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7毕业设计 天线放大器.doc

毕业设计7毕业设计 天线放大器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35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541524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350.06K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15-11-29 上传人:QQ28****1120 IP属地:辽宁
6
积分
关 键 词:
电气电子毕业设计论文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7毕业设计 天线放大器,电气电子毕业设计论文
内容简介:
1 前 言 当我们接收远距离的电视节目时,电视信号一般都比较微弱,这时需要使用方向性强、增益高的多单元电视天线,还需将天线架设在尽可能高的地方。如感到接收情况还不够理想,则需在天线与电视机之间再加装天线放大器,以提高接收灵敏度,使电视机的图像稳定,伴音良好。 使用天线放大器后,就好比给电视机加上了 望远镜 ,它能够对天线接收到的微弱的电视信号进入放大。通常天线放大器下能把电视信号放大到十几倍甚至更大些。 天线放大器实际上是一种超大高频带放大器,各种型号的天线放大器的接收频道、频率范围以及整机增益都有所不同。 天线放大器在无线电视接收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弱信号通过它能显著提高输出电平,从而改善信噪比,使收到的电视图像更为理想。天线放大器对接收信号的处理方式有:放大后再混合与混合后再放大两种电路。从字眼上看好像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这几个字的位置调换了一下,实际上这两种电路的天线放大器使用效果截然不同。在电视信号较多和有强信号的地方,放大后再混合的天线放大器明显优于混合后再放大的天线放大器。理由是混合后再放大的天线放大器其放大集成电路因工作频带过宽和强弱信号差别过大,易使其进入非线性状态,而造成强信号干扰弱信 号。所给出的两种放大器,可根据所在地区电视信号情况择优选用其中的一种电路。 有线电视行业同仁数年的不断追求的探索 ,中国有线电视事业经历共用无线光纤网、 IP 热到今天的数字电视化的进程后,终于技术和市场两方面都找到了可支撑的清晰的成功的发展方向。从技术上,终于实现了在同一根电缆上以比较低的成本为广大家庭及企事业单位送去丰富的模拟广播电视、数字广播电视、大量专业的数字频道,交互式视频业务、宽频带因特网接入、电缆电话和 Voice over IP 等综合业务。 nts 2 第 1 章 直流稳压电源 1.1 概述 1.1.1 演示电 路 如图 1.1所示, T为电源变压器, V为桥式整流, C1、 C2、 C3为滤波电容, CW7812为三端稳压器。 图 1.1 1.1.2 稳压电源 一般直流稳压电源的组成如图 1.2所示。其中包括四个组成部分,现将它们的作用分别说明。 一、电源变压器 电网提供的交流电一般为 220V(或 380V),而各种电子设备所需要直流电压的幅值却各不相同。因此,常常需要将电网电压先经过电源变压器,然后将变换以后的副边电压再去整流、滤波和稳压,最后得到所需要的直流电压幅值。 二、整流电路 整 流电路的作用是利用具有单向导电性能的整流元件,将正负交替的正弦交流电压整流成为单向的脉动电压。但是,这种单向脉动电压往往包含着很大的脉动成分,距离理想的直流电压还差得很远。 nts 3 三、滤波器 滤波器由电容、电感等储能元件组成。它的作用是尽可能地将单向脉动电压中的脉动成分滤掉,使输出电压成为比较平滑的直流电压。但是,当电网电压或负载电流发生变化时,滤波器输出直流电压的幅值也将随之而变化,在要求比较高的电子设备中,这种情况不符合要求的。 四、稳压电路 稳压电路的作用是采取某些措施,使输出的直流电压在电网电压或负载电流 发生变化时保持稳定。 1.2半导体二极管 1.2.1 半导体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二极管的伏安特性与 PN 结的伏安特性基本相同,仍具有单相导电性,但由于在正向导通时电极接触和引线电阻的存在,使正向电流有所减小;在反向导通时由 PN结表面漏电流的存在,使反向电流稍有增大,且随着反向电压的增大反向电流也有所增加,如图 1.3所示,下面分段分析。 图 1.3 二极管伏安特性曲线 1.正向特性 当 U0时,即处于正向特性区域。正向区有分为两段: 当 0UE), UCC 通过 Rc 给集电结提供反向偏置电压( UCUB),即 UCUBUE,实现了发射结的正向偏置,集电结的反向偏置。图 2.2 为 PNP 管的偏置电路,和 NPN 管的偏置电路相比,电源极性正好相反,同理,为保证三极管实现放大作用,则必须满足 UCUBUE。 图 2.1 NPN型三极管的外部电路 图 2.2 PNP型三极管的外部电路 nts 12 2.1.2 三极管的特性曲线 现在用三极管的输入、输出特性曲线, 来全面地描述三极管各级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 一、输入特性 当 UCE不变时,输入回路中的电流 IB与电压 UBE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为输入特性,可用以下表达式来表示: IB=f( UBE) UCE=常数 先来研究 UCE=0 时的输入特性曲线。由下图 2.3可见,当 UCE=0 时,从三极管的输入回路看,基极和发射极之间相当于两个 PN 结(发射极和集电结)并联,如下图2.4 所示。所以,当 b、 e 之间加上正向电压时,三极管的输入特性应为两个二极管并联后的正向伏安特性,见图 2.5中左边一条特性。 图 2.3 图 2.4 UCE=0 时三极管的输入回路 当 UCE 0 时,这个电压的极性将有利于将发射区扩散到基区的电子收集到集电极。如果 UCE UBE,则三极管的发射结正向偏置,集电结反向偏置,三极管处于入大状态。此时发射区发射的电子只有一小部分在基区与空穴复合,成为 IB,大部分将被集电极收集,成为 IC。所以,与 UCE=0 时相比,在同样的 UBE 之下,基极电流 IB将大大减小,结果输入特性将右移,见图 2.5 右边一条特性。 当 UCE继续增大时,严格地说,输入特性应继续右移。但 是,当 UCE大于某一数值(例如 1V)以后,在一定的 UBE之下,集电结的反向偏置电压已足以将注入基区的电子基本上都收集到集电极,即使 UCE再增大, IB也不会减小很多。因此, UCE大于某一数值以后,不同 UCE的各条输入特性十分密集,几乎重又叠在一起,所以,常常用 UCE大于 V时的一条输入特性(例如 UCE 2V)来代表 UCE更高的情况。 在实际的放大电路中,三极管的 UCE 一般都大于零,因而 UCE 大于 1V 时的输入特性更有实用意义。 nts 13 图 2.5 三极管的输入特性 二、输出特性 当 IB不变时,输出回路中的电流 IC与电压 UCE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为输出特性,其表达式为 IC f( UCE ) IB=常数 NPN三极管的输出特性曲线见下图。在输出特性曲线上可以划分为三个区域:截止区、放大区和饱和区。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图 2.6 三极管的输出特性 1.截止区 一般将 IB 0的区域称为截止区,在图 2.6中为 IB 0的一条曲线以下的部分,此时 IC 也近似为零。由于管子的各级电流都基本上等于零,所以三极管处于截止状态,没有放大作用。 其实当 IB 0时,集电极回路的电流并不真正为零,而是有上个较 小的穿透电流ICEO。一般硅三极管的穿透电流较小,通常小于 A,所以在输出特性曲线上无法表示出来。锗三极管的穿透电流较大,约为几十几百微安。可以认为当发射结反向偏置时,发射区不再向基区注入电子,则三极管处于截止状态。所以,在截止区,三极管的发射结和集电结都处于反向偏置状态。对于 NPN 三极管来说,此时 UBE 0,UBC 0。 2.放大区 在放大区内,各条输出特性曲线比较平坦,近似为水平的直线,表示当 IB 一定时 , IC 的值基本上不随 UCE 而变化。而当基极电流有一个微小的变化量 IB 时,相应的集电极电流将 产生较大的变化量 IC,比 IB放大倍,即 IC IB 这个表达式体现了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 在放大区,三极管的发射结正向偏置,集电结反向偏置。对于 NPN 三极管来说,nts 14 UBE 0, UBC 0。 3.饱和区 由上图 2.6中靠近纵坐标的附近,各条输出特性曲线的上升部分属于三极管的饱和区,见图中纵坐标附近虚线以左的部分。在这个区域,不同 IB 值的各条特性曲线几乎重叠在一起,十分密集。也就是说,当 UCE 较小时,管子的集电极电流 IC 基本上不随基极电流 IB 变化,这种现象称为饱和。在饱和区,三极管失去了放大作用,此时不能用放大区中的来描述 IC和 IB的关系。 一般认为,当 UCE UBE,即 UCB 0 时,三极管达到临界饱和状态。当 UCE UBE时称为过饱和。三极管饱和时的压降用 UCES 表示,一般小功率硅三极管的管压降 UCES0.4V。 三极管工作在饱和区时,发射结和集电结都处于正向偏置状态。对于 NPN三极管来说, UBE 0, UBC 0。 以上介绍了三极管的输入特性和输出特性。管子的特性曲线和参数是根据需要选用三极管的主要依据。各种型号三极管的特性曲线可从半导体器件手册查得。如欲测试某个管子的特性曲线,除了逐点测试以 外,还可以利用专用的晶体管特性图示仪,它能够在荧光屏上完整地显示三极管的特性曲线族。 2.1.3 三极管的主要参数 ( 1)电流放大系数 从前面分析可知,从发射区发射到基区的电子( Ie)只有少部分( IBN)在基区复合,大部分到集电区。当一个三极管制造出来时,其内部的电流分配关系已被确定。这个比值称为共射极直流电流放大系数 X,其表达式为 =ICN/IBN 可化解为 IC IB 把集电极电流的变化量与基极电流的变化量之比为三极管的共射极角流电流放大系数 ,其表达式为 = IC/ IB 其中 = 在选择 三极管时, 的值一般选 20 100,而高频管的值只要大于 10即可。 ( 2)反向饱和电流 ICBO ICBO 是指发射极开路,集电结在反向电压作用下,形成的反向饱和电流。常温下,小功率硅管的 ICBO 1微安,锗管的 ICBO在 10微安左右。 ICBO的大小反映了三极管的热稳定性, ICBO越小,说明稳定性越好。因此在温度变化范围大的工作环境中,尽可能选硅管。 ( 3)穿透电流 ICEO ICEO是指基极开路,集电极 发射极间加上一定数值的正向电压时,流过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电流。它与 ICBO的关系为 ICEO =( 1 + ) ICBO ICEO也受温度影响很大,温度升高, ICBO增大, ICEO增大。穿透电流 ICEO大小是衡量三极管质量的重要参数,硅管 ICEO的比锗管小。 ( 4)集电极最大允许电流 ICM 当集电极电流太大时,三极管的电流放大系数值下降。我们把 ic 增大到正常值下降到正常值的 2/3 时所对应的集电极电流,称为集电极最大允许电流 ICM。在实际使用中,流过集电极的电流 icICM。 nts 15 ( 5) 集电极 发射极的击穿电压 U( BR) CEO U( BR) CEO是当基极开路时,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的反向击穿电压。当温度上升时,击穿电 压 U( BR) CEO要下降,所以必须满足 UCE U( BR) CEO。 2.2基本共发射极放大电路 2.2.1 基本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组成及个元件的作用 1.电路的组成如下图所示。 图 2.7 基本共 (发 )射 (极 )放大电路 Rb:基极偏置电阻,为三极管基极提供合适的正向偏流。 Rc:集电极电阻,将集电极电流转换成集电极电压,并影响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 Ucc:直流电源,向 RL提供电能并给 V提供适当的偏置。 C1 , C2:耦合电容,有效的构成交流信号的通路,并避免信号 源与放大器之间直流电位的相互影响。 V:三极管,根据输入信号的变化规律,控制直流电源所给出的电流,使在 RL上获得较大的电压或功率。 2. 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 1)直流通路 所谓直流通路,是指当输入信号 Ui=0 时,在直流电源 Ucc 的作用下,直流电流所流过的路径。在画直流通路时,电路中的电容开路,电感短路,如下图 2.8( a)所示。 2)交流通路 所谓交流通路 .,是指在信号 Ui的作用下,只有交流电流所流过的路径。画交流通路时,放大电路中的耦合电容短路;由于直流电源 Ucc的内阻很小,对交流变化量几乎不起作用,故看 成短路。如下图 2.8( b)所示 . nts 16 (a) 直流通路 图 2.8 (b) 交流通路 2.2.2 基本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假设电路中的参数及三极管的特性能够保证三极管工作在放大区。此时,如果在放大电路的输入端加上一个微小的输入电压变化量 uI,则三极管基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压也将发生变,产生 uBE。因三极管的发射结处于正向偏置状态,故当发射结电压发生变化时,将引起基极电流产生相应的变化,得到 iB。由于三极管工作在放大区, 具有电流放大作用,因此,基极电流的变化将引起集电极电流发生更大的变化,即 ic 等于 ib 的倍。这个集电极电流的变化量流过集电极负载 Rc,使集电极电压也发生相应的变化。由图 2.9可见,当 ic 增大时, Rc上的电压降也增大,于是 Uce将降低,因为 Rc上的电压与 Uce之和等于 Vcc,而这个集电极直流电源恒定不变的。所以 Uce 的变化量 Uce 与 ic 在 Rc 上产生的电压变化量在数值上是相等而极性相反,即 Uce -Rc ic,在本电路中,集电极电压等于输出电压 uo,故 uo= - Uce。 综上可知,当输入电压有一个 变化量 ui 时,在电路中将依次产生以下各个电压或电流的变化量: uBE, iB, Uce, iC和 uo。当电路参数满足一定条件时,可能使输出电压的变化量 uo比输入电压变化量 ui大得多,也就是说,当 uo在放大电路的输入端加上一个微小的变化量 ui 时,在输出端将得到一个放大了的变化nts 17 量,从而实现了放大作用。 图 2.9 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原理图 2.3多级放大电路 2.3.1 多级放大电路的组成 1.多级放大电路的组成 多级放大电路的组成可用下图 2.10 的框图所示。其中,输入级与中间级的主要作用是实现电压 放大,输出级的主要作用是功率放大,以推动负载工作。 图 2.10 2.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 多级放大电路是由两级或两级以上的单级放大电路连接而成的。在多级放大电路中,我们把级与级之间的连接方式称为耦合方式。而级与级之间耦合时,必须满足: (1)耦合后,各级电路仍具有合适的静态工作点; (2)保证信号在级与级之间能顺利的传输过去; (3)耦合后,多级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必须满足实际的要求。 为了满足以上要求,一般常用的耦合方式有:阻容耦合、直接耦合、变压器耦合。 下面就介绍以一下阻容耦合: 我们把级与级之间 通过电容连接的方式称为阻容耦合方式。电路如下图 2.11 所示 : nts 18 图 2.11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 由上图可得阻容耦合放大电路的特点: ( 1)优点:因电容具有“隔直”作用,所以各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相互独立,互不影响。这给电路的分析、设计和调试带来很大的方便。此外,还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等 ( 2)缺点:因电容对交流信号具有一定的容抗,在信号传输过程中,会受到一定的衰减,尤其对于变化缓慢的信号容抗很大,不便于传输。此外,在集成电路中,制造大容量的 电容很困难,所以这种耦合方式下的多级放大电路不便于集成。 2.3.2 多级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和输入、输出电阻 一、电压放大倍数 在多级放在电路中,由于各级是相串联起来的,前一级的输出就是后一级的输入,所以多级放在电路总的电压放大倍数等于各级电压放大倍数的乘积,即 Au= Au1 Au2 Aun 其中 n为多级放大电路的级数。 但是,在分别计算每一级的电压放大倍数时,必须考虑前后级之间的相互影响。例如,可把后一级的输入电阻看作为前一级的负载电阻。 二、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一般来说,多级放大电路 的输入电阻就是输入级的输入电阻;而多级放大 电路和输出电阻就是输出级的输出电阻。 在具体计算输入电阻或输出电阻时,有时它们不仅仅决定于本级的参数,也 与后级的参数有关。例如 ,射极输出器作为输入级时,它的输入电阻与本级的负载电阻(即后一级的输入电阻)有关。而射极输出器作为输出级时,它的输出电阻又与信号源内阻(即前一级的输出电阻)有关。 在选择多级放大电路的输入级时和输出级的电路形式和参数时,常常主要考虑实际工作对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要求,而把放大倍数的要求放大次要地位,至于放大倍数可主要由中间各放大级来提供。 nts 19 第 3 章 天线放大器 3.1 天线放大器的概述 3.1.1 天线放大器的基本概念及组成 (一)、天线放大器按工作频段分,有 VHFL段( 1-5频道)放大器、 VHFH段( 6-12频道)放大器、 VHF段全频段放大器、 UHF全频段放大器、 VU型全频段放大器。以上均是宽带放大器,频道放大器是工作在电视频段内的某一频道,其宽带一般在 8MHz。 (二)、放大器性能与选用 1、放大器的噪声系数是一项重要指标,要得到清晰图像,必须保证足够的信噪比,因此放大器的噪声系数应尽可能低。特别是远离电视台的边远地区,天线接收的信号 本来就弱,对放大器的噪声系数要求更苛刻,通常专用于弱信号放大的天线放大器噪声系数应低于 3dB 。 由于近年来新的元器件不断问世,放大器的噪声系数已能做到 2dB 以下,这对弱信号地区使用非常有利。 2、天线放大器增益一般在 10-40dB,在选择放大器时不一定增益高效果就好,其实天线放大器应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在多数地区,尤其是个体接收用的放大器选用15-25dB最好,只有在接收频带范围所有信号都较弱才选用增益在 25-35dB的。实践证明,增益大于 40dB 的放大器效果不但不会提高,在有些情况下反而变差。 如在接收频 带内有强信号存在(包括干扰信号)就不能选用增益高的放大器,否则会造成交扰调制与互调。 3、最大输出电平是指在交扰调制限定的情况下,放大器高频道的输出电平通常将交扰调制为 -40dB 时的输出电平作为放大器的最大输出电平,如所放大的信号强弱差距大,应尽量选用输出电平高一些的放大器,以避免出现交扰调制。 对于放大器的抗交扰调制能力,放大器频带越宽抗交扰能力越差,单频道天线放大器最好,只要输入电平不是过高就不会有问题,但从使用角度来看,只有在共用天线系统前端才用单频道天线放大器。在个体用户接收时,很少采用单 频道放大器。因为不能像共用天线系统做的那样复杂,只能装一个放大器,为了增强抗交调能力,也可将信号分几段放大后再混合,例如, V、 U 段分开或 L、 H、 U 段分开,这样可大大提高放大器的性能,一般天线放大器最大输出电平 90dB V-110dB V。 4、反射损耗:表示放大器的输出阻抗匹配的程度。也可以用电压驱波比表示。放大器的驱波比通常在 2以下,即反射损耗大于 10dB。 (三 ) 天线放大器的作用 在有线电视系统中,当某个频道电视接收天线输出的信号电平比较低时, 会导致不能满足后续信号处理器、调制器等设备的动态工作范围 ;或会导致该频道的载噪比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此时需要在天线输出端设置天线放大器,对天线输出的弱信号进行放大,使其满足后续设备对电平的要求,且提高该频道的信噪比。 一个性能好的天线放大器,不光要做到电路设计合理、选用优质电子元器件,还要在制作工艺上下功夫,由于天线放大器频率高、频带宽、元器件的分布参数对其性能影响很大,一般在没有测试仪器的情况下,很难制作出性能理想的放大器。 nts 20 3.2 天线放大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3.2.1 天线放大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1. 首先介绍放大部分各元器件的作用 C6:信号输入端 C7、 R2、 R3、 C9:构成反馈电路,消除自激振荡 C10、 C11:作为旁路电容,使发射极交流接地 R5、 R6、 R7、 R8:作为限流电阻,防止电流过大,也可作为集电极的偏置电阻 R1、 R4:作为基极的偏置电阻 C12、 C13、 L1、 L2:起滤波作用,用来隔离来自电源的干扰信号 C8:使各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相互独立,互不影响 C14:信号输出 Re1、 Re2:发射极电阻,保证静态工作点稳定 V1、 V2:都采用 BFG93A,作为两级放大 表 3.1 放大部分元件参数表 元件名 参数值 元件名 参数值 C6 1000PF R3 330 C7 1000PF R4 36k C8 1000PF R5 200 C9 1000PF R6 200 C10 15PF R7 200 C11 15PF R8 200 C12 10 F L1 3 20T C13 10 F L2 3 20T C5 1000pF Re1 20 R1 36k Re2 20 R2 330 C14 1000PF 2.各参数的主要计算公式如下: IBQ=Ucc-UBEQ Rb+(1+ )Re (公式 1) =ICQ IBQ (公式 2) UCEQ UCC-ICQ(Rc Re) (公式 3) ICQ=IEQ (公式 4) AU(dB)=20 (dB) (公式 5) 其中对 BFG93A 作一 下简单介绍 : 其内部结构图如 3.1所示 : nts 21 图 3.1 BFG93A 内部结构图 表 3.2 BFG93A元件参数表 元件名 参数值 元件名 参数值 Cbe 84fF LE 0.04nH Ccb 17fF VCBO 20V Cce 191fF VCEO 12V L1 0.12nH VEBO 2V L2 0.21nH IC 50mA L3 0.06nH fc 1000MHz LB 0.09nH Ptot 200mW 3.其中电源部分的元器件的作用和工作原理见第 1章,其整个天线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如下: 该放大器由 220V 交流电经变压器降压 (18V),经整流、滤波、稳压之后输出 12V的直流电压,通过 C5、 C6、 L1、 L2 滤波之后,供放大电路使用,并为放大器提供适当的偏置,再通过 R5、 R6、 R7、 R8 分别送至每只三极管的集电极为其提供工作电压,然后经过 R2、 R4为 BFG93A提供正向偏流,再通过 R1、 C2、 R3、 C4组成的反馈电路消除自激振荡。 输入端用 75 欧的同轴电缆接天线,信号经过电 容 C1 耦合到放大管 V1 等元件组成的第一级放大器放大后再经 C3耦合进入由放大管 V2等元件组成的第二级放大器放大,放大后的信号经过 C7 耦合输出。由于 BFG93A 的一级放大增益为 10dB,两级放大增益达到了 20dB,由于线路损耗约为 1 2 dB,输出增益可达到 18 dB,再次 BFG93A允许通过 1GMHZ的带宽,所以满足此天线放大器的带宽 47 500MHZ。 其电路图如附录 3所示。 3.2.2 天线放大器的调试过程 调试原理如下: 1.校验仪器:本设计需用 RF 双通道宽带频率测试仪(即扫频仪)来调试的。根据天 线放大器的频率范围 47 500MHZ,可调整扫频仪的中心频率为 550MHZ,扫频宽度选择全扫,频标方式选择 100MHZ,通道选择 A 通道。然后开始校线,大扫频仪的输入线端口与输出线端口短接,通过调节粗、细调按钮,是基准线与参考线大致重合nts 22 即可。 2.调试过程:把 75欧同轴电缆线插入天线放大器的输入口,用扫频仪的 RF输入端接天线放大器的输出口,然后通电观察波形,观察增益是否大于或等于 18dB,若没达到要求则调节反馈电路,直到符合标准为止。其波形如图 3.2所示: 图 3.2 调试波形图 其中,平坦度( S)在 47 550MHZ 内要求 2dB。 3.3天线放大器的使用注意事项 3.3.1 使用天线放大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安装位置天线放大器通常由放大部分和电源供给两部分组成。在天线馈线较短(一般指使用室内天线)的情况下,天线放大器可放在电视机旁;当天线架设得较高、馈线较长时,则两部分应分开安置,放大部分经防水盒密封后,最好能安装在离天线振子 1 1 5m 的支撑杆端部,电源供给部分可放在电视机附近,这样能改善电视信号的信噪比。 2.频道必须相符天线放大器一般分甚高频和特高频两 大类。甚高频型的能放大1 12 频道的电视信号,特高频型的能放大 13 68 频道的电视信号。使用时,天线放大器应该与所要接收的电视频道相符合。 3.注意阻抗匹配天线放大器与天线输出端的输出阻抗以及电视机的输入阻抗都应该相匹配。馈线不要太长,也就是说,天线不能架得太高、太远。否则,虽然给电视机加了天线放大器,但增大后的信号还会在输送给电视机的过程中被严重衰减,致使接收效果提高甚微。另外,天线放大器的输入与输出馈线不能重叠,也不能靠得太近,以免产生反馈或干扰。 4.必须选择增益各种型号的天线放大器的增益有所不同, 一般有高低之分。高增益天线放大器通常增益为 30 60dB,与多频道八木天线配合,能接收几百公里外的电视节目。低增益天线放大器有 20 4OdB 的增益,能接收几十公里外的节目。选用时要作适当选择,但并非增益越高越好。 5.检查安装效果若用室内大线接收到的图像效果较差,而安装室外天线时可获得良好的效果,则用放大器后仍可使用室内天线。如果安装天线放大器后,电视机的收看效果没有明显变化,或者收看效果比以前差,则是安装错误所引起的,应仔细检查后再按正确的安装方法纠正。 6.有良好的天线和避雷设备如使用室外天线的电视 机用户需安装天线放大器 ,必须有良好的多单元天线与之配合,并要安装好避雷设备,以防雷击。 nts 23 结 束 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国广播电视业与其他信息产业一同走上了信息数字化快车道,进入了发展新时期。业务上消除了与其他通讯信息业间的技术隔膜。中国加入 WTO 后,国内电信市场将逐步开放,广电业应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借重组之机,走体制创新与产业化发展之路,开发传统多媒体数据业务及新型“常带”数据广播系统,占领第三代综合性多媒体数据广播或第五媒体市场。 公司给我们的题目是低噪声, 宽频带天线放大器,并给了一系列的技术要求,虽然业内人士看起来这个题目比较简单,但是对于我们这种没怎么接触过设计的学生来说,做起来也不是那么称心如意。刚拿到题目时,一头雾水,不知道从何入手,后来通过上网和去图书馆查阅资料,我大体列出了提纲,由于初次接触,俗话说 “万事开头难”,我们请教了公司的一些老师,在他们的精心指导下,设计慢慢进入了正轨。 本设计主要研究分析了天线放大器的设计方法,介绍了天线放大器的性能,同时还介绍了天线放大器的组成, 它的设计主要分两大部分,即电源部分和放大部分。 设计过程中我们用到了 Protel99 AutoCAD画图工具等软件画出电路图和波形图,电路设计用到了整流滤波电路反馈电路和多级放大电路,还用到二极管和三极管的特性,设计中二极管采用的是 IN4001(电源部分)三极管采用的是 BFG93A(放大部分)和 CW7812(电源部分)。这是 一种频带宽、增益大、输出信号稳定、成本低的全频道天线放大器,它 主要 由前级放大级和后级放大级组成的 两级 放大 电路 组成 。当接收信号场强较弱反射波较多或干扰较大时,使用普通天线不能保证前端对输入信号的质量要求,这时就要求采用宽频带低噪声高增益天线放大器,这 种放大器也可用于离发射台较远地区的电视接收要求。 在设计过程中也不是意想中的那么顺利,比如电源部分设计电容电阻的参数没有取精确,做出来的电源达不到要求,误差很大,还有放大部分刚开始做出来增益不够,通过老师的耐心指点一次又一次的修改不足之处,经过多日的努力,设计中的错误被一一解决,最后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讨论和指出不足之处,设计基本完成了,再慢慢修改比较细微的地方以使设计更加完善具体。 大学生活即将进入尾声,在这三年的学习生活中,我不但学到了更多的文化理论知识,在设计中通过自己亲自动手实践也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达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目的,同时让我的德、智、体、美也得到了全方位的发展,为我们进入社会奠定了基础。特别是在最后的毕业设计中,更让我受益匪浅,它贯穿大学学过的众多专业知识,这样不但再次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也大大增强了我的动手动脑能力,把复杂简单化,把学习工作化。 通过这一个月的时间,我按要求完成了这次设计,通过这次设计,让我意识到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遇到困难要迎难而上,认真对待,要么做,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好。虽然本次设计以完成,但是由于学生水平有限,还存在着不足之处,希望在以后的 时间里能取长补短,更进一步完善它。 nts 24 参考文献 1周雪等编著 .模拟电子技术 .西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2 年 2杨长春主编 .2002 年电子报合订本 .成都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 年 3潘云忠等编著 .卫星电视与有线传播安装调试与维修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1年 4杨素行主编 .清华大学电子学教研组编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年 5姚秀芳、杨梅等主编 .电子线路基础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5.年 6何希木、张明莉编著 .新型稳压电源及应用实 例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年 nts 25 谢 辞 在设计中,我们查阅和参考了多种书籍,从中得到许多教益和启示。公司的指导老师对此设计给予了大力支持和热心帮助,特别是在吴老师的耐心指导下,让我们能很快的熟悉设计,同时本小组学生相互查阅资料,相互指出缺点,并提出良好的设计意见,在此,向各位老师和同学致以诚挚的谢意。 作者简介 姓名:梁素兰 性别:女 出生年月: 1985.3.16 民族:汉 E-mail: nts 26 附录 1 W7800 系列三端集成稳压器的主要 性能参数 电 参 数 名 称 输出电压 输入直流电压 最 大 输 入 电 压 最 小 输 入 电 压 电压调整率 电 流 调 整 率 输出电阻 最 大 输 出 电 流 峰 值 输 出 电 流 输 出 电 压 温 漂 最大耗散功率 符号 UO UI UImax UImin SV Si r0 IOM IOP ST 单位 V V V V % / V % m A A mV/ W W7805A 5 10 35 7 0.1 0.1 17 1.5 3.5 1.1 15 W7806A 6 11 35 8 0.1 0.1 17 1.5 3.5 0.8 15 W7809A 9 14 35 11 0.1 0.1 17 1.5 3.5 1 15 W7812A 12 19 35 14.5 0.1 0.1 18 1.5 3.5 1 15 W7815A 15 23 35 17.5 0.1 0.1 19 1.5 3.5 1 15 W7818A 35 20.5 0.1 1 nts 27 18 26 0.1 22 1.5 3.5 15 W7824A 24 33 40 27 0.1 0.1 28 1.5 3.5 1.5 15 注:( 1) Si= UL/UL 100%(电流由 0 IOM)。 (2) 加 200mm 200mm 的散热片。 nts 28 附录 2 常用小功率整流二极管型号 VRM(V) IP=1A VPM1.0 VTJM=175 IP=1.5A VPM1.0 VTJM=175 IP=2A IP=3A VPM1.2 VTJM=170 50 1N4001 1N5391 PS201 1N5400 100 1N4002 1N5392 PS202 1N5401 200 1N4003 1N5393 PS203 1N5402 300 1N5394 1N5403 400 1N4004 1N5395 PS205 1N5404 500 1N5396 1N5405 600 1N4005 1N5397 PS207 1N5406 800 1N4006 1N5398 PS208 1N5407 1000 1N4007 1N5399 PS209 1N5408 VRM 最高反向工作电压, IP 额定整 流电流, VPM 最大正向压降, TJM 最高结温。 nts 29 附录 3 天线 放大器的电路原理图 nts 30 附录 4 常用符号一览表 1.器件 (分立元件 ) 1)器件名称 V 二极管、三极管、晶闸管、场效应管 A 放大器 T 变压器 2) 器件管脚名称 b 三极管基极 c 三极管集电极 e 三极管发射极,单结晶体管发射极 2.电压与电流 1)电源电压 ( 1)符号规定 大写的英文字母 U,下脚标采用大写的英文字母,并用双写该字母。 ( 2)符号使用 UBB单 结晶体管的电源电压 Ucc 晶体三极管集电极电源电压 2) 电流与电压 ( 1)符号规定 英文小写字母符号 u( i) ,其下标若为小写字母,则表示交流电压(电流)瞬时值。 英文小写字母符号 u( i) ,其下标若为英文大写字母,则表示为含有直流的电压(电流)瞬时值。 英文大写字母符号 U( I) ,其下标若为英文小写字母,则表示正弦电压(电流)有效值或幅值。 英文大写字母符号 U( I) ,其下标若为英文大写字母,则表示直流电压(电流)。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毕业设计7毕业设计 天线放大器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541524.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