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历史选修一.ppt_第1页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历史选修一.ppt_第2页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历史选修一.ppt_第3页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历史选修一.ppt_第4页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历史选修一.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课标内容要求 1 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 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 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 认识其特点 3 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 单元二导言 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变法的背景 春秋战以前的政治经济制度是什么 春秋战国时期的时间和时代特征 必修1 西周的政治制度之一 分封制 必修1 西周的政治制度之一 宗法制的大宗 小宗 生产力发展 决定 生产关系改革 决定 上层建筑改革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指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的总和 包括国家政府机器 法律与意识形态 政治 法律制度 军队 警察 法庭 监狱 政府部门 党派等国家机器和政治组织 一 社会变化的新气象 春秋战国变法的时代背景 改革的必然性 春秋战国的概念 东周开始 c770年 周平王迁都洛邑 洛阳 东周的分期 春秋和战国时期 前770年 前221年 时代基本特征 大动荡 大变革 大发展大动荡 战乱频繁 政局动荡 春秋 诸侯争霸战争 战国 兼并战争 大变革 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奴隶制日益瓦解 封建制度逐步确立 大发展 生产力进步 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思想文化繁荣 商业发展的表现 一 社会经济的发展 生产力的进步 1 农业生产的发展 2 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3 商业日趋活跃 铁农具和牛耕推广 兴修水利 农田施肥 开垦荒地 冶铸 纺织 漆器工艺等都有新的成就 出现邯郸 临淄 宛 陶等商业中心 必修2 打破了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 出现了许多大商业 由公田到私田实质 生产关系的转变 社会阶级关系变化 二 生产关系的变动 封建生产关系的出现 1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2 产生新的阶级力量 新兴地主 自耕农 要求 进一步解放生产力 三 上层建筑的变化 改革变法 1 原因 社会的发展要求废除旧制度 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 2 变革的内容 五 文化繁荣 思想创新 人才辈出 1 背景 2 表现 百家争鸣 3 诸侯国变法的思想理论武器 法家 统治者 春秋 争霸战争 战国 兼并战争 四 军事上战争频繁 富国强兵成为各国改革的内在动力 富国强兵 关于p19 学思之窗 参考答案 1 原因 思想是现实的反映 战国兼并战争迫使各诸侯国发展经济 富国强兵 法家思想产生于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兵家思想产生于战争实践 2 关系 只有变法才能富国强兵 只有富国强兵才能在兼并战争中战胜对手 兵家和法家都重视战争 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识 变法改革和战胜攻取有什么关系 二 风起云涌改革和变法 一 春秋时期的改革 1 齐国管仲的改革 相地而衰 cui 征 实质上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2 鲁国的改革 公元前594年 初税亩 履亩而税 公开承认了土地私有 经济 发展工商业 改革赋税制度 相地而衰征 军事 整顿和发展军备 3 春秋时期变法的局限性 这些改革主要针对经济基础方面 没能触及到上层建筑 性质 齐国的管仲改革 战国时期形势图 bc4世纪中期 二 战国时期的改革 商鞅变法前 1 经济基础 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 封建土地私有制 2 阶级基础 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 3 内在动力 统治者希望 富国强兵 4 著名变法 1 魏国李悝变法 2 楚国吴起变法 1 魏国的李悝变法 bc445年经济 发展农业 尽地力之教 推行 平籴法 政治 制定 法经 加强法制 作用 2 楚国的吴起变法 bc4世纪初期政治 限制贵族权力 免余官 减俸禄 禁私托经济 变相没收旧贵族土地 军事 用节余财力养兵 奖励军功 作用 2 战国时期的改革和变法 商鞅之前 平籴法 李悝平抑粮价的措施 他认为粮价若太贱则伤农 太贵则伤民 城市居民 因太贵太贱 都不利于统治 于是他实施 平籴法 做法是 丰收年按年成的丰收情况 国家收购多余的粮食 歉收年则按歉收的程度 国家拿出收购的粮食平价卖出 这样 虽遇饥馑水旱 籴不贵而民不散 只有 民不散 政权才能巩固 这就是 平籴法 的目的 法经 法经 是维护封建国家的统治秩序 保护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的有文字可考的较为系统完备的刑法法典 后来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以及汉代的法律 都受到它的极大影响 它为历代封建法典所宗 对战国变法的评价 经济基础 封建土地私有制取代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 政治基础 新兴地主势力壮大 要求通过改革 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 发展封建经济 各国统治者 希望通过变法 实现富国强兵 战国变法运动成为强大的时代潮流 公元前七世纪后期 秦穆公 益国十二 开地千里 遂霸西戎 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秦国的地理环境和不利状况 三 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 一 秦国改革的必要性 公元前7世纪后期 秦穆公称霸西戎 但没有改变秦国的落后面貌 二 秦献公改革 bc4世纪初 内容 废除人殉制度 迁都栎阳 制定户籍制度结果 没有改革落后的整体面貌 为商鞅变法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1 有利因素 政治 君权集中 思想 重法家学说 民风 质朴 尚武 2 机遇 晋国力量削弱 三家分晋 中原士人游说各国 为秦国招揽贤能提供了可能性 三 秦国的历史机遇 四 秦孝公重用商鞅主持变法 抓住历史机遇 秦国改革的主观因素 秦孝公 受辱而发愤图强 商鞅 法家学派 到秦辅佐改革变法 秦孝公bc361 bc338年 早年立志 出生于卫国贵族家庭热衷于法家学说有强烈的从政愿望 初投魏国 建功立业的首选目标是魏国得到公孙痤的赏识没有被魏惠王重用 弃魏从秦 秦孝公求贤若渴商鞅提出治国平天下的主张得到秦国的重用 秦国政坛唱主角的新人 因守旧势力的攻击被处以车裂之刑 卫国人 姓公孙 名鞅 被秦封为商君 称卫鞅 商鞅 小结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 根本原因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出现 经济基础 新兴地主的推动 阶级基础 竞争生存的需要 直接原因 思想理论基础 1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所反映的社会矛盾是 a 奴隶和奴隶主的矛盾b 农民与地主的矛盾c 平民和奴隶主的矛盾d 新兴地主和奴隶主贵族矛盾2 下列事件 不属于封建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的是 a 管仲改革b 李悝变法c 吴起变法d 商鞅变法3 战国时期各国国君变法的根本动力是 a 生产力迅速发展b 称雄天下的欲望c 阶级斗争十分尖锐d 东周王室日益衰微 4 战国时期各国国君变法的直接动力是 a 生产力迅速发展b 称雄天下的欲望c 阶级斗争十分尖锐d 东周王室日益衰微5 战国时下列不支持变法运动的人是 a 占有大量私田的奴隶主b 战场上立功的将士c 依靠奴隶劳动生存的奴隶主贵族d 拥有雄厚资财的大商人6 春秋与战国时期改革的不同之处主要是 a 改革的内容b 改革的方式c 改革的性质d 改革的结果 思路引领 生产力发展引起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 经济基础的变化 必然引起上层建筑的改革 答案提示 春秋战国时期 生产力迅速发展 社会经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进一步削弱了人身依附关系 引起了阶级关系的变化 新兴地主和自耕农出现 新兴的地主和自耕农要求打破束缚 进一步解放生产力 而经济基础的变化 必然会引起上层建筑的改革 因此 改革变法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 春秋战国时期 各诸侯国实施改革变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 春秋战国时期除商鞅变法外 还有哪些国家进行的改革变法影响比较大 答案提示 春秋时期 社会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变革已经开始 著名的有齐国管仲改革和鲁国的改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