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docx_第1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docx_第2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docx_第3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docx_第4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docx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6课短文两篇课文分析短文两篇中的两篇文章都是古代散文中脍炙人口的名篇。文章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文字优美,立意清新,构思巧妙,韵味深长。陋室铭富有韵律美、结构美、意蕴美。文章运用比兴手法,以精美的语言、工整的对偶成为朗朗上口的经典文章。爱莲说为宋代散文的上乘之作。不仅思想深刻,其艺术手法亦别具特色。其中有对世间众花的叙述,有对莲花君子形象的描写铺陈,有对爱花态度的议论,有对内心感慨的抒发,又运用拟人手法,将人类美好的品德情操赋予莲花,借花喻人,自况自励。将“隐逸者”“富贵者”“君子者”三者进行对比,以揭示菊、牡丹、莲各自不同的形态与气质,并以菊为陪衬,以牡丹为反衬,使莲花挺拔超群的高洁形象矗立在读者心中,歌颂了自己坚贞不渝的理想和洁身自爱的君子情操,对争名逐利的人进行了委婉的讽刺,言已尽而意无穷,极富艺术感染力。教学时要指导学生反复诵读,用心品味,以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同时也要了解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本课为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准确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翻译并背诵全文,掌握文言常用实词。3.了解并识记相关文学常识,结合具体文章理解“铭”与“说”两种文体的特点。过程与方法1.理解两篇短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2.理解两篇短文的结构特点和思想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陋室铭,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学习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2.学习爱莲说,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欣赏两篇短文的语言之美、手法之美。【难点】1.辨析陋室铭中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的含义,及“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言外之意;理解类比手法的运用。2.爱莲说一文中,明确具有哪些美好品质的人才是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如何辨析“莲之爱”与“菊之爱”,理解映衬手法的运用。第1课时教学目标1.翻译并背诵陋室铭全文,掌握文言文常用实词。2.通过学习本文,认识“铭”这种文体,理解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3.在品读中体会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朗读,掌握铭文的特点,体会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了解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难点】 辨析陋室铭中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的含义,及“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言外之意;理解类比手法的运用。教学流程:导入新课目标展示背景解题读一读译一译析一析背一背拓展延伸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刘禹锡的陋室铭如今早已成了家喻户晓的名文,但其实这篇文章却是被“气”出来的。据说当时刘禹锡被贬至安徽和州。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横加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还撰写了一副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这个举动可气坏了知县,于是他将刘禹锡的住所由城南调到城北,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新宅临河,杨柳依依,刘禹锡触景生情,又写了一副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见他仍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时间,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这县官实在是欺人太甚,于是刘禹锡便愤然提笔写下了陋室铭。二、展示学习目标1.翻译并背诵陋室铭全文,掌握文言文常用实词。2.通过学习本文,认识“铭”这种文体,理解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3.在品读中体会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三、学习新课【一】、追溯背景,释“铭”解题1.教师介绍本文的创作背景。明确刘禹锡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刺史。刺史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就故意刁难。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知县,实在欺人太甚,刘禹锡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2.同学们,你能告诉大家,你最喜欢的座右铭是什么吗?你知道“铭”是什么意思吗?明确“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铭文的特点是篇幅短小,文辞精练,讲究韵律,在语言上多用四字或六字的对偶句。“陋室”,简陋的屋子,题目简洁,点明写作的内容。3.作者介绍: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曾任监察御史。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哲学家、文学家,有“诗豪”之称。刘禹锡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二】、读一读1.听录音朗读课文。请学生进一步扩充、加深预习成果。读准下列字音:德馨( xn)苔痕(hn)鸿儒(r)案牍(d)调素琴(tio)2.齐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3.这是一篇铭文。铭文很重视音韵,这篇文章通篇押韵,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充满了音乐美。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画出押韵的字,想一想,这些字的韵母都是什么?明确押韵的字有:名、灵、青、丁、经、形、亭。韵母:ing4.再次齐读课文。(男、女生分开进行)【三】、译一译【学法指导: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一)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边读边翻译,读一句,翻译一句,同时标注没有把握的语句。(二)在组内交流翻译中遇到的疑难语句,互相帮助解决。(三)班内展示翻译成果。【每组指派代表,可以两组进行翻译比赛:一组代表读语句,一组代表接着翻译出意思。教师和其他学生适当点评、纠正。】(四)教师出示重点语句,组内学生讨论翻译。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明确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明确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明确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神伤身。4.孔子云:何陋之有?明确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五)教师强调重点。德馨:品德高尚。鸿儒:博学的人。 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案牍:官府文书。劳:使动用法,使劳累。乱:使动用法,使扰乱。【四】、析一析(指导学生结合如下问题细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思想、结构、写法等。)1.文中哪两句话统领全文大意? 明确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陋室的? 明确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个方面来写陋室。3.名为陋室,实则不陋。文中哪些语句暗示了陋室不陋呢?明确相关的句子有:(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对偶,写自然环境清幽雅致,这是写室中之景)(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偶、对比,写交往人物不俗,衬托自己的“德馨”,这是写室中之人)(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正面写、实写,写出生活高雅脱俗,这是写室中之事)(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从反面写、虚写。表现作者不慕富贵,对世俗生活的厌弃)(板书:不“陋”原因: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4.作者说他所居的陋室就像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亭子一样,这是类比,你说诸葛亮的草庐、扬雄的亭子陋吗?为什么?刘禹锡认为他的屋子也不陋,那是为什么?你能用文中的话来回答吗?明确不陋。因为室主人不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5.身居陋室,却不以为陋,是因为室主人有着高尚的品德,作者想借陋室表达他的什么情操呢?这是什么写法?明确高洁傲岸、安贫乐道的情操。托物言志。6文末提到三位古人,起什么作用?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明确运用类比,意在以古代圣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孔子云:何陋之有?明确反问句,倒装句与前文“斯是陋室”呼应,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突出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7.分析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托物: 陋室(对陋室的环境及室主人的日常生活进行描写。)言志: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 贫乐道的情趣。【五】、背一背1.方法指导。(1)层意记忆背诵法:了解本文前后所写的内容,开始先以山、水类比;然后再写环境不陋;接着写往来不陋;然后写生活不陋;最后以诸葛庐和子云亭自况。了解了这些内容后,再分层背诵。(2)首字背诵法:识记每一句的第一个字,然后连缀起来,就能完整背诵了。2.学生自由背诵课文,组内交流背诵情况,然后展开组与组的“背诵对抗”。【六】、拓展延伸从下列事物中你可以言何志?蜜蜂莲花松树学生自由讨论,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四、课堂练习/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A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B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2.翻译下列语句。(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3、.用课文原文填空。(1) 陋室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2)陋室铭中写陋室环境幽雅的句子是:,。(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