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望诊基本知识.doc_第1页
中医诊断——望诊基本知识.doc_第2页
中医诊断——望诊基本知识.doc_第3页
中医诊断——望诊基本知识.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诊断望诊基本知识1.正常人面色微黄,红润而有光泽。2.面色红:为热证。血液充盈皮肤脉络则显红色。血得热则行,脉络充盈,所以热证多见红色。如满面通红,多是实热;若两颧绯红,多为阴虚火旺之虚热。3.面色白:为虚寒证或失血。血脉空虚,则面色多白。寒则凝,寒凝经脉,气血不荣或失则脉空虚。若面色苍白而虚浮多气虚;面色苍白而枯槁多为血虚。4.面色黄:多为脾虚而水湿不化,或皮肤缺少气血之充养。若面目鲜黄为阳黄,多属湿热;面目暗黄为阴黄,多属寒湿;面色淡黄、枯槁无泽为萎黄,多为脾胃虚弱,营血不足;面色黄胖多为气血虚而内有湿。5.面色黑:多属寒证;虚证,常为久病、重病、阳气虚。阳虚则寒,水湿不化,气血凝滞,故多见于肾虚及血瘀证。6.面色青:多为寒证、痛证和肝病。为气血不通,脉络阻滞所致。 1病人神志不乱,两眼灵活,明亮有神,语言清楚,声音宏亮,为“有神”或“得神”,表示正气未伤,脏腑功能未衰,疾病轻浅,预后好,多属实证、热证、阳证。2病人精神萎靡,目光晦暗,反应迟钝,语言无力,声音低微,表示正气已伤,病势较重,多属虚证、寒证、阴证。见于重病及慢性病。3神志昏迷、谵语、手足躁动,虽表现为阳证、热证、实证,但正气已伤,邪气过盛,病邪深入,预后不良。 1.体形结实,肌肉充实,皮肤润泽,表示体格强壮,正气充盛;形体瘦弱,肌肉瘦削,皮肤枯燥,表示衰弱,正气不足。2.形体肥胖,气短无力,多为脾虚有痰湿。3.形体消瘦,多为阴虚有火。4.手足屈伸困难或肿胀,多为风寒湿痹。5.抽搐、痉挛、多是肝风。6.足膝软弱无力,行动不灵,多为痿证。7.一侧手足举动不遂,多为中风偏瘫。 五种病色的望诊:青色:主风、寒、痛诸证。多见于小儿惊风或青筋串鼻的小孩;或由于感受寒邪,身体某部剧烈疼痛,面色发青,如蛔厥(肠道蛔虫病);或见于休克,多由于周围血液循环不良,皮肤血管收缩所致。白色:主虚证,是正气不足、身体虚弱、气虚、血虚或阳虚的表现。多见于贫血、失血、肺气虚、肾阳虚。如大出血后、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慢性肺病(肺痨)或慢性肾炎等病人多面色(白光)白。黄色:主见于湿、虚诸证,黄而鲜明如橘子色的,多为湿热阳黄,可见于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胆囊炎、胆结石等;黄而晦暗如烟熏色的,为寒湿阴黄,多见于慢性黄疸型肝炎、肝癌、胆汁型肝硬化等;淡黄、萎黄为脾虚、血虚,脾虚多由消化和吸收不良引起,血虚则可能是疟疾、钩虫病所致。红(赤)色:主要见于热证(虚证、实热),有表里虚实之分。面红、发热或微恶寒、不渴或微汗、脉浮数的多为表热,可见于感染性疾病的早期;面色较红、发热、口渴、多汗、脉洪大的为里热,如兼有胡言乱语、便秘,则为里实热,多见于感染性疾病机体反应较强烈的阶段;如午后两颧发红、低热,则多为阴虚火旺,可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肺结核等。面红目赤,不发热的,为肝火上逆。黑色:主寒,主痛,主水气,主瘀血。可见于肾阳虚衰,水寒内盛,肾不纳气,瘀血等病证,如肺气肿、心脏病等;眼周黑晕,妇女为带下病,男子为水气病(水肿病、肾性水肿、心性水肿)。 (一)望眼:肝开窍于目,且五脏的精华皆上注于目,故目的望诊很重要。望眼主要是诊察眼的神态的眼色的变化。一般说来,久病、重病而眼神正常的,病多可治;眼无光彩,闭目不欲视或眼神异常的,病较难治;双眼窜视(上翻)、直视、斜视,多为肝风内动;瞳孔散大,则是病危的征象。眼红肿痛的为风热;巩膜色黄、肤黄、尿黄的,为黄疸;巩膜蓝色多见于小儿的急慢惊风(或由高热、或由结核性脑膜炎、或久吐久泻引起);眼干涩,多为肝血虚;眼睑浮肿多为水肿(可见于肾炎、肾盂肾炎,妇女有的于月经前后亦可有眼睑浮肿);晚上视物模糊,中医称为雀目或夜盲(可见于维生素A、D缺乏);瞳孔忽大忽小、大小不相称,多为肾绝(可见于热性脑病等危症);球结膜充血,则多属肺火或心火。(二)望鼻:中医认为,肺开窍于鼻,从观察呼吸和鼻分泌物,可帮助了解肺的功能或有关病证的情况。鼻塞、流清涕,多为风寒;鼻塞、鼻涕黄稠为风热;涕黄浊腥臭为鼻渊(可见于化脓性鼻窦炎或鼻炎);鼻翼扇动,呼吸困难,多为风热闭肺(如患支气管肺炎时);鼻孔干燥,黑如烟熏,为肺胃热极伤津;鼻头常红赤,则为酒渣鼻,为肺胃热郁血瘀。(三)望耳: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属少阳经,为宗脉会聚之处,故当人体脏腑或局部受到某种病因影响而致阴阳不调时,就会在耳廓的相应部位出现不同的病理反应。正常人的耳廓,特别是耳轮,常肉厚而润泽,这表明肾精充足;如肉薄而干枯,则为肾阴虚损;黧黑萎缩则为肾败;小儿麻疹将现时,多见于耳轮冷及耳背显红脉;久病血瘀,可见耳轮皮肤糙皱或耳垂萎缩;耳内流脓为肝胆湿热(中耳炎),久之,可致耳聋。(四)望唇:中医认为,唇口为脾之窍。观察唇的情况可以帮助了解病证的寒热、虚实。唇色淡白,多为血虚;唇色青紫为瘀血凝滞;色暗红为寒证,多见于心肺功能不全或缺氧之时;唇色深红而干,多属热证、实证;牙关紧闭(口噤),多为实证;口腔满布白色糜点为鹅口疮,多见于新生儿、胎毒之证。(五)望齿龈、咽喉:中医认为,牙齿属肾,牙龈属胃;咽通于胃,喉通于肺。观察齿龈的润泽和干燥,可了解热病时津液的充盈与不足。如齿龈干燥,多是高热、津液不足;齿龈红肿、疼痛或兼出血的,多是胃火;只痛不红肿,或只齿龈出血而不痛的,多为肾火;一般牙痛,红肿不甚的,多为肾虚胃火;齿龈腐黑发臭,或脱齿的,为走马牙疳,多见于小儿麻疹后期。咽喉红痛的,多为风热,一侧或两侧肿痛为喉蛾,可见于扁桃体炎;咽喉内外白膜成点成片,刮之不去,剥离出血的,应是咽、喉白喉。 望皮肤 中医也十分重视对皮肤的望诊。正常人的皮肤常是润滑荣泽,此为津液、精气充沛之征。若皮肤肿胀,则为水湿泛滥;皮肤枯燥,多为精气不足或精血内耗;皮肤粗糙刺手,多是肺痿(因肺主皮毛);若兼两眼暗黑者,为内有干血,若皮肤粗糙而腹中剧痛的,多内有痈脓。此外,还应注意较常见的几种异常情况。发黄:皮肤及巩模发黄,亦称黄疸,如前所述,有阳黄、阴黄之别。水痘:它的特点是大小不一,参差出现的丘疹、水疱和痘痂,主要出现于头部和躯干部。不结厚痂,痘痂脱落后一般不留疤痕。斑疹:色红、点小如粟,高出皮肤,摸之碍手的叫疹;点大成片,或红或紫,平铺于皮下,摸之不碍手的叫斑。一般说来,出疹为轻,发斑较重。凡斑疹分布较稀疏,色泽红润的,表示热毒较轻,预后多良好;斑疹反复出现,分布稠密,色泽暗晦的(深红或紫黑),表示热毒较重,病情险重。见于慢性出血性疾病的,为气阴损伤,或同时血分有热。白(疒咅):是一种白色透明如粟的颗粒。以明亮者为佳,表示病情较轻;如颜色暗晦无光泽,多为津液不足(失水)的表现。白(疒咅)可见于热性病出汗较多的病人。望指纹 望指纹是儿科诊断的特殊方法,常用于3岁以内的幼儿。因幼儿脉部短小,诊病时又每多哭闹,易使切脉失其真象,此时可望诊指纹。纹指络脉(浅表静脉)在虎口至食指上中下三节,近虎口处第一节为“风关”(又名寅关),第二节为“气关”(又名卯关),第三节为“命关”(又名辰关)。纹见下节风关者为轻病,纹见中节气关者为重病,纹见上节命关者为危证,直透过三关者为最危之症。若脉络浮,则病在表;脉络沉,则病在里。应该注意的是,在验指纹时,须用大指侧面,轻轻地推小儿食指三关,宜从命关推向风关,切不可从风关推向命关。正常指纹,多是淡红隐隐,不超过风关。指纹辨证,中医多概括为“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带分虚实,三关定轻重”句话。所谓浮沉分表里,是指纹升浮显露,相当于浮脉,为表证;若指纹沉浮隐现,则相当于沉脉,为里证。通过辨颜色和淡滞,可诊断病证的寒热虚实:如指纹色淡,多为虚证、寒证,可见于脾胃虚弱、营养不良的病孩。如鲜红浮露,多为外感风寒,可见于伴有发热、恶寒、咳嗽、流涕的感染性疾病初起时。指纹紫红沉隐,多为里热,可见于高热、咳喘的支气管肺炎等病。青紫纹可见于惊风抽搐的热极动风证。指纹淡青,多见于虚风证,可兼有呕泄失水、久吐久泄、暴吐暴泄、脾虚引致肝风、手足抽筋等病状。颜色淡紫,则多属虚热,可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结核病。若指纹紫滞,推之不畅,回流较慢,多见于痰湿、食滞、郁热、病重时;在热性病过程中,如肺炎、脑炎,或暴吐暴泄、心肺功能衰竭、郁血、缺氧时,可指纹暗滞,唇舌紫绀。 望排泄物或分泌物 除对体表有关部位外的望诊外,中医还很重视对病人某些排泄物或分泌物的望诊。下面分别介绍这方面的知识。(一)望呕吐物:混有食物而无酸臭时,属脾胃虚寒,或肝气犯胃;有酸臭时则为食积、胃热或肝胆有热;呕血鲜红者或紫黑的,多为肝火犯胃或瘀血所致。(二)望小便:小便混浊,多为湿热下注;尿液澄清,为下焦虚寒或气虚,尿中带血为热积膀胱或房劳伤肾;尿为黄色多有热;尿多,饮多,常是消渴;尿少可见于水肿病;吐、汗,下后尿少者,多为津液耗损。(三)望大便:白色稀粪为肠中有寒;稀便色酱为肠中有热;大便干结难解出如羊粪者,多为内热肠枯;大便带血,其色鲜红的为热伤阴分;便血稀淡者为脾虚;痔瘘病人亦多便血,大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