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信息技术下册课件.ppt_第1页
五年级信息技术下册课件.ppt_第2页
五年级信息技术下册课件.ppt_第3页
五年级信息技术下册课件.ppt_第4页
五年级信息技术下册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宝 大熊猫 张林海制作 目录 1 大熊猫的分布 2 大熊猫的生活习性 3 大熊猫的主要食物 4 大熊猫独特的性格 5 大熊猫的对世界的影响 谢谢欣赏 大熊猫的分布 只限于我国长江上游向青藏高原过渡的高山深谷地带 包括秦岭 岷山 邛崃山 大小相岭和大小凉山等山系 秦岭山系分布于南麓 主要分布的县是佛坪 一般分布的县是洋县 仅有少量分布的县有太白 宁陕 周至等 岷山系除甘肃文县为一般分布外 其余都分布于四川 在四川主要分布的县有平武 青川和北川等三县 一般分布的有南坪 松潘 茂汶等县 少量分布的县有安县 绵竹 彭县 什邡和都江堰市 邛崃山系主要分布的县有宝兴 汶川和天全等 一般分布的县有大邑和芦山 仅少量分布的县有邛崃 崇庆 康定 泸定等 大小相岭除洪雅和冕宁为一般分布县外 仅有少量分布的县有荥经 石棉 汉源 九龙等 大小凉山除马边 美姑和越西有一定数量外 仅有少量分布的县有甘洛 峨边和雷波等 潘文石 1988 马国瑶 1988 胡锦矗 1985 大熊猫的生活习性 大熊猫栖长江上游各山系的高山深谷 为东南季风的迎风面 气候温凉潮湿 其湿度常在80 以上 故它们是一种喜湿性动物 它们活动的区域多在坳沟 山腹洼地 河谷阶地等 一般在20 以下的缓坡地形 这些地方土质肥厚 森林茂盛 箭竹生长良好 构成为一个气温相对较为稳定 隐蔽条件良好 食物资源和水源都很丰富的优良食物基地 大熊猫栖息于海拔2000 3000米的落叶阔叶林 针阔混交林和亚高山针叶林带的山地竹林内 无固定巢穴 边走边吃 喜单独活动 四处悠荡 常在大树下或竹林内卧睡 视觉较差 行动锾慢 但能快速而灵活地爬上高大的树木 并能泅渡湍流的河溪 主要以竹类的竹笋 竹叶为食 偶尔也捕食小动物 发情期为每年4 5月份 也有秋季交配的 每胎1仔 偶见2仔 大熊猫的主要食物 大熊猫的食谱非常特殊 几乎包括了在高山地区可以找到的各种竹子 大熊猫也偶尔食肉 通常是动物的尸体 有时也吃竹鼠 大熊猫独特的食物特性使它被当地人称作 竹熊 竹子缺乏营养 只能提供生存所需的基本营养 大熊猫逐步进化出了适应这一食谱的特性 在野外 除了睡眠或短距离活动 大熊猫每天取食的时间长达14个小时 一只大熊猫每天进食12 38公斤食物 接近其体重的40 大熊猫喜欢吃竹子最有营养 含纤维素最少的部分 即嫩茎 嫩芽 和竹笋 大熊猫栖息地通常有至少两种竹子 当一种竹子开花死亡时 竹子每30 120年会周期性地开花死亡 大熊猫可以转而取食其他的竹子 但是 栖息地破碎化的持续状态增加了栖息地内只有一种竹子的可能 当这种竹子死亡时 这一地区的大熊猫便面临饥饿的威胁 我是吃竹子的 我和他吃的一样 大熊猫独特的性格 大熊猫性情温顺 姿容可掬 行动逗人喜爱的大熊猫是人们最喜爱的野生动物园之一 现已被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选用作会徽 其体长120 180厘米 尾长10 20厘米 尾长10 20厘米 体重60 110千克 头圆而大 前掌除了5个带爪的趾外 还有一个第六圆而大 前掌除了5个带爪的量趾外 还有一个第六趾 躯干和尾白色 两耳 眼周 四肢和肩胛部全是黑色 腹部淡棕色或灰黑色 大熊猫常常分散独栖于茂密的竹丛中 故得雅号 竹林居士 我是 竹林居士 大熊猫独特的性格 大熊猫的面部缺乏表情 一般通过视觉 嗅觉和听觉来保持种群之间的通讯联系 其中嗅觉最为重要 在它的肛门两侧各有一片裸露的区域 是肛周腺的所在地 这种腺体可以分泌一种闻起来带酸味的物质 它常在高大的树干基部或者其他显著的物体如石块 土堆等 用肛周腺的分泌物涂抹 同时也用粪便和尿液等 作为互相之间识别的标记 表明各自所在的地理位置 大熊猫对世界的影响 距今几十万年前是大熊猫的极盛时期 曾广泛分布于中国东部 后来同期的动物相继灭绝 大熊猫却孑遗至今 并保持原有的古老特征 因而被誉为 活化石 如今大熊猫分布范围已十分狭窄 仅限于中国的秦岭南坡 岷山 邛崃山 大小相岭和凉山局部地区 迄今为止 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几乎濒临绝迹的大熊猫 只有在我国的四川 陕西 甘肃部份地区的深山老林中才能找到它们的身影 目前全世界的大熊猫总数仅1000只以下 而且数量在不断减少 根据科学统计有78 的雌性大熊猫不孕 有90 的雄性大熊猫不育 这就给大熊猫的繁殖带来了许多困难 在200多万年前的更生世早期到100万年前的更生世中晚期 大熊猫已经广布于我国南半部 组成了大熊猫 剑齿象动物群 今天该动物群的许多种已经绝灭 而大熊猫却一直活下来 所以大熊猫有 活化石 之称 100多年来 从大熊猫的形态解剖 化石材料 行为生态等多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 仍未得出结论 近年来科学家们又从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方面进行研究 使分类研究有了更深入的发展 但仍然未取得一致的认识 得出统一的结论 大熊猫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而能够生存到今天 反映了它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但是 由於受历史发展因素的不利影响 使它目前已处於一种濒危状态 在各种不利因素中 其内在原因是由於食性 繁殖能力和育幼行为的高度特化 外在原因则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