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数学(理).doc

2015-2016学年江苏省无锡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zip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53856164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6.54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0-03-05 上传人:伐*** IP属地:宁夏
15
积分
关 键 词:
2015 2016 学年 江苏省 无锡市 下学 期末考试
资源描述:
2015-2016学年江苏省无锡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zip,2015,2016,学年,江苏省,无锡市,下学,期末考试
内容简介:
2015-2016学年江苏省无锡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l历史一、单选题:共20题 1它使“由众多血缘部族邦国形成的联盟制转变为由众多地域国家形成的相对一统天下,并向真正意义的统一的地域国家迈进了一大步”。“它”是指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中央集权制【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分封制。由“血缘部族”“联盟制”“地域国家”可知,材料中的“它”是指分封制。故选a项。 2社会学的观点认为,一个社会能够创造更多的向上流动的机会,是社会进步的表现。若以此衡量,下列选官制度的社会进步程度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应该是世官制阶段 察举制阶段前期 九品中正制时期 科举制阶段a.b.c.d.【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政治制度。科举制相对来说比较公平,选拔的依据是考试成绩,比较有利于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向上层社会流动;察举制通过对德才的考察进行推荐,也可以让一部分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向上层社会流动;九品中正制主要看门第的高低,但是可以让一小部分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向上层社会流动;世官制将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内,由贵胄子弟继承祖上的权位,此选官制度使官吏来源被贵族垄断,不利于有用人才的选拔,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向上层社会流动基本上没有机会,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应该是,故d项正确。 3读下列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据此能够得出的认识是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b.中国的行政区划历史最悠久c.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行政区d.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只有二级制或三级制【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中央集权制。解题关键是准确解读分析表格信息。中枢权力说的是中央,而材料信息反映的是地方,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中国的行政区划历史最悠久符合史实,但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表格中历代王朝的地方政区都存在“县”,而“州”“路”“省”等多有变化,故c正确;表格中除秦汉和隋唐时期为二级制外,其余都为三级制,故d项错误。 4历史学家钱穆认为古代中国:“皇室的权,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下列史实中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魏晋实行的九品中正制b.唐朝实行的三省六部制c.北宋设立的枢密院d.清朝设置的军机处【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材料“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b、c、d三项分别是唐、宋、清时期加强君权、削弱相权的措施;九品中正制下,世家大族把持了选官大权,不能体现这一特点,故a项正确。 5“罗马法的内容和立法技术远比其他奴隶制和封建制法更为详尽尤其是它所提出的自由民在私法范围内形式上平等、契约以当事人之合意为生效的主要条件和财产无限制私有等原则,都是适合于资产阶级采用的现成的准则。”材料表明罗马法a.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具有深远影响和实用价值c.保障罗马人的私有财产d.在古代法律体系中最完备【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罗马法。由材料信息“尤其是等原则,都是适合于资产阶级采用的现成的准则”可知,罗马法具有深远影响和实用价值。故选b项。其他选项片面,均可排除。 6读下图,判断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a.为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b.李鸿章在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c.革命党人在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d.北伐战争期间国民政府从迁到【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结合地理常识可知所示分别指上海、南京、武昌和广州。根据所学仅有上海为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故a项错误;江南制造总局在上海而非南京,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第一枪在武昌打响,故c项正确;北伐战争期间,革命政府由广州迁往武汉而非南京,故d项错误。 7恩格斯在论及某场战争时说:“不管这次战争的直接后果如何,有一点是必不可免的:古老中国整个传统的经济体系将完全崩溃。在陆地和海上打了败仗的中国人将被迫欧化,全部开放它的港口通商,建筑铁路和工厂。”恩格斯所说的“这次战争”的历史影响在于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c.为中国思考制度变革提供了历史契机d.极大地削弱了清政府的统治合法性【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维新变法。根据题干信息“在陆地和海上打了败仗的中国人将被迫欧化建筑铁路和工厂”可知,该战争指的是甲午中日战争。甲午战后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提出的“中体西用”没有挽救封建危机,反而使中国人思考政治制度的变革。c项符合题意。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不选a项;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故不选b项;d项指的是辛丑条约的签订,故不选。本题选c项。 8下图是1942年7月7日美国邮政总署发行的一枚邮票。邮票以中国版图为背景,印有 “july71937”、“抗战建国”、“july71942”字样,其主要意图是a.追求民主政治,反对独裁b.共同抗击法西斯,重建和平c.推动中美建交,加强合作d.倡导国共合作,抗战建国【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根据图片中的时间信息“19371942年”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场的抗日战争,而且孙中山肖像下是“民族、民权、民生”,将林肯和孙中山共同印在邮票上,体现了共同抗击法西斯,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9下列毛泽东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秋收时节暮云愁,雳雳一声暴动”“浴血东瓜守,驱侨棠吉归(注:东瓜和棠吉是缅甸城镇名称)”a.b.c.d.【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描述了红军长征的史实,描写的是1949年渡江战役的磅礴气势,描述的是1927年的秋收起义,出现在1942年入缅作战期间,所以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是,故b项正确。 10英国权利法案规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共和国总统由两院联合组成的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内阁由总统任命,但对议会负责”;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是立法机构。皇帝在军事、财政问题上享有否决权。”这说明英、法、德三国a.议会都居于国家权力中心b.法律地位至高无上c.资产阶级完全掌握了国家权力d.政体都体现了权力制衡的原则【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欧美代议制。题干中强调的是国家元首与议会之间的制衡,d正确;a、b、c三项在材料中没体现,排除。故选d。 11“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共产党宜言 中的这句话,阐述了a.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b.资本主义的腐朽本质c.无产阶级政党学说d.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原则【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共产党宣言。材料中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是共产党宣言中宣示了社会主义的原则问题,故d项正确;a、b两项材料中未体现;无产阶级政党学说材料未涉及,故c项错误。 121912年,高尔基在致孙中山的信中写到:“我们,俄国人,希望争取到你们已经取得的成就;我们,在精神上是弟兄,在志向上是同志”高尔基希望“争取到你们已经取得的成就”的目标就是a.摆脱压迫,取得民族独立b.击退外国干涉,保卫新生政权c.推翻沙皇专制,建立民主政权d.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退出一战【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俄国二月革命。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故“争取到你们已经取得的成就”的目标指的是推翻沙皇专制统治,故c项正确;俄国属于帝国主义国家,故a项错误;中国没有击退外国干涉,不符合材料所说“争取到你们已经取得的成就”,故b项错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未建立,故d项错误。 13习近平在庆祝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的讲话中指出:“只要我们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西戴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下列有关西藏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民族自治地方自主管理本地区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长期的根本政治制度c.我国五个省级自治区都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建立起来的d.1954年宪法确认民族聚居地区都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了满足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愿望,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可以自主管理本地区内部事务,a项表述符合史实,故a项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一项长期的根本政治制度,而不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错;内蒙古自治区是在建国前的1947年成立的,故c项错误;1954年宪法确认的是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而不是所有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故d项错误。 14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指出:“时至今日,种种条件都对统一有利,可谓万事俱备,任何人都不应当拂逆民族的意志,违背历史的潮流。”当时有利于统一的条件有世界上普遍承认只有一个中国 “一国两制”方针的推动大陆安定团结,实行改革开放 台湾当局对大陆部分开放a.b.c.d.【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当时”为1979年,“一国两制”方针是在80年代初正式提出,错误;台湾当局对大陆部分开放是在1987年,排除;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 1979年中美建交,世界上普遍承认只有一个中国,正确;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正确;故a项正确。 15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中再现了国务院副总理谷牧为团长的西欧五国考察团的情景,而据统计,从1978年1月到年底,中国政府共派出各种代表团529个,这些代表团大部分被派往西方国家。中国政府的这种行为a.突破了帝国主义对新中国的孤立封锁b.改善与西方关系,推动中国与发达国家建交c.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外开放的决策d.认清了中国与发达国家差距,推动历史转折【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突破帝国主义对新中国的孤立封锁的标志是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与题意无关,排除a项。改善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是新中国20世纪70年代初的目标,不是从1978年1月开始的,b项排除。1978年1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尚未召开,c项排除。d项符合题意,正确。 16马里代表团副团长布巴卡坎特在某次联大会议上指出:“一九七一年十月二十五日的胜利将是联合国的胜利,换句话说,是我们大家的胜利。我们将手挽手地继续在我们这一组织为人类的彻底自由和解放而进行的艰苦战斗中争取胜利。”出现布巴卡坎特所述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a.新中国在联合国中合法席位的恢复b.美国被迫放弃了敌视中国的政策c.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和觉醒d.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得到众多国家的认可【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第三世界的崛起。注意题干设问“所述现象的根本原因”,a是现象,b中“放弃”错误,d表述片面。正是由于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和觉醒,才有了“我们大家的胜利”。故选c。 17保罗约翰逊在(现代:从1919到2000年的世界)中说:“(20世纪)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80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这场“求变之风”最终a.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b.壮大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c.实现了世界政治文明的统一d.加快了西方政治民主化进程【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据材料可知这场“求变之风”发生时间在20世纪80年代,其结果是“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依此可以断定这场“求变之风”就是20世纪80年代东欧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剧变,其最终结果是导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进而引起世界格局的变化,故a项正确;这场剧变导致社会主义力量被严重削弱,社会主义运动严重受挫,故b项错误;实现了世界政治文明的统一与史实不相符合;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不吻合。 18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重建世界”的主要原因是a.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b.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潮c.战后新的经济体系形成刺激了贸易竞争d.美苏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加剧【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美苏“冷战”,意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由“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取得胜利,世界人民与法西斯主义的矛盾得到解决;“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意为美苏由于社会制度、国家利益的冲突而进行“冷战”,d符合题意;a、b、c显然与题意无关。 19观察下列图片,有关它们的描述正确的是图一成为德国分裂的重要标志,是东西德共同修建的图二的事件发生在1961年,随后美军进入最高戒备状态两图都是冷战格局下美苏对峙的重要体现图二危机中,美苏领导人表现了克制态度,相互妥协使危机逐步降温并解决a.b.c.d.【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后的政治格局。根据所学知识,图一中的柏林墙是由东德修建的,排除有的选择项,根据所学知识,图二的事件发生在1962年,排除有的选择项,答案为d项。 20基辛格认为,冷战结束,制造出了观察家称之为“单极世界”或“一个超级大国”的世界。但是,美国实质上并没有比冷战开始时更能单方面独断全面问题。这说明a.美国的综合国力开始衰退b.世界权力中心更加分散化c.“一超多强”局面尚未出现d.美国需加强单方面独断能力【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冷战结束后,多个力量的崛起,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世界权力中心更加分散化,符合史实,故b项正确;美国的综合国力开始衰退与史实符合,但并不是材料的主旨,故a项错误;冷战结束,出现“一超多强”局面,故c项错误;材料“美国实质上并没有比冷战开始时更能单方面独断全面问题”说明了美国单方面独断能力受到制约,故d项错误。 二、综合题:共5题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从周公“以德配天”、孟子的“民贵君轻”的主张,到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从朱熹要求君主收拾身心去其私念、主张加强宰相和谏官的职权,到黄宗羲等启蒙思想家的“君臣共治、地方分治”,这些闪耀着分权制约光芒的思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些思想及其实践虽然不可能从根本上动摇君主专制,但对封建君主专制多少起到一定限制作用。近代中国的分权思想来源于西方,雅典权力制约机制自梭伦改革始,如公民大会的决议有的尚需经陪审法庭审议并最后批准。陪审法庭主要职能在于司法,但它同时也拥有一定的立法权。据黄毅论中国古代限制君权的思想材料二在西欧中世纪则出现了一些宪政雏形,到了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家和理论家进一步发展和实践了分权与制衡原则。19世纪中叶,清朝中央集权受到削弱和变形,这种局面为近代军阀分裂割据埋下了伏笔,但也使讲求经世致用、注重社会实际的地方督抚大员成为中国早期近代化的领导者和推动者。20世纪初立宪派主导的分权立宪运动迅速开展起来,成为一股重要的政治革新力量,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化政治进程,对清王朝的覆灭起了重要作用。据傅兆龙国家权力制约论(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古代中国和雅典分权的特点。(2)据材料二归纳近代西方权力制约的主要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背景。(3)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政府权力演变历程,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答案】(1)特点:古代中国:在君主专制的前提下,通过相权(谏官)、天道(道德)、地方分权来制约君权。古代雅典:是奴隶制民主的组成部分,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交叉制约。(2)思想:法制;分权制衡。背景:防止专制、维护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成果;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启蒙运动的影响;中世纪的相关经验。(3)演变:从传统的中央集权到近代的地方分权。影响:推动了近代中国的民主化进程;加速了清王朝的覆灭;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近代中国军阀分裂割据局面的出现。【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和近代中国的政治思想。第(1)问,从“这些思想及其实践虽然不可能从根本上动摇君主专制”分析出古代中国分权思想没有突破专制,从周公“以德配天”和“朱熹要求.主张加强宰相和谏官的职权,到黄宗羲等启蒙思想家的君臣共治、地方分治”等概括出具体主张;雅典分权思想从奴隶制民主的性质和政府机构制约的角度分析;第(2)问,从“在西欧中世纪则出现了一些宪政雏形,到了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家和理论家进一步发展和实践了分权与制衡原则。”分析权力制约的主要思想;背景可从资产阶级政治理论、实践、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等加以分析。第(3)问,从材料信息“19世纪中叶,清朝中央集权受到削弱和变形”、“20世纪初立宪派主导的分权立宪运动迅速开展起来”分析演变;影响则从材料信息“这种局面为近代军阀分裂割据埋下了伏笔”、“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化政治进程,对清王朝的覆灭起了重要作用”等概括。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必须明确指出,按照援助这个词的意义来说,美国扩大援助实质上是一个政治经济问题。也必须明确指出,从我们正在处理的希腊和土耳其的情况来看,如果美国不在重要的地区采取行动,其后果就不堪设想。如果成功地采取了行动,这些地区就会出现意义极为深远的结局,花费的全部代价也会比较小。因此,我们在其他地区非得以类似的原则行事不可。美国国务院政策设计委负会关于美国援助西欧的政策材料二 到1950年,西欧各国生产已达到战前水平,年增长率达到5%6%,有的国家高达 8%-10%。到1952年,英、法、意的工业生产分别比战前增长13%、29%和48%。60年代末70年代初,西欧、日本商品大量涌入美国,美国对日本、西德、加拿大的贸易已由出超转为入超。美元危机频频发生,地位一落千丈。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下(1)结合所学概述美国实行援助西欧政策的原因。写出美苏“冷战”开始和程度加剧的两个表现。(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某一角度论述“马歇尔计划与两极格局”。(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50字左右)【答案】(1)原因:二战中除美国外,各参战国经济都遭到了重大打击和破坏;苏联的实力不断增加: 一些西欧国家的共产党权力及声望的增设。开始:“杜鲁门主义”;加剧:成立“北约”。(2)示例:(示例仅作参考,从其他角度作答且言之有理亦可)【解析】本题考查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可知西欧受战争影响较大,实力削弱严重;同时美国为了对抗社会主义阵营拉拢西欧;第二小问,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进一步加强的表现是北约的建立。第(2)问,题目要求从某一角度论述“马歇尔计划与两极格局”,因此首先要指出论述的角度。材料一主要指出马歇尔计划促进两极格局的稳定,材料二主要说明的是马歇尔计划冲击两极格局,可以任选其中一个角度,然后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论述提出的观点,如果选择的第一个观点,需要从马歇尔计划当时的作用出发,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如果选择冲击两极格局,则需要从长远作用出发,说明欧洲的崛起冲击了两极格局。 2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中国近代外交中的重要事件、条约的影响根据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历史考察中的有关内容编制材料二 1958年,戴高乐着力调整法国对外政策。他说:“美国人的政策有时表现得令人恼火,美国并不是欧洲的一部分。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几乎整个中国都集合在中国政府之下,它是一个独立主权国家,(法国)必须直接听到中国的声音。”1964年1月27日,中法发表联合公报,宣布两国建立外交关系。戴高乐说:“这是基于事实和理智的影响日益加强,相信目前某些国家的政府迟早会仿效法国。”张宏段现代国际关系发展史材料三 海湾战争加强了美国在中东的主导地位。北约东扩和俄罗斯的削弱使俄无力同美国争夺欧洲和世界。科素沃战争为北约(美国为首)干涉成员国以外的事务开了先例。美国在同日本的经济竞争中重新占据囯际竞争力第一的位置。美国的智库估计,在2015年以前,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对美国的优势地位构成挑战。李景治世界格局和大国关系的新变化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百年间签订的条约主要内容的变化趋势。(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法建交的背景。(3)根据材料三,概括冷战结束后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及有利条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应该如何应对国际格局的新挑战。【答案】(1)趋势:1919年以前以不平等条约为主,1919年以后逐步修改或收回不平等权利,但因中国弱小等因素,没有实现平等权利。(2)欧洲开始走向一体化,法国力图摆脱美国的控制;新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3)目标称霸世界(建立单极世界)。条件:苏联解体,俄罗斯力量削弱;美国新经济促进国家力量增强,成为唯一超级大国。应对:把握机遇,增强国力;倡导国际合作,建立公正合理的新秩序。【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第(1)问,根据表格材料可知,1919年之前主要是跟国外签订不平等条约,1919年之后主要是部分收回利权运动。第(2)问,从材料“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几乎整个中国都集合在中国政府之下,它是一个独立主权国家,(法国)必须直接听到中国的声音”、“美国人的政策有时表现得令人恼火,美国并不是欧洲的一部分”中可总结出答案。第(3)问, 第一小问,从材料“美国争夺欧洲和世界”“占据国际竞争力第一的位置”等信息来概括答案;第二小问,从“俄罗斯的削弱使俄无力同美国争夺欧洲和世界”“美国在同日本的经济竞争中重新占据国际竞争力第一的位置”来概括条件;第三小问,认识国际形势属于开放题型,可以围绕国际形势的变化,从提高自身综合国力以及建立公正合理国际政治新秩序的角度去综合分析作答。 2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商鞅和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实施的经济政策或措施均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材料一 故治国者欲民之农也。国不农,则与诸候争权不能自持也,则众力不足也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則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苟能令商贫技巧之人无繁(多),则欲因之无富不可得也。搞自商君书材料二 “凡商旅所有必卖于市或非市肆所无必买于市易”,真正达到了 “尽收天下之货自作经营”的目的。其时,市易司甚至连果实之类都自作经营。摘编自程念棋中国历代变法类型及其成败材料三 用限制商人获利、控制市场流通的手段,使税收物资的调拨与运输体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就近与低价,这叫徙贵就贱,用近求远。樊树志史十六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实行的经济政策并概括“事商贾”带来的危害。(2)材料二、三反映了王安石变法中的哪两项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影响。(3)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商鞅与王安石在商业政策上的相同之处。结合时代背景简析各自的直接目的。【答案】(1)材料一政策:重农抑商;危害:影响农业生产和兵源,在诸侯争霸中将处于不利地位。(2)市易法和均输法。影响:打破了大商人对市场和流通的垄断:大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但其利利用国家行政权力强行收购、运输,违背了经济规律,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3)相同:都利用国家行政权力干预商业经济的发展。目的:商鞅以此引导人们从事农业,发展小农经济;王安石是为了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挽救统治危机。【解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第(1)问,第一小问,商鞅变法实行的经济政策很显然是重农抑商政策;第二小问,可从劳动力、农业经济、军事战争等角度来分析对商业发展造成的危害。第(2)问,第一小问,材料“凡商旅所有必卖于市易,或非市肆所无必买于市易”反映的是市易法,材料“用限制商人获利、控制市场流通的手段,使税收物资的调拨与运输体现最大的经济效益”描述的是均输法;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项改革法令的作用。第(3)问,第一小问,材料一中商鞅利用国家干预经济,材料二、三中王安石也利用国家干预经济,由此可概括其相同点;第二小问,其实际问的是目的,商鞅是为了发展小农经济,王安石则为了富国、挽救统治危机。 2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纶;公卿与武家同心,以至于庶民,须使各遂其志,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立基于天地之公;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立基。”1868年明治政府五条誓约材料二 有关明治维新时期的图片材料三 涩泽荣一(18401931年),被誉为“日本实业之父”。他提倡“论语加算盘”。强调“要广泛地给人民以好处,帮助大家过好日子,就得有钱”,也就是说不能丢开经济来空谈政治。他又强调“孔子之教与富是一致的,为富不仁是不对的,实行仁义才能得到真富”。他说:“我的事立是喻义不喻钊,国家必须的事业,就把获利放在第二位,在义上该兴办的事业,就干起来,手攥着股票,面对实际,谋取利益,把事业经营下去。”摘自涩泽子爵话论语请回答:(1)材料一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2)从材料一中你能获得哪些有关明治维新的历史信息?扼要谈谈其对日本发展的积扱影响。(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涩泽荣一提倡“论语加算盘”的评价?【答案】(1)表达了日本学习西方、实行改革、以图富强的决心。(2)信息:日本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兴修铁路;大力发展近代教育,培养资本主义建设人才;政府投资兴办近代企业。影响: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近代化道路,逐渐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3)这种观点是值得肯定的。他主张义利并重,既要发展经济以富民,又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解析】本题考查明治维新。第(1)问, “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显示了明治政府要学习西方,进行改革;“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立基”说明要振兴天皇地位。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图片信息从土地制度、近代企业、近代教育、兴修铁路等方面回答;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3)问,首先明确观点态度,然后围绕观点组织论据;论语加算盘观点是值得肯定的,既重视经济利益,同时又应该注重必要的伦理道德,关注人的社会责任,值得肯定。 14页2016年春学期无锡市普通高中期末考试试卷 高二化学(选修) 2016.06命题单位:江阴市教研室 制卷单位:宜兴市教研室注意事项: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请将所有答案填写在答题卡(卷)上,答在草稿纸、试题卷上一律无效。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o-16 s-32 ba-137第i卷(选择题共40分)单项选择题 :本题包括10小题,毎小题2分,共计20分。毎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16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旨在改善环境保护环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加大铅蓄电池、汞锌锰干电池的生产,满足消费需求b.采用碳捕集和储存技术,逐步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c.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净化处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d.催化处理汽车尾气,减轻氮氣化物污染和光化学烟雾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nh4br的电子式:b.葡萄糖的结构简式:c.水分子的比例模型:d.原子核内有18个中子的氣原子:3.在催化剂作用下分解速率加快,其能量s随反应进程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0的单质存在和两种同位素b.加入催化剂,减小了分解反应的热效应 c.若分解产生lmol,,理论上转移4mol电子d. 和所含化学键类型不同4.下列叙述中,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a.红棕色的,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b.高压比常压有利于合成的反应c.由h2(g) ,i2(g)、hi(g)气体组成的平衡体系加压后颜色变深d.黄绿色的氯水光照后颜色变浅5.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o.lmoll -1agno3,溶液:h+、k+ 、i-b.c( h+ )/c( oh-) = 1012的溶液中:、al3+、 、cl-c.由水电离的 c(h+) =1 x 10-14moll-1的溶液中:ca2+、k+、cl-、d.甲基橙呈红色的溶液中:na+、fe3+、cl-6.x、y、z、w、r足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y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0,z的二价阳离子与氖原子具行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w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x与y形成的化合物只有一种b. 原子半径:r(z) 0,h 0b.常温下,ph均为5的盐酸与氯化铵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c.0.lmol l-1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溶液的ph和ch3cooh的电离度均增大d.将bacl2溶液滴入含酚酞的na2co3溶液,红色逐渐褪去,说明bacl2溶液显酸性12.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a.图5表示25时,用o.lmol l-1盐酸滴定20ml mol l-1naoh溶液,溶液的ph值随加入酸体积的变化b.图6表示一定条件下的合成氨反应中.nh3的平衡体积分数随h2起始体积分数(n2的起始量恒定)的变化,图中a点n2的转化率大于b点c.图7表示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2s02(g) +02(g) 2s03(g) ht1,13.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14.25时,下列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o.lmoll -lnahc204溶液(ph=5.5): c(na+) c( hc2o4-) c(h2c204) c(c2042- )b.o.lmoll-1nahs 溶液:c(0h-)+c(s2-)=c( h+) +c(h2s)c.o.lmoll-1ch3cooh 溶液和 0.lmoll-1ch3coona 溶液等体积混合: c(na+)c(ch3cooh) c(ch3coo-) c( oh-) = c(h+)d.o.lmoll-lnh4hs04 溶液中滴加 0.lmoll-1naoh 溶液至中性: c(na+ ) c(so42- ) c(nh4+ ) c(oh-) =c(h+)15.如图9所示,隔板1固定不动,活塞可自由移动,m、n两个容器中均发生反应:n2(g)+3h2(g) 2nh3(g) h =-192kjmol-1。向 m、n 中,都通入 xmol n2 和ymol h3的混合气体,初始m、n容积相同,保持温度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x:y = 1;2,则平衡时,m中的转化率:n2h2 b.若x:y = 1:3, 当m中放出热量172.8kj时,n2的转化率为90%c.若x=1,y=3,则达到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n md.平衡时n2气体在两容器中体积分数可能相等第卷(非选择题共80分)16. (12分)25时,取o.lmol l-1ha溶液与0.1mool 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后溶液体积的变化不计),测得混合溶液的ph =8,试回答以下问题:(1)混合溶液的ph =8的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2)混合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 (选填“ ”、“ ”、“ ”、“ =”);(5)相同温度下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四种盐溶液,ph由大到小的顺序 (填字母)。a. nh4hco3 b. nh4a c. nh4hso4 d. nh4cl(6)某温度下,v1l ph =a的盐酸与v2l ph =b的naoh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若a+b= 13, 则v1:v2 = (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17. (14 分)以硅孔雀石主要成分为 cuco3 cu(oh)2、cusio3 2h20,含 sio2、feco3、fe2o3等杂质为原料制备cucl2的工艺流程如下:已知:socl2 +h2o so2+2hcl(1)“酸浸”时盐酸与cuco3cu(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为提高“酸浸”时铜元素的浸出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适当提高盐酸浓度;适当提高反应温度; 。(2)滤渣2的主要成分为 (填化学式)。(3)“氧化”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试剂x的作用是调节溶液的ph,试剂x可以是 。a. cus04b.cu2(0h)2c03c.naohd.cuo“调ph”时,ph不能过高,其原因是 。(5) “加热脱水”时,加入s0cl2的目的是 。18.(14分)海洋是一个巨大的化学资源宝库。海水综合利用的部分流程如下:已知:br2的沸点为59,微溶于水,有毒性和强腐蚀性。(1)电解饱和naci溶液的离子方程式为,粗盐中常含ca2+、mg2+、so42-等杂质离子,可依次加入naoh溶液、_ 、稀盐酸来进行提纯。(2)下列方法可用于海水淡化的是 。(填字母) a.蒸馏法 b.萃取法 c.过滤法(3)工业上用电解法制mg时,通常在mgcl3中加入cacl3,其原因是:增加电解质的密度,便于分离出熔融的镁: 。(4)用母液(含n+、k+、mg2+、c1-、br-等离子)提取溴,其生产流程如下: 若吸收塔中的溶液含bro3-,则吸收塔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母液中通入cl2已获得含溴的溶液,为何还需经过吹出、吸收、酸化来重新获得含br2的溶液 。向蒸馏塔中通人水蒸气加热,控制温度在90左右进行蒸馏的原因是 。19.(12分)某研究小组同学通过下列流程制取不溶于水和稀琉酸的黄钾铵铁矾 knh4fex(so4)y(oh)z,并通过实验测定样品中黄钾铵铁矾的有关组成。实验测定: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加入稀盐酸中充分溶解,将所得溶液转移至容器瓶并配制成loo.ooml 溶液a。量取25.00ml溶液a,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至沉淀完全,过滤、洗涤、干燥至恒重,得到白色固体9.32g。量取25.00ml溶液a,加入足量ki,用2.000 mol l-1na2s2o3溶液进行滴定(已知反应为i2 + 2 na2s2o3 2nai + na2s4o6 ,消耗30.00ml n na2s2o3溶液至终点。(1)在knh4fex(so4)y(oh)z中x、y、z的代数关系式为 。(2)若加入h2so4将ph调节为2,则溶液c(fe3+ ):n(so42-)应为 mol l-1(已知ksp fe (oh)3) =4.0x10-38)(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15-2016学年江苏省无锡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zip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53856164.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