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感染及消毒技术_第1页
内镜感染及消毒技术_第2页
内镜感染及消毒技术_第3页
内镜感染及消毒技术_第4页
内镜感染及消毒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 3 3 1 内镜感染及消毒技术InfectionandDisinfectionofEndoscope 内二科 熊雪琴 2020 3 3 2 医用内窥镜的定义 内窥镜是一种常用的医疗器械 由头端 弯曲部 插入部 操作部 导光部组成 内窥镜是集中了传统光学 人体工程学 精密机械 现代电子 数学 软件等于一体的检测仪器 使用时先将内窥镜导光部接到配套的冷光源上 然后将插入部导入预检查的器官 控制操作部可直接窥视有关部位的病变 2020 3 3 3 内窥镜的结构与功能 不同型号的内镜构造不完全相同 但基本构造有前端部 弯曲部 插入部 操纵部 接目部和导光光缆内镜附件有活检钳 细胞刷 切开刀 导丝 异物钳 高频电刀 冲洗 吸引器 夹持器械 2020 3 3 4 内镜感染主要存在的风险 内镜诊疗过程可能传播的病原体HBV HCV HIV 朊毒体 细菌内镜消毒过程易受多种干扰因素干扰有机物 酸碱 表面活性剂 化学药 漂洗水质 高压气体 温度 光线等内镜消毒剂耐药已成为院感风险戊二醛 分枝杆菌 铜绿 荧光假单胞菌幽门螺旋杆菌 2020 3 3 5 含氯消毒剂 克雷 分枝杆菌 金萄 肠球菌 铜绿内镜使用过程较易形成细菌生物膜膜内细胞比浮游菌抗药性强1000倍以上 65 以上的院感由细菌生物膜引起 2020 3 3 6 内镜检查相关感染途径 交叉感染 A患者间交叉感染 带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B医患间交叉感染 患者体液 手工洗消被感染内镜 检查过程中针刺感染C麻醉内镜中交叉感染 患者之间共用一套麻醉药物注射器 2020 3 3 7 内镜清洗消毒存在的问题 共性问题 清洗消毒设备不全 消毒时间不够 20分钟 内镜孔道处理不当等问题客观问题 建筑布局不合理 清洗与诊疗未分开 面积小 无通风设备消毒设备不全 预约病人过多 内镜数量少 清洗消毒与诊疗登记不全软性内镜所用材料不能热灭菌 材质昂贵 限制了清洗剂何消毒剂类型 2020 3 3 8 内镜镜体设计复杂 不易消毒 管道表面凹凸不平 死角和缝隙易致生物膜形成 内镜消毒设备部盈利 医院不愿投入主观问题清洗消毒人员文化素质低 标准预防观点淡漠 未经专门培训清洗不加酶或酶洗液不更换 不用专用刷 清洗后未干燥 机洗前未手工清洗消毒灭菌时间不够 镜未全泡在消毒液下 消毒剂效果未监测 2020 3 3 9 消毒专家认为 胃镜清洗不彻底 有机物残留未完全去除 以及消毒剂选择错误 消毒程序不当等原因都会影响消毒效果 埋下交叉感染的隱患 2020 3 3 10 胃镜污染微生物的情况有关专家在调查中发现 一些医院因做胃检的患者多 而备用胃镜有限 周转不过来 就擅自简化消毒程序 缩短消毒时间 某市卫生监督机构曾对全市85个内窥镜使用机构进行调查 结果发现消毒时间符合要求的只占46 冲洗水的合格率仅为62 经对消毒后待用的内窥镜采样检测 有17 不合格 2020 3 3 11 幽门螺旋菌患者胃镜检查后 用后的胃镜上61 查出幽门螺旋菌 对一条已经污染幽门螺旋菌的胃镜 使用国产胃镜自动消毒机 用2 戊二醛浸泡3分钟 消毒后用PCR检查 幽门螺旋菌成阳性 2020 3 3 12 通过胃镜人群感染病原微生物的情况1 一般人群感染情况有人调查 中国人群幽门螺旋菌感染率为60 左右 并仍以每年1000万例的速度递增 已成为危害健康的主要消化道疾病 专家认为 由于医疗器械消毒不严而造成的医源性感染 已成为当前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上升不可忽的因素 由胃镜检查引起的幽门螺旋菌感染率为10 且还有许多感染未被被调查和证实 2020 3 3 13 有人做了10例前瞻性调查 结果如下 10人胃镜检查前均已证实无幽门螺旋菌感染 胃镜检查后 10人均发生了 胃镜后急性胃炎 8人检查后8周血清抗体阳性 9人组织病理学证实有幽门螺旋菌感染 10人快速尿素酶试验阳性 进一步研究证实 胃镜检查后感染的幽门螺旋菌与前一个阳性患者幽门螺旋菌属同一菌株 2020 3 3 14 很难想象 一位居住在美国马里兰州的老年妇女 从居住在另外一个城市的一位她根本不认识的年轻妇女那里感染上了肺结核病 肺结核如何能够从一方传染给另一方呢 原因是不久前 两个人在同一家医院 接受了肺部疾病检查 研究者最后证实 后者感染上结核菌的原因是由于与前者共用了一个气管镜 现在 医学界似乎没有人怀疑 临床常用的内窥镜这类医疗器械能够潜在地将一些致命性疾病从一个人传染给另一个人 2020 3 3 15 2 医护人员的感染情况调查有人对消化科医生 一般内科医生 正常对照人群做了一项调查 2020 3 3 16 另有人对消化科医生 实验室人员 一般内科医生做了一项调查 2020 3 3 17 上述调查充分说明了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和医护人员自身防护的必要性 可行性 2020 3 3 18 3 我市胃镜消毒灭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许多医院使用2 戊二醛浸泡消毒 时间仅为5分钟 每日上午检查患者30多人次 有的医院消毒方法选择不当 胃镜消毒仅用三桶法进行擦拭消毒 活检钳 细胞刷 切口刀 导丝 碎石器 网篮 造影管 异物钳等需灭菌物品未做到一用一灭菌 活检通道是一个极容易忽视的地方 很多医院活检后在活检通道处仅用清水或消毒液冲洗一下 保证不了消毒效果 消毒检查结束后 吸引瓶 吸引管未做到每天消毒更换 2020 3 3 19 3 洗涤消毒内镜的程序 旧规范规定 原则上先消毒后清洗 再消毒 新规范规定 原则上先清洗后消毒 但受到甲类传染病病人及肝炎 结核 艾滋病 炭疽等病人排泄物 呕吐物 血液 尿液 粪便等污染的 应先消毒 再清洗 再消毒 同时规定使用自动清洗消毒器 内镜必须先手工进行彻底清洗 2020 3 3 20 活检钳 细胞刷 切口刀 导丝 碎石器 网篮 造影导管 异物钳等内镜附件应做到一用一灭菌 消毒方法首先压力蒸汽灭菌 用环氧乙烷灭菌或2 戊二醛浸泡10小时 或用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消毒剂与消毒器械进行灭菌 2020 3 3 21 口圈 弯盘 敷料缸等的消毒首选压力蒸汽灭菌 或用高水平化学消毒剂 如500mg L毒剂或2000mg L酸2 的戊二醛 浸泡消毒30分钟 用清水彻底冲净残消毒液 干燥备用 2020 3 3 22 注水瓶及连接管的消毒 用高水平以上化学消毒剂 如500mg L过氧乙酸2 的戊二醛 浸泡消毒30分钟 用清水彻底冲净残消毒液 干燥备用 注水瓶内的用水应为灭菌水 每天更换 2020 3 3 23 吸引瓶 吸引管的消毒检查结束后 先清洗吸引瓶 之后用500mg L毒剂或2000mg L酸浸泡30分钟刷洗干净 干燥备用 2020 3 3 24 软式内镜的槽或容器消毒软式内镜的槽或容器应每天清洁 再用500mg L氯或二溴海因 或2000mg L酸擦拭 用于浸泡灭菌的容器应清洁作灭菌处理 2020 3 3 25 1 选择消毒 灭菌原则根据内镜在人体使用部位不同 要求对其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 凡进入人体无菌组织 器官或经外科切口进入无菌腔室的内镜及其附件 如腹腔镜 关节镜 脑室镜 膀光镜 宫腔镜等 用前应达到灭菌水平 2020 3 3 26 凡进入破损粘膜的内窥镜附件也应达到灭菌水平 如活检钳 高濒电刀等 凡进入人体自然通道与管腔粘膜接触的内窥镜及其附件 如喉镜 气管镜 支气管镜 胃镜 肠镜 乙状结肠镜 直肠镜等 用前应达到高水平消毒 2020 3 3 27 2 选择消毒 灭菌方法的原则内镜的消毒 灭菌应选物理方法 对不耐热的内镜可选用化学方法消毒 灭菌 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