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专题鸟》教学设计.doc_第1页
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专题鸟》教学设计.doc_第2页
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专题鸟》教学设计.doc_第3页
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专题鸟》教学设计.doc_第4页
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专题鸟》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科目语文班级八年级执课教师执课时间课 题专题 鸟课时安排1课时 总 第 课时教学课型新授课 实(试)验课 复习课 实践课 其他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观鸟”“咏鸟”环节,使学生在观察中亲近鸟,获得美的启示。2、体味作者的审美情趣,领悟作者所寄托的思想感情,深入体会“鸟文化”的内涵。能力目标: 通过“观鸟”“咏鸟”环节,使学生在观察中亲近鸟,获得美的启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味作者的审美情趣,领悟作者所寄托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通过“观鸟”“咏鸟”环节,使学生在观察中亲近鸟,获得美的启示。教学难点 体味作者的审美情趣,领悟作者所寄托的思想感情,深入体会“鸟文化”的内涵。教学方法体味作者的审美情趣,领悟作者所寄托的思想感情,深入体会“鸟文化”的内涵。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预习:1.自读专题鸟相关的诗文。2.收集并整理有关“鸟”的成语、俗语、谚语、诗歌、歌曲等。教师精心制作课件。 教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导入新课: 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现在我们城市里的鸟类,不论是数量还是种类,都明显比前几年增加了。在安静整洁的校园里,在春风拂面的湖泊上空,甚至在喧闹的街道两旁,我们随处可见形形色色的鸟类朋友。这一方面说明我们近年来环保工作做得有效,另一方面也是环保理念深入人心的结果。人们一改往日捕鸟、打鸟的陋习,开始习惯于驻足欣赏树枝梢头那嬉戏的小鸟,开始期待秋日的天空里,排着整齐的队伍向南回归的大雁其实,人类对鸟儿的喜爱由来已久,人与鸟的关系也是十分的密切。传说中的凤凰是我们的祖先崇拜敬畏的偶像(图腾),数千年来人类始终梦想着拥有一对像鸟一样的翅膀以便在蓝天里翱翔,随着飞机的诞生,美梦终于成真。所以,鸟和人之间有着非常非常多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走进鸟的世界,一起来了解这些传奇的故事,其中蕴涵着的关于鸟的传统文化,等待着我们去学习和继承。新授:一、熟悉的鸟类简介1.杜鹃:我国古代诗文中常写到杜鹃这种鸟,如琵琶行“杜鹃啼血”,窦娥冤“望帝啼鹃”。有个典故,传说此鸟为蜀望帝杜宇所化,叫声凄厉,如“不如归去”,再加上它口中有血红色的斑点,故有“啼血”之说。杜鹃在诗文中名称甚多:有杜宇、子规、姊归、催归等。2.鹧鸪:古人用来渲染凄苦环境的除了杜鹃还有鹧鸪。如辛弃疾菩萨蛮:“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贺新郎:“绿树听鹈鹕,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鹧鸪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古人谓此鸟志常向南,故又名怀南,人们常借它唤起故国之思。3.黄莺:黄莺又名黄鹂、仓庚,其声婉转悦耳,故又称娇莺、流莺。如杜甫诗:“自在娇莺恰恰啼”;辛弃疾词“更谁劝流莺声任”。4.燕子:小说中有称燕子为金衣公子者。有很多种类常见的有家燕、金腰燕,在飞行中捕食昆虫,为益鸟。成为历代咏物诗词中最为常见的题材。燕子春社来,秋社去,故又名社燕,巢于檐下梁间,民间视为吉祥物。如周邦彦词“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5.鸿雁:古人还常把鸿雁与“传书”联系起来。如范云诗:“寄书云间雁,为我西北飞。”鸿雁秋霜时南飞,所以又名霜信。雁是一种大型游禽,在我国北部繁殖,到南方沿海地区越冬。归雁在古诗文中,历来是思乡思亲之物。二、比较下面几首古诗词,都写到什么鸟?诗人选择这个意象所表达怎样的心情?1.第一组:枫桥夜泊、十五夜望月、天净沙秋思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王建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乌鸦伤感、悲愁2.第二组:江畔独步寻花、钱塘湖春行、迎燕杜甫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葛天民迎燕“咫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莺、燕欢快、美好、惜春、时事变迁3.第三组:秋词、池鹤刘禹锡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描写的是一鹤凌云的诗情画意,写的晴空之鹤潇洒、闲适、清高,引发诗人的豪情。白居易池鹤诗中的鹤在群鸡、鹦鹉等禽鸟的映衬下显得清高、风采超凡,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寄托了诗人不甘同流合污品质,尾联更表现出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无奈,从而表现出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鹤在中国文学里,是一个很常见的描写对象,有平实的白描,也有加以神化,以至用以象征离别、情义、君子、大志、清高、隐逸、神仙、长寿等。4.第四组闻雁“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大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得出结论:同一种鸟常常被诗人赋予相同或相近的感情基调或风格。5.我国人民常按自己的意愿,给每一种鸟取上雅名,如鹊名“灵鹊”,雀叫“嘉宾”,鹤叫“丹哥”,叫鸳鸯为“双飞”,鹦鹉又名“绿衣使者”,并给它们以一定的象征意义,比如说:喜鹊:喜庆、愉悦 鸳鸯:永恒的爱情、白头偕老杜鹃(子规):悲惨、凄恻、哀怨 鸿鹄:理想、追求 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青鸟:信使 雎鸠:自由、和谐,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凤凰:象征着神圣、高洁、美善、君子、祥瑞鸱鹗:象征着凡俗、卑污、丑恶、小人、凶灾三、展示课前搜集到的写鸟的古诗句以及与鸟有关的成语、俗语、谚语? (一)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 塞下曲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盂浩然:春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秋思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杜甫望岳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李白独坐敬亭山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王籍入若耶溪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诗句补1.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2.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无题)3.芳树无人花自落, 春山一路鸟空啼。 (李华春行即兴)4.独上高楼望帝京, 鸟飞犹是半年程。 (李德裕登崖州城作)5.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6.江雨霏霏江草齐, 六朝如梦鸟空啼。 (韦庄台城)7.好鸟枝头亦朋友, 落花水面皆文章。 (翁森四时读书乐)8.明月别枝惊雀,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9两个黄丽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10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 )1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12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13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白居易望月有感1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15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16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韦庄台城 )17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岑参寄左省杜拾遗)18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杜旬鹤春宫怨)19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屈原九章哀郢)20独立衡门春雨细,白鸡飞上树枝啼。(叶绍翁西溪(二)成语小鸟依人 一石二鸟 笨鸟先飞 鸟为食亡 鸟语花香 大鹏展翅一箭双雕 倦鸟知返 惊弓之鸟 百鸟朝凤 笼中之鸟 鹤立鸡群【鸟语花香】形容春天的景色宜人。【一箭双雕】比喻做一件事达到两个目的。 【倦鸟知返】形容游子倦游归家.或比喻离开工作岗位太久,倦於在外想回到自己岗位。 【惊弓之鸟】比喻受到惊吓见到一点动静就特别害怕的人。【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成语(补)1、 比喻侍奉尊亲的孝心。 【乌鸟私情】 2、形容光阴迅速流逝。 【乌飞兔走】3、像鸟类或鱼类那样聚集在一起。形容聚集得很多。 【鸟集鳞萃鳞】4、比喻事情成功之后,把曾经出过力的人一脚踢开。 【鸟尽弓藏】5、指悼念故人,祭品菲薄。 【只鸡絮酒】6、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7、比喻别人怎么说,他也跟着怎么说。 【鹦鹉学舌】8、比喻相爱的男女形影不离。 【双宿双飞】9、形容听到风吹鹤叫,就以为敌人来袭,惊恐不安。 【风声鹤唳】10、形容门庭冷落,没有宾客来访。 【门可罗雀】11、比喻受困而不自由的人,也比喻易于擒拿的敌人。 【笼中之鸟】12、形容白发老人神采奕奕。 【鹤发童颜】13、像聚集的鸟兽受到惊吓飞奔逃散,比喻崩溃逃散的情景。 【如鸟兽散】14、比喻贪图眼前利益,不知自己将有后患。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三)俗语天下乌鸦一般黑 笨鸟先飞早入林 枪打出头鸟 天高任鸟飞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早起的鸟儿捉到虫 四、下面我们来猜“咏鸟”诗谜。来时沙碛(q)已冰霜,飞过江南木叶黄。水阔天低云暗淡,朔(shu)风吹起自成行。(欧阳修)大雁汉宫一百四十五,多下珠帘闭琐窗。何处营巢夏将半?茅檐烟里语双双。(杜牧) 燕子鲜鲜羽毛耀朝晖,红粉墙头绿树枝。日暖风轻言语软,应将喜报主人知。(欧阳修)喜鹊(抓住了大雁秋天南飞、燕子春日筑巢和喜鹊报喜的特点。)五、学习闻雁。1、反复朗诵闻雁(韦应物),体会其感情: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诗中思乡之情是一目了然,可简单的问一下。(学生一般是就字面答“归思”)2、介绍文学作品中鸟的形象:大雁作为鸟的专题,我们的重点是来品味诗文中出现的各种鸟分别蕴涵了怎样的文化信息。这里出现了大雁的形象,我想讲两个关于大雁的词:“闻雁思乡”和“鸿雁传书”。“闻雁思乡”:提问:人在什么时候最容易产生思乡之情?答案大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晚上,特别是月圆之夜,夜深人静,常使游子望月思乡;节日,每逢佳节倍思亲,逢年过节,常回家看看;秋天,“秋”字底下加一“心”字便是“愁”字,游子在外漂泊大半年了,到了秋季也是该考虑回家看看的时候了。此时看到大雁已经列队向南归去,怎么不叫人产生强烈的乡愁呢?(鸿雁为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自然成为秋的标志,成为典型的归家信号,顺理成章的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鸿雁传书”:鸿雁是书信的代称,有时亦代称邮递员。何以“鸿雁”代称书信和邮递员?溯其源,汉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流放北海去放羊。10年后,汉朝与匈奴和亲,但单于仍不让苏武回汉。与苏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把苏武的情况密告汉使,并设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皇帝打猎射得一雁,雁足上绑有书信,叙说苏武在某个沼泽地带牧羊。单于听后,只有让苏武回汉。后来,人们就用鸿雁比喻书信和传递书信的人。这就是“鸿雁传书”的传说。中国邮政的标志也是很好地运用了传统图形中的“势”。中国邮政的标志,其基本元素是中国古写的“中”字,在此基础上,设计师根据我国古代“鸿雁传书”这一典故,将大雁飞行的动势融入到标志的造型中。该标志以横与直的平行线为主构成,形与势互相结合、归纳变化,表达了服务与千家万户的企业宗旨,以及快捷、准确、安全、无处不达的企业形象。(板书中国邮政的标志,先写个“中”字,再加上两个“翅膀”,画上四道S形曲线,一只飞翔中的大雁算完成了。)3、分析闻雁:讲解:韦应物由尚书比部员外郎出任滁州刺史。首夏离京,秋天到任。这首闻雁大约就是他抵滁后不久写的。这是一个秋天的雨夜。独坐高斋的诗人听着外面下个不停的淅淅沥沥的秋雨,益发感到夜的深沉、秋的凄寒和高斋的空寂。这样一种萧瑟凄寂的环境气氛不免要触动远宦者的归思。韦应物家居长安,和滁州相隔两千余里。即使白天登楼遥望,也会有归路迢迢之感;暗夜沉沉,四望一片模糊,自然更不知其眇在何处了。正当怀乡之情不能自已的时候,诗人听到了自远而近的雁叫声。这声音在寂寥的秋雨之夜,显得分外凄清,使得因思乡而永夜不寐的诗人触绪万端,更加难以为怀了。提问:如果将诗歌后两句前置,与原诗有什么区别?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思路是“思乡”“闻雁”,而非前面我们讲的“闻雁思乡”的常规逻辑。这样写的好处是言有尽而意无穷。光从文字看,似乎诗中所抒写的不过是远宦思乡之情。但渗透在全诗中的萧瑟凄清情调和充溢在全诗中的秋声秋意,却使读者隐隐约约感到在这“归思”、“闻雁”的背后还隐现着时代乱离的面影,蕴含着诗人对时代社会的感受。提问:还记得我们上学期学的杜甫的春望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首诗反映的就是战乱中诗人的真实感受。那种对国家前景的忧虑、对家人的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