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doc_第1页
浅谈对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doc_第2页
浅谈对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doc_第3页
浅谈对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doc_第4页
浅谈对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对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 -让教育成为一缕阳光,照亮孩子心灵的角落 凤州中学 冯玲一个人的成长,对他影响最大的就是家庭,如果家庭环境不好,那么势必会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和发展发展。在现在的生活中,单亲家庭越来越多,原因有很多种,比如:父母离婚,父或母其中一人因病去世等等。然而这一切共同导致的一个结果是家里的孩子成了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近年来,我们在新闻上,报纸上看到单亲家庭的孩子犯罪层出不穷,如吸毒,杀人,抢劫等等。单亲家庭的孩子,其中女孩子,容易做出一些不符合年龄的事情,但是也有一些单亲家庭的孩子却很优秀,他们又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教育孩子的?为什么同样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却有那么大的差别?在此,站在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暂且不论家庭教育的是非,首要考虑到的问题是我们如何在学校做好这些孩子的教育工作。单亲家庭的孩子,因其生活在特殊的家庭背景中,自幼心灵上一直遭受着很大的伤害,在学校里从他们身上明显的表现出与一般家庭孩子的不同来。首先在性格上,大部分人性格孤僻、内向,不能主动地和同学老师交流,而且自卑,缺乏自信。其中有少部分学生则表现的过分张扬,喜欢表现自己,以此来消除别人对自己的看法,释放自己的心理压力;在行为习惯上,很多学生的纪律意识、自立能力不强,做事过度依赖别人或是杂乱无章、毫无头绪,不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集体活动中去;在学习上,由于父母离异或一方离去,孩子的学习条件多数变得较差,情绪受到挫折,无法安心学习,加之家长忙于生活问题,孩子的学习无人问津,学习成绩普遍受到影响。由于特殊的家庭,特殊的遭遇,致使他们成为为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正处于教育地边缘地带。对此,如何为这些学生的心灵打开一扇窗,让生活的阳光洒进缺乏爱的心灵角落,对他们进行教育与引导帮助呢,对此笔者将自己的一点体会总结如下:一走进学生心灵,让爱医治心灵创伤日本犯罪心理学家森武夫说:“家庭是一个人个性的塑造场”,父母是子女个性形成的首任和最重要的教师。无父的家庭,子女往往缺乏安全感,家庭活动空间较小,子女尤其是男孩子更易被社会不良诱因所吸引染上恶习。无母的家庭,对子女心理健康的影响更大,如果一个人幼年就生活在无母的家庭,会造成情感能力退化。由此可见,单亲家庭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缺失了父或母一方的关爱,心灵长期处于爱的荒漠地带,在他们的眼中,生活中缺少七彩的阳光,每天面对的就是那冷冰冰的家,在内心深处充满了对爱的渴望。有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用在对单亲孩子的教育中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无法改变单亲孩子的问题家庭,但我们可以对这些孩子给予我们所能给予的爱,让孩子在学校的大家庭中找到爱,感受到幸福。首先教师尽可能放下老师的身份,以一个朋友的角色对单亲孩子,和学生真心交流,逐渐消除这些孩子对别人的猜忌、敌对心理,取得他们的信任,只有这样才可能真正让学生打开心扉,毫无保留地向老师倾诉自己的伤心和烦恼。此刻教师更应该是一位心理医生,是老师妈妈,做孩子心灵上的朋友,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了解其真实的想法,帮助他们正确面对家庭问题,提高处理与家人、与同学交往的技巧;关注他们的兴趣爱好特长,了解他们所交往的朋友,对自己未来的打算等等。其次教师还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从生活的一点一滴做起,耐心细致关心他们的生活,真诚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班主任教师可以发动代课教师和其他学生,实施共同关爱行动,让他们把老师当做自己的父母一样,把学校班级当做一个温暖的家,从心理上能够获取安全感和幸福感,让爱成为医治心灵的一剂良药。二家校联手,共同撑起一片晴空家庭破裂给孩子的心灵蒙上了一层阴影,真可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通过了解发现作为这些孩子的家长,因为不能够给还一个完整的家、完整的爱而痛心无奈,其实设身处地地想一想: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心理健康、性格完整、学习优异、品行端正呢?虽然有些家长也作出了很多努力,但是据研究有些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却极有可能走向几个误区: 误区之一:情感暗示过多 很多单亲孩子的家长总是把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矛盾和问题都归咎于家庭的不完整,向孩子传递单亲家庭不正常的思想,使孩子也认为自己是不正常的。比如,一些家长经常说“孩子缺少父爱(或者母爱)很可怜”一类的话,在孩子的心灵罩上阴影。其实,父母亲经常吵架的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也很大。父母不经常在身边陪伴并不影响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要让孩子理解单亲家庭也是正常的社会现象。误区之二:一味排斥对方 很多夫妻离异后,一方带着孩子,就不愿意让对方与孩子接触,有的甚至干脆搬迁到对方找不到的地方,让孩子看不到父亲或母亲。有的有意识地把对方贬得一无是处,向孩子灌输敌对情绪。比如你爸爸没有文化,像他那样肯定没什么出息“真后悔当初怎么嫁给他那样的人”之类的话,孩子听得多了就会在心理上对另一方形成排斥,这是许多单亲家庭孩子性格偏离正常轨道的一个重要原因。误区之三:过分溺爱孩子 溺爱教育在一般家庭中都存在,在单亲家庭里尤为突出。据统计,这种教育占整个单亲家庭教育的53.21%。有的父、母亲在离婚之后,为了抹平家庭破裂时给学生造成的创伤,把全部的情感都施加在孩子身上,对孩子的疼爱和关怀更是无微不至,在吃、穿、玩、花等各方面无一不予以满足,只要学生开口,父(母)亲没有不答应的。他们总觉得夫妻离异了,很对不起孩子,因此,孩子有任何要求,无论精神上的还是物质上的,无论是是否正当合理,都无条件满足。这样长大的孩子,他的抗挫折能力就无法得到锻炼,就容易形成孤僻、自傲、任性、自私等性格缺点。成长需要爱,但应该是健康的关爱。对此教师就需要和家长多进行交流,一方面真诚地帮助家长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从孩子树立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开始,积极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让他们多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从而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另一方面,也让家长树立教育的信心,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家校联手,共同开展爱的教育,为孩子撑起一片蓝天。三因材施教,真诚帮助,让每棵“草”都开花由于家庭的破裂,导致家庭教育残缺不全,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孩子,往往缺乏较好的教养和学习上的指导,生活技能和学习能力相对出现了明显的问题。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每个单亲家庭的孩子都承受着让人悲叹的故事,或者是父母离异,或者父母一方不幸离世而去,无论哪种原因,都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极大的创伤,留下无法弥补的阴影。其中父母离异对孩子的伤害会更大一些,对此,我们在教育中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父母离异的家庭孩子性格极其孤僻,对人对事冷漠,但又过度敏感;或者貌似外向,但内心孤独,十分渴望得到别人的关爱,在与人交往时缺少宽容、大度,心胸狭窄,遇事偏执固执,不太服从批评教育;父母一方离世的家庭孩子中,女生大部分懂事听话,生活自理能力强,待人有礼貌,学习主动性强,学习程度较好;但是男生因为缺乏家庭的关爱和有效教育,自制力差,缺乏分辨是非能力,厌学情绪严重,学习程度不好,品学方面都有严重问题,而且屡教不改,成为了问题学生。针对以上的不同表现,教师本着“以人为本,育人为先”的宗旨,细心观察,找准角度,做好引导和教育工作,让每一棵“草”都开花。一是引导孩子感受身边的爱。对于父母离异的孩子,由于家庭的破损而导致了教育的缺损。父母离异后,孩子很少同时得到父爱和母爱,于是她们的自卑、猜疑、补偿心理开始出现。为此,最好给孩子布置了一些任务:让他们观察父亲或母亲一天的生活。经过体验和观察,他们就知道了父母的辛苦,也感受到了父母对她们的爱。这时,就需要适时地鼓励孩子学会坚强,学会爱父母,学会感恩,并且正确理解父母离异的问题,做个有骨气的人。同时,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与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让孩子知道:身边爱他的人并不少。二、帮助孩子处理好同学关系。单亲孩子的心理压力,很大程度上来自学校,来自同学。一方面,教师要鼓励孩子在学校多交几个要好的朋友,经常一起学习,一起回家,建立深厚的友谊。孩子的群体生活一旦正常,形成了良好的人际关系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另一方面,对于有的调皮学生故意拿别人开玩笑,由此引发与单亲学生关系紧张的问题,教师这时候要立即引导学生,学会关爱同学,学会理解宽容,消除误解和矛盾,帮助孩子们友善相处,共同进步。三、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性的社会活动。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遭受不幸,往往心情压抑,性格内向,不喜欢参加集体的活动。为此,教师要特别注意观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引导他们参加集体性的社会活动,可以有意地吸收他们参与班级管理,发挥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对于这些学生在活动中的突出表现,要大加表扬和鼓励,以培养其积极情绪和优良性格,增强他们的信心和勇气。四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和某种特长,鼓励孩子全面发展。单亲家庭的儿童,由于心灵受了创伤,往往心情忧郁,我们应该设法转移他们的消极情绪。比较好的办法是培养他们的各种兴趣或某种特长。指导他们参加学校的兴趣小组,并鼓励他们不断努力,取得成绩。这样,孩子在生活中有了兴趣爱好,有了追求的目标,情绪就会乐观,性格也会在活动中受到锻炼而日益坚强,从消极、悲观的情绪中摆脱出来。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比人的个性更为复杂、更丰富的了。个性的全面发展和道德的完善,就是共产主义教育的宗旨,实现这一宗旨的途径就象人自身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