2000年的两张投入产出表,相应计算结果列于表6。表6 中国、美国、日本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增加值率国别年份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产业增加值率总体增加值率劳动者报酬占GDP(%)一产业二产业三产业一产业二产业三产业中国200213.744.841.50.58190.28920.53160.388848.4美国19871.67010.42900.65540.559459.019921.524.574.00.40030.40300.67850.576058.519971.36830.35660.67250.561555.8日本19951.832.865.30.55970.37210.64450.518456.220001.630.368.10.55520.36610.64220.521855.1资料来源:中国数据来自2002年中国投入产出表,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年。美国投入产出表网址:/bea/uguide.htm。日本投入产出表网址:www.stat.go.jp/english/data/io 。根据表6中数据,从三个方面进行比较。(1)三次产业的结构。美国、日本体现了典型的发达国家经济结构的特点。它们的第一产业比重相当低,只有1个多百分点,基本上可以说无足轻重;第三产业的比重相当高,美国超过了四分之三,为77.8%,日本超过了三分之二,为68.1%。所以,它们的第二产业的比重都不高,美国是21%,日本是30%。中国的经济结构表现为仍处于工业化进程的发展中国家的特点。第一产业比重仍然较高,为13.7%,第二产业的比重最高,达44.8%,第三产业的比重只有41.5%。(2)产业结构变化趋势。从1987-1997年的10年间,美国的第一产业比重稍有下降,第二产业的比重明显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明显上升。这说明美国继续在向服务型社会发展。从1995-2000年,日本的产业结构也表现出了与美国相同的变化趋势。一个意味深长的有趣之处是, 2000年的日本产业结构几乎与1987年的美国产业结构一样。从这一点上也许可以说,日本经济结构的发展正好落后于美国13年。2002年以来中国的产业结构变化趋势如上节所述,不是在向服务型社会发展,而是在继续加深工业化。(3)三次产业的增加值率。中国第一产业的增加值率比美国高得多,比日本稍高。由于目前中国第一产业的比重仍高于10%,故对总体增加值率尚有一定影响。美国、日本的第一产业比重微乎其微,其第一产业增加值率对总体增加值率的影响极小。美国、日本的第二产业增加值率稍呈下降趋势,目前在0.360.37间,差别不大。中国的第二产业增加值率只有0.29,低于美、日。由于中国第二产业的比重最大,故会较多地拉低总体增加值率。在第三产业的增加值率方面,美国、日本在0.640.67间,是三次产业增加值率中的最高者,又因为它们的第三产业比重都很大,所以,它们的总体增加值率就必然很高了。中国的第三产业增加值率只有0.53,低于美、日。无论是第二产业还是第三产业的增加值率,中国与美国、日本间都存在着差距,这一方面反映了中国的经济增长质量与美国、日本的差距,另一方面也正是中国提高二、三产业增长质量的潜力所在。表6同时列出了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例,中国只有48.4%(2002年),美国为55.8%(1997年),日本为55.1%(2000年)。中国与美、日的差距反映了目前中国劳动者的工资水平较低的现状,这是中国的增加值率低于美国、日本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比较中美日产业结构的差异和变化趋势,我们可以展望中国未来年份的产业结构变化趋势,那就是,第一产业的比重还将继续下降,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完成,逐步进入后工业化社会,第二产业的比重也要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假定到未来某一年,三次产业的比重改变为5%、35%、60% 根据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数”(WDI)数据库的资料,全球最具经济活力的“金砖四国”(BRIC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200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53.5%、56.4%、54.4%、39.9%。目前中国为最低,只要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步伐,达到60%的比重是可以实现的。,假定产业增加值率仍保持在2002年的水平,总体增加值率将会有所上升,达到0.412,如表5最末一行所示。不过,这样的增加值率仍是一个相当低的水平。这说明,仅靠改变产业结构,还不能做到大幅度地提高总体增加值率。五、提高我国总体增加值率的情景模拟为要提高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也即提高总体增加值率,应在两个方面下功夫:第一,改变产业结构,尤其要尽快扭转2002年以来第二产业比重的“马鞍型”后部的上升趋势和第三产业比重的 “驼峰状” 后部的下降趋势。这就要求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使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快于第二产业。第二,提高产业增加值率,变粗放型增长为集约型增长,主要提高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增加值率。这里利用情景模拟方法,设定模拟情景条件,利用公式(6),计算各种情景下的总体增加值率的变化。其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保洁合同提前终止协议书
- 修缮房屋合同协议书模板
- 合作开驾校合同范本模板
- 厨房垃圾承包协议书范本
- 农村用地出卖协议书范本
- 3户合伙建房分房协议书
- 医院广告宣传合同协议书
- 公司赠送敬老院协议合同
- 企业与花店合作合同范本
- 保定留守坟拆迁合同范本
- +【高中语文】文章修改(教学课件)+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 四年级四年级下册阅读理解20篇(附带答案解析)经典
- 水泥托盘项目方案
- 办公用品售后服务方案
- (完整word版)膝骨性关节炎CRF表
- 大学语文 教案 瓦尔登湖
- 教学课件 《公共政策概论》谢明
- 工业系统中常用通讯协议课件
- 施工用电安全手册
- 2023年度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初级
- 医院布草洗涤服务方案(技术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