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福建省福州格致中学高一上学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doc

2015-2016学年福建省福州格致中学高一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zip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54165060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94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0-03-05 上传人:伐*** IP属地:宁夏
15
积分
关 键 词:
2015 2016 学年 福建省 福州 格致中学 高一上 学期 考试 试题
资源描述:
2015-2016学年福建省福州格致中学高一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zip,2015,2016,学年,福建省,福州,格致中学,高一上,学期,考试,试题
内容简介:
2015-2016学年福建省福州格致中学高一上学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2、请将准考证条码粘贴在右侧的条码粘贴处的方框内3、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字体工整4、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的答题区内作答,超出范围的答案无效,在草纸、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43题,每题2分,共86分)1.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它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在于要告诉人们关于希腊文明或中世纪中国我们所知的一切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在这里,布罗代尔强调的是a史学是当代人的历史认识 b以探索的精神研究历史c史学无需穷尽人类的文明史 d从文明传承的角度研究历史2.1787年6月4日,富兰克林说:第一个放在掌舵位置上的会是个好人,后继者怎么样,就只有天知道了。为了减少这种担忧,美国在制度上 ( )实行联邦制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总统由选举产生实行总统制a b c d3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1840年以前是我们对人家不公正,1840年以后是人家对我们不公正。”对此理解不合理的是 a前一个“不公正”指中国自认是天朝上国,视外国为蛮夷b后一个“不公正”指列强发动侵略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c后一个“不公正”主要是前一个“不公正”引起的d西方对中国不公正的原因在于工业革命后商品输出需要.4. 1792英国派出以马戛尔尼为首的访华使团借口给乾隆皇帝祝贺八十寿辰来到中国,并趁机提出如下要求:划一块地方或一个岛供英国商人居住、将几个城市开口通商、英国货物免征税或少征税。这些要求a乾隆皇帝当场答应以示恩宠 b鸦片战争以后基本得到满足c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才得以满足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后得以满足5 美国“门户开放”政策被列强接受后,美国认为“外交上从来没有比此更辉煌和更大的胜利。”“它保护了现在的利益,保护未来的利益,使美国立于一个牢不可破的地位。”这主要是由于a是美国侵华政策进入新阶段的标志b形成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同盟,确立了美国盟主地位c防止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既得了利益又获得中国政府的感激d中国市场对于美国商品自由开放,美国凭借其精美商品扩展中国市场61880年,薛福成写道:“中国立约之初,有视若寻常而贻害于无穷者,大要有二:一则曰,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一则曰,洋人居中国不归中国官管理也。”在他看来,对近代中国“贻害于无穷”的是 片面最惠国待遇 领事裁判权 开设工厂 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a b c d7日本著名历史学家井上清先生曾于1972年撰写了一部专著,题为“尖阁”列岛-钓鱼岛的历史解析。他在书中指出,作为一个历史学家,他经过查阅历史文献而断定:钓鱼岛在日本染指之前并非“无主地”,而是中国的领土。钓鱼岛是台湾的附属岛屿。历史上日本割占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是通过下列哪一条约? 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d二十一条8 从南京条约到马关条约反映出列强侵华的主要发展趋势是a从经济侵略到政治侵略 b从开口通商到割占土地c从单独侵华到共同侵华 d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9对于中国近代史,鲁迅先生有自己的见解:“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中国近代史上,迫使西方列强采取“以华制华”策略的历史事件是a洋务运动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 d维新变法10 以下是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四位中国人聊天的一些话。张义说:“我看到过慈禧太后出逃。”李辛说:“我参加过义和团运动。”王平说:“我家住在东交民巷。”赵洋说:“我家周围的炮台都拆毁了。”他们当中谁的话不符合当时的现实 a张义 b李辛 c王平 d赵洋11. 近代史上某条约规定:“上谕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刻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这标志着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外国势力控制了中国官员的选拔c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被粉碎 d清王朝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12左宗棠病逝后,有人评论说:“绝口不谈和议事,千秋唯有左文襄。”左宗棠哪些行为应受到人们如此称颂消灭阿古柏侵略势力 收复除伊犁外的新疆地区领导台湾人民进行反割台斗争 建立新疆行省a b c d13当代著名历史学家雷颐在谈及民族主义时说:“一个正义的运动,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民族主义也一样。没有理性的指导和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下列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a辛亥革命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d国民革命运动14闻一多的七子之歌写道:“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母亲! 我要回来,母亲!”与“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被割占有关的条约是 a马关条约 b北京条约 c辛丑条约 d南京条约15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 b自强、求富c习兵战不如习商战 d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16.下图所示为1904年驻日大使的杨枢的一则奏折(部分),造成该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甲午战争后后国人的救国思潮由物质层面转向制度层面b甲午战败后,国人救国求速成,学习文科较易入门c日本近代化起步时间短,科技不如欧美发达d中国儒家文化传统一向重道轻器,重人伦轻科技17. “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其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材料中的“转折点”是 a.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8. 甲午战争期间,清政府禁止本国报纸派记者采访战争过程,也拒绝外国记者随军采访。日本政府则启动了所有的宣传机器,宣传本国的开战立场,主张战争的正当性,允许外国记者随军采访和外国武官随军观战,赢得了西方国家的好评。清政府这一做法实质上是a未认识到舆论导向的重要性b出于军事保密的需要c专制体制加强对信息的管控 d担心西方列强的干涉19. 新中国史学界对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定位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上世纪90年代以前强调革命史观(反封建反侵略斗争),近些年来强调现代化史观(从传统农业社会向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趋势)。以下不能同时体现革命史观和现代化史观的是a太平天国提出的资政新篇 b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抗日战争20. 不同史观让我们从不同角度去看待历史,对于鸦片战争,中英两国史学界也有完全不同的看法。以下属于近代化史观看待的是:a中英战争 b通商战争c鸦片战争 d夷匪犯境21. 旅日学者宗泽亚在清日战争中谈到“历史的真实不能完全用那些惯用的身陷绝境、弹尽粮绝、敌强我弱、被迫撤离等,颇有开脱战败责任的词汇。清日战争中,清军的处境恰恰与惯用语的状况完全相反清国人只在耻辱的呻吟中怨天怨地,最终未能从自身的弊端中找到正确的答案。”作者认为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a中国的武器不如日本,敌强我弱b清军将士在战场上胆小怕死,离城而逃,主动撤离c北洋水师遭受重创,李鸿章避战自保d封建制度的腐朽,致使国民爱国意识淡泊22. 近代西方观察家曾将当时的一场战争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一国的战争”。其依据是a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外来侵略已无力反抗b甲午战争时中国民众民族意识未充分觉醒c清政府反对李鸿章因朝鲜问题与日本交流d力量弱小是甲午战争中清军战败的根本原因 23. 1895年台湾人民“鸣锣罢市”,发布檄文“愿人人战死而失台,绝不愿拱手而让台。”与这一局面的出现有关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24. 俄国外交官普提雅廷在写给俄国外交部的文件中说:“英约内的条款,规定长江沿岸于内战终止之后,沿长江帝国内部航行的开放,明白表示了英国内阁蓄意要居中镇压叛乱,在中国最富庶的工厂区内,这一乱事现在是英国扩张商业的唯一障碍了。”文件中的“这一乱事”应是指 a.虎门销烟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25. 马克思在中国事件一文中说:“中国的连绵不断的起义已延续了十年之久,现在已经汇合成一个强大的革命,不管引起这些起义的社会原因是什么,也不管这些原因是通过宗教的、王朝的还是民族的形式表现出来,推动这次大爆炸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该文中所说的“事件”是指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26.下图是清道光帝给参与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下列选项中说法错误的是该谕旨颁布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隐含着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导致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 体现了坚决捍卫国家领土完整的决心a. b. c. d. 27. 李鸿章认为,开口通商“于中国利害参半,未为全失”。下列各项中,符合这一认识的是a“内治不修,则外交实无可办之理” b“都门被围御园火,五口通商弭兵祸” c“租界中沉淀的不仅是罪恶,亦有工业文明的积累” d“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28.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湖广总督等针对汉口、镇江一线“内地奸商依托洋商,任意私售私卖”现象,与列强力争,最终促成汉口、九江、镇江开埠设关。这表明a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 b中国处理与列强外交关系的成熟c中国重视自身利益诉求 d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29. 八国联军驻京后,顺治门外一带为德军驻守地,其界内新设各店牌号,大都士大夫为之命名,有曰“德兴”、有曰“德盛”、有曰“德昌”、有曰“德丰厚”等。这反映出当时a国人民族自信心丧失 b中西文化具有相通之处c传统文化已失去民心 d部分国人具有媚外心态30. 晚清载泽说: “我国道光以前,财权操自户部,各省不得滥请丝毫。咸丰以后,各省用兵,大吏率多自筹,从未仰给京部!”这反映了晚清a.民族危机加剧 b.君主专制得到加强 c.土地兼并严重 d.中央集权受到冲击31. 太平天国一方面宣布“凡一切孔孟诸子百家妖书邪说者尽行焚除,皆不准买卖藏读也。”另一方面对四书、五经也只是删去鬼神祭祀之类的字句把儒家思想中的基本内容如等级制、三纲五常、天命论等,都保留了下来。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a仍未摆脱旧式农民起义局限 b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c以“拜上帝会”为理论武器 d动摇了清朝统治基础 321861年4月,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看到一书惊呼“此文颇有见识,于夷情为谙熟,以此量之,似贼中不为无人也”此书应为 a天朝田亩制度 b海国图志 c资政新篇 d变法通议33.以下两幅图片反映的两个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是 a鸦片战争直接引发了太平天国运动b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的阶级矛盾,推动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c太平天国运动直接引发了英国对中国的侵略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最主要原因 34 太平天国曾先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两部文献的共同特点是:a试图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脱离现实,难以实现 c反映农民的理想追求 d受到西方宗教文化的影响35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段话的意思是指太平天国 a没有实行宗教改革 b没有彻底的革命精神c不能充分依靠人民群众 d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36. 1862年,英国人在上海的华北捷报载:“太平革命是一场血污的运动它不是反清的革命,而只是反对一切安乐的、富有的以及和平的人民的血腥的十字军谁能说尽太平军给中国社会和物质繁荣所带来的痛苦与破坏?”该报刊的观点a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有利于近代化的主流因素b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摧毁文明阻碍发展的一面c肯定了太平天国运动要打碎旧世界的坚定决心d完全否定了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斗争37. 近代某一科举考试中曾出现这样的考题:“真神独一皇上帝”、“天父下凡事因谁?耶稣舍命待何为?”据此推测,这一考试应出现在a太平天国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c戊戌变法时期 d义和团运动时期38“十年争战后,国共合作又抗日是中心,民主能自救”。陈毅的这首诗反映了国共两党再度携手合作的有关事实。本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是a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b国民党一大的召开c西安事变 d北伐战争开始39有学者统计得出,从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了南昌会战等9次大规模战役,占国民党22次会战的41,甚至有过一些攻势作战,大的战斗有496次,占整个抗战时期的44,共伤亡1376万人,占整个抗战时期伤亡人数的43。材料可以说明a在抗战相持阶段,国民党积极组织抗战 b正面战场牵制了日军侵华的全部力量c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40. 张学良在晚年接受采访时说:“蒋先生(蒋介石)这个人,我批评他,他要(是)有机会,他真能(会)当皇帝。他的思想非常顽固,旧的思想,不是当代的思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记述历史有一大禁忌,就是绝对不能以传闻(口述)为证据撰写论文或记事b传闻(口述)也是考证历史的有效证据之一,不可完全否认其价值的有效性c口述历史带有浓厚的主观意识,没有可信度d口述历史的可信度主要依据口述者的诚信度而定41从片名上看,下列电影属于抗日战争题材的有血战台儿庄 火烧圆明园 保卫卢沟桥 北洋水师a. b. c. d. 42右图是一幅题为日本的泥脚(1938年)的漫画。导致画中情形的重要因素有: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 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顽强抗战 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有力牵制a b c d43. 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 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 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二、非选择题(共14分)44. 向西方学习,是近代中国人探索救国道路的主要方向。表1为19021904年译书统计简表。(8分)表1国别译书类别英美日其他总计百分比哲学宗教1022323770文学艺术834112649史地8109020128240社会科学1338337136255自然科学1097320112210应用科学33242656105杂录522473871总计5732321123533百分比1076060223110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15-2016学年福建省福州格致中学高一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zip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54165060.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