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辞.doc

某中外合资机械厂变电所及配电系统设计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编号:534202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95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15-11-26 上传人:QQ28****1120 IP属地:辽宁
20
积分
关 键 词:
机械毕业设计全套
资源描述:
某中外合资机械厂变电所及配电系统设计,机械毕业设计全套
内容简介:
浙江工业大学浙西分校信电系毕业设计 1 第 1 章 全厂负荷 的 分析与计算 1.1 电力负荷的分级及对供电电源的要求 电力负荷( electric power load)又称电力负载,有两种含义:一是指耗用电能的用电设备或用户,如说重要负荷、一般负荷、动力负荷、照明负荷等。另一是指用电设备或用户耗用的功率或电流大小,如说轻负载、重负载、空负载、满负载等。 电力负荷的具体含义视具体情况而定。 1.1.1 工厂电力负荷分级 工厂 的电力负荷,按 GB50052-1995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规定,根据其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及中断供电造成的损失或影响的 程度分为三级; 1、一级负荷( first order load) 一级负荷为中断供电将造成人身伤亡者,或者中断供电将在政治、经济上造成重大损失者,如重大设备损坏、重大产品报废、用重要原料生产的产品大量报废、国民经济重重点企业的连续生产过程被打乱需要长时间才能恢复等。 在一级负荷中,当中断供电将发生中毒、爆炸和火灾等情况的负荷,以及特别重要的场所布允许中断供电的负荷,应视为特别重要的负荷。 2、二级负荷( second order load) 二级负荷为中断供电将在政治、经济少年宫造成较大损失者,如主要设备 损坏、大量产品报废、连续生产过程被打乱需较长时间才能恢复、重点企业大量减产等。 3、三级负荷( third order load) 三级负荷为一般电力负荷,所有不属于上述一、二级负荷者均属三级负荷。 1.1.2 各级供电负荷对供电电源的要求 1、一级负荷对供电电源的要求 由于一级负荷属重要负荷,如果中断供电另一路电源应不致同时受到损坏。 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的负荷,除上述两路电源外,还必须增设应急电源。为保证对特别重要负荷的供电,严禁将其他负荷接入应急供电系统。 常用的应急电源可使用下列几种电源:独立 于正常电源的发电机组;供电网络中独立于正常电源的专门馈电线路;蓄电池;干电池。 2、二级负荷对供电电源的要求 二级负荷也属于重要负荷,要求由两回路供电,供电变压器也应有两台(这两台变压器比一定在同一变电所)。在其中一回路或一台变压器发生常见故障时,二级负荷应不致中断供电,或中断厚能迅速恢复供电。只有当负荷较小或者当地供电条件困难时,二级负荷可由一回路 6KV及以上的专用架空线路供电。这是考虑架空线路发生故障时,较之电缆线路发生故障时易于发现且易于检查和修复。当采用电缆线路时,必须采用两根电缆并列nts浙江工业大学浙西分校信电系毕业设计 2 供电, 每根电缆应能承受全部二级负荷。 3、三级负荷对供电电源的要求 由于三级负荷为不重要的一般负荷,因此它对供电电源无特殊要求。 1.2 计算负荷 1.2.1 计算负荷的概念及依据 通过负荷的统计计算求除的、用来按发热条件选择供电系统中各元件的负荷值,称为 计算负荷( calculated load) 。根据计算负荷选择的电气设备和导线电缆,如果以计算负荷连续运行,其发热温度不会超过允许值。 计算负荷是供电设计计算的 基本依据 。计算负荷确定得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电器和导线电缆的选择是否经济合理。如果计算负荷确定得过 大,将使电器和导线电缆选得过大,造成投资和有色金属的浪费。如果计算负荷确定得过小,又将使电器和导线电缆处于过负荷下运行,增加电能损耗,产生过热,导致绝缘过早老化甚至燃烧引起火灾,同样会造成更大损失。由此可见,正确确定计算负荷意义重大。但是,负荷情况复杂,影响计算负荷的因素很多,虽然各类负荷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但仍难准确确定计算负荷的大小。实际上,负荷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与设备的性能、生产的组织、生产者的技能及能源供应的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因此负荷计算只能接近实际。 1.2.2 负荷计算的目的 及方法 : 一 、目的: ( 1)、求计算负荷(根据统计得到的按 30min 的平均负荷绘制的负荷曲线中的最大值)作为按发热条件合理的选择各级导线的截面,选定各种电器设备,准确确定变压器的容量提供依据。 ( 2)、求尖峰电流,用作校验一些保护设备和检验电器的依据。 ( 3)、求平均负荷以计算负荷率。 二、方法: 1) 、 常用的负荷计算的方法主要有 : 需用系数法 :该方法计算比较简单,适用于用电设备台数比较多、各台设备容量差别十分悬殊的用电场合,特别适用于车间及工厂的计算负荷的计算,一般多用于初步设计和方案估算等,是目前用得最普遍的一种方 法。 二项式法: 该方法主要考虑了用电设备的数量以及一些大容量的用电设备对计算负荷的影响,所得到的结果往往偏大,适用于用电设备台数较少。而有些设备的容量相差较悬殊的场合,一般比较适用于设备组的计算及有些施工计算的场所。 利用系数法: 因为是以概率论为基础分析所有用电设备在工作时的功率迭加来求解计算负荷的数值,因此求出的结果比需用系数法和利用系数法更接近实际,但由于过程较麻烦,而且利用系数累积的也不多,所以实际应用较少。 单位产量耗电量法: 已知产品的单位产量的耗电量时,初步设计和方案估算采用单位产量计算是最简单的 。 nts浙江工业大学浙西分校信电系毕业设计 3 单位产值耗电量法: 已知产品的单位产值的耗电量时,初步设计和方案估算采用单位产值计算是最简单的。 单位面积用电量法: 单位面积用电量法适用于住宅、办公楼和具有均匀分布负荷的生产线等的负荷计算,一般较多用于照明设计种 2) 、 目前最常用的负荷计算的方法 1、需要系数法 适用用电设备台数较多,各台设备容量相差不太悬殊时,特别在确定车间和工厂的计算负荷时,宜于采用。 2、二项式法 适用用电设备台数较少,有的设备容量相差悬殊时,特别在确定干线和分支线的计算负荷时宜采用。 1.2.3 本厂所采用的需要系数法 1) 、 基本公式 30 L eWLKKPP e( 1-1) 30 deP K P( 1-2) 30P 用电设备的计算负荷,是指用电设备组从供电系统中取用的半小时最大负荷。 eP 用电设备组的设备容量,是指用电设备组所有设备(不含备用的 设备)的额定容量NP之和,即eNPP。 NP 设备的额定容量,是设备在额定条件下的最大输出功率(出力)。 但是用电设备组的设备实际上不一定都同时运行,运行的设备也不太可能都满负荷,同时设备本身有功功率损耗,因此用电设备组的有功计算负荷应为 K 为设备组的同时系数,即设备组在最大负荷运行的设备容量与全部设备容量 之比; LK 为设备组的负荷系数,即设备组在最大负荷时输出功率与运行的设备容量之比; e 为设备组的平均效率,即设备组在最大负荷时输出功率与取用功率之比; WL 为配电线路的平均效率,即配电线路在最大负荷时的末锻功率(亦即设备组取用功率)与首端功率(亦即计算负荷)之比。 需要系数 ( demand coefficient)dK=LKK/(e WL)。 nts浙江工业大学浙西分校信电系毕业设计 4 实际上,需要系数不仅与用电设备组的工作性质、设备台数、设备效率和线路损耗等因素有关,而且与操作人员的技能很生产组等多种因素有关,因此应尽可能地通过实测分析确定,使之尽量接近实际。 无功计算负荷 : 30 30 tanQP ( 1-3) tan 为对应于用电设备组 cos 的正切值。 视在计算负荷 : 3030 cosPS ( 1-4) ( cos 为用电设备组的平均功率因数。) 计算电流 : 3030 3NSIU( 1-5) (NU为用电设备组的额定电压。) 如果为一台三相电动机,则其计算电流应取其额定电流,即 30 3 c o sNNNPIIU ( 1-6) 负荷计算中常用的单位:有功功率为“千瓦”( kW),无功功率为“千乏”( kar),视在功率为“千伏安”( kV.A),电流为“安”( A),电压为“千伏”( kV)。 2)、 设备容量换算 需要系数法基本公式30 deP K P中的设备容量eP,不含备用设备的容量,此容量的计算与用电设备的工作制有关。 设备容量的计算依据 : 1.对一般连续工作制和短时工作制的用电设备组 设备容量是所有设备的铭牌额定容量之和。 2.对断续周期工作制的用电设备组 设备容量是所有设备在不同负荷持续率下的铭牌额定容量换算到一个规定的负荷持续率下的容量之和。 容量换算的公式为: NeNPP( 1-7) 断续周期工作制的用电设备常用的有电焊机和吊车电动机,各自的换算 要求如下: ( 1) 电焊机组 要求容量统一换算到 100% 换算后的设备容量为: 1 0 0 1 0 0c o sNNe N NP P S ( 1-8) 即 c o se N N N NP P S ( 1-9) 式中,NP、NS 电焊机的铭牌容量(前者为有功功率,后者为视在功率); nts浙江工业大学浙西分校信电系毕业设计 5 N 与铭牌容量对应的负荷持续率(计算中用小数); 100 值等于 100%的负荷持续率(计算中用 1); cos 铭牌规定的功率因数。 ( 2) 吊车电动机组 要求容量统一换算到 25% ,换算后的容量为: 252Ne N e NP P P ( 1-10) 式中,NP 吊车电动机的铭牌容量; N 与铭牌容量对应的负荷持续率(计算中用小数); 25 值等于 25%的负荷持续率(计算中用 0.25)。 3)、 设备计算负荷的确定 确定拥有多组用电设备的干线上或车间变电所低压母线上的计算负荷时,应考虑各组用电设备的最大负荷不同时出现的因素。因此在确定多组用电设备的计算负荷时,应结合具体情况对其有功负 荷和无功负荷分别计入一个同时系数(又称参差系数或综合系数)pK、qK: 对 车间干线 ,取 0 .8 5 0 .9 5pK 0 .9 0 0 .9 7qK 对 低压母线 ,分两种情况 ( 1)、由 用电设备组 计算负荷直接相加来计算时,取 0 .8 0 0 .9 0pK 0 .8 5 0 .9 5qK ( 2)、由 车间干线 计算负荷直接相加来计算时,取 0 .9 0 0 .9 5pK 0 .9 3 0 .9 7qK 总的有功计算负荷为 3 0 3 0 .piP K P( 1-11) 总的无功计算负荷为 3 0 3 0 .qiQ K Q以上两式中的30.iP和30.iQ分别为各组的有功和无功计算负荷之和。 nts浙江工业大学浙西分校信电系毕业设计 6 总的视在负荷为 223 0 3 0 3 0S P Q( 1-12) 总的计算电流为 3030 3NSIU( 1-13) 注意 :由于各组设备的功率因数不一定相同,因此总的视在计算负荷和计算电流一般不能用各组的视在计算负荷或计算电流之和来计算,总的视在计算负荷也不能按式3030 cosPS 计算。在计算多组设备总的计算负荷时,为了简化和统一,各组的设备台数不论多少,各组的计算负荷均按给定的计算 系数计算,而不必考虑设备台数少而适当增大dK和 cos 值的问题。 1.2.4 各车间的负荷计算 1)、 机加工一 车间 1、 车床( 1) 查得: 0.25dK cos 0.50 tan 1.73 30 0 . 2 5 1 0 . 1 4 1 0 . 1 0deP K P KW 3 0 3 0 t a n 1 0 . 1 1 . 7 3 1 7 . 4 7QP KVar 3030 1 0 . 1 2 0 . 2 0c o s 0 . 5 0PS KVA 3030 2 0 . 2 0 3 0 . 7 03 3 0 . 3 8NSIU A 2、 车床( 2) 查得: 0.25dK cos 0.50 tan 1.73 30 0 . 2 5 7 . 1 4 7 . 1 0deP K P KW 3 0 3 0 t a n 7 . 1 1 . 7 3 1 2 . 2 8QP KVar 3030 7 . 1 1 4 . 2 0c o s 0 . 5 0PS KVA 3030 1 4 . 2 2 1 . 5 83 3 0 . 3 8NSIU A nts浙江工业大学浙西分校信电系毕业设计 7 3、 车床( 3) 查得: 0.25dK cos 0.50 tan 1.73 30 0 . 2 5 4 . 5 4 4 . 5 0deP K P KW 3 0 3 0 t a n 4 . 5 1 . 7 3 7 . 7 8QP KVar 3030 4 . 5 9 . 0c o s 0 . 5 0PS KVA 3030 9 . 0 1 3 . 6 83 3 0 . 3 8NSIU A 4、车床( 4) 查得: 0.25dK cos 0.50 tan 1.73 30 0 . 2 5 3 . 0 4 3 . 0deP K P KW 3 0 3 0 t a n 3 . 0 1 . 7 3 5 . 1 9QP KVar 3030 3 . 0 6 . 0c o s 0 . 5 0PS KVA 3030 6 . 0 9 . 1 23 3 0 . 3 8NSIU A 5、数控车床 查得: 0.25dK cos 0.50 tan 1.73 30 0 . 2 5 3 . 0 1 6 1 2 . 0deP K P KW 3 0 3 0 t a n 1 2 1 . 7 3 2 0 . 7 6QP KVar 3030 1 2 . 0 2 4 . 0c o s 0 . 5 0PS KVA 3030 2 4 . 0 3 6 . 4 73 3 0 . 3 8NSIU A 6、车床( 5) 查得: 0.25dK cos 0.50 tan 1.73 30 0 . 2 5 4 1 . 9 2 2 0 . 9 5deP K P KW nts浙江工业大学浙西分校信电系毕业设计 8 3 0 3 0 t a n 2 0 . 9 5 1 . 7 3 3 6 . 2 4QP KVar 3030 2 0 . 9 5 4 1 . 9c o s 0 . 5 0PS KVA 3030 4 1 . 9 2 7 . 5 73 3 0 . 3 8NSIU A 7、滚齿机 查得: 0.25dK cos 0.50 tan 1.73 30 0 . 2 5 4 1 . 9 2 2 0 . 9 5deP K P KW 3 0 3 0 t a n 2 0 . 9 5 1 . 7 3 3 6 . 2 4QP KVar 3030 2 0 . 9 5 4 1 . 9c o s 0 . 5 0PS KVA 3030 4 1 . 9 2 7 . 5 73 3 0 . 3 8NSIU A 8、龙门刨床 查得: 0.25dK cos 0.50 tan 1.73 30 0 . 2 5 6 7 . 6 2 3 3 . 8deP K P KW 3 0 3 0 t a n 3 3 . 8 1 . 7 3 5 8 . 4 7QP KVar 3030 3 3 . 8 6 7 . 6c o s 0 . 5 0PS KVA 3030 6 7 . 6 4 4 . 4 83 3 0 . 3 8NSIU A 9、牛头刨床 查得: 0.25dK cos 0.50 tan 1.73 30 0 . 2 5 3 . 0 4 3 . 0deP K P KW 3 0 3 0 t a n 3 . 0 1 . 7 3 5 . 1 9QP KVar 3030 3 . 0 6 . 0c o s 0 . 5 0PS KVA nts浙江工业大学浙西分校信电系毕业设计 9 3030 6 . 0 9 . 1 23 3 0 . 3 8NSIU A 10、万能 铣 床 查得: 0.25dK cos 0.50 tan 1.73 30 0 . 2 5 3 . 0 4 3 . 0deP K P KW 3 0 3 0 t a n 3 . 0 1 . 7 3 5 . 1 9QP KVar 3030 3 . 0 6 . 0c o s 0 . 5 0PS KVA 3030 6 . 0 9 . 1 23 3 0 . 3 8NSIU A 11、外圆磨床 查得: 0.25dK cos 0.50 tan 1.73 30 0 . 2 5 4 . 5 2 2 . 2 5deP K P KW 3 0 3 0 t a n 2 . 2 5 1 . 7 3 2 . 8 9QP KVar 3030 2 . 2 5 4 . 5c o s 0 . 5 0PS KVA 3030 4 . 5 6 . 8 43 3 0 . 3 8NSIU A 12、工具磨床 查得: 0.25dK cos 0.50 tan 1.73 30 0 . 2 5 3 . 0 2 1 . 5deP K P KW 3 0 3 0 t a n 1 . 5 1 . 7 3 2 . 6 0QP KVar 3030 1 . 5 3 . 0c o s 0 . 5 0PS KVA 3030 3 . 0 4 . 4 63 3 0 . 3 8NSIU A 13、摇臂钻床 nts浙江工业大学浙西分校信电系毕业设计 10 查得: 0.25dK cos 0.50 tan 1.73 30 0 . 2 5 8 . 5 2 4 . 2 5deP K P KW 3 0 3 0 t a n 4 . 2 5 1 . 7 3 7 . 3 5QP KVar 3030 4 . 2 5 8 . 5c o s 0 . 5 0PS KVA 3030 8 . 5 1 2 . 9 23 3 0 . 3 8NSIU A 14、立式钻床 查得: 0.25dK cos 0.50 tan 1.73 30 0 . 2 5 4 . 6 6 6 . 9deP K P KW 3 0 3 0 t a n 6 . 9 1 . 7 3 1 1 . 9 4QP KVar 3030 6 . 9 1 3 . 8c o s 0 . 5 0PS KVA 3030 1 3 . 8 2 0 . 9 73 3 0 . 3 8NSIU A 15、剪板机 查得: 0.25dK cos 0.50 tan 1.73 30 0 . 2 5 4 . 0 2 2 . 0deP K P KW 3 0 3 0 t a n 2 . 0 1 . 7 3 3 . 4 6QP KVar 3030 2 . 0 4 . 0c o s 0 . 5 0PS KVA 3030 4 . 0 6 . 0 83 3 0 . 3 8NSIU A 16、砂轮机 查得: 0.25dK cos 0.50 tan 1.73 30 0 . 2 5 1 . 5 8 3 . 0deP K P KW nts浙江工业大学浙西分校信电系毕业设计 11 3 0 3 0 t a n 3 . 0 1 . 7 3 5 . 1 9QP KVar 3030 3 . 0 6 . 0c o s 0 . 5 0PS KVA 3030 6 . 0 9 . 1 23 3 0 . 3 8NSIU A 17、行车 5T 24M 查得: 0.25dK cos 0.50 tan 1.73 30 0 . 2 5 7 . 0 2 3 . 5deP K P KW 3 0 3 0 t a n 3 . 5 1 . 7 3 6 . 0 6QP KVar 3030 3 . 5 7 . 0c o s 0 . 5 0PS KVA 3030 7 . 0 1 0 . 6 43 3 0 . 3 8NSIU A 18、 电焊机 查得: 0.35dK cos 0.60 tan 1.33 30 0 . 3 5 4 . 5 8 1 2 . 6deP K P KW 3 0 3 0 t a n 1 2 . 6 1 . 3 3 1 6 . 7 6QP KVar 3030 1 2 . 6 2 1 . 0c o s 0 . 6 0PS KVA 3030 2 1 . 0 3 1 . 9 13 3 0 . 3 8NSIU A 19、 通风机 查得: 0.80dK cos 0.80 tan 0.75 30 0 . 8 0 1 0 . 0 4 3 2 . 0deP K P KW 3 0 3 0 t a n 3 2 0 . 7 5 2 4 . 0QP KVar 3030 32 64c o s 0 . 5 0PS KVA nts浙江工业大学浙西分校信电系毕业设计 12 3030 64 9 7 . 2 63 3 0 . 3 8NSIU A 20、 电扇 查得: 0.85dK cos 0.80 tan 0.75 30 0 . 8 5 0 . 2 5 0 8 . 5deP K P KW 3 0 3 0 t a n 8 . 5 0 . 7 5 6 . 3 8QP KVar 3030 8 . 5 1 7 . 0c o s 0 . 5 0PS KVA 3030 17 2 5 . 8 43 3 0 . 3 8NSIU A 21、 照明 查得: 1.0dK cos 1.0 tan 0 30 1 . 0 1 0 . 0 2 2 0 . 0deP K P KW 3 0 3 0 t a n 2 0 . 0 0 0QP KVar 3030 2 0 . 0 2 0 . 0c o s 1 . 0PS KVA 3030 2 0 . 0 3 0 . 4 03 3 0 . 3 8NSIU A 22、 电气 检修电源 无具体容量 机加工一 车间总30P、30Q: 3 0 3 0 .0 . 9 0 ( 1 0 . 1 0 7 . 1 0 4 . 5 3 . 0 1 2 . 0 2 0 . 9 5 2 0 . 9 5 3 3 . 8 3 . 03 . 0 2 . 2 5 1 . 5 4 . 2 5 6 . 9 2 . 0 3 . 0 3 . 5 1 2 . 6 3 2 . 0 8 . 5 2 0 . 0)0 . 9 0 2 1 4 . 9 1 9 3 . 4 1piP K Pkw 3 0 3 0 .0 . 9 5 ( 1 7 . 4 7 1 2 . 2 8 7 . 7 8 5 . 1 9 2 0 . 6 7 3 6 . 2 4 3 6 . 2 4 5 8 . 4 75 . 1 9 5 . 1 9 2 . 8 9 2 . 6 7 . 3 5 1 1 . 9 4 3 . 4 6 5 . 1 9 6 . 0 6 1 6 . 7 6 2 4 6 . 3 8 )0 . 9 5 2 9 1 . 3 5 2 7 6 . 7 8 v a rqiQ K Qk nts浙江工业大学浙西分校信电系毕业设计 13 2)、 机加工二 车间 因机加工二车间设备与机加工一车间设备相同,则机加工二车间各设备计算负荷、车 间总负荷应当与机加工一车间完全相同。在这里不再重复计算。 3)、 调试车间 1、 调试 一线 查得: 0.35dK cos 0.70 tan 1.02 30 0 . 3 5 2 2 5 7 8 . 7 5deP K P KW 3 0 3 0 t a n 7 8 . 7 5 1 . 0 2 8 0 . 3 3QP KVar 3030 7 8 . 7 5 1 1 2 . 5c o s 0 . 7 0PS KVA 3030 1 1 2 . 5 1 7 0 . 9 73 3 0 . 3 8NSIU A 2、 调试二 线 查得: 0.35dK cos 0.70 tan 1.02 30 0 . 3 5 2 5 6 8 9 . 6deP K P KW 3 0 3 0 t a n 8 9 . 6 1 . 0 2 9 1 . 3 9QP KVar 3030 8 9 . 6 128c o s 0 . 7 0PS KVA 3030 128 1 9 4 . 5 33 3 0 . 3 8NSIU A 调试 车间总30P、30Q: 3 0 3 0 .0 . 9 5 ( 7 8 . 7 5 8 9 . 6 )0 . 9 5 1 6 8 . 3 5 1 5 9 . 9 3piP K Pkw 3 0 3 0 .0 . 9 7 ( 8 0 . 3 3 9 1 . 3 9 )0 . 9 7 1 7 2 . 7 2 1 5 5 . 4 5 v a rqiQ K Qk 4)、 组装车间 查得: 0.30dK cos 0.65 tan 1.17 nts浙江工业大学浙西分校信电系毕业设计 14 30 0 . 3 0 1 3 9 4 1 . 7deP K P KW 3 0 3 0 t a n 4 1 . 7 1 . 1 7 4 8 . 7 9QP KVar 3030 4 1 . 7 6 4 . 1 5c o s 0 . 6 5PS KVA 3030 6 4 . 1 5 9 7 . 5 03 3 0 . 3 8NSIU A 组装 车间总的30P、30Q: 3 0 3 0 . 0 . 9 5 4 1 . 7 3 9 . 6 2piP K P k w 3 0 3 0 . 0 . 9 7 4 8 . 7 9 4 7 . 3 3 v a rqiQ K Q k 5)、 产品研发车间 查得: 0.60dK cos 0.80 tan 0.75 30 0 . 6 0 1 2 0 7 2deP K P KW 3 0 3 0 t a n 7 2 0 . 7 5 5 4QP KVar 3030 72 90c o s 0 . 8 0PS KVA 3030 90 5 9 . 2 23 3 0 . 3 8NSIU A 产品研发 车间总的30P、30Q: 3 0 3 0 . 0 . 9 5 7 2 6 8 . 4piP K P k w 3 0 3 0 . 0 . 9 7 5 4 5 2 . 3 8 v a rqiQ K Q k 6)、 综 合楼 等 查得: 0.9dK cos 1 tan 0 30 0 . 9 1 8 0 1 6 2deP K P KW 3 0 3 0 t a n 1 8 0 0 0QP KVar nts浙江工业大学浙西分校信电系毕业设计 15 3030 180 180c o s 1PS KVA 3030 180 2 7 3 . 5 63 3 0 . 3 8NSIU A 综合 楼等总的30P、30Q: 3 0 3 0 . 0 . 9 5 1 8 0 1 7 1piP K P k w 30 0Q kvar 7)、 变电所 1、本所照明配电箱 查得: 1dK cos 0.89 tan 0.51 30 1 1 2 1 2deP K P KW 3 0 3 0 t a n 1 2 0 . 5 1 6 . 1QP KVar 3030 6 . 1 5 1 3 . 5c o s 0 . 8 9PS KVA 3030 1 3 . 5 2 0 . 53 3 0 . 3 8NSIU A 2、空调电源 查得: 1dK cos 0.8 tan 0.75 30 1 1 5 1 5deP K P KW 3 0 3 0 t a n 1 5 0 . 7 5 1 1 . 2 5QP KVar 3030 1 1 . 2 5 1 8 . 7 5c o s 0 . 8PS KVA 3030 1 8 . 7 5 2 8 . 53 3 0 . 3 8NSIU A 3、主控室电源开关箱 查得: 1dK cos 0.8 tan 0.75 30 1 1 6 . 8 1 6 . 8deP K P KW nts浙江工业大学浙西分校信电系毕业设计 16 3 0 3 0 t a n 1 6 . 8 0 . 7 5 1 2 . 6QP KVar 3030 1 2 . 6 1 5 . 7 5c o s 0 . 8PS KVA 3030 1 5 . 7 5 2 3 . 9 33 3 0 . 3 8NSIU A 4、仪表检修电源 无具体容量 5、电气检修电源 无具体容量 变电所总的30P、30Q: 3 0 3 0 . 0 . 9 0 ( 1 2 1 5 1 6 . 8 ) 0 . 9 0 4 3 . 8 3 9 . 4 2piP K P k w 3 0 3 0 . 0 . 9 0 ( 6 . 1 1 1 . 2 5 1 2 . 6 ) 0 . 9 0 2 9 . 9 5 2 8 . 5 v a rqiQ K Q k 8)、 水泵房 查得: 0.65dK cos 0.80 tan 0.75 30 0 . 6 5 1 6 5 1 0 7 . 2 5deP K P KW 3 0 3 0 t a n 1 0 7 . 2 5 0 . 7 5 8 0 . 4 4QP KVar 3030 1 0 7 . 2 5 1 3 4 . 0 6c o s 0 . 8 0PS KVA 3030 1 3 4 . 0 6 2 0 3 . 7 43 3 0 . 3 8NSIU A 水泵房 总的30P、30Q: 3 0 3 0 . 0 . 9 5 1 0 7 . 2 5 1 0 1 . 8 9piP K P k w 3 0 3 0 . 0 . 9 7 8 0 . 4 4 7 8 . 0 3 v a rqiQ K Q k 9)、 高配所 查得: 0.30dK cos 0.70 tan 1.02 30 0 . 3 0 5 5 1 6 . 5deP K P KW 3 0 3 0 t a n 1 6 . 5 1 . 0 2 1 6 . 8 3QP KVar nts浙江工业大学浙西分校信电系毕业设计 17 3030 1 6 . 5 2 3 . 5 7c o s 0 . 7 0PS KVA 3030 2 3 . 5 7 3 5 . 8 23 3 0 . 3 8NSIU A 高配所 总的30P、30Q: 3 0 3 0 . 0 . 9 5 1 6 . 5 1 5 . 6 8piP K P k w 3 0 3 0 . 0 . 9 7 1 6 . 8 3 1 6 . 3 3 v a rqiQ K Q k 全厂 总的30P总、30Q总: 1 2 7 3 4 5 6 8 93 0 3 0 3 0 3 0 3 0 3 0 3 0 3 0 3 030( ) 0 . 9 5 ( )(1 9 3 . 4 1 + 1 9 3 . 4 1 + 3 9 . 4 2 ) 0 . 9 5 (1 5 9 . 9 3 3 9 . 6 2 6 8 . 4 1 7 1 1 0 1 . 8 9 1 5 . 6 8 )4 2 6 . 2 4 5 2 8 . 6 9 = 9 5 4 . 9 3P P P P P P P P P Pkw 总 2 4 5 6 81 7 3 93 0 3 0 3 0 3 0 3 0 3 0 3 0 3 0 3 030( ) 0 . 9 7 ( )( 2 7 6 . 7 8 2 7 6 . 7 8 2 8 . 5 ) 0 . 9 7 (1 5 5 . 4 5 4 7 . 3 3 5 2 . 3 8 0 7 8 . 0 3 1 6 . 3 3 )5 8 2 . 0 6 3 3 9 . 0 3 9 2 1. 0 9 v a rQ Q Q Q Q Q Q Q Q Qk 总 2 2 2 23 0 3 030 9 5 4 . 9 3 9 2 1. 0 9 1 3 2 6 . 7 6S P Q 总 KVA 30309 5 4 . 9 3c o s 0 . 7 21 3 2 6 . 7 6PS 总总全厂功率因数小于 0.9,应提高功率因数。 1.3 无功负荷的分析、计算与补偿 1.3.1 改善功率因数的意义 工厂中大多数用电设备都是电感性负荷 ,运行时功率因数很低 .需要从电力系统取用无功功率 .因此供电系统除供给有功功率外 ,还需要供给大量无功功率 .给系统带来下述不良影响 :(功功率不变时 ) ()线路电流,使供配电设备不能充分利用,降低了供电能力。 ()电流增加引起了线路和设备的功率损耗和电能损耗增大。 ()功率因数愈低。线路的电压损失也愈大,使设备运行条件恶化。 ()对发电设备来说,无功电流增大,对发电机转子的去磁效应增加,端电压降低。使发电机达不到预定出力。 无功功率对供 电系统及工厂内部配电系统都有极不良影响,从节约电能和提高电能质量出发,都必须考虑改善功率因数措施。 nts浙江工业大学浙西分校信电系毕业设计 18 功率因数是供用电的一项重要经济指标。全国供用电规则明确规定:“用电力率(功率因数)低于 .时,电业局不予供电。新建及扩建的电力用户其用电力率一律不应低于 .”。(其它用户不低于 .)。 1.3.2 工厂常用功率因数的计算 用电负荷的功率因数通常随着负荷的改变与电压的 波动而变动。如何满足供电部门要求,使功率因数不低于国家规定数值,首先需对工厂几种功率因数的计算方法有所了解。 1.均权功率因数 按工厂每月有功及无功电度表记录的电能消耗量为参数计算的来的数值: cos22PPQWWW211 ( )PQWW() 式中:PW 有功电能(千瓦小时); QW 无功电能(千乏小时) 均权功率因数是电业部门计量电费时的参考数据。 2.自然功率因数 凡未装设人工补偿装置的功率因数称为自然功率因数。自然功率因数有瞬时值和均权值两种。前者可由功率因数表读出,或抄记电流表,电压及功率在同一瞬间的读数按下式求得: cos113PUI() 式中: 功率表读数(千瓦); 1U 电压表读数(千乏); 1I 电流表读数(安) 3.最大负荷时的功率因数 、 补偿前最大负荷的自然功率因数: cos302230 30PPQ() 、 补偿后最大负荷的功率因数: cos30223 0 3 0()CPP Q Q() 式中:30P 全厂有功计算负荷(千瓦); 30Q 全厂无功计算负荷(千乏); nts浙江工业大学浙西分校信电系毕业设计 19 CQ 全厂的无功补偿容量(千乏)。 1.3.3 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1)、 提高自然功率因数的方法 提高功率因数办法,主要是减少系统供给的无功 功率。如能采用下列措施降低用电设备所需的无功功率,则可使设备的自然功率因数有所提高。 、 提高变压器的负荷率 、 正确选用异步电动机的规格型号 、 限制异步电动机及电焊机空载运行 、 不调速的饶线式异步电动机同步化运行 2)、 认为改善功率因数 采用提高自然功率因数措施后仍达不到电业部门归标准时,必须采用补偿装置提供无功功率以改善功率因数。 1.补偿装置选择 工厂常用补偿装置有: () 移相电容器(静电电容器); () 同步电动机。 同步电动机过励磁运行,可以向系统提供无功功率,但同步机运行和维护都较异步机复杂,且价格昂贵。在工厂中有 适合大容量同步机带动的负载时,才考虑使用同步机过励磁或饶线式异步机同步化运行改善功率因数。同时应与加移相电容器补偿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然后确定设计方案。 移相电容器功率损耗小,维护方便,增容容易,可靠性高(个别电容器损坏,不影响全局),在工厂供电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 使用移相电容器要注意通风降温,并严格控制端电压以延长电容器使用寿命。工厂常用的移相电容器有3型和型数种。(过去生产过型,现已严禁使用)。移相电容器有室内式和室外式两种, 根据环境选用 移相电容器补偿 。 2.移相电容器的补偿方式 移相电容器的补偿方式可分为下述三种: () 个别补偿 ,电容器直接安装在用电设备附近; () 分组(分散)补偿 ,电容器分散安装在车间配电母线上,对部分用电设备专设一组补偿用移相电容器; () 集中补偿 ,电容器集中安装在变配电所的一次或二次母线上(多装在二次侧)或总降压变电所二次侧(千伏侧)。 从补偿效果考虑,在用点设备近旁安装电容器的个别补偿方式效果最好,可以降低线路和变压器的有功损耗。电压损失小。有时还可减小车间线路的导线截面以及车间变电所变压器容量。但投资 大,利用率低,维护管理不便,占地较多。所以个别补偿方式只适用于连线运行的大容量设备或配电线路较长并长时间运行设备。对于用电负荷分散及补偿容量较小的工厂,可采用电容器组分散在车间内的分组补偿方式,或集中装设在低压配电间内。 对于补偿容量相当大的工厂,可采用分散补偿和集中补偿相结合的补偿方nts浙江工业大学浙西分校信电系毕业设计 20 式。各车间低压侧补偿之后功率因数仍达不到要求时,可再在总降压变电所的二次侧联入高压电容器进行集中补偿。使计量电能侧的均权功率因数达到电业部门规定标准。并应根据负荷变动情况灵活投切电容器,力争瞬时功率因数越高越好。所需补偿容量, 可参考第一篇第一章进行计算。 根据本厂的情况,采用 低压集中补偿 。 1.3.4 对本厂功率因数的集中补偿 补偿后 cos 取 0.915 30CQP 总 ( tanarccos0.72-tanarccos0.915 ) = 9 5 4 . 9 3 0 . 5 2=497kvar CQ取 512kvar 根据此容量选择补偿柜: 方案编号 124 125 126 127 一次方案 最大补偿容量( k.var) (8 16) 128 (12 16) 192 (8 16) 128 (12 16) 192 主要电气元件 QSA-400 NT 或 RT20 B30C BH-40 BCMJ3( 10-16KVAR) QSA-400 NT 或 RT20 B30C BH-40 BCMJ3( 10-16KVAR) 柜宽( mm) 600 800 600 800 设备室高 72E 72E 用途 自动控制正柜 自动控制副柜 方案编号 128 129 130 131 nts浙江工业大学浙西分校信电系毕业设计 21 一次方案 最大补偿容量( k.var) (8 16) 128 (16 16) 256 (8 16) 128 (16 16) 256 主要电气元件 DCHR1-2 NT 或 RT20 B30C BH-40 BCMJ3( 10-16KVAR) DCHR1-3 NT 或 RT20 B30C BH-40 BCMJ3( 10-16KVAR) DCHR1-2 NT 或 RT20 B30C BH-40 BCMJ3( 10-16KVAR) DCHR1-3 NT 或 RT20 B30C BH-40 BCMJ3( 10-16KVAR) 柜宽( mm) 600+200 600+400 600+200 600+400 设备室 高 72E 72E 用途 自动控制正柜 自动控制副柜 选自浙江开关厂产品样本 MNS(Z)低压抽出式开关柜 P18 根据上表可见 本设计 选择方案编号为 129、 作为补偿柜的正柜 补偿后: 2 230 9 5 4 . 9 3 ( 9 2 1 . 0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某中外合资机械厂变电所及配电系统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534202.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