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6章质量和密度单元双基双测B卷提升篇含解析教科版20200208367.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全一册单元双基双测(A+B卷提升篇)(打包16套)(含解析)教科版.zip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全一册单元双基双测AB卷提升篇打包16套含解析教科版.zip
2019_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6章质量和密度单元双基双测B卷提升篇含解析教科版20200208367.doc---(点击预览)
2019_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6章质量和密度单元双基双测A卷基础篇含解析教科版20200208368.doc---(点击预览)
2019_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物态变化单元双基双测B卷提升篇含解析教科版20200208369.doc---(点击预览)
2019_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物态变化单元双基双测A卷基础篇含解析教科版20200208370.doc---(点击预览)
2019_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在光的世界里单元双基双测B卷提升篇含解析教科版20200208371.doc---(点击预览)
2019_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在光的世界里单元双基双测A卷基础篇含解析教科版20200208372.doc---(点击预览)
2019_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声单元双基双测B卷基础篇含解析教科版20200208373.doc---(点击预览)
2019_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声单元双基双测A卷提升篇含解析教科版20200208374.doc---(点击预览)
2019_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运动与能量单元双基双测B卷提升篇含解析教科版20200208375.doc---(点击预览)
2019_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运动与能量单元双基双测A卷基础篇含解析教科版20200208376.doc---(点击预览)
2019_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走进实验室单元双基双测B卷提升篇含解析教科版20200208377.doc---(点击预览)
2019_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走进实验室单元双基双测A卷基础篇含解析教科版20200208378.doc---(点击预览)
2019_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模拟卷单元双基双测B卷提升篇含解析教科版20200208365.doc---(点击预览)
2019_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模拟卷单元双基双测A卷基础篇含解析教科版20200208366.doc---(点击预览)
2019_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模拟卷单元双基双测B卷提升篇含解析教科版20200208363.doc---(点击预览)
2019_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模拟卷单元双基双测A卷基础篇含解析教科版20200208364.doc---(点击预览)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10页/共14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53378800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6.33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0-03-03 上传人:灰**** IP属地:宁夏
6
积分
关 键 词: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单元双基双测B卷提升篇含解析 单元双基双测A卷 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单元双基双测B卷提升 单元双基双测B卷 单元双基双测B卷提升篇含 单元测试卷B卷提升篇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全一册单元双基双测(a+b卷提升篇)(打包16套)(含解析)教科版.zip,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双基双测b卷提升篇含解析,单元双基双测a卷,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双基双测b卷提升,单元双基双测b卷,单元双基双测b卷提升篇含,单元测试卷b卷提升篇
内容简介:
期中模拟卷(a卷基础篇)(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2018福建初二期中)下列各图中,刻度尺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a b c d【答案】d【解析】a、刻度尺没从整刻线开始测起,所以a错误;b、要从刻度尺的零刻线开始测起,所以b错误;c、放置刻度尺时,刻度尺有刻度的一侧没有紧贴被测长度,所以c错误;d、刻度面紧贴被测物体,起始端从零开始,故d正确;2(2018四川省成都七中初中学校初二期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b误差和错误都可以避免c改进测量方法、选用更精密的仪器、认真仔细,就可以避免误差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答案】a【解析】a、所谓误差是指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故a正确; b、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误差不可以避免,故bcd错误,故选:a。3(2018福建初二期中)甲、乙两物体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之比是3:2,路程之比是4:3,则甲、乙两物体的时间之比是( )a2:1 b1:2 c9:8 d8:9【答案】d【解析】由v可得,运动的时间之比:=。故d正确。4(2018福建初二期中)周末,小明乘坐“和谐号”动车去参观,在动车行驶过程中,小明觉得自己是静止的,他选取的参照物是( )a轨道旁的树 b沿途的路灯杆 c动车的车厢 d迎面驶来的动车【答案】c【解析】a、小明相对于轨道旁的树,位置发生变化,是运动的。故a错误;b、小明相对于沿途的路灯杆,位置不断变化,是运动的。故b错误;c、小明相对于有轨电车的车厢,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故c正确;d、小明相对于迎面来的动车,位置不断变化,是运动的。故d错误。5(2018大庆市第五十一中学初二期中)下列哪两个物体可以认为是保持相对静止的( )a地球和太阳 b沿平直轨道行驶的列车中的一号和五号车厢c人行走时左脚和右脚 d火箭发射离开地面时的火箭与地面【答案】b【解析】a、地球和太阳之间的位置会发生相对的变化,因此以对方为参照物,另一个是运动的,不符合题意;b、一列沿平直轨道行驶的列车的一号车厢和五号车厢,它们之间的位置并没有发生变化,因此是相对静止,符合题意;c、人行走时的左脚和右脚交替前进,相对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因此以对方为参照物,另一个是运动的,不符合题意。d、火箭发射离开地面时,火箭与地面之间的位置不断变化,因此以对方为参照物,另一个是运动的,不符合题意;故选:b。6(2018山东初二期中)假期到了,同学们到火车站送小明同学乘坐火车回家。如图所示,同学们看到火车徐徐地开动了,火车上的小明却看到同学们渐渐向后退去。同学们和小明同学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a地面、火车 b火车、地面 c火车、火车 d地面、地面【答案】a【解析】若以火车、小明,或火车内其他乘客为参照物,几个同学与这些物体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这些同学是运动的,所以小明看到几个同学渐渐向后退去;当这些同学以地面为参照物时,火车与地面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火车是运动的,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7(2018大庆市第五十一中学初二期中)噪声严重污染人类环境,下列的具体措施中属于控制噪声声源的是( )a城市规定禁鸣机动车喇叭 b人耳戴上防噪声罩c植树造林,绿化城市 d在车辆往来多的道路两侧设立隔音屏障【答案】a【解析】a、城市规定禁鸣机动车喇叭是防止噪声的产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人耳戴上防噪声罩,这是防止噪声进入耳朵,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c、树木花草可以吸声,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d、道路两侧设立隔音屏障,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选:a。8(2018大庆市第五十一中学初二期中)下列关于声的关联表述,错误的是( )a隔墙有耳固体能传声 b响鼓也要重锤敲振幅越大响度越大c震耳欲聋音调高 d闻其声知其人根据音色判断说话人【答案】c【解析】a、“隔墙有耳”说明声音能通过墙传播出去,说明固体也能传声。故a正确;b、用力敲鼓时听到声音大,同时观察到鼓面上的物体弹起的高,即鼓的振幅大,说明振幅越大,则声音的响度越大,故b正确;c、“震耳欲聋”指声音很大,声音的大小指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d、“闻其声而知其人”是通过声音辨别人,这是要根据音色来判断发声物体的。故d正确。故选:c。9(2018辽宁初二期中)如图是探究声现象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实验采用了转换法,通过乒乓球的弹跳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b听到的声音越大,乒乓球被弹得越远c敲音叉的力越大,听到的音调就越高d音叉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传播到人耳的【答案】c【解析】a、用小球接触音叉的目的是为了放大音叉的振动效果,采用的方法叫转换法,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b、听到的声音越响,音叉的振幅越大,小球会被弹得越远,正确,故b不符合题意;c、敲音叉的力越大,音叉的振幅越大,听到声音的响度就越大,不是音调高,说法错误,故c符合题意;d、音叉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传播到人耳的,正确。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0(2018辽宁初二期中)小明同学用8个相同的水瓶演奏了一首音乐。他在这8个相同水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如图),从左到右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do re mi的声音来。演奏时,声音的发声体是( )a瓶子和水 b空气柱 c水柱 d敲击棒【答案】a【解析】当用相同的力敲击瓶子时,振动的物体是瓶子和水,瓶中盛水越多,瓶子和水的质量越大,越难振动,音调越低,反之,瓶中盛水越少,瓶子和水的质量越小,容易振动,音调越高,所以敲击水瓶演奏,声音的发声体是瓶子和水,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二、填空题(共30分)11(2018大庆市第五十一中学初二期中)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由图可知,物体的长度是_cm。【答案】3.15【解析】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1mm;末端刻度值为4.15cm,物体长度为4.15cm1.00cm3.15cm。12(2018达州市第一中学校初二期中)如图所示,用两种不同规格的刻度尺测量同一支铅笔的长度,图甲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cm,图乙中铅笔的长度是_cm,图丙中的时间为_s【答案】1 4.70 716.2 【解析】甲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乙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铅笔的作答与2.00cm对齐,右端与6.70cm对齐,所以铅笔的长度是:6.70cm-2.00cm4.70cm; 图丙在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11”和“12”之间,偏向“12”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11min;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56.2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56.2s,即秒表的读数为11min56.2s716.2s。13(2018呼和浩特市回民中学初二期中)一物体在做变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在10s内,前2s的平均速度是8m/s,后8s的平均速度是2m/s,则整个过程中物体的平均速度是_m/s。【答案】3.2【解析】前2s通过的路程:s1=v1t1=8m/s2s=16m,后8s通过的路程:s2=v2t2=2m/s8s=16m,s=s1+s2=16m+16m=32m,v=3.2m/s.14(2018重庆市万州第三中学初二期中)万州长江三桥即将建成通车,将极大地方便高笋塘附近与江南新区市民南北向的通行,如果一辆汽车正在三桥上向北行驶,则以该汽车为参照物,司机是_的,以长江三桥为参照物,该汽车是_的,以该司机为参照物,桥上路灯是_的。(均选填“运动”或“静止”)【答案】静止 运动 运动 【解析】以该汽车为参照物,司机与汽车之间没有位置变化,则司机是静止的;以长江三桥为参照物,该汽车与长江三桥之间发生了位置变化,所以汽车是运动的;以该司机为参照物,桥上路灯与司机之间发生了位置变化,所以路灯是运动的。15(2018辽河油田兴隆台第一初级中学初二期中)空中加油机给战斗机加油,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是_(选填“静止”“运动”)的;以地面为参照物,战斗机是_(选填“静止”“运动”)的;战斗机飞行员看到云朵从旁边向后飘过,这是以_为参照物。【答案】静止 运动 战斗机 【解析】加油机给战斗机加油,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故是静止的;以地面为参照物,战斗机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故是运动的;战斗机飞行员看到云朵从旁边向后飘过,说明云朵是运动的,故选择的是战斗机为参照物。16(2018内蒙古正镶白旗察汗淖中学初二期中)长征五号火箭运载同步卫星升空时,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_的,以火箭为参照物,卫星是_的。【答案】运动 静止 【解析】长征三号火箭运载同步卫星升空,此时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与地球之间的相对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因火箭与卫星同步,所以火箭为参照物,卫星与火箭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卫星是静止的。17(2018中山市永宁中学初二期中)弹钢琴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琴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利用鱼所喜欢的声音来捕鱼说明声波能够传递_。利用声呐系统可测量海水的深度,但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这是因为_。【答案】音调 信息 超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 【解析】弹钢琴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琴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振动频率,改变声音的音调;利用鱼所喜欢的声音来捕鱼说明声波能够传递信息;超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因为地球到月亮之间是真空,所以超声波不能传播,不能用超声波测量地月距离。18(2018辽河油田兴隆台第一初级中学初二期中)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静止的乒乓球,乒乓球会被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_,我们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是通过_传到耳朵的。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发出的声音的_明显不同。【答案】振动 空气 音调 【解析】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静止的乒乓球,乒乓球会被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我们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到耳朵的;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就会改变笛子里面空气柱的长短,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19(2018四川省成都七中初中学校初二期中)城区步行街上安装了如图甲所示的噪声监测装置,该装置显示了噪声的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乙、丙两图中,_图是噪声;【答案】响度 乙 【解析】该装置是用来监测噪声强弱的仪器,故其测的是当时环境声音的响度;乙、丙两图中,乙图中的波形没有规律,声音杂乱无章是噪声的波形图;20(2018四川郫县实验学校初二期中)在公共场所“轻声细语”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这里的“轻声细语”是指声音的_ 小,男同学说话声音“低沉”,是指男同学声音的_低。(选填“音调”、“响度”、“音色”)【答案】响度 音调 【解析】“轻声”和“大声”都是指声音大小、强弱,也就是声音的响度,因此“轻声细语”是指声音的响度小;男同学说话声音“低沉”,是指声音的音调低;三、实验探究(本题包含4道题,共30分)21(2018广西初二期中)小华在做“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时,让小车从带有刻度(分度值为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到达斜面a、b、c三点时电子表显示的时间如图所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实验时,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尽可能_(选填“大”或“小”)些。 (2)根据图中信息计算:vab=_m/s;vbc=_m/s;vac=_m/s。 (3)由(2)分析可知,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所测得ac段的平均速度vac会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答案】小 0.02 0.06 0.03 变速 偏大 【解析】(1)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减小误差,斜面坡度应小些;(2)由图可知:sab4.00cm0.04m;tab2s;sbc6.00cm0.06m;tbc1s,sac10.00cm0.1m;tac3s; vab 0.02m/s;vbc 0.06m/s;vac 0.03m/s;(3)由(2)可知,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大于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所以小车在下滑过程速度越来越快,是在做变速直线运动;(4)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计时晚,所计时间偏小,根据速度公式可知速度偏大。22(2018禄丰县勤丰初级中学初二期中)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是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则(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进行测量的;(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填“大”或“小”);(3)请根据图中所给的信息回答:sab=_cm,tbc=_s,vac= _m/s.(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填“大”或“小”);【答案】v=st 小 40.0 1 0.32 大 【解析】(1) 该实验是根据公式vst进行测量的。(2)实验中使用的斜面的坡度小一些,这样小车的速度变化较慢,滑下时所用的时间长一些,便于记录时间;(3)请根据图中所给的信息回答:sab4.00dm40.0cm,tbc1s,sac9.50dm95.0cm,tac3svac sactac0.95m3s0.32m/s. (3)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所计时间偏小,根据vst可知,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大;23(2018大庆市第五十一中学初二期中)如图所示,将一只通电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玻璃罩内,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将会发现:_。(2)此实验说明了_,进一步推理可得_。(3)此实验应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_。【答案】电铃声逐渐变小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理想实验法 【解析】当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时,声音传播所靠的介质逐渐减少,所以声音逐渐变小;反之,声音将逐渐变大;(2)此实验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进一步验证了声音不能再真空中传播。(3)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把可靠事实和理论思维结合起来,可以深刻地揭示自然规律。24(2018呼和浩特市回民中学初二期中)小兰爱好音乐,在课余时间,他想利用牛皮鼓“探究鼓皮发声的响度大小与振幅的关系”。请参与他的探究:(1)如图所示,往鼓皮上撒一些纸屑,用较小的力敲鼓,发现纸屑跳起的高度较小,发声的响度较小。(2)用_(填“同样”或“更大”)的力敲鼓,发现纸屑跳起的高度较大,发声的响度较大。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鼓皮振动幅度越_,响度越_,用到的实验方法是_。(3)回顾实验和探究(请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过程: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用不同的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大小,同时观察钢尺振动的_。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重复实验。结论:物体振动得越_,音调越低。实验方法_,延伸: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达到一定程度,用力拨动钢尺仍听不到声音的原因是_。【答案】更大 大 大 转换法 幅度大小 慢 控制变量法 钢尺发出的声音是次声波 【解析】(1)响度的大小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往鼓皮上撒一些纸屑,用较小的力敲鼓,发现纸屑跳起的高度较小,发生响度较小。用更大的力敲鼓,发现纸屑跳起的高度较大,发生的响度较大,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鼓皮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用到的实验方法是转化法。(2)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用不同的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大小,同时观察钢尺振动的幅度大小。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重复实验。结论:物体振动得越慢,音调越低。实验方法是控制变量法。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振动的频率就越慢,低于20hz,是次声波,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内,人就听不到声音了。四、计算题(本题包含2道题,共10分)25(2018广西初二期中)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km,一列火车早上7:30从甲地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共用时30min,并于当日16:30到达乙地;在行驶途中,火车以1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400m长的隧道,火车全部通过隧道所用时间为25s。求 (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 (2)火车的长度。【答案】(1)100km/h;(2)600m【解析】(1)火车从甲地早上7: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共用时30min,并于当日16:30到达乙地,则甲地开往乙地所用时间t9h。 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v 100km/h(2)解:过桥速度v144km/h40m/s, 由v 得则火车过桥通过的总距离:svt40m/s25s1000m,所以火车的长度:s火车s-s桥1000m-400m600m26(2018辽宁初二期中)科考船“雪龙号”在南极考察时,静止在一座冰山前鸣笛后4秒听到回声,空气中声速为340m/s,)保留一位小数)。求:(1)冰山离船有多远?(2)若在鸣笛后它以20m/s的速度匀速驶向这座冰山,坐在行驶的船上的人多久能听到回声?【答案】(1)680m;(2)3.8s【解析】(1)科考船静止在冰山前时由v=可得,声音传播的距离:s声=v声t=340m/s4s=1360m,则冰山离船的距离:s=s声=1360m=680m;(2)因声音和船通过的总路程为最初距离的2倍,所以,s车+s声=2s,即v车t+v声t=2s,代入数据有:20m/st+340m/st=2680m,解得:t=3.8s.11期中模拟卷(b卷提升篇)(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2018甘肃兰州十一中初二期中)某同学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下列记录的四个数据正确的是( )a dm b c d【答案】c【解析】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测量结果准确到1mm,在1mm之后还应再估读一位; a、1.8dm,记录结果准确到1dm,故a不符合题意; b、18.2cm,记录结果准确到1cm,故b不符合题意; c、182.3mm,记录结果准确到1mm,故c符合题意; d、182.34mm,记录结果准确到0.1mm,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2(2018湖北初二期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在记录测量结果时,数值的大小与所用的单位有关系b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只写数字不写单位是毫无意义的c测量需要达到的准确度,跟测量的要求有关,跟测量的人和工具无关d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小数点后面数字的位数越多,说明测量结果越准确【答案】d【解析】a、在记录测量结果时,数值的大小与所用的单位有关系,单位越小,数值越大故a正确;b、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应该记录数据和单位,只写数字毫无意义故b正确c、测量需要达到的准确度,是由要求有关决定的,跟人和工具没有关系故c正确d、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小数点后面数字的位数应根据所用刻度尺的精确程度来确定,不是位数越多就越准确在刻度尺的分度值一定的情况下,小数点后面数字的位数越多,没有实际意义故d错误故选d3(2018大庆市第五十一中学初二期中)甲、乙、丙三辆汽车在一条宽阔的马路上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每小时通过72km,乙每2s通过20m,丙4s内通过4800cm若甲车通过某一路标后,丙车再经2s、乙车再经1s方能通过这一路标,那么在继续运动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能与丙相遇,不能与乙相遇 b乙能与丙相遇c甲能与乙相遇,不能与丙相遇 d甲能在不同位置与乙、丙相遇【答案】b【解析】甲车的速度v甲=20m/s,乙车的速度v乙=10m/s,丙车的速度v丙=12m/s,甲车速度最快,甲车在前面通过后,永远不会与乙车、丙车相遇,故a、c、d错误,乙车经1s能通过这一路标,丙车再经2s通过这一路标,丙车在乙车的后面,但是丙车的速度比乙车的速度快,所用丙车能与乙车相遇。故b正确。故选:b。4(2018山东初二期中)如图为“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图中停表的示意图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c三点的时刻,b点是全程ac的中点。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以木块为参照物,小车是静止的 b小车ac段平均速度大于bc段平均速度c小车ab段运动所用时间与bc段运动所用时间相等 d小车a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答案】d【解析】a. 以木块为参照物,小车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小车是运动的,故a错误;c、图中所示小车ab段运动所用时间是6s,bc段运动所用时间是2s,即小车ab段运动所用时间小于bc段运动所用时间,故c错误;ab段和bc段路程相等,所以小车在bc段的速度大于在ac段的速度,小车通过整个斜面做的是加速运动,故bc错误;bd. 小车ac段的平均速度=,ab段的平均速度=,bc段的平均速度=,所以小车ac段平均速度小于bc段平均速度,小车a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故b错误,d正确。故选d.5(2018重庆市万州第三中学初二期中)一小车以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有紧急情况,经过1s开始刹车,又经过3s滑行30m后停止,则从发现情况到停车的平均速度是( )a20 b c10 d【答案】b【解析】反应距离:s反=v反t反=20m/s1s=20m,从发现情况到完全停止汽车通过的路程为:s=s反+s制=20m+30m=50m,从发现情况到完全停止所用的时间:t=t反+t制=1s+3s=4s,从发现情况到停车的平均速度:。故选b。6(2018四川郫县实验学校初二期中)某同学坐在甲火车中,以甲火车为参照物看到乙、丙火车以相反的方向运动,那么以地面为参照物,关于三个火车的运动下列说法中不可能是( )a甲、乙火车同向行驶,丙火车反方向行驶 b甲、乙、丙火车都在同向行驶c甲、乙火车反向行驶,丙火车静止 d甲、乙火车同向行驶,丙火车静止【答案】c【解析】某同学坐在甲火车中,以甲火车为参照物看到乙、丙火车在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若以地面为参照物,有以下几种可能:(1)甲、乙火车同向行驶,丙火车反向,乙的速度大于甲;故a正确;(2)甲、乙、丙火车都在同向行驶,乙的速度介于甲和丙的速度之间;故b正确;(3)甲、乙火车反向行驶,丙火车静止;以甲为参照物,乙丙两列火车的运动方向相同,与题意不符,故c错误;(4)甲、乙火车同向行驶,丙火车静止,乙的速度大于甲,故d正确;故选c.7(2018江苏初二期中)通过观察音叉、钢琴与长笛发出的c调1(do)的波形图,能得出( )a音调相同,音色不同 b音调不同,音色相同c音调、音色都相同 d音调、音色都不相同【答案】a【解析】由图可知,音叉、钢琴、长笛振动的快慢相同,因此音调相同;偏离原位置相同,即振幅相同,因此响度相同;它们的波形不同,所以发声体不同,故音色不同。综上分析,只有a正确。8(2018重庆市万州第三中学初二期中)在金庸的小说射雕英雄传中,黄药师和欧阳锋听到人的长啸声越来越近,从而猜想发声人距他们越来越近,这是因为( )a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b距发声体越近,音调越高c距发声体越近,发声体振幅越大 d距发声体越近,发声体频率越高【答案】a【解析】a、因为声音的响度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就越大,故a正确;b、音调的高低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无关,故b错误;c、振幅是由物体本身发出的,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无关,故c错误;d、频率决定音调的高低,音调的高低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无关,故d错误。故选a。9(2018甘肃初二期中)关于乐音和噪声,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优美的乐曲对某些人可能是噪声b舞台上演出的震撼人心的安塞锣鼓声对观众来说是乐音c同一个声音对一些人是乐音,对另一些人可能是噪声d所有的噪声响度一定很大【答案】d【解析】a、乐曲声对周围的人群可能造成噪声污染,故a正确。b、舞台上的声音响度很大,但对观众来说是欣赏的过程,属于乐音,故b正确。 c、同一个声音对需要的人来说可能是乐音,但如果影响到他人的正常生活、工作、学习,就是噪声,故c正确。 d、声音的响度不一定很大,如果影响到他人的正常生活、工作、学习,就属于噪声。故d错误。 故选:d。10(2018江门市第二中学初二期中)图示为我国民族吹管乐器唢呐,用它吹奏名曲百鸟朝凤时,模仿的多种鸟儿叫声悦耳动听,让人仿佛置身于百鸟争鸣的森林之中,关于唢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 b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色 d唢呐模仿的鸟儿叫声令人愉悦,是乐音【答案】c【解析】a、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发声体的振幅不同,从而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故a正确;b、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则发声的空气柱长度不同,振动频率不同,因此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故b正确;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是使声音放大,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d、唢呐模仿的鸟儿叫声令人愉悦,此时对听到的人来说是乐音,故d正确。故选:c。二、填空题(共30分)11(2018甘肃兰州十一中初二期中)如图所示,某同学用刻度尺a、b分别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a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cm,测得物体长度是_cm,b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cm,测得物体长度是_cm。【答案】1 2.7 0.1 2.70 【解析】(1)刻度尺a的分度值即相邻两刻线间的距离是1cm,测量时是从2.0cm(最后的那个零是估计值)开始测起的,末端示数4.7cm,物体的长度为; (2)刻度尺b的分度值是0.1cm,即1mm,左侧对应刻度为13.00cm,末端示数为15.70cm,物体的长度为;从这两次的测量结果,可以说明测量结果的准确程度与分度值有关。12(2018泉州市第九中学初二期中)如图所示秒表示数为_min_s;【答案】3 4.4 【解析】如图所示秒表,中间小圈的单位为min,指针位置在3min刚过一点;大圈单位为s,指针位置在4.4s,将两指针位置结合起来,则示数为3min4.4s。13(2018安徽初二期中)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物体运动的速度之比是4:3,若通过的路程之比是3:2,则甲乙两物体所用的运动时间之比是_;若甲乙两物体运动时间相同,通过的路程之比是_。【答案】9:8 4:3 【解析】已知v甲:v乙=4:3,s甲:s乙=3:2,由v=可得,甲乙两物体所用的运动时间之比:t甲:t乙=9:8;若已知甲乙两物体运动时间相同,即t甲=t乙,由v=可得,通过的路程之比:s甲:s乙=4:3。14(2018重庆市綦江区城南中学初二期中)如图所示,向右做直线运动的小车,每隔0.4s拍摄一次汽车的位置,则小车做的是_(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它从a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是_m/s。【答案】变速 25 【解析】由图知ab之间的距离:32m=6m,bc之间的距离:52m=10m,cd之间的距离:72m=14m,小车在相等时间内的路程越来越大,所以小车做的是变速运动。由图知,小车从a点运动到d点的路程s=152m=30m,小车从a点运动到d点有3个时间间隔,则小车运动的时间t=30.4s=1.2s,它从a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15(2018重庆市綦江区城南中学初二期中)甲、乙两同学在同一地点沿平直路面同向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1)甲速度为_m/s。(2)当甲与乙步行15s时,甲与乙的距离为_m。【答案】1 5 【解析】(1)由图象可知,s=2m时,t甲=2s,t乙=3s,则甲的速度:,乙的速度:;(2)当甲与乙步行15s时,甲运动的路程s甲=v甲t=1m/s15s=15m,乙运动的路程,甲与乙的距离:s甲-s乙=15m-10m=5m。16(2018重庆市涪陵第十八中学校初二期中)骑自行车的人与跑步者在平直路面上向东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跑步者的速度为_km/h,15s时两者相距_m在运动过程中,若以跑步者为参照物,骑车者是向_运动的(选填“东”或“西”)。【答案】14.4 40 东 【解析】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当跑步者的时间为50s时,对应的路程是200m,则跑步者的速度:v=st=200m50s=4m/s=14.4km/h;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当骑车者骑完200m时,所用的时间是30s,则跑步者的速度:v=st=200m30s=203m/s;15s时两者相距s=vt=(203m/s -4m/s )15s=40m;骑车者的速度比跑步者的速度大,则以跑步者为参照物,骑车者是运动的。17(2018安徽初二期中)公路上常用超声波测速,这种仪器还能测距。某次测车速时测速仪发出至接收超声波信号用了0.4s,当汽车遇到超声波信号时距测速仪_m,利用这种方法不能测量地球到月球的距离,理由是_。(空气中超声波速度340m/s)【答案】68 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解析】测速仪发出超声波信号到汽车所用的时间:t=0.4s=0.2s,由v=可得,当汽车遇到超声波信号时距测速仪的距离:s=vt=340m/s0.2s=68m;月球周围没有空气,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超声波不能到达月球,所以利用这种方法不能测量地球到月球的距离。18(2018江苏初二期中)超声波测速仪固定在道路旁,向着驶来的车辆发射频率较_(选填“高”或“低”)的声波,它遇到车辆后会被反射。再根据接收到声波频率的变化,就能确定车辆的行驶速度。反射回来的声波的速度与原来相比_(“变快”“变慢”或“不变”)。超声测位仪(如图所示),若海水的深度是6.75k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则测位仪发出信号后需经过_秒才能接收到信号。【答案】高 不变 9 【解析】(1)超声波测速仪固定在道路旁,向着驶来的车辆发射频率较高的声波,它遇到车辆后会被反射,再根据接收到声波频率的变化,就能确定车辆的行驶速度;(2)相同条件下声波的速度不变,所以反射回来的声波的速度与原来相比不变;(3)接收到信号需要声波在海水中传播一个来回,需要的时间t=9s。19(2018江苏初二期中)敲油桶的上部时,听到声音比较清脆悦耳;敲打桶的下端时,声音比较沉闷沙哑,于是他明白桶上边发声的音调比桶下边发声的音调_(填“高”或“低”)。他通过思考判断出:桶内的油是不满的,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答案】高 信息 【解析】声音清脆代表音调高,声音沉闷代表音调低;通过声音的不同,判断出桶内的油满不满的信息,这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20(2018益阳市第六中学初中部初二期中)科学考察工作者为了测海底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1s收到回波信号,该处海水深_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1500m/s)。这种方法不能用来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其原因是_。【答案】750 月球上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 【解析】(1)根据题意知,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t=121s=0.5s,由v=st可得该处海水的深度:s=vt=1500m/s0.5s=750m;(2)月球上,以及地月之间隔着真空,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超声波不能到达月球,更不能利用声波的反射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三、实验探究(本题包含4道题,共30分)21(2018安徽初二期中)如下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1)该实验除刻度尺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2)小车所放的斜面坡度要尽量小些,理由是_。(3)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_直线运动。(4)实验中测得路程s1上的平均速度为v1,路程s2上的平均速度为v2,路程s3上的平均速度为v3那么,v1、v2、v3三者由大到小关系是_。【答案】停表 增大小车运动时间,便于测量 变速(加速) v3v2v1 【解析】(1)实验中要用刻度尺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用停表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2)实验中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使小车下滑的速度不要太快,增大小车运动时间,便于测量;(3)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变速直线运动,且速度不断增大;(4)由于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加速运动,所以上半段的平均速度最小,下半段的平均速度最大,全程的平均速度居中,即v3v2v1。22(2018福建初二期中)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 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进行速度计算的。(2)测平均速度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和_。(3)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填“大”或“小”)。(4)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sab=_cm;tbc=_s;vbc=_m/s。(5)由实验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速度越来越_,是在做_运动。(6)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选填“大”或“小”)。【答案】v 刻度尺 停表 小 40.0 1 0.5 快 变速直线 大 【解析】(1)平均速度是指某段时间内的路程与这段时间的比值,所以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为v;(2)实验中需用的测量工具有:测量路程的工具为刻度尺,测量小车运动时间的停表;(3)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小些;(4)斜面上标尺的分度值为1cm,由图知,上半段的路程sab10.00dm6.00dm4.00dm40.0cm,小车下半段的路程运动时间tbc15:35:2315:35:221s,下半段的路程sbc6.00dm1.00dm5.00dm0.500m,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bc=0.5m/s;(5)根据前面的数据和图示可求出vab0.2m/s,比较可知,小车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大于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所以小车在下滑过程速度越来越快,是在做变速直线运动;(6)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计时晚,所以测得的时间t偏小,用公式v算出的平均速度偏大。23(2018福建初二期中)在学习演奏小提琴的过程中,小明和同学们发现弦乐器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他们决定对这种现象进行探究,经讨论后提出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一些不同规格的琴弦,如下表:编号琴弦的材料琴弦的长度/cm琴弦的横截面积/mm2a钢200.3b钢0.5c钢400.5d尼龙丝300.5e尼龙丝400.5(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的琴弦进行实验。(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的琴弦进行实验。(3)为了验证猜想三,小明选用编号为a、b的琴弦进行实验,则表中缺少的数据应为_。【答案】c e d e 20cm 【解析】(1)探究琴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全一册单元双基双测(A+B卷提升篇)(打包16套)(含解析)教科版.zip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53378800.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