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 巨龙中学 王庆珍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者和诗歌写作背景,理解诗歌内容。 2、体会“诗家之史”特点,感受心忧天下的“诗中圣人”形象。 3、能通过诵读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独特体会并背诵。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诵读理清诗歌思路,了解诗歌大意。 2、通过分析,探究,体悟诗歌的主题思想。 3、感受心忧天下的“诗中圣人”形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学习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思想,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做一个合格的现代中学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 难点:把握诗歌节奏,揣摩诗歌的语言。 教学方法 (1)朗读与鉴赏相结合。 (2)交流、合作与探究相结合。教学过程一、导课今天我们学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者杜甫。一提到这位唐代的大诗人,是不是会有与他相关的内容出现在我们的脑海里,大家来说一说。 杜甫(712770),字子美,因居少陵,自称少陵野老,因其做检校工部员外郎,称杜工部,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又因有别于杜牧,亦称“老杜”。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之时,其诗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其人格高尚,忧国忧民,诗艺精湛,又称“诗圣” 。著有杜工部集,著名的诗篇有三吏、三别等。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杜甫后期作品中的名篇,我们单从诗歌题目来看,你认为它反映出当时的历史和诗人情怀了吗?引导:分析题意茅屋被秋风吹破了。 从题目来看,似乎只是说了一件平常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即杜甫在草堂定居后的第二年八月。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杜甫流寓成都三年,靠亲戚朋友帮助维持生活。这年春天,杜甫好不容易在城西浣花溪边找到一块荒地,盖起了一间茅屋,总算有了个栖身之所。不料到了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至。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诗篇。二、学习课文(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无论从深入理解体味本诗,还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熏陶,都要求教师不能忽视对学生进行诗歌朗读的指导训练。) (一)、初识草堂,听示范朗读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本诗 ,注意领会这首诗的思想感情,教师指导。 1、初读,准确无误。明确:读准下列加点字怒号 挂罥 长林梢 庇 突兀 布衾 三重茅 塘坳 飘转 俄顷 丧乱 广厦 见此屋(二)、合作译读,读懂诗歌大意1、结合注释,学习第一段。(1)、作者用哪个词语来描写秋风?-怒号(2)、为什么用“怒号”而不用“猛烈”或是“凶猛”等词语呢? -“怒号”说明风之大,风之猛烈和无情。同时,它运用了拟人的手法。(3)、“卷”和“吹”相比较,在描写风之猛烈上哪个词更好?-“卷”字好。即形象又有力度。(4)后面的动词还有哪些?其用法有什么好处?-还有:“飞”“洒”“挂”“飘转”“沉”等动词。刻画了茅草飞扬的动感场面。交代了茅草去向。(5)、请给本段加一个小标题。-秋风卷茅2学习第二段。(1)、落在地上的茅草拾回来还是可以修理茅屋的。可是被一群顽童抱跑了,诗人着急了。他说:“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可是当时杜甫写作此诗的时候才49岁啊,为什么用了一个“老”字呢?是不是用得不正确呢?-“倚杖”显出诗人疲惫衰老的神态,与“老”字一起写出了诗人饱经战乱之苦,是未老先衰、心力憔悴啊。(2)、群童为何抱茅? 也许本身也是苦孩子,用茅草盖屋或拿回家当柴烧;也许是调皮;也许还有更深层的原因-譬如:社会现实,杜甫与其说是生孩子的气,到不如说是生社会的气,动乱的社会造成人民的贫困、灾难。(3)、“归来倚仗自叹息”,他叹息什么?一叹自己命苦,茅屋被风吹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二叹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的穷苦人; 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叹息”二字写出了投诉无门的困窘之状。(4)、给本段加一个小标题。群童抱茅3、学习第三段。(1)、茅屋被风吹破之后,最怕什么?-下雨(2)、给本段加一个小标题。-秋宵屋漏(3)、文中的哪两个句子表现了作者的这种痛苦难眠的心情?-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写诗人屋漏又遭连夜雨,长夜沾湿难入眠的痛苦.悲凉凄苦、4、学习第四段。(1)、漫漫长夜,作者无法入眠,他在想什么?-安得广厦千万间吾庐受冻死亦足,这是一种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操,更是一份美好的愿望。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的博爱情怀。(2)、给本段加一个小标题。-祈求广厦(3)、由此可见杜甫是一个怎样的人?-忧国忧民 (3) 、研读探究1、认识“诗史”(1)、说文解字这样解释史史,记事者也。从课文中看到的这件平常事,让我们窥见了一个怎样的社会现实呢?引导激励:杜甫是一个以诗写史的高手,我们如果能从诗句中解读出当时的历史现状,那就是以诗解史的高手。引导:这部分是全课的重心,解读的点是:杜甫生活的艰辛、孤苦、无奈、无助,天下百姓生活同样的艰辛、孤苦、无奈。无助。(2)、出示旧唐书中的内容对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宫室焚烧,十不存一人烟断绝,千里萧条。”旧唐书学生能体会到杜甫诗歌的内容与旧唐书的记载有吻合之处,也能感知到史书记载比较宏观,杜甫诗歌的记录从生活实际,从个人生活出发。史书可能是事后补记,诗歌是即兴书写,所以感情会更浓烈些。出示:环溪诗话评杜甫的诗:“常人作诗,但说的眼前,远不过数十里内,杜诗一句能说数百里,能说两军州,能说满天下,此其所谓妙矣。(3)、杜甫及当时天下百姓的这一生活现实状况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补充介绍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的转折点,更是杜甫人生的转折点,这个一生秉承“儒家思想”担着“穷年忧黎元”使命的诗人,在安史之乱中备受生活的碾压和荼毒,可这根苦藤上却在历史的剥离中结出了一枚硕果诞生“诗史”。(4)、杜甫写诗也是为了像史官一样记录历史吗? 诗歌言情。学生根据前一环节的深度应该能体会到诗人流露的情感。2、诵读,体验情怀(1)、你认为这首诗歌哪些诗句清晰而强烈的表达着自己的情感? 最后一段,是一个情感的跳跃段,前面表面是对自己生活状态的描绘,对自己处境的忧叹。(2)、最后一段,诗人直抒胸臆,写诗人的理想和愿望.这一段与前三段的叙事有什么联系?诗人推己及人,期望“广厦千万间”,使“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3)、最后一段的诵读指导。3、学生自由读,学生归纳经验,教师板书。(1)、给情感找到落脚点;(2)、语速的调整,语调的高低,语气的缓急;(3)、假想角色,转换身份;(四)小结:全诗描写自己饱经离乱、困苦凄凉的生活,体现自己要让天下寒士得到欢乐的情怀,由己及人,感人至深,特别是最后一段集中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四、拓展延伸千古绝“畅”情思飞扬 假如你能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唐朝,站在诗人杜甫的面前,你想对这位可敬的老人说些什么?一份油然而生的敬意;一份发自内心的关怀; 一片穿越时空的祝福与告慰;五、课堂小结 一千多年过去了,流逝的时光淹没了苦难的岁月,却淹没不了诗人杜甫忧国忧民的高亢呼声。历史不能忘记,他那舍己为人、至死不渝的决心,他那胸怀天下、心系国家的忠心,如日月照千古、永驻于我们心中。最后让我们再一次喊出诗人的理想,倾听诗人的心声吧!(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桌面游戏设计师质量管控考核试卷及答案
- 社区线上三八活动策划方案
- 小学科学教案《转动的陀螺》设计
- 高中数学 4.2.2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说课稿 苏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 欣赏 客家之歌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2024)人音版(2024 主编:赵季平杜永寿)
- 矿井电气防爆检查工转正考核试卷及答案
- 1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2025-2026学年初中数学北师大版2012七年级上册-北师大版2012
- 建筑方案设计交评报告
- 铸造工综合考核试卷及答案
- 筛运焦工适应性考核试卷及答案
- 护理病例汇报演讲
- GB/T 2099.31-2025家用和类似用途插头插座第31部分:装有USB电源的插座的特殊要求
- 运输安装费合同协议
- 母子亲属房产赠与合同5篇
- 《当代企业经营战略》课件
- 医学科研实验技术的发展与趋势展望
- 生猪购买协议书范本
- 酒吧服务考试题及答案
- 摄影工作室合伙协议
- 人教陕西 九年级 下册 语文 第一单元《 活动 探究》习题课 课
- 铁路路外环境安全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