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凉山州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一202001110359.doc
四川省凉山州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一)(8科8份).zip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10页/共15页)
编号:53832889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81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0-03-05
上传人:灰****
认证信息
机构认证
宁夏凯米世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宁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640100MA774ECW4K
IP属地:宁夏
6
积分
- 关 键 词:
-
四川省
凉山州
2019
2020
年高
上学
期期
模拟
试题
- 资源描述:
-
四川省凉山州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一)(8科8份).zip,四川省,凉山州,2019,2020,年高,上学,期期,模拟,试题
- 内容简介:
-
四川省凉山州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81.0分)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铜锌原电池工作时,铜作正极b. 铅蓄电池充电时,在两个电极上除去c. 铁钉上镀铜时,应将铁钉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d. 电解法精炼粗铜时,电解质溶液中铜离子浓度不变【答案】d【解析】解:原电池中易失电子的电极为负极,得电子的电极为正极,铜锌原电池中,zn易失电子作负极,cu作正极,故a正确; b.铅蓄电池充电时,阳极上发生反应为:,阴极发生反应为:,所以在两个电极上除去,故b正确; c.铁钉上镀铜时,铁钉作阴极、cu作阳极,阴极连接原电池负极、阳极连接原电池正极,则铁钉与电源负极相连,故c正确; d.电解精炼粗铜时,阳极上cu及比cu活泼的金属失电子进入溶液,阴极上只有铜离子得电子生成cu,所以电解质溶液中铜离子浓度减小,故d错误; 故选:d。a.原电池中易失电子的电极为负极,得电子的电极为正极; b.铅蓄电池充电时,阳极上发生反应为:,阴极发生反应为:; c.铁钉上镀铜时,铁钉作阴极、cu作阳极,阴极连接原电池负极、阳极连接原电池正极; d.电解精炼粗铜时,阳极上cu及比cu活泼的金属失电子进入溶液,阴极上只有铜离子得电子生成cu。本题考查原电池和电解池原理,明确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及正负极上发生的反应、电解精炼原理是解本题关键,侧重考查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难点是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注意d溶液中离子变化,题目难度不大。2. 化学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施肥时,草木灰有效成份不能与混合使用b. 热的纯碱能去厨房油污是因为其水解呈碱性,可以使油脂水解成水溶性物质c. 在服用胃舒平主要成分有氢氧化铝期间可以食用醋、可乐等食品d. 使用含氟牙膏预防龋齿利用了沉淀转化的原理【答案】c【解析】解:碳酸钾和氯化铵在溶液中水解促进生成氨气,降低肥效,施肥时,草木灰有效成分为不能与混合使用,故a正确; b.碳酸钠为强碱弱酸盐,水解显碱性,加热促进碳酸钠水解,碱性增强,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彻底,故b正确; c.食用醋、可乐等酸性溶液能与氢氧化铝反应,会降低胃舒平的药效,故c错误; d.牙釉质对牙齿起着保护作用,其主要成分为羟基磷灰石,使用含氟牙膏会生成氟磷灰石,的溶解度比更小,所以是利用了沉淀转化的原理,故d正确。 故选:c。a.碳酸钾和氯化铵在溶液中水解促进生成氨气,降低肥效; b.碳酸钠为强碱弱酸盐,水解显碱性; c.酸性溶液能与氢氧化铝反应; d.牙釉质对牙齿起着保护作用,其主要成分为羟基磷灰石,使用含氟牙膏会生成氟磷灰石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涉及盐类水解的分析应用、物质的性质、沉淀转化等,掌握物质性质和反应实质是关键,为高考常见题型,注意相关知识的学习与积累,难度不大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在测定中和热的实验中,至少需要测定并记录的温度是3次b. 同温同压下,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不同c. 一定条件下,某可逆反应的,则正反应活化能大于d. 已知,则碳的燃烧热为【答案】c【解析】解:需要测定酸、碱及混合后的最高温度,则测定中和热的实验中,每一组要记录3次温度,而我们实验时至少要做3组,至少需要测定并记录的温度是9次,故a错误; b.焓变与反应条件无关,则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相同,故b错误; c.焓变等于正逆反应的活化能之差,可逆反应的,则正反应活化能大于,故c正确; d.c的燃烧热中稳定产物为二氧化碳,由,不能确定碳的燃烧热,故d错误; 故选:c。a.需要测定酸、碱及混合后的最高温度; b.焓变与反应条件无关; c.焓变等于正逆反应的活化能之差; d.c的燃烧热中稳定产物为二氧化碳。本题考查反应热与焓变,为高频考点,把握反应中能量变化、焓变、活化能、燃烧热和中和热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选项a为解答的易错点,题目难度不大。4. 镍镉可充电电池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它的充、放电反应按下式进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放电时,cd为正极b. 充电时,为阴极c. 充电时,阴极反应式为d. 放电时,正极反应式为【答案】c【解析】解:放电时cd化合价由0价变为价,则cd为负极,故a错误; b.充电时,ni化合价由价变为价,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则为阳极,故b错误; c.充电时,cd元素化合价由价变为0价,则阴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故c正确; d.放电时,正极上ni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故d错误; 故选:c。a.放电时cd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b.充电时,阴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c.充电时,cd元素化合价由价变为0价,则阴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d.放电时,正极上ni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本题考查原电池和电解池原理、电极反应式的书写,为高频考点,明确电极上得失电子及发生的反应类型是解本题关键,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是学习难点,要注意结合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书写,难度中等。5. 向溶液中加入少量ki溶液,发生了如下反应i。;分解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和不同时刻测得生成的体积已折算标准状况如下。下列判断错误的是05101520a. 反应i是放热反应,反应ii是吸热反应b. 从图中可以看出,ki能加快的分解速率c. 的平均反应速率:d. 在反应过程中既体现了氧化性,又体现了还原性【答案】a【解析】解:反应物比生成物总能量大,反应ii是放热反应,故a错误;b.有ki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的分解速率,故b正确;c.的平均反应速率:,故c正确;d.o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也降低,既体现了氧化性,又体现了还原性,故d正确;故选:a。a.反应物比生成物总能量大;b.有ki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c.结合计算;d.o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也降低。本题考查反应热与焓变,为高频考点,把握反应中能量变化、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速率计算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选项a为解答的易错点,题目难度不大。6. 下列实验操作或现象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错误的是a.卤化银沉淀的转化b.淀粉在不同条件下水解c.配制溶液d.探究石灰石与稀盐酸在密闭环境下的反应a. ab. bc. cd. d【答案】b【解析】解:发生沉淀的转化,为沉淀溶解平衡移动,故a不选; b.淀粉在酸或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均可水解,与平衡移动无关,故b选; c.盐酸溶解可抑制铁离子水解,为水解平衡移动,故c不选; d.密闭环境下,增大压强可促进二氧化碳的溶解,减小压强二氧化碳逸出,为溶解平衡移动,故d不选; 故选:b。a.发生沉淀的转化; b.淀粉在酸或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均可水解; c.盐酸溶解可抑制铁离子水解; d.密闭环境下,增大压强可促进二氧化碳的溶解。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7. 关于浓度均为的三种溶液:氨水、盐酸、氯化铵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b. 水电离出的:c. 和等体积混合的溶液:d. 和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答案】b【解析】解:氯化铵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后产生大量的,氨水为弱电解质只有少量的产生,则:,故a正确; b.在水中加入酸和碱都抑制水的电离,但是盐酸中的氢离子浓度大于氨水中的氢氧根离子的浓度,则水电离出的 :,故b错误; c.盐酸和氨水混合后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的盐为强酸弱碱盐,溶液显酸性,由质子守恒可知, ,故c正确; d.和等体积混合,溶液呈碱性,即氨水的电离大于氯化铵的水解,则,故d正确; 故选:b。a.氯化铵电离生成铵根离子,而氨水的电离程度很小; b.盐酸为强酸,氢离子浓度大,则由水电离产生的氢离子浓度较小; c.和等体积混合的溶液为氯化铵溶液,利用质子守恒来分析; d.和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氨水的电离大于氯化铵中铵根离子的水解本题综合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以及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等相关知识,对于考生的要求较高,难度中等8. 相同温度下,体积均为的两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实验测得起始、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表:容器编号起始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达平衡时体系能量的变化130放出热量:放出热量:q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容器、中反应的平衡常数相等b. 平衡时,两个容器中的体积分数均为c. 容器中达平衡时放出的热量d. 若容器体积为,则平衡时放出的热量小于【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移动问题,题目难度不大,注意b项从等效平衡的角度分析,为该题的易错点。【解答】a、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相同温度下,体积均为的两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相同的反应,则平衡常数应相同,故a正确;b、容器中放出热量,则生成氨气的物质的量为:,利用三段式法计算:起始:1mol 3mol 0转化: 平衡: 平衡时,容器中的体积分数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分数,从等效平衡的角度分析,、和相当于、,在相同条件下处于相同平衡状态,所以平衡时两个容器内氨气的体积分数相等,故b正确;c、与达到相同的平衡状态,平衡时为,则中再正向转化生成即达到平衡,放出热量为中的,故c错误;d、若容器体积为,相当于在原来的基础上减小压强,平衡逆向移动,平衡时放出的热量小于,故d正确。故选c。9.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时,的hcl溶液中,由水电离的的个数为b. 时,溶液中含有数小于c. 标准状况下,个分子所占有的体积约为d. 固体中含有离子总数为【答案】d【解析】解:a、在hcl溶液中水的电离被抑制,氢离子绝大多数来自hcl的电离,氢氧根全部来自水的电离,而的盐酸溶液中,氢氧根浓度为,故1l溶液中氢氧根的物质的量为,而水电离出的氢离子的物质的量和氢氧根的物质的量相同,故此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的个数为个,故a错误; b、溶液体积不明确,故此溶液中的碳酸氢根的个数无法计算,故b错误; c、标况下,水为液体,故个水分子即1mol水的体积小于,故c错误; d、由2个铵根离子、1个亚铁离子和2个硫酸根离子以及6个水分子构成,故固体中含5mol离子即个离子,故d正确。 故选:d。a、在hcl溶液中水的电离被抑制; b、溶液体积不明确; c、标况下,水为液体; d、由2个铵根离子、1个亚铁离子和2个硫酸根离子以及6个水分子构成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难度不大,应注意掌握公式的运用和物质的结构10. 时,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是a. 的溶液中:、b. 无色溶液中:、c. 由水电离出的的溶液中:、d. 溶液中:、【答案】c【解析】解:的溶液,显酸性,、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共存,故a不选; b.、相互促进水解,不能共存,故b不选; c.由水电离出的的溶液,促进水的电离显酸性,酸性溶液中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可大量共存,故c选; d.、结合生成络离子,不能共存,故d不选; 故选:c。a.的溶液,显酸性,离子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b.离子之间相互促进水解; c.由水电离出的的溶液,促进水的电离显酸性; d.离子之间结合生成络离子本题考查离子共存,为高频考点,把握习题中的信息、常见离子之间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11. 下列选用的仪器和药品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 可用于吸收或hcl,并防止倒吸b. 蒸馏时的接收装置c. 除去中的少量hcld. 准确量取一定体积标准溶液【答案】c【解析】解:或hcl直接通入水中,不能防止倒吸,应用四氯化碳代替水,故a错误; b.接收装置不能密封,防止压强过大,应去掉锥形瓶上的塞子,故b错误; c.氯化氢与亚硫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且二氧化硫不溶于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可用于除去杂质气体,故c正确; d.溶液具有强氧化性,腐蚀橡胶管,应用酸式滴定管,故d错误。 故选:c。a.气体直接接触水,不能防止倒吸; b.接收装置不能密封; c.二氧化硫不溶于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 d.溶液具有强氧化性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实验装置的作用、物质的制备及性质实验、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12. 时,下列三种溶液:溶液与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的溶液的溶液其中呈酸性的是a. b. c. d. 【答案】a【解析】解:时,则中性溶液的,溶液,水解使溶液显酸性,故选;与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的溶液,为中性,故不选;的溶液,水解使溶液显碱性,故不选;故选:a。时,则,即中性溶液的,中氯化铵水解显酸性,中碳酸氢钠水解显碱性,以此来解答本题考查溶液酸碱性的判断,为高频考点,把握kw与ph的关系、盐类水解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该温度下的溶液为中性,题目难度不大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电解精炼铜时,阳极泥中含有zn、fe、ag、au等金属b. 根据,在生产中可用溶液处理锅炉水垢中的,使之转化为疏松、易溶于酸的c. 常温下,将醋酸稀溶液加水稀释,溶液中减小d. 已知反应:只有在高温时才能自发进行,则它的【答案】b【解析】解:电解精炼铜,阳极上的锌和铁也会失电子生成离子,阳极泥是银、金等,故a错误; b.由于和二者是同种类型的难溶物阳离子与阴离子之比都为1:,则可说明的溶解度小于,沉淀转化的实质是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向更难溶的物质转化,所以在生产中可用溶液处理锅炉水垢中的,使之转化为疏松、易溶于酸的,故b正确; c.醋酸是弱电解质,加水稀释促进电离,氢离子物质的量增大,醋酸分子物质的量减小,所以氢离子浓度和醋酸浓度之比增大,故c错误; d.当时,反应能自发进行,要在高温下才能自发进行,说明,故d错误。 故选:b。a.电解精炼铜,阳极上的锌和铁也会失电子生成离子,阳极泥是银、金等b、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 b.工业上用溶液浸泡锅炉水垢使其中能转化为,从沉淀的转化的角度考虑,应是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物质; c.醋酸是弱电解质,加水稀释促进电离; d.当时,反应能自发进行本题考查了电解精炼铜阳极的变化,沉淀转化的关系,弱电解质稀释电离变化分析,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断依据,题目难度中等1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为比较氯和硫元素非金属性强弱,可测同条件下同浓度的nacl溶液和溶液的phb. 用盐酸滴定氨水可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c. 在某溶液中滴加盐酸酸化的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原溶液中一定含d. 和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其原理相同【答案】b【解析】解:溶液和溶液的ph值不同,只能说明硫化氢的酸性较弱,无法比较氯和硫元素非金属性强弱,故a错误; b.盐酸滴定氨水恰好反应时生成的氯化铵溶液呈酸性,可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故b正确; c.确定其中是否含有,先加入hcl溶液,如果无明显现象,说明不含有,并且排除、等离子的影响,再加入,如果产生白色沉淀则有,向溶液中加盐酸酸化的,此题中操作不能排除的影响,可能生成agcl沉淀,故c错误; d.二氧化硫与品红化合生成无色物质,而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具有强氧化性使品红褪色,则原理不同,故d错误; 故选:b。a.比较非金属性强弱,应用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进行比较; b.根据盐酸滴定氨水恰好反应时溶液呈酸性,应选择酸性变色范围内变色的指示剂; c.未排除银离子干扰; d.二氧化硫与品红化合生成无色物质,而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具有强氧化性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涉及非金属性比较、离子检验、漂白性及酸碱指示剂等,侧重实验基本操作和实验原理的考查,注意装置的作用及实验的操作性、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15. 关于如图所示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a. 溶液中的移向n极b. 该装置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c. 若装置用于铁棒镀铜,则m极为铜棒d. n极发生还原反应【答案】b【解析】解:为阴极,溶液中的移向m极,故a错误; b.为电解装置,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b正确; c.若装置用于铁棒镀铜,n为铜棒,故c错误; d.n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故d错误; 故选:b。由图可知,为电解硫酸铜溶液,n与电源正极相连,n为阳极,m为阴极,阳离子向阴极移动,若装置用于铁棒镀铜,cu作阳极,以此来解答本题考查电解原理,为高频考点,把握电极、电极反应及电解原理的应用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电解装置中阳离子向阴极移动,题目难度不大16. 和有如下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反应的氧化产物仅为sb. 生成时转移电子个数为c. 将反应设计成一原电池,则应该在正极附近逸出d. 反应产生的与混合在水中正好完全反应生成硝酸【答案】c【解析】解:、s元素的化合价均升高,则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有s、,故a错误; b.由反应可知,生成时。转移电子10mol,则生成时。转移电子个数为,故b错误; c.原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则应该在正极附近逸出,故c正确; d.正好完全反应生成硝酸,:1,但该反应生成的气体未知,不能确定消耗的氧气体积,故d错误; 故选:c。中,as元素的化合价由价升高为价,s元素的化合价由价升高为0,n元素的化合价由价降低为,以此来解答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为高考常见题型,较综合,涉及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原电池及计算,选项d为解答的易错点,把握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17. 在某固定体积的绝热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可逆反应a,可以说明己达到平衡状态的是反应容器中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气体和b气体的生成速率相等;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化学平衡常数不变a. b. c. d. 【答案】b【解析】解:反应容器中压强始终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故不选; 气体和b气体的生成速率始终相等,故不选; 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说明气体质量不变,故选; 反应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说明气体质量不变,故选; 化学平衡常数只受外界条件温度的影响,温度不变,k不变,只有在绝热容器中的反应才达到了平衡状态,故不选。 所以选组合,故选b。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解答,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解题时要注意,选择判断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难度不大,注意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为018. 下列化学实验事实及解释都正确的是a. 用含有少量硫酸铜的稀硫酸跟锌粒反应,能加快产生氢气,说明具有催化能力b. 升高温度会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是因为增加了反应物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百分数c. 等体积、ph都为3的酸ha和hb分别与足量的锌反应,ha放出的氢气多,说明酸性:d. 向、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少量氨水,先生成mg沉淀,说明【答案】d【解析】解:置换出cu,构成原电池加快生成氢气的反应速率,不能说明具有催化能力,故a错误; b.升高温度,反应体系中反应物、生成物的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反应速率增大,故b错误; c.ha放出的氢气多,可知等ph时ha的浓度大,则ha为弱酸,而hb为强酸,则酸性:,故c错误; d.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少量氨水,先生成mg沉淀,ksp小的先沉淀,则说明,故d正确; 故选:d。a.zn置换出cu,构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 b.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反应速率增大; c.ha放出的氢气多,可知等ph时ha的浓度大,则ha为弱酸; d.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少量氨水,先生成mg沉淀,ksp小的先沉淀本题考查较综合,涉及原电池、反应速率、沉淀生成等,为高频考点,把握相关反应原理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选项b为解答的易错点,题目难度不大19. 向甲、乙、丙三个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a和b,发生反应:各容器的反应温度、反应物起始量,反应过程中c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分别以如图和下表表示容器甲乙丙容积1l1l2l温度t1t2t2反应物起始量1mola2molb1mola2molb4mola8mol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由图可知,且正反应为吸热反应b. 前5min内甲、乙、丙三个容器中反应的平均速率:vc. 平衡时a的转化率a:d.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答案】d【解析】解:由图象可知乙、丙温度相同、反应物起始量浓度丙为乙的2倍,平衡时c的浓度丙为乙的2倍,说明乙、丙为相同平衡状态,可知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则,a.甲乙浓度相同,温度不同,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由图象可知乙的温度较高,甲的平衡浓度较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a错误;b.甲、乙浓度相同,但乙的温度较高,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则v,故b错误;c.由图象可知平衡时甲中c的浓度为、乙中c的浓度为,丙中c的浓度为,则平衡时生成c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mol、4mol,由方程式可知消耗a的物质的量分别为、2mol,则转化率分别为、,乙、丙的转化率相同,故c错误;d.由图可知,平衡时乙容器内c的浓度为,则: 。开始:12 0 变化: 1平衡: 1故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故d正确。故选:d。a.甲乙浓度相同,温度不同,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结合平衡时c的浓度可判断反应热;b.温度越高、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c.根据平衡浓度判断消耗a的量,可判断转化率大小;d.根据乙利用三段式计算平衡时各组分的浓度,代入平衡常数表达式计算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图象与有关计算,为高考常见题型和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难度较大,d选项为易错点、难点,判断x的值是解题的关键,注意平衡常数的利用20. 已知常温下的电离常数为k,该温度下向溶液中逐滴加入溶液,其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c点表示和naoh恰好完全反应b. b点表示的溶液中cc. a点表示的溶液中c略小于d. b、d点表示的溶液中均等于k【答案】a【解析】解:点溶液的,若和naoh恰好反应完全生成醋酸钠,溶液的,应醋酸剩余,故a错误;b.b点溶液显酸性,由电荷守恒可知,故b正确;c.a点,由可知,溶液中存在水的电离,所以略小于,故c正确;d.,b、d点温度不变,则k不变,所以b、d点表示的溶液中均等于k,故d正确;故选:a。a.c点溶液的;b.b点溶液显酸性,由电荷守恒分析;c.a点,由分析;d.b、d点温度不变,则k不变本题考查酸碱混合溶液的定性判断,明确图象中各点的ph及溶液中的溶质即可解答,注意电荷守恒及电离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题目难度中等21. 粉煤灰的主要成分为、feo、mgo、等。研究小组对其进行综合处理的流程如图:已知:酸浸”后钛主要以形式存在,强电解质在溶液中仅能电离出和一种阳离子常温下,请回答下列问题:“反应”时加入铁粉的作用是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结晶”需控制在左右,温度过高会导致的后果是_。“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所得沉淀先酸洗,再水洗的目的是_。“调ph”目的是除去溶液中的和,若溶液中,当开始沉淀时,的去除率为,则_。忽略过程中溶液体积变化实验室用溶液制备,需进行的操作是_、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样品纯度的测定:取ag样品于锥形瓶中,溶于水配成bml溶液;再用c的酸性标准溶液滴定,达到滴定终点时消耗标准液的体积为dml。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已知,样品中的质量分数为_。【答案】 离子提前水解 洗去附着的硫酸亚铁,防止硫酸亚铁水解 蒸发浓缩 溶液变为红色,且半分钟不褪色 【解析】解:“反应”时加入铁粉的作用为:加入铁粉还原铁离子生成亚铁离子,离子方程式为,故答案为:;“结晶”需控制在左右,温度过高的后果会导致的后果为离子提前水解,故答案为:离子提前水解;水解转化为,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所得沉淀进行酸洗,可以除去沉淀表面的硫酸亚铁杂质,同时酸洗条件下洗涤防止硫酸亚铁水解,故答案为:;洗去附着的硫酸亚铁,防止硫酸亚铁水解;若溶液中,当开始沉淀时,的去除率为,则溶液中则,此时,故答案为:;用溶液制备,需要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等;因为加热蒸发促进氯化镁水解,为抑制氯化镁水解应不断通入氯化氢气体条件下蒸发浓缩,故答案为:蒸发浓缩;滴定终点,溶液呈现高锰酸钾的颜色,由浅黄色变为红色,且半分钟不褪色,故答案为:溶液变为红色,且半分钟不褪色;酸性高锰酸钾氧化硫酸亚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求出的物质的量,得到硫酸亚铁质量,硫酸亚铁质量分数,故答案为:。粉煤灰的主要成分为、feo、mgo、等,加入硫酸酸浸,得到滤渣1为,“酸浸”后钛主要以形式存在,同时滤液中含有、等,加入铁粉,可生成,结晶得到,滤液中还含有、等,水解得到,滤液2加入双氧水,可氧化生成,调节ph,可生成、沉淀,滤液3含有,结晶得到,以此解答该题。本题考查化学工业流程,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对流程图整体把握、对元素化合物性质的灵活应用、对基本实验操作掌握,明确元素化合物性质、物质分离提纯方法等知识点是解本题关键,题目难点中等。22. 甲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广泛的开发和应用前景。工业上可以采用天然气来合成。已知:甲醇的燃烧热_。已知:,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0molco和20mol,co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压强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说法错误的是_填序号的消耗速率等于的生成速率的2倍的体积分数不再改变体系中的转化率和co的转化率相等体系中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改变比较a、b两点压强大小_填“、或”。已知达到化学平衡状态a时,容器的体积为如果反应开始时仍充入10molco和,则在达到平衡状态b时容器的体积_l。一定温度下,若容器容积不变,为提高co和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_。甲醇燃料电池电极材料为pt电极的工作原理示意图。该电池工作时,b口通入的物质是_,c口通入的物质是_。甲醇燃料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答案】 bd 4 移除甲醇 【解析】解:已知:根据盖斯定律可得:,所以,甲醇的燃烧热;故答案为:;、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消耗速率等于的生成速率的2倍,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不一定达到了平衡,故a错误;b、的体积分数不再改变是化学平衡的特征,达到了平衡,故b正确;c、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消耗co和的物质的量的比值为1:2,充入10molco和,则无论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转化率和co的转化率均相等,故c错误;d、体系中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等于质量和物质的量的比值,物质的量变化,质量不变,所以当体系中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改变,证明达到了平衡,故d正确;故答案为:bd;正反应方向为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时比较co的转化率,转化率越大,则压强越大,图中b点co的转化率大于a点co的转化率,所以;故答案为:;两容器温度相同,即化学平衡常数相等。a点时co的转化率为,则:n起始:10 20 0n转化:5 10 5n平衡:5 10 5,b点时转化率为,n起始:10 20 0n转化:8168n平衡:24 8设体积为vl,则,解得;故答案为:4;一定温度下,若容器容积不变,为提高co和的转化率,可以移除产物甲醇,故答案为:移除甲醇;根据图可知,移向乙电极,原电池中,阳离子移向正极,则乙为正极,通入氧气,甲为负极,通入甲醇;故答案为:;甲醇燃料电池负极为甲醇放电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故答案为:。已知:根据盖斯定律可得:,再根据燃烧热为1mol甲醇放出的热量可得;根据化学平衡特征: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组分含量保持不变分析;根据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分析;点时co的转化率为,则:n起始:10 20 0n转化:5 10 5n平衡:5 10 5,b点时转化率为,n起始:10 20 0n转化:8168n平衡:24 8设体积为vl,则,代入计算可得;根据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可得;甲醇燃料电池甲醇为负极放电:,正极为氧气放电,原电池中,阳离子移向正极,据此分析作答。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原理,涉及盖斯定律与燃烧热,化学平衡,燃料电池原理,题目难度中等,掌握原理是关键。23. 浓差电池是指由于电池中电解质溶液的浓度不同而构成的电池,现有如图所示装置,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其中a、b、c均为银棒,d为石墨棒,甲、乙两池中溶液均足量。是_极填“阴”或“阳”。电极反应式是_。理论上若甲池中有通过阴离子交换膜时,为使乙池恢复到原来状态,需向剩余溶液中加入_填化学式,加入该物质的物质的量为_mol。【答案】阳 【解析】解:连接正极,应为电解池阳极,故答案为:阳; 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若甲池中有通过阴离子交换膜时,则转移电子,乙池阳极发生,阴极发生, 阳极发生,则阴极析出,阳极生成氧气,则应加入,可恢复到原来浓度, 故答案为:;。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可知a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b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向负极移动,c为阴极,d为阳极,以此解答该题。本题考查了原电池与电解池原理,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明确原电池正负极上得失电子、电子移动方向即可解答,难度中等。24. 回答下列问题。常温下,将某一元酸ha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分别进行编号为、的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表实验编号ha物质的量浓度naoh物质的量浓度混合溶液的phc请回答下列问题:根据实验,判断ha是强酸还是弱酸的依据是_,在混合溶液中,下列关系式一定正确的是_填序号字母a.c.根据实验,若ha为一元弱酸,其电离常数_用c的代数式表示。根据实验,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填“”“”或“”。【答案】时,ha是强酸;时,ha是弱酸 ab 【解析】解:等物质的量混合时,二者恰好反应生成盐和水,如果,则naa是强酸强碱盐,ha为强酸;如果,则naa是强碱弱酸盐,ha为弱酸;任何电解质溶液中都存在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根据电荷守恒得、根据物料守恒得,所以ab正确;故答案为:时,ha是强酸;时,ha是弱酸;ab;根据实验,若ha为一元弱酸,溶液呈中性,则,根据电荷守恒得,根据物料守恒得,电离平衡常数,故答案为:;混合溶液中溶质为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a和ha,混合溶液呈酸性,说明ha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根据电荷守恒得,ha电离程度较小,据此判断离子浓度大小为;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存在物料守恒,所以存在,则,故答案为:;。等物质的量混合时,二者恰好反应生成盐和水,根据混合溶液酸碱性判断ha是强酸还是弱酸;任何电解质溶液中都存在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根据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判断;根据实验,若ha为一元弱酸,溶液呈中性,则,根据电荷守恒得,根据物料守恒得,电离平衡常数;混合溶液中溶质为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a和ha,混合溶液呈酸性,说明ha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根据电荷守恒得,ha电离程度较小,据此判断离子浓度大小;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存在物料守恒,据此分析解答。本题考查酸碱混合溶液定性判断及弱电解质的电离,明确混合溶液中溶质成分及其性质、电离平衡常数计算方法是解本题关键,侧重考查分析推断及计算能力,注意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的灵活运用,注意中溶液混合后体积增大一倍导致钠离子浓度降为原来的一半,为解答易错点,题目难度不大。20四川省凉山州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36.0分)1. 2017年10月,日本著名相机制造企业尼康,突然宣布关闭位于无锡的工厂,并且裁减2000余名员工。2018年1月,日本著名的多元化材料生产商日东电工宣布中国苏州工厂停产,数千名员工全部解散。据此完成1-3题从短期来看,多家外资企业撤离苏州对苏州产生的影响有()失业率上升商品价格大幅度上涨财政收入下降房产价格下降a. b. c. d. 【答案】c【解析】解:读材料可知,外资企业撤离苏州导致员工被裁,失业率上升,正确,因企业撤离,不再缴纳赋税,导致财政收入下降,正确; 故选:c。产业转移影响: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3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4改变了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难度一般,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2. 关于我国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a. 我国历史上人口迁移的最直接原因是移民支边、战争和经济发展b. 造成“孔雀东南飞”的人口流动现象是有组织的c.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人口迁移日趋活跃d. 我国一直以来的人口迁移都是经济原因引起的。【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我国人口迁移,难度一般。我国历史上人口迁移的最直接原因是移民支边、战争和自然灾害,故a错误;造成“孔雀东南飞”的人口流动现象是有组织的,国家没有组织向东南地区人口迁移,应是没有组织的,故b错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改革开放,受经济影响,人口迁移规模大,日趋活跃,故c正确;我国解放以来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人口迁移是有国家计划的有组织的迁移,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是经济原因引起的迁移,故d错误。故选c。3. 在覆盖层较厚、坡度较大的坡地,沿等高线修筑水平沟,可以拦截坡地上游降雨径流,防治水土流失。水平沟的设计和修筑需依据坡面坡度、土层厚度、土质和雨量而定。如图为某地水平沟景观。据此完成9-11题。在每一条水平沟内,每隔510米,会留一道高度为沟深的土挡,其主要目的是()a. 减少沟内水的流动b. 增加沟埂的稳定性c. 减少修筑的工程量d. 方便沟谷上下通行【答案】a【解析】解:水平沟内修建土挡(沟深1/21/3)进一步减弱了水流的速度,增加水的下渗,从而减少流水侵蚀作用,故a对; 土挡是沟内且低于沟深对于沟埂的稳定性影响不大,可以通过在埂上植树种草提高稳定性,故b错; 修建土挡增加了工程量,故c错误; 沟谷为沿等高线修建,主要减少水流的上下通行,故d错误; 故选:a。由材料可知水平沟的作用是减弱地表径流,从而减少流水侵蚀作用。本题难度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区域可持续发展措施的相关知识。4. 森林破坏引发的生态环境效应有: 全球气候失调生态环境恶化臭氧破坏加重 自然灾害频发地震、火山加剧生物多样性锐减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森林给野生生物提供生存环境,还具有调节大气成分,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吸烟滞尘、美化环境等功能,破坏森林,森林的生态功能丧失,会造成全球气候失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但是与臭氧破坏、地震、火山加剧关系不大,故答案选a。 考点:本题考查森林的开发与保护。读下图,图中甲、乙、丙是重要农业区。据此完成1012题。 图9 5. 制约甲、乙两地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为a. 地形b. 热量c. 光照d. 降水6. 图中乙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中盐碱化严重,原因是 纬度高,冻土发育,含盐水分不宜下渗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农业耕作过程中,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地处河谷,水流平稳,对土壤侵蚀作用微弱a. b. c. d. 7. 丙地区和乙地区相比,其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主要是:a. 灌溉条件差b. 日照时间长c. 气温较低、热量不足d. 土壤盐碱化严重【答案】【小题1】d【小题2】c【小题3】c【解析】根据经纬度位置可知甲是我国的河西走廊地区,乙地区是我国的宁夏平原,两地区气候都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少,水资源短缺,是制约两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为d。 乙地区为我国的宁夏平原,乙地区降水少,蒸发强,大量引用黄河水灌溉,导致农业在发展过程中盐碱化严重。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为c。丙地区为我国的青藏高原地区,与乙地区相比,本地区,海拔高,温度低,气温低与热量不足是制约本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为c。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推进工业化,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据此回答3031题。8.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中的两个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a. 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b. 劳动力指向型产业、市场指向型产业c. 原料指向型产业、动力指向型产业d. 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9.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在 城镇数量猛增 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逆城市化现象凸现 城市人口比重提高,城市分布密集a. b. c. d. 【答案】【小题1】a【小题2】c【解析】在第一个发展阶段,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在第二个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升级,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故a正确。 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在城镇数量增多,对;城市规模扩大,对;城市人口增多,比重提高,城市分布密集,对。故c正确。10. 耕地撂荒是指在耕地利用过程中,生产经营者由于主观原因放弃耕种而造成的耕地处于闲置或未充分利用的状态。伴随着我国经济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四川省许多地方的大量耕地存在长期撂荒现象。据此回答35题。农村大量耕地长期撂荒,将()a. 危及国家粮食安全b. 利于耕地积蓄肥力c. 缓解人均耕地压力d. 抑制民工大量外出【答案】a【解析】解:a、农村耕地撂荒,意思是有田没有人去种,这既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将影响粮食生产安全、农村社会稳定和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实施城乡统筹的进程,故正确。 b、耕地长期撂荒,缺少管理,保水保肥能力差,耕地肥力会下降,不符合题意。 c、农村大量耕地长期撂荒,主要是负面的影响,不符合题意。 d、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主要是因为农村经济效益低下,外出是寻求更好的经济效益,导致农村大量耕地撂荒,不符合题意。 故选:a。耕地撂荒是指在耕地利用过程中,生产经营者由于主观原因放弃耕种而造成的耕地处于闲置或未充分利用的状态。农村耕地撂荒,意思是有田没有人去种,这既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将影响粮食生产安全、农村社会稳定和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实施城乡统筹的进程。本题以农村大量耕地长期撂荒为载体,考查撂荒的影响,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11. “引额济乌”工程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其从额尔齐斯河引水到乌鲁木齐经济区。该工程大部分采用明渠建设,工程量大,施工难度高。如图为“引额济乌”工程总干渠示意图。据此完成1819题。“引额济乌”明渠的修建对沿线野生动物的影响是()a. 增加鹅喉羚南北迁徙的难度b. 阻隔爬行类动物的迁徙方向c. 阻隔鸟类的迁徙方向和范围d. 改变啮齿类动物的生活习性【答案】b【解析】解:由于明渠呈南北走向,对鹅喉羚南北向迁贝影响较小;对爬行类动物的东西向迁徙形成阻隔;鸟类的迁徙基本不受影响,对啮齿类动物的生活习性影响较小。 故选:b。“引额济乌”工程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其从额尔齐斯河引水到乌鲁木齐经济区。该工程大部分采用明渠建设,工程量大,施工难度高。本题主要考查跨流域调水的影响,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全面获取信息进行概括即可,难度一般。下图是我国某地区水系和铁路分布图。读图回答3436题。 12. 该地区中低产田较多的主要原因是a. 热量不足b. 水分不足c. 土壤贫瘠d. 耕作粗放13. 该地区因地制宜解决农村生活能源问题的最佳途径是a. 建小水电站b. 开采小煤窑c. 钻小气井d. 上山砍柴14. 为促进该地区农业的发展,应该a. 大力发展商品粮生产b. 大力种植牧草,发展乳畜业c. 建立大型农场,种植橡胶等作物d. 加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答案】【小题1】c【小题2】a【小题3】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根据经纬度定位,此处为浙闽丘陵,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地势起伏较大,雨水的冲刷作用下,土壤较薄,我国南方的土壤是红壤,较贫瘠,故此处多中低产田。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读图能力以及结合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从图示中可以看到,图示中河流众多,可以建设小水电站,解决该地区农村生活能源问题。故选a。本题考查地区的农业发展。该地区受地形等自然条件限制,无法大力发展商品粮生产;距离大城市较远,而且此地人口较多,是无法大力种植牧草的,发展乳畜业的条件差;此地时亚热带,达不到种植橡胶的气候条件,故不可能建立大型农场,种植橡胶等作物;此地可以改良土壤,发展立体农业,加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故选d。15. 2015年10月以后,随着中东地区局势进一步恶化,中东难民大量迁往欧洲,欧洲成为中东难民迁入地的主要原因是()欧洲经济发达 两地距离近 两地宗教信仰相同 两地生活习俗一致a. b. c. d. 【答案】a【解析】解:2015年10月以后,随着中东地区局势进一步恶化,中东难民大量迁往欧洲,欧洲成为中东难民迁入地的主要原因是欧洲经济发达和两地距离近 故选:a人口迁移通常是指人口在地区之间迁出或迁入,而发生居住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现象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等;2、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婚姻家庭等;3、政治因素:政策、社会变革、战争等本题难度较小,以中东难民迁入地为背景材料,考查了人口的迁移,从题干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16. 在荒漠广布地区,常因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绿洲和荒漠过度地带生态环境进一步退化,形成“生态裂谷”读民勤北部荒漠草场至县城(绿洲)地下水位变化图,完成46题“生态裂谷”附近的地带()a. 植被覆盖率较高b. 风力侵蚀作用较弱c. 固定沙丘转为流动沙丘d. 地下水流向荒漠区【答案】c【解析】解:结合材料,在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根据材料,自然植被恶化,a错。该地位于干旱区,生态环境退化,风力侵蚀增强,b错。根据图例读图分析,“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首先是地下水水位下降,所以附近的交错带的地下水流向绿洲区,d错。故选:c。命题类材料题,呈现非常规知识,引导考生结合所学知识,迁移转化,阐释新鲜问题。该题应注意分析图文信息。该题目非常简单,只要紧抓题干中的要点,即可作答,故此类题目看似新鲜问题,实际考查学生的读题能力。17. 如图为某酒精厂清洁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读图回答3739题与该厂废弃物有关的大气环境问题是()a. 酸雨b. 大气保温(温室)效应c. 扬尘d. 臭氧层空洞【答案】b【解析】解:a、酸雨主要是由于人类生产生活中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so2、no等酸性物质导致的,故a错误; b、该厂所产生的废弃物是co2,大气中co2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会产生大气保温(温室)效应,故b正确; c、扬尘是由于地面上的尘土在风力、人为带动及其他带动飞扬而进入大气的,故c错误; d、臭氧层空洞的产生是氟氯烃的排放造成的,故d错误; 故选:b。读图,图示过程中工厂主要的废弃物是二氧化碳。本题以流程图的形式考查有关大气的环境问题,旨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下图为“赞比西河水系分布和该流域内的一些地理要素”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下列各题。 18. 关于赞比西河自然地理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上游支流短小急促,峡谷险滩广布b. 下游的马拉维湖位于东非大裂谷上c. 中游地势低洼,多支流和湖泊d. 该河的汛期出现在7、8月份19. 关于图中卡布拉巴萨水坝工程建设利弊的叙述,正确的是a. 建设大坝的最主要目标是为了发展交通和旅游b. 能够调节径流,拦蓄洪水,确保下游免遭洪水威胁c. 导致河口三角洲不断受到海水侵蚀,三角洲萎缩,海岸线向后退缩d. 水坝工程保障了中下游的航运,利于淡水渔业的发展20. 关于赞比西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方向的叙述,最合理的是a. 上游重点利用水能发电、积极发展航运业b. 中游重点建设自然保护区、积极发展旅游业c. 下游重点利用水资源、积极发展灌溉农业d. 三角洲地区充分利用外资、积极发展外向型工业【答案】【小题1】b【小题2】c【小题3】b【解析】【小题1】从图可以看出赞比西河上游沼泽广布,河道曲折,流速慢,a项错误;中游多水库大坝、瀑布,可见地势不平坦,而且支流明显比上游少,c项错误;赞比西河是南半球河流,位于热带草原区,汛期应该在当地下半年,而不是7、8月,d项错误。 【小题2】卡布拉巴萨水坝工程位于奠桑比克境内赞比西河中游,电站具有发电、灌溉、航运、防洪等多种效益,a错误;由于中下游气候类型不同,大坝并不能起到确保下游免遭洪水威胁,b错误;赞比西由于许多天然的障碍,如河口的沙洲、河水浅、以及许多湍流和瀑布,大坝并不能保障了中下游的航运,d项错误。 【小题3】上游地势平缓,水能资源不丰富,所以a项错误;三角洲地区大部分人从事农业生产,种植甘蔗和棉花,由于水资源丰富,且气候湿润,所以c、d错误。 考点:本题根据地图要素判读自然地理要素、水坝的建设的利弊、河流的开发利用。读下表,回答下列各题。 全国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部分数据统计表 人口普查大陆地区人口总数10年增长率(%)04岁(%)1559岁(%)60岁及以上(%)受大学教育人数(每10万人)城市化水平(%)第五次(2000年)127亿11662289667810333600362第六次(2010年)134亿584166070141326890046621. 2000年至2010年,人口增长数量最多的是a. 04岁人口b. 60岁及以上人口c. 城镇人口d. 1559岁人口22. 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a. 人口向城市迁移呈上升趋势b. 我国目前劳动力严重短缺c. 劳动力向东部转移趋缓d. 人口素质变化不明显【答案】【小题1】c【小题2】a【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从表中数据可以分析得出:2000年至2010年,在人口总数增加的前提下,0-4岁人口、60岁及以上人口、城镇人口、15-59岁人口增长的百分点分别为-6.92%、2.93%、10.4%、3.36%。注意表中的城市化水平即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所以,城镇人口数量增加的最多。 【小题2】从上题分析可以得出a项正确。15-59岁人口2010年比2000年增加了3.36个百分点,所以b项错误。从表中数据无法得出劳动力向东部转移趋缓这一信息,所以c项错误。受大学教育人数明显在增长,所以d项错误。 考点:中国人口问题。23. 东北林区是我国重要的木材和林产品基地,近三十年来,林区面积减少严重据材料回答45题东北林区森林面积减少带来的主要影响是()a. 北京风沙增多b. 松花江洪灾多发c. 北京气温变暖d. 松花江含沙量降低【答案】b【解析】解:东北林区森林面积减少带来的主要影响是松花江洪灾多发;松花江含沙量增加 故选:b森林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且是重要的环境资源,具有强大的生态和环境效益天然林商业采伐会导致东北地区森林面积下降,造成土壤腐殖质减少,水土流失加剧,土壤变薄,土壤肥力下降;涵养水源功能下降,河流水位变化加大,旱涝灾害加剧;蒸腾作用减弱,气候趋于干旱,降水变率增大;生物栖息地遭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使地面沟谷纵横;不利于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东北林区森林面积减少带来的主要影响,理解即可图为东南亚某半岛气温(虚线,单位:)、降水(实线,单位:毫米)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题。 24. 据图判断甲、乙两地( )a. 1月气温差异大b. 甲地降水量季节变化较大c. 7月气温差异大d. 乙地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25. 与同纬度半岛东西两岸相比,丙地气温特点及其影响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a. 气温低,海陆因素b. 气温低,地形因素c. 气温高,海陆因素d. 气温高,地形因素【答案】【小题1】b【小题2】b【解析】【小题1】图示马来半岛,甲是热带季风气候,乙是热带雨林气候,两地冬夏气温差异较小;甲热带季风气候,受季风影响有明显的旱雨季之分,降水的季节变化大;乙是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多雨。选b正确。 【小题2】丙地位于半岛中部,是山地,海拔高,气温较东西两岸低。选b正确。 考点:主要考查气候特点及影响因素。读图完成题。 26. 比较甲图与乙图的地理信息,判断( )a. 甲图比例尺较大,范围较小b. 甲图比例尺较小,范围较大c. 图中a点在b点的西北方向d. 图中a点在b点的东南方向27. 关于甲、乙两国发展农业生产相同的有利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a. 季风气候,雨热同期b.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c. 历史悠久,经验丰富d. 科技发达,政府支持28. 近年来,对c所在区域非法牧场扩张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有( )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地下水位上升水土流失,河流泥沙含量增加 加剧土地盐碱化、荒漠化加剧全球温室气体浓度上升,气候变暖a. b. c. d. 【答案】【小题1】b【小题2】b【小题3】c【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甲图是以20经度、纬度为比例尺,乙图是以10经度、纬度为比例尺。所以甲图甲图比例尺较小,乙图比例尺较大。图幅相同,比例尺大的实地范围小,比例尺小的实地范围大。a点位于巴西境内处于西半球,b点位于印度境内处于东半球,根据方位判断出a点位于b点的西南方向。 【小题2】巴西农业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这里气候温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海上交通便利。印度宽广的平原,低矮的高原使得印度耕地面积广阔成为亚洲耕地面积最多的国家。这些都是两国发展农业生产相同的有利条件。 【小题3】近年来对亚马孙流域的掠夺式开发造成了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水土流失,河流泥沙含量增加,加剧土地盐碱化、荒漠化,加剧全球温室气体浓度上升,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不利影响。 考点: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环境及区域可持续发展遇到的问题。 点评:本题组难度较大。通过地图判断出两区域的名称,巴西、印度。巴西农业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这里气候温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海上交通便利。印度宽广的平原,低矮的高原使得印度耕地面积广阔成为亚洲耕地面积最多的国家。这些都是两国发展农业生产相同的有利条件。近年来对亚马孙流域的掠夺式开发加剧全球温室气体浓度上升,气候变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读世界某大陆西岸降水量随纬度的变化曲线图,回答下列各题。 29. 该图表示的大陆可能是a. 非洲b. 南美洲c. 北美洲d. 澳大利亚30. 读大陆f处沿海多大雾天气,其原因可能是a. 寒暖流交汇b. 副高控制,水汽不易扩散c. 板块交界处,多温泉d. 沿岸有寒流经过【答案】【小题1】a【小题2】d【解析】【小题1】仔细读图,横坐标代表纬度,纵坐标代表年降水量,从横坐标看,该大陆西岸所跨越的纬度0约35。非洲符合,a对;南美洲南端纬度达约55,所以b错;北美洲和澳大利亚不跨越赤道,所以c、d错;该大陆西侧降水量的分布规律: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丰富;纬度20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降水较少;35附近受盛行西风影响,降水较多。 【小题2】大陆f处沿海位于副热带海区,纬度较低,蒸发旺盛,空气中水汽含量较高;该处海域有寒流流经,寒流会降低温度,使得水汽凝结,形成大雾。所以d 对。 考点:该题考查世界海陆分布规律,全球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和天气状况的成因。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0分)31. 读我国沙漠化土地的分布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地沙漠化的人为原因主要有哪些?(2)图中地荒漠化的自然原因主要有哪些?(3)结合、两地土地荒漠化现状,为其防治土地荒漠化提出两条可行性建议。【答案】解:(1)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从人类不合理的人为活动的表现、水资源利用等方面分析。 (2)荒漠化的自然原因主要从气候、土壤、植被角度分析。 (3)防治土地荒漠化从控制人口、合理利用水资源、农业结构、新能源等方面分析。 故答案为: (1)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不环保。 (2)气候干旱,地表水缺乏;地表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大风日数多且集中;气候异常。 (3)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水资源;调节农业结构;开发新能源;构建防护体系。【解析】(1)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不合理利用。表现: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