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物理知识精选专题9.2力测练和作业2020021941.doc
2020年中考物理 知识精选专题(打包42套).zip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编号:53448337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2.12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0-03-03
上传人:伐***
认证信息
机构认证
宁夏凯米世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宁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640100MA774ECW4K
IP属地:宁夏
6
积分
- 关 键 词:
-
2020年中考物理
知识精选专题打包42套
2020
年中
物理
知识
精选
专题
打包
42
- 资源描述:
-
2020年中考物理 知识精选专题(打包42套).zip,2020年中考物理,知识精选专题打包42套,2020,年中,物理,知识,精选,专题,打包,42
- 内容简介:
-
专题1.1 声现象丨知识精析丨挖空练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都是由物体 产生的。有声音物体一定在振动;但物体振动,人不一定能听到声音。2.声音的传播需要 ,没有介质即便物体振动,我们也听不到声音。3.人要想听到声音,声波必须能传到人耳,引起耳膜的振动。4.声音以 的形式传播。声波在介质中的 叫声速,声速大小跟 有关。5.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传播声音的介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和 ;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 在液体和固体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较快,气体中最慢。在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6.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 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人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 。【真题跟踪一】(2019苏州)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c.根据响度能分辨不同乐器的声音;d.“禁鸣喇叭“是在人耳处控制噪声【答案】b。【解析】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a错误;b、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c、我们能分辨不同乐器的声音,主要是因为音色不同,与响度无关,故c错误;d、“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选b。【真题跟踪二】(2019菏泽)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有关;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相同;c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d真空不能传播声音【答案】a。【解析】a、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故a错误;b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其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在液体中的速度小于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bd正确。c、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故c正确;故选a。【真题跟踪三】(2019云南)如图所示,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做成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竹管中,用嘴吹竹管上端,就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在现场观看表演的人听到的哨音是由 传入耳朵的;上下推拉活塞,并用相同的力度吹竹管上端时,吹出哨音的 会发生变化(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答案】空气;音调。【解析】在现场观看表演的人听到的哨音是由空气传入耳朵的;上下推拉活塞时,空气柱的长度发生改变,因此空气柱的振动快慢会发生改变,所以会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故答案是:空气;音调。知识点二: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特性指的是声音的 、 和 。2.音调与物体振动 有关,与物体的结构有关。同一物体,当其结构发生变化时,其振动频率也相应跟着 ,也就是说音调也会发生变化(如乐器的演奏结构变化、瓶中水量多少等);和音调有关词语有:歇斯底里、尖叫、男高音、女高音、声音低沉等等。3.响度也就是声音的 。响度是由物体振动 决定的;物体振动振幅越大,响度 ,也就是说声音越大。和响度有关的描述词语,常见的有:声音洪亮、高声、大声、声如洪钟、低声(响度)细语(音调)等。响度在声现象考题中也会经常出现。4.音色是不同物体所独有的 。相同材料和结构的两个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不会相同,就像人的指纹一样,每个物体都有自己的音色,所以辨别不同物体声音靠的是 。5.振动频率高于 hz的声波叫超声波,低于 hz的声波叫次声波。利用超声波的例子:倒车雷达、蝙蝠、超声探伤等。【真题跟踪一】(2019湘潭)关于图所示的民族吹管乐器唢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了声音的响度;b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了声音的音调;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了声音的音色;d唢呐发出的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答案】d。【解析】a、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改变了空气柱的长短,改变了空气柱的振动频率,从而改变了声音的音调,故a错误。b、用不同的力度吹奏,改变了空气柱的振动幅度,改变了声音的响度,故b错误。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是减弱声音的分散,可以增大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d、所有的声音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正确。故选d。【真题跟踪二】(2019贵港)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合唱比赛中,同学们用歌声表达了“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的远大志向。合唱中“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中的“高”和“低”,指的是声音的(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振幅【答案】a。【解析】声音的高低是指音调,这里说到的“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跟女高音、男低音的情况类似,所以指的是声音的音调。故应选a。【真题跟踪三】(2019海南)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一种文明行为,“轻声”指声音的(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频率【答案】c。【解析】“轻声说话”实质是小声说话,即指声音的大小,而响度就是指声音的大小,故应选c。知识点三:声音的利用1.声音可以传递 。在声音传递信息方面,出现频率较高的内容有:b超利用b型超声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成像原理,利用声音反射测距,听诊器利用声音信号诊病,蝙蝠利用超声辨别物体和障碍物,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测距,听声辨识人或物,利用超声波探伤等。2.声音也可以传递 。在声音传递能量方面,出现频率较高的考题内容有:利用超声波碎石为病人治病,利用超声波清洗牙齿污物,利用超声波清洗首饰,爆炸声震碎玻璃、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等。【真题跟踪一】(2019河南)中华古诗词、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声学知识,下列有关理解正确的是( )。a“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由笛管的振动产生;b“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声音的音调与振幅有关;c“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辨别的;d“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传递信息【答案】d。【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笛声是由笛管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b、重锤敲鼓时,鼓面振动幅度大,声音的响度大,所以,“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故b错误;c、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的,故c错误;d、诗人根据听到的犬吠声,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正确。故选d。【真题跟踪二】(2019河北)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通过响度分辨不同乐器演奏的声音;b笛子发出的声音是由笛子振动产生的;c教室内安装噪声检测装置,学生可以免受噪声干扰;d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答案】d。【解析】a、人们能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故a错误;b、笛子发出的声音是由笛子内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c、教室内安装噪声检测装置是用来检测噪声等级的,不能减弱噪声,所以学生不能免受噪声干扰,故c错误;d、发生地震时产生的是次声波,由于声可以传递信息,所以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故d正确。故选d。【真题跟踪三】(2019甘肃武威)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是一种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b.地震产生次声波的频率高于20hz;c.用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d.在街道上安装的噪声监测仪是用来减弱噪声的【答案】c。【解析】a、声音是一种波,它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b、地震时伴有次声波产生,次声波的频率低于20hz,故b错误;c、用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故c正确;d、噪声强度显示仪是用来检测噪声等级的,不能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选c。知识点四:噪声及其防治1.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 的声音都是噪声。有的人总认为悠扬的乐声、轻声的说话声或有规律的声音不是噪声,这是对噪声认识的误区。2.噪声的防治途径:一、在 控制或减弱噪声;二、在噪声 中控制噪声;三、在 (人耳)控制或减弱噪声接收。尤其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传播出现的概率更大。辨别噪声防治的类型是此考点的关键。考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所有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发声体是什么,声音来源于什么物体的振动是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有的时候为了迷惑学生,会考查一些诸如“高科技产品的声音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之类的问题,但无论怎么出题、如何表达,所有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是考生需要牢记的,例如:手机声音是手机膜片振动产生的;风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等等。当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结合生活实际,多了解一些有关发声体的知识。2.声音的传播: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有介质;没有介质,即便物体振动,我们也听不到声音。这是声音能不能传播出去和我们能听到声音所必须满足的条件。为了考查学生对此知识点的理解,经常会出现太空中宇航员与地面通话,用真空罩罩住发声体,电磁波的传播与声波的传播等考题。对这些问题加以理解和关注,对解答此类问题大有益处。对声速的考查也曾出现,但考查此知识点的考题较少,出现的频率也不是太高。作为知识点需要考生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什么是声速,声速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2)在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3)利用回声可以测距。【典例一】(2019达州)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可以传声;c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传递能量;d声源的振幅越大,听到声音的响度就一定越大【答案】b。【解析】a、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一般在20hz20000hz范围内,在此范围以外的声波(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听不到,故a错误;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可以传声,故b正确;c、汽车的倒车雷达利用的是超声波的回声定位,是利用声传递信息,故c错误;d、振幅越大,人听到的声音响度不一定越大,因为响度还跟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故d错误。故选b。【典例二】(2019岳阳)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真空可以传声;c“禁止鸣笛”是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音调高【答案】a。【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故a正确;b、声音的传播靠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b错误;c、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不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故c错误;d、此句中的“引吭高歌”意思是大声唱歌,应是响度大,故d错误。故选a。【典例三】(2018烟台)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不能完成探究目的是()a发出“啊”的声音,用手指触摸喉咙处;b一边改变管子插入水中深度,一边用嘴吹管的上端;c敲打铜锣,锣响后用手触摸锣面;d敲击音叉后,将音叉轻轻地接触脸颊【答案】b。【解析】a、发出“啊”的声音,用手指触摸喉咙处,感觉到声带振动,能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故a不符合题意;b、一边改变管子插入水中深度,一边用嘴吹管的上端,空气柱的长度改变,振动频率发生变化,音调发生变化,研究的是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故b符合题意;c、敲打铜锣,锣响后用手触摸锣面,感觉到鼓面在振动,能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故c不符合题意;d、敲击音叉后,将音叉轻轻地接触脸颊,会感到音叉在振动,能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典例四】(2018齐齐哈尔)在日常生活的物理现象中,有关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考场外禁止汽车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分别用相同的力拨动吉他的两根粗细不同的弦可以改变响度;d向人体内的结石发射超声波除去结石,是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答案】a。【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所以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正确;b、考场外禁止汽车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c、分别用相同的力拨动两根粗细不同的弦可以改变吉他的音调,故c错误;d、向人体内的结石发射超声波除去结石,说明声波能够传递能量,故d错误。故选a。考点二:声音的特性声音的特性是声现象的主要内容,也是声现象重要知识点。中考题中,考查声音特性考题出现频率很高。在声音特性三个主要知识点中,考查音调和音色较多,主要关注点是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有关、与物体的结构有关,同一物体,当其结构发生变化时,其振动频率也相应跟着变化,也就是说音调也会发生变化(如乐器的演奏、瓶中水量多少等);对于音色,音色是不同物体所独有的特征,相同材料和结构的两个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不会相同,就像人的指纹一样,每个物体都有自己的音色,所以辨别不同物体声音靠的是音色,在中考考题中此类问题出现的频率很高。至于响度也会出现在考题中,但相比前两个考点,响度出现的概率稍低。对于音调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人耳所能听见的声音频率范围:20hz20000hz;二、超过20000hz叫超声波(蝙蝠发出的声波);三、低于20hz叫次声波(地震波);四、不同动物听觉范围不同。在中考题中,利用生活中的一些活动、现象、诗词与声现象知识点结合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的题目,出现的较多,属于高频考点,在复习中应多搜集这类问题。和音调有关词语有:歇斯底里、尖叫、男高音、女高音、声音低沉等等。和响度有关的描述词语,常见的有:声音洪亮、高声、大声、声如洪钟、低声(响度)细语(音调)等。音色是由物体决定的,是不同物体特有的特征,是辨别物体的一种方式。如听见人的说话声就知道是谁,听音乐就可以判断乐器的种类等等。【典例一】(2019福建)公共场所不要高声喧哗,这里的“高”是指声音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声音的三特性,属于简单题。高声喧哗的“高”指的是声音的大小,是响度,所以选a。【典例二】(2018常德)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b.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或脚步声吓跑,是因为水能传播声音;c.“低声细语”中的“低”描述的是声音的音调;d.超声波清洗机是利用声波传递能量【答案】c。【解析】a.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故a正确;b.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或脚步声吓跑,说明声音由水传播到了鱼耳朵,故水能传声,故b正确;c.“低声细语”中的“低”描述的是声音的响度,即说明声音小,而不是指音调,故c错误;d.声波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超声波清洗机是利用声波传递能量的特点,故d正确;故c错误,符合题意。【典例三】(2019辽阳)周末康康和同学们去登山,当他首先到达山顶时,高兴地放声大喊,喊声是由声带的 产生的;同学们在半山腰就能听出是康康的声音,是通过声音的 来判断的。此时康康手腕上登山手表显示的大气压示数应 (填“大于”、“小于” 或“等于”)在山脚时的示数。【答案】振动;音色;小于。【解析】(1)人们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辨别康康声音利用的是音色;(2) 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故山上的压强比山脚下压强要小。故答案是:振动;音色;小。【典例四】(2018攀枝花)在2018年歌手2的总决赛中,来自美国的歌手jessiej获得了冠军,当她在台上与帮唱嘉宾李玟一起高歌时,她们两人声音最大的不同是()。a音调 b响度c音色 d声速【答案】c。【解析】abc、两人同唱一首歌时,她们声音的音调相同,响度也可能相同,但由于不同人的声带结构特点不同,因此她们声音的音色不同,故ab错误、c正确;d、在同一环境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相同的,故d错误。故选c。【典例五】(2018东营)东营市是吕剧发源地。吕剧常见的伴奏乐器有坠琴、扬琴、二胡等。观众可以根据乐器发出声音的_(选填“音调” 、“响度”或“ 音色”)不同,分辨出是哪种乐器;琴师调节琴弦的松紧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答案】音色;音调。【解析】二胡和小提琴发声的音色不同,可以通过音色区分不同的乐器;调节琴弦的松紧,振动的频率不同,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故答案为:音色;音调。考点三:声音的利用声的利用是声现象的主要内容,同样也是声现象重要内容,声的利用和生活联系紧密。在中考题中,声的利用有关问题出现频率也较高。在声的利用考题中,主要考察方向是声音传递信息、声音传递能量两个方面。1.在声音传递信息方面,出现频率较高的内容有:b超利用b型超声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成像原理,利用声音反射测距,听诊器利用声音信号诊病,蝙蝠利用超声辨别物体和障碍物,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测距,听声辨识人或物,利用超声波探伤等。2.在声音传递能量方面,出现频率较高的考题内容有:利用超声波碎石为病人治病,利用超声波清洗牙齿污物,利用超声波清洗首饰,爆炸声震碎玻璃、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等。3.在有关声现象考题中,出现声音传递信息和能量的题目出现也较多,但以此考点作为单独一个题目的不多,更多的是与声现象其他考点结合。只要考生熟悉以上常见现即可很好地回答对此知识点的考查。【典例一】(2018滨州)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音调放低些;b人们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c“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超声波能够粉碎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具有能量【答案】d。【解析】a、“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响度放低些,故a错误;b、不同乐器的音色是不同的,所以演奏同一乐曲时,人能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故b错误;c、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d、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音能传播能量,故d正确。故选d。【典例二】(2018龙东)下列声现象中能说明声音传递能量的是()。a烛焰晃动; b钢尺振动;c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d倒车雷达【答案】a。【解析】a、图中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a正确;b、钢尺振动可以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不能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b错误;c、蝙蝠是靠发出的超声波被昆虫反射发现目标的,此现象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c错误;d、倒车雷达是靠发出的超声波被障碍物反射发现车后物体的,此现象说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故d错误。故选a。【典例三】(2018南京)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区分的;b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c中考期问建筑工地夜间停止施工,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嗓声;d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密闭的广口瓶内,抽出瓶内空气的过程中听到声音变大【答案】b。【解析】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区分的。故a错误;b、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故b正确;c、筑工地夜问停止施工,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d、声音的传播靠介质;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密闭的广口瓶内,抽出瓶内空气的过程中,介质逐渐减少,故听到声音变小;故d错误;故选b。【典例四】(2019河北)下列有关声和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它们的传播都需要介质b. 它们都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c. 人听到的声音大小只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d. 开会时把手机调为静音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答案】b。【解析】a、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声波只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如果两点间是真空,可以传播电磁波但不能传递声波,故a错误;b、电磁波和声波都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故b正确;c、声音的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振动的幅度)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故c错误;d、把手机调成静音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选b。考点四:噪声与噪声防治噪声防治在声现象中占据重要位置,也是声现象的主要内容。噪声污染也是环境污染的一种,在重视环境污染的今天,人们对噪声污染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大,噪声治理也逐渐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为此,在中考试题中,有关噪声危害和控制的试题出现的频率呈逐年增加趋势。噪声危害和控制方面的试题主要集中在如何控制噪声和对噪声的认识两个方面。1.对噪声的认识方面:所谓噪声就是影响人们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无用的声音。有的人总认为悠扬的乐声、轻声的说话声或有规律的声音不是噪声,这是对噪声认识的误区。在考题中此类问题也会出现,希望考生能多加注意。2.在噪声控制方面:噪声的防治与控制有三个方面,一是在声源处控制或减弱噪声;二是在噪声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三是在接收处(人耳)控制或减弱噪声接收。尤其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传播出现的概率更大。3.在有关声现象考题中,出现噪声控制类的考题也较多,但以此考点作为单独一个题目的不多,更多的是与声现象其他考点结合。只要考生熟悉噪声的危害与控制方法,即可很好地回答。【典例一】(2019潍坊)将教室的门窗关闭,室内同学听到的室外噪声减弱。对该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室外噪声不再产生;b噪声音调大幅降低;c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了噪声;d噪声在室内的传播速度大幅减小【答案】c。【解析】将教室的门窗关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了噪声,室外噪声照样产生,噪声音调没有大幅降低,噪声在室内的传播速度也没有减小,故只有c正确,abd错误。故选c。【典例二】(2018潍坊)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调节手机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c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d摩托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答案】d。【解析】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a错误;b、调节手机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故b错误;c、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c错误;d、摩托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正确。故选d。【典例三】(2018襄阳)噪声是严重影响我们生活的污染之一。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a在学校周围植树; 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c教室安装隔音玻璃;d在靠近学校的道路旁安装隔声板【答案】b。【解析】在学校周植树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a错误;禁止汽车鸣笛是在声音的产生处减弱噪声,b正确;教室安装隔音玻璃、在靠近学校的道路旁安装隔声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d错误,选b。【典例四】(2018成都)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15)下,空气中的声速大于水中的声速;b“蒙面歌王”节目中观众是通过音调猜出歌手的;c声呐利用次声波可以确定鱼群位置和海水深度;d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答案】d。【解析】a、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慢,故常温(15)下,空气中的声速小于水中的声速;故a错误;b、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不同的发声体,其音调和响度可能相同,但音色一般不同;观众能很快分辨出是哪位歌手的声音,主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不同,故b错误;c、超声波具有较强的穿透性,并且能够传递信息,所以人们利用超声波可以确定鱼群位置和海水深度,故c错误;d、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正确。故选d。13专题1.2 声现象丨测练丨作业一、选择题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戴防噪声耳罩可以防止噪声产生; d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2端午节龙舟赛是我市传统比赛项目之一龙舟赛中有关声的说法,正确的是()a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b鼓声传播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音色;c鼓声震耳欲聋,是鼓声的音调高;d观众是依据响度来辨别鼓声和呐喊声的3关于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不振动的物体也能发声;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与光的传播一样快4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听到声音逐渐变小,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罩内,听到声音又逐渐变大,这个现象说明()。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c空气阻断了声音的传播;d玻璃罩阻断了声音的传播5.位于我省永济市普救寺中的莺莺塔如图所示,它是我国现有的四大回音建筑之一。若游人在塔附近的一定位置以两石相击,便可听到“呱、呱”的回声,类似青蛙鸣叫,并且声音也变得格外响亮。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两石相击”主要是空气振动发声;b“类似青蛙鸣叫”是指音色相近;c“变得格外响亮”是指音调变高; d“呱、呱”的回声一定是噪声6.演奏弦乐器时,演奏者的手指不停地在弦上不同位置按下或松开,这是在改变声音的( )。a振幅 b响度 c音调 d音色7.重敲音叉发生的声音与轻敲音叉相比( )。a音调变低 b频率变大 c响度变大 d声速变小8.医生在诊病时使用听诊器,听诊器( )。a、能使心脏振动的振幅增加,响度增大;b、能改变心跳的频率,使音调变调;c、能改变心跳的音色,使声音好听些; d、能减小声音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耗9.站在桥洞里说话时,听不到回声的原因是( )。a.桥洞两端是开口的,不能产生回声;b.桥洞反射产生的回声从洞口跑了;c.桥洞窄小,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 d.桥洞两侧的回声正好抵消10.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剧院四壁做成凹凸不平或用蜂窝状的材料,是为了增强声音的响度;b医生用“b超”给病人做检查,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c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以看见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而不是以听到枪声开始计时,是因为声速远小于光速;d学校路段“禁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11.下列四副图片与其对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摩托车的消音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b乙图蝙蝠的导航系统在太空中依然可以发挥作用;c丙图正在发声的音叉把小球反复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d丁图自制橡皮筋吉他的橡皮筋绷紧程度相同时,细的橡皮筋是低音弦12.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 )。a. 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 b. 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c. 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d. 在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13.伴随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噪声已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下面事例中不是直接控制噪声措施的是( )。abcda. 摩托车的消声器; b. 城市道路的隔声板;c. 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d. 显示噪声等级的装置二、填空题14据5月29日扬子晚报报道,江苏省拟推出和谐配乐版广场舞。广场舞的音乐声是由音箱中的纸盆产生,经传播到人耳。音乐声过大会形成噪声,有关人士建议,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关掉音箱,改用蓝牙耳麦接受信号。关掉音箱是在处控制噪声。15.萍萍帮妈妈涮洗餐具,演奏出锅,碗,筷,勺的“交响曲”,响声是由于餐具的产生的,根据声音的可以判断出是锅还是碗发出的响声。16.小夏在研究口琴的发声原理时,拆掉了口琴外壳,发现在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如图所示)。吹口琴时,在气流的冲击下,铜片振动,发出声音对不同气孔吹气,改变了声音的;在同一气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气,改变了声音的。17打电话时,我们仅凭声音就可判断对方是谁,这是通过声音的进行判断的,从手机中听到的对方的声音,是由于手机的喇叭产生的,在月球表面无法像地球表面一样正常接听手机,这是因为 。18.由于退化,蝙蝠的视力较差,它躲避障碍物,捕捉食物靠的是它能发出超声波。当蝙蝠发出的超声波遇到物体发生反射,蝙蝠接收到反射回来的声波时,它就能规避物体或捕捉食物,这说明声波可以传递 。“超声波牙刷”是利用声波能够传递 的特点制成的;“超声波牙刷”能使牙周产生空化效应,达到清除牙周病菌和不洁物的目的。19.如图1所示,医生正在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听诊器运用了声音(填“具有能量”或“传递信息”)道理,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这样就可以提高声音的(填“音调”或“响度”);把一条橡皮筋扣在椅背上,用手拉紧,并且拨动它,如图2所示,这时可以听到所发出的声音,它是由引起的。20. 2017年5月31日,位于长春市伊通河上的自由大桥在2s内成功爆破由于采用“微爆破”技术,爆破中产生的声音很小,这是在 处减弱噪声,最大限度的控制了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21.左图所示的实验说明可以传声;右图所示的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从方面控制噪声的。22.噪声会严重影响人们工作和生活,控制噪声十分重要,在居民住宅与工厂之间植树造林是从 来控制噪声的,汽车、摩托车上消声器是从 来控制噪声的,操作球磨机的工人戴着防噪声耳罩工作是从 来控制噪声的。(选填“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或“噪声的接收”)专题1.2 声现象丨测练丨作业答案一、选择题1.【答案】b。【解析】a、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故a错误。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c、戴防噪声耳罩可以防止噪声进入人耳,但是不能防止噪声的产生,故c错误。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错误。2【答案】a。【解析】a、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b、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所以鼓声传播过程中,声音越来越小,故其响度发生了变化,故b错误。c、鼓声震耳欲聋,是鼓声的响度大,故c错误。d、音色指声音的特色,不同的发声体因材料和结构不同,所发出的声音的音色就不同,故观众是依据音色来辨别鼓声和呐喊声的,故d错误。3【答案】a。【解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但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所以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因此选项a说法正确。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因此选项b的说法不正确。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因此选项c说法不正确。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比光速慢的多,因此选项d说法不正确由上可知,选项b、c、d的说法不正确;故选a。4【答案】a。【解析】把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出,传声的介质逐渐减少,所以听到声音逐渐减小,推理得出,把空气抽净,即玻璃罩内是真空时不能听到声音,得出结论为:真空不能传声。故传声就不能真空,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5.【答案】b。【解析】a、“以两石相击”,石头会振动,振动会产生声音,故a错误。b、“类似青蛙鸣叫”是指的是与青蛙的音色相近,故b正确。c、“变得格外响亮”是指响度大,故c错误。d、如果有人喜欢听“呱、呱”的回声,回声不是噪声,故d错误。故选b。6.【答案】c。【解析】演奏弦乐器时,演奏者的手指不停地在弦上不同位置按下或松开,这是在改变琴弦长度,目的是改变乐器振动的频率,改变声音的音调。故,此题正确答案是c。7.【答案】c。【解析】音叉是可以产生固定振动频率的实验器材,同一音叉,无论敲击它的力量大小,音叉所产生的声音的音调不变。所以,重敲和轻敲音叉相比,音叉发声的响度变大了。8.【答案】d。【解析】心跳的音调、音色和响度和心脏本身有关,与听诊器无关,都是一定的,故a、b、c不符合题意;d、听诊器可以减小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耗,这样可以清楚的听到心跳声音,易于判断病情,说法正确,符合题意。9.【答案】c。【解析】站在桥洞里说话时,由于我们说话的地点离桥洞两侧较近,声音传到桥洞两侧上反射回来的时间与我们说话的时间几乎是同时的,时间差太短,所以我们的耳朵不能区分说话声和回声,也就听不到回声,c选项的说法正确。10.【答案】c。【解析】a剧院四壁做成凹凸不平或用蜂窝状的材料,是为了增强声音的响度;此说法错误。这是为了减小声音反射,增加漫反射,使整个剧场都能得到好的声音效果。b医生用“b超”给病人做检查,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此说法错误。医生利用b超是超声波传递信息,不是传递能量。c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以看见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而不是以听到枪声开始计时,是因为声速远小于光速;此说法正确。在空气中,声速远远小于光速,在百米比赛中,光的传播时间可以忽略,故以看见光为开始计时点是正确的。d学校路段“禁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此说法错误。“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11.【答案】c。【解析】a甲图摩托车的消音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此说法错误。消音器安装在摩托车排气筒上,属于在生源处控制噪声。b乙图蝙蝠的导航系统在太空中依然可以发挥作用;此说法错误。蝙蝠的导航系统是靠超声波传递信息实现的,在太空中没有传播的介质,故蝙蝠的导航系统在太空中是无法发挥作用的。c丙图正在发声的音叉把小球反复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此说法正确。把小球弹开是因为音叉振动产生的,故c的说法正确。d丁图自制橡皮筋吉他的橡皮筋绷紧程度相同时,细的橡皮筋是低音弦;橡皮筋绷紧程度相同时,越细它的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所以细的橡皮筋是高音弦。12.【答案】b。【解析】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都是阻断了噪声的传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 、d 选项不符合题意;学校附近禁止鸣笛,防止了噪声的产生,故b 选项符合题意;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是防止噪声进入人耳,是在接收环节减弱噪声,故c 选项不符合题意。13.【答案】d。【解析】显示噪声等级的装置只是监测噪声的响度,并不能减弱噪声,所以不是直接控制噪声的措施,故d 选项符合题意;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城市道路的隔声板是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工人用的防噪声耳罩是从人耳处减弱噪声,这些措施都能够有效控制噪声。二、填空题14【答案】振动、空气、声源。【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减弱噪音的途径有三个: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关掉音箱是声源处减弱噪声的。15.【答案】振动、音色。【解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响声是餐具的振动产生的;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我们能判断出是锅还是碗发出的响声,这是因为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答案为:振动、音色。16.【答案】音调、响度。【解析】吹口琴时,发出声音是由铜片振动产生的。吹口琴时,对不同气孔吹气,铜片振动的频率不同,改变了声音的音调;在同一气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气,铜片振动的振幅不同,改变了声音的响度。17【答案】音色;振动;真空不能传声。【解析】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其中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打电话时,我们仅凭声音就可判断对方是谁,这是通过声音的音色进行判断的;从手机中听到对方的声音,是由于手机的喇叭振动产生,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在月球上无法像地球表面一样正常接听手机18.【答案】信息、能量。【解析】声波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利用声波传递信息的例子很多,比如:人们面对面说话;蝙蝠可以靠超声波发现昆虫;声纳;探矿;b超;超声探伤(检测)。声波也可以传递能量,利用声波传递能量的例子也很多,比如:声波清灰;超声波清洗镜片;超声波雾化;医用超声波碎石;声波凝聚;超声波空化治理废水等。19.【答案】传递信息、响度、橡皮筋、橡皮筋振动。【解析】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是因为声音能传递信息,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橡胶管减少了声音的分散,提高了响度;拨动拉紧的橡皮筋时,橡皮筋由于振动会发出声音,此声音通过空气传入人的耳朵里。20.【答案】声源;响度。【解析】采用“微爆破”技术,爆破中产生的声音很小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防止影响人们正常生活。爆破中产生的声音很小是发声体的振幅发生改变,所以发出声音的响度发生改变;所以最大限度的控制了声音的响度。故答案为:声源;响度。21.【答案】固体、防治噪声产生。【解析】甲图中的男孩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声音,说明固体能够传播声音;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的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的。22.【答案】噪声的传播;噪声的产生;噪声的接收。【解析】在居民住宅与工厂之间植树造林是从噪声的传播过程中来控制噪声的。汽车、摩托车上消声器是从噪声的产生处来控制噪声的。操作球磨机的工人戴着防噪声耳罩工作是从噪声的接收处来控制噪声的。故答案为:噪声的传播;噪声的产生;噪声的接收。8专题10.1 运动和力丨知识精析丨挖空练知识点一: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1)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分析、概括、 得出的,不可能用实验直接来验证。(2)牛顿第一定律对任何物体都适用,不论固体、液体、气体。(3)力是改变物体 的原因,力不是 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4)运动的物体不受力时做 (保持它的运动状态)。(5)静止的物体不受力时保持 (保持它的静止状态)。3.惯性:物体保持原来 不变的性质;即运动的物体要保持它的运动状态,静止物体要保持它的静止状态。4.惯性的理解:(1)一切物体任何时候都具有 (静止的物体具有惯性,运动的物体也具有惯性)。牛顿第一定律表明,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状态的性质,因此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2)惯性是物体本身的 ,惯性的大小与物体 大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质量越大的物体其运动状态越难改变。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 、运动 、 及受力情况无关。(3)惯性是一种属性,它不是 。惯性只有大小,没有方向。5.防止惯性的现象:汽车安装安全气襄, 汽车安装安全带;利用惯性的现象:跳远助跑可提高成绩, 拍打衣服可除尘。【真题跟踪一】(2019河北)图所示与惯性有关的做法中,属于防止因惯性造成危害的是( )。a系安全带 b旋转生、熟鸡蛋c跳远 助跑 d撞击锤柄【答案】a。【解析】a、汽车驾驶员和乘客必须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汽车突然减速时,人由于惯性而带来伤害,故a符合题意;b、把鸡蛋放在桌子上,转动鸡蛋,离手后观察它的转动情形;如果转动顺利,则为熟蛋,如果转动不顺利,则为生蛋,这属于利用惯性,故b不符合题意;c、跳远时助跑,即原来运动员是运动的,当其起跳后,由于惯性,会仍然保持运动状态,所以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绩,属于利用惯性,故c不符合题意;d、锤头松动时,把锤柄的一端在凳子上撞几下,即该过程中,锤头和锤柄都处于运动状态,当锤柄撞击到地面时运动停止,而锤头由于惯性仍保持运动状态,从而使锤头套紧,属于利用惯性,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真题跟踪二】(2018烟台)关于惯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不能马上停下来,是由于运动员具有惯性;b汽车驾驶员和乘客需要系上安全带,是为了减小汽车行驶中人的惯性;c行驶中的公交车紧急刹车时,乘客会向前倾,是由于惯性力的作用;d高速公路严禁超速,是因为速度越大惯性越大【答案】a。【解析】a、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不能马上停下来,是由于运动员具有惯性,故a正确;b、汽车驾驶员和乘客需要系上安全带,是为了减小汽车行驶中惯性造成的危害,不能减小惯性,惯性大小只与质量有关,质量不变,惯性不变,故b错误;c、行驶中的公交车紧急刹车时,乘客会向前倾,是由于乘客具有惯性;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力的作用,故c错误。d、物体的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运动状态、速度等因素无关,故d错误。故选a。【真题跟踪三】(2019邵阳)同学们对运动场上出现的现象进行了讨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百米运动员冲过终点时,由于受到惯性力的作用不会立即停下来;b抛出去的篮球会在空中继续运动,是因为篮球具有惯性;c踢出去的足球在地上越滚越慢,说明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d跳远运动员助跑起跳,是为了增大惯性【答案】b。【解析】a、百米运动员冲过终点时,由于具有惯性不会立即停下来。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力的作用。故a错误;b、抛出去的篮球会在空中继续运动,是因为篮球具有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故b正确;c、踢出去的足球在地上越滚越慢,即说明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c错误;d、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故跳远运动员助跑起跳,是利用了惯性,但不能增大惯性,故d错误。故选b。知识点二:二力平衡1.平衡力:物体在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2.如果物体只受两个力的作用,且处于 ,这种情况叫做二力平衡。3.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 、方向 ,并且在 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简单的说就是:同体、等大、反向、共线。4.平衡状态: 和 叫平衡状态。5.生活中处于平衡状态的例子静止的物体,物体受到的 与其受到的另一个力是平衡力。如在桌面上的碗、静止在空中的气球等。匀速运动的物体,在 上物体受到的力是平衡力。如在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传动带上的物体等。【真题跟踪一】(2017德州)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小汽车已经进入普通百姓家庭,下列关于小汽车的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在水平公路上静止时,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汽车在水平公路上高速行驶时,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小于汽车的重力;c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时,所受牵引力与阻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使用安全带和安全气囊是为了减小惯性【答案】b。【解析】a:汽车静止在路面上时,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二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因此二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a错误。b:小汽车高速行驶时,小汽车上方空气流动大于下方的空气流动,因此小汽车在竖直方向上受支持力和空气向上的托力的作用,因此小汽车对路面的压力小于汽车的重力,故b正确。c: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时,所受牵引力与阻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在同一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d:惯性只有与质量有关,质量不变,惯性不变,故使用安全带和安全气囊不是为了减小惯性,而是为了减小由于惯性带来的危害,故d错误。【真题跟踪二】(2019武威)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子弹从枪膛射出后能继续前进是因为子弹受到惯性作用;b.小张沿水平方向用力推课桌没推动,则他的推力小于课桌受到的摩擦力;c.茶杯静止在水平桌面上,茶杯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乒乓球运动员用球拍击球,球拍的作用力只能改变球的运动状态【答案】c。【解析】a、子弹从枪膛射出后能继续前进是因为子弹具有惯性。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的作用。故a错误;b、桌子没动,即为静止状态,即平衡状态,所以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推力和摩擦力是一对是平衡力。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这两个力是相等的,而不是推力小于摩擦力。故b错误;c、茶杯静止在水平桌面上,茶杯的重力和桌面对茶杯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一对平衡力。故c正确;d、乒乓球运动员用球拍击球,球拍的作用力不仅能够使球改变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球的形状。故d错误。故选c。【真题跟踪三】(2019邵阳)一物体在水平推力作用下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受到的重力和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b物体受到的重力和物体受到的推力是一对平衡力;c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物体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答案】d。【解析】a、物体受到的重力和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不在同一直线上,且大小也不一定相等,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a错误;b、物体受到的重力和物体受到的推力不在同一直线上,且大小也不一定相等,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c、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作用在不同物体的两个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d、物体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二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故d正确。故选d。知识点三:摩擦力1.摩擦力:两个互相 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 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 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1)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 ;摩擦力有时起阻力作用,有时起动力作用。(2)摩擦力的大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大小和接触面的 有关。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3)滑动摩擦: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当它们之间有 时,产生的摩擦力。(4)滚动摩擦: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发生 时,产生的摩擦力。(5)静摩擦力: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当它们有相对运动 ,但它们之间处于相对静止时产生的摩擦力。2.摩擦力应用(1)理论上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 、接触面 、变滚动为 。(2)理论上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 、使接触面变 、变滑动为 (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3)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 比 小得多。【真题跟踪一】(2019菏泽)下列关于摩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自行车的钢圈与刹车闸皮之间的摩擦是滚动摩擦b滑冰时,冰刀与冰面间的摩擦是滑动摩擦c人在正常行走时,脚与地面之间的摩擦是滑动摩擦d划火柴时,火柴头和砂纸之间的摩擦是滚动摩擦【答案】b。【解析】a、自行车的钢圈与刹车闸皮之间发生的是相对滑动,它们之间的摩擦是滑动摩擦,故a错误;b、滑冰时,冰刀与冰面之间发生的是相对滑动,它们之间的摩擦是滑动摩擦,故b正确;c、人在正常行走时,脚向后蹬地,与地面之间有相对运动的趋势,脚与地面间的摩擦是静摩擦,故c错误;d、划火柴时,火柴头和砂纸之间发生的是相对滑动,它们之间的摩擦是滑动摩擦,故d错误。故选b。【真题跟踪二】(2019贵港)个重50n的箱子放在水平地面上,受到10n的水平推力,箱子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时箱子受到的摩擦力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0n;当水平推力增大到18n时,箱子所受合力的大小为_n。【答案】等于;8。【解析】箱子在水平地面上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水平推力和摩擦力的作用,因为箱子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摩擦力等于水平推力;当水平推力增大到18n时,由于摩擦力仍然为10n,所以箱子所受合力为8n。【真题跟踪三】(2019岳阳)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实验中,(1)如图,将长方体木块置于水平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木块,滑动摩擦力大小 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弹簧测力计示数。(2)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下表:序号木块放置情况挟触面压力f/n弹簧测力计示数/n1平放木板41.22平放木板61.83平放木板82.44侧放木板82.45平放木板上铺棉布62.66平放木板上铺毛巾63.2分析2、5、6三组实验数据,可得到相关结论,下列实例与结论相符的是_。(填字母代号)a用力压黑板擦擦去黑板上的粉笔字 b汽车轮胎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分析_(填序号)两组数据可得:滑动摩擦力大小跟接触面的面积无关。分析1、2、3三组实验数据,可以写出滑动摩擦力f与压力f的关系式为:f=_。【答案】(1)等于;(2)b;3、4;0.3f。【解析】(1)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木块时,木块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和测力计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示数;(2)分析序号2、5、6三组数据可知:压力相同,接触面越粗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大,摩擦力越大; a、用力压黑板擦擦去黑板上的粉笔字,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汽车轮胎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通过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加摩擦力的,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要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跟接触面的面积无关,需要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压力大小相同,改变接触面的大小,所以需分析3、4两组数据; 分析1、2、3三组实验数据可知,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压力越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大,摩擦力越大,且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成正比,即,由此可以得出:f=0.3f。故答案为:(1)等于;(2)b;3、4;0.3f。考点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牛顿第一定律是本章的重要考点,也是常考热点,在本章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本节包含两个重要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两者是不可分割两个知识点,是互相关联而又互相补充的知识。在本节复习中,大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一、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正确理解;二、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经常与二力平衡结合;三、物体不受力的含义;四、影响惯性大小的因素;五、生活中利用和防止惯性的例子。在历年中考中,对“牛顿第一定律”的考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考查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常见有什么是牛顿第一定律、物体运动状态不发生变化的理解等;(2)惯性:常见考查方式有:对利用和防止惯性的例子认识和解释、影响物体惯性大小的因素、对物体惯性的理解等。本节在中考中出现的概率很高,历年考试一般都会出现此类考题,并且出现形式多样。中考主要题型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选择题以考查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和对惯性的理解居多,填空题以考查惯性居多。所以,在复习中,希望大家能把握好本章的知识点、考点和考查方式。【典例一】(2018烟台)关于惯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不能马上停下来,是由于运动员具有惯性;b汽车驾驶员和乘客需要系上安全带,是为了减小汽车行驶中人的惯性;c行驶中的公交车紧急刹车时,乘客会向前倾,是由于惯性力的作用;d高速公路严禁超速,是因为速度越大惯性越大【答案】a。【解析】a、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不能马上停下来,是由于运动员具有惯性,故a正确;b、汽车驾驶员和乘客需要系上安全带,是为了减小汽车行驶中惯性造成的危害,不能减小惯性,惯性大小只与质量有关,质量不变,惯性不变,故b错误;c、行驶中的公交车紧急刹车时,乘客会向前倾,是由于乘客具有惯性;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力的作用,故c错误。d、物体的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运动状态、速度等因素无关,故d错误。故选a。【典例二】(2018淄博)下列有关排球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运动员在发球时,手对排球的力大于排球对手的力;b排球在上升过程中,如果它受到的力全部消失,排球将静止;c排球在下落过程中,速度变快,惯性变大;d排球触网后方向改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答案】d。【解析】a、用手击打排球时,手对排球的力和排球对手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故a错误;b、排球在上升过程中,如果它受到的力全部消失,它将以原来的速度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c、排球在下落过程中,速度变快,质量不变,惯性不变,故c错误;d、排球触网受到力的作用,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即力改变了排球的运动状态,故d正确。故选d。【典例三】(2018青岛)“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总结概括出这重要规律的科学家是()。a亚里士多德b伽利略c牛顿d托里拆利【答案】c。【解析】牛顿在伽利略、笛卡尔的基础上得到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所以此科学规律是牛顿得到的。故选c。【典例四】(2018济宁)用如图的实验装置,让静止的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观察并记录小车在三种不同木板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1)下图是对在水平面上运动小车进行的受力分析,其中正确的是_。(2)小易按照“毛巾一棉布一木板”的顺序进行实验,实验记录如下表。分析比较表中内容,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运动距离_; 深入分析发现,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的越慢,由此进-步推理得出的结论是: _ _接触面小车受到摩擦力的大小小车在水平面上的运动距离s/cm毛巾大23.1棉布较大37.5木板小85.6(3)早在17世纪初期,意大利物理学家_伽利略_(填写科学家名字)就通过实验和科学推理的方法研究过力和运动的关系。【答案】b;远;匀速直线运动;伽利略。【解析】小车水平面上做减速运动的物体,受非平衡力的作用,在竖直方向上受重力和支持力,水平方向只受水平向左的摩擦力,故b正确;小车在三个水平面上运动时,水平面越光滑,说明水平面粗糙程度越小,小车受到的摩擦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由上述实验可推理得:如果运动的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通过实验和科学推理的方法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故答案为:远;匀速直线运动;伽利略。【典例五】(2018临沂)2018年5月13日清晨,我国首艘国产航母离港海试,向作战舰艇迈出关键一步。当舰载机在甲板上着陆时,由于 会继续向前滑行,需要借助阻拦索的拉力才能尽快停止,说明力的作用效果是 。甲板上的工作人员要佩带有耳罩的头盔是为了在 防治噪声。【答案】惯性;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人耳处。【解析】(1)舰载机降落在航母甲板上,舰载机原来处于运动状态,由于惯性还会继续向前滑行;(2)阻拦索的拉力使舰载机由运动变为静止,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3)甲板上的工作人员要佩带有耳罩的头盔是为了人耳处减弱噪声。故答案为:惯性;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人耳处。【典例六】(2018南京)下列现象中,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a载重汽车装有许多车轮;b拍打刚晒过的被子,灰尘脱落;c手中的石头释放后,下落得越来越快;d汽车在结冰的路面行驶时,车轮上缠绕铁链【答案】b。【解析】a、载重汽车装有许多车轮。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与惯性无关。故a错误;b、灰尘原来静止,被子运动后,灰尘由于惯性仍保持静止状态,故灰尘脱离出来。故b正确;c、手中的石头释放后,下落得越来越快,是因为受到重力的作用,与惯性无关。故c错误。d、汽车在结冰的路面行驶时,车轮上缠绕铁链,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与惯性无关。故d错误;故选b。【典例七】(2018呼和浩特)如图所示,一铁块吸附在竖直放置的足够长的磁性平板上,在竖直向上拉力f的作用下,铁块竖直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磁性平板对铁块的吸引力和铁块对磁性平板的吸引力是一对平衡力;b拉力和重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c若一切力突然消失,铁块会一直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d铁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上【答案】c。【解析】a、磁性平板对铁块的吸引力和铁块对磁性平板的吸引力是分别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两个力,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a错误;b、拉力和重力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所以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b错误;c、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改变;铁块原来是向上运动的,当一切外力突然消失,铁块仍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铁块将一直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d、铁块竖直向上运动,所以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下。故d错误。故选c。【典例八】(2018攀枝花)如图所示,a、b两个物体叠放在水平面上,同时有f=2n的两个水平力分别作用于a、b两物体上,使a、b两个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a和b之间摩擦力为0; b地面对b的摩擦力为0;c地面对b的摩擦力为2n,方向水平向左;d地面对b的摩擦力为2n,方向水平向右【答案】b。【解析】对a分析,a在水平方向上受水平向左的拉力f和b对a向右的静摩擦力,因为a处于静止状态,受到的这两个力是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f1=f=2n,故a错误;把ab看成一个整体,处于静止状态,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在水平方向上受向左的拉力f和向右的拉力f,由于两力拉力大小相等,所以整体在水平方向上只受两个拉力,地面对b没有摩擦力,故b正确,cd错误。故选b。【典例九】(2018德阳)在水平轨道上有一辆实验车,其顶部装有电磁铁,电磁铁下方吸有一颗钢珠。在实验车向右匀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钢珠因断电下落。如图是描述钢珠下落的四个示意图,图中虚线表示钢珠下落的路径。以实验车为参照物,正确描述钢珠下落路径的示意图是( )。 a. b. c. d.【答案】b。【解析】钢球随实验车在水平轨道上匀速向右行驶,当它落下前,速度与实验车的速度一样;当它下落时,由于惯性,水平方向上的速度不变,但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因此以实验车为参照物时,钢珠作自由落体运动。故选b。考点二:二力平衡二力平衡问题同样是重要知识点,也是学习力学重点内容,并在本章、本书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二力平衡与牛顿第一定律是不可分开的,静止或匀速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到平衡力的作用;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时,在力的方向上,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或做匀速运动。本节包含两个重要知识点:二力平衡条件和二力平衡的应用。在本节复习中,大家一定要注意平衡力一定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二力不一定是同种性质的力(重力、弹力、摩擦力、阻力等),但一定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在历年中考中,对“二力平衡”的考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二力平衡的条件:考查学生对二力平衡概念的理解,此类考题在中考中占据很大的分量;(2)二力平衡的应用:二力平衡和物体运动状态相结合,考查学生利用物体受力情况,分析物体运动状态,或者利用物体运动状态找出平衡力。本考点在中考中出现的概率很高,历年考试一般都会出现此类考题,并且问题方式多样。中考主要题型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选择题以考查二力平衡条件概念和对平衡力的认识居多,填空题以考查力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居多。本节知识点一般单独组成一个考题,在复习中,希望大家能把握好本章的知识点、考点和考查方式。【典例一】(2018烟台)一重力为g的热气球竖直匀速上升时,它所受到的浮力为f,受到的空力阻力为f,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fg+fbf=g+fcfg+fdf=gf【答案】b。【解析】热气球匀速上升时,受平衡力的作用,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重力和阻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则浮力f等于重力g与阻力f之和,即:f=g+f。故选b。【典例二】(2018枣庄)如图所示,小丽用力f把一才块压在竖直墙面上静止,现有以下受力分析,下述受力分析正确的是()。小丽对木块的压力f和墙对木块的弹力是一对平衡力;小丽对木块的压力f和木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和木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小丽对木块的压力f和木块对小丽的弹力是一对平衡力a只有正确b只有正确c只有正确d只有正确【答案】c。【解析】小丽对木块的压力和墙对木块的弹力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一对平衡力;小丽对木块的压力和木块的重力不在同一直线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和木块的重力满足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一对平衡力;小丽对木块的压力和木块对手的弹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不是平衡力。故选c。【典例三】(2019益阳)在野外用滑轮组拉越野车脱困时的情景如图所示,有关力的分析正确的是( )。a车对地面的压力与车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b车拉滑轮组的力与滑轮组对车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c脱困必需2400n的拉力时,绳索自由端的力f至少为1200n;d脱困必需2400n的拉力时,绳索自由端的力f至少为800n【答案】c。【解析】解:a、车对地面的压力与车的重力是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两个力,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a错误;b、车拉滑轮组的力与滑轮组对车的拉力是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两个力,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cd、由图可知,n=2,不计绳重和摩擦,则绳子自由端的拉力,因为绳重和摩擦必然存在,所以绳索自由端的力f至少为1200n故c正确,d错误。故选c。【典例四】(2018临沂)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块用细线通过定滑轮与沙桶相连,当沙桶与沙的总质量为m时,物块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忽略细线与滑轮之间的摩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物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mg;b物块的重力与它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c物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与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继续向沙桶中加入沙子,物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增大【答案】a。【解析】a、沙桶与沙的总重力为g=mg,使用定滑轮不能改变力的大小(忽略细线与滑轮之间的摩擦),则物块受到的拉力大小为mg;因为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和滑动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mg,故a正确;b、物块的重力与它对桌面的压力没有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c、物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与支持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d、继续向沙桶中加入沙子,由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都不变,所以物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不变,故d错误。故选a。【典例五】(2018龙东)小明参加体育考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引体向上时,静止挂在横杆上的小明受到的重力与拉力是一对平衡力;b小明长跑时,冲过终点不能立即停下来,是由于小明具有惯性;c垫排球时,排球向上弹起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d垫排球时,小明感到手疼痛,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答案】c。【解析】a、引体向上时,静止挂在横杆上的小明受到的拉力和他受的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作用在一条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故a正确;b、小明长跑时冲过终点不能立即停下来,是由于小明具有惯性,故b正确;c、垫排球时,排球向上弹起,改变了排球的运动方向,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c错误;d、垫排球时,手对排球施加了力,同时排球也对小明的手施加了力,小明感到手疼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d正确。故选c。考点三:摩擦力摩擦力是重要知识点,也是学习力学重点内容,并在本章、本书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摩擦力是与物体相对运动分不开的,所以,自然界中的任何活动,几乎都要产生摩擦力,这也是学习摩擦力的重要性之一。本考点包含两个重要知识点:摩擦力的概念和摩擦力的利用与防止。所以,在本节复习中,大家一定要理解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和摩擦力的三要素;二是生活中的摩擦力的利用和防止,并且此类问题也是常考考点。在历年中考中,对“摩擦力”的考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考查对摩擦力概念的理解:如“摩擦力总是阻碍物理运动”、“摩擦力的方向总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等,此类考题在中考中也曾有出现;(2)摩擦力在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