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颤技术与除颤的注意事项.doc_第1页
除颤技术与除颤的注意事项.doc_第2页
除颤技术与除颤的注意事项.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除颤技术与除颤的注意事项一、定义又称心脏电复律,是利用短促而强烈的电能使心脏各部分的心肌同时去极化,中断原有的异位心律,使之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方法。二 、 除颤的意义1、无论是院内还是院外,体外非同步除颤是基层医疗急救机构医务人员必须学习和掌握的急救措施。2、医学界普遍认为电除颤是治疗室颤的最有效方法,愈早实施成功率愈高,主张进行早期电除颤。3、无论是院内还是院外,均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现在正在努力推广于全员使用。三、除颤的发展1、1933年就有了胸内电击除颤一说;2、1947年,德国的贝克医生首次在开胸手术中,用交流电电击室颤的心脏而使室颤停止;3、20世纪50年代(19561957年),德国的佐尔医生发明体外除颤仪;4、60年代佐尔又将电除颤的应用范围,由室颤扩大至其他一些严重的心律失常,此后,除颤被广泛使用。四、除颤原理心室纤颤(某些异位心律失常) 心室排血量锐减 心室没有收缩能力 心脏无法排血 心脏处于循环中断 外加的短暂的强大电流 通过心脏 心脏电活动暂时停止 最高自律性起搏(窦房结)重新发出冲动 心脏恢复节律性收缩、为什么电除颤广泛应用于心跳骤停病人?因为室颤是引起心跳骤停最常见的致死性心律失常,在发生心跳骤停的病人中,约80%为室颤引起。非同步除颤的最佳时机n 发生心脏骤停的35min内。n 由于电除颤成功与否与发病的最初数分钟密切相关,每延迟1min,被抢救者的生存率就降低7%10%。早期电除颤救治心脏骤停的理由1、心脏骤停时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心室颤动;2、治疗室颤最有效的方法是电除颤;3、成功除颤的机会转瞬即逝,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降低,除颤每延迟1分钟,成功率将下降7%10%;1分钟内除颤生存率能达到90%,5分钟时为50%,7分钟的生存率为30%,911分钟为10%,12分钟后仅25%。4、室颤可能在数分钟内转为心跳停止,因此,尽早快速除颤是生存链中最关键的一环。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又被 称为生命“消火栓”,80年 代后期出现,为早期除颤提供了有利条件,主要应用于现场非专业救护人员,如巡逻的警察、消防人员、公众部门、保安人员,乃至普通民众等对心跳骤停病人的抢救。使用简单。使复苏成功率提高了倍。九、除颤的功能分类n 根据除颤仪电脉冲的释放是否与患者心电R波同步来分类,可分为同步和非同步两类。非同步除颤 适应症: 1、心室颤动;2、心室扑动(通常是室颤的前奏);3、无脉搏室速 禁忌症: 低血钾或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室颤,因可导致心跳骤停。十二、操作程序(以“非同步”为例)(一)用物准备1、治疗盘内:导电糊或生理盐水纱布、酒精纱布缸、生理盐水纱布缸、清洁纱布缸、弯盘、笔、记录单;2、除颤器,接线板;3、各种复苏措施:如氧气,吸引器,抢救车,心电监护仪、心脏起搏器、人工呼吸机等。(二)操作流程一)胸外除颤: 评估(病人、操作者、仪器、环境)确定室颤、摆好体位开机、选择模式及能量(单向:360J,双向:150200J)选择除颤部位(前侧位或前后位)涂抹导电膏或生理盐水纱布充电(机器或手柄)确认电极板与皮肤接触良好放电(远离病人及床单位)察看除颤后心律成功:继续心电监护;不成功:35分钟后再次除颤整理病人及用物电极板的放置部位有两种:1、前侧位:即一个电极板放在心尖部(左锁骨中线与第四、五肋间交叉处)与左腋前线(电击板英文:APEX)之间; 另一个放在心底部:胸骨右缘第2-3肋间(电击板英文:STERNUMA)除颤效果评价1、成功的电除颤是指电击后5秒钟内无室颤,这一定义被认为是除颤成功的标准。 2、电击后瞬间心搏停止或无室颤电活动均可称为除颤成功,因为室颤已被终止。 3、这一时间的规定是根据电生理研究结果而定的,成功除颤后一般心脏室颤停止的时间应为5秒钟,临床比较易于监测。并且在这一时间内,电击对室颤作用不会受到放电后其它各干预措施的影响,如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以及药物等除颤效果评价1、成功的电除颤是指电击后5秒钟内无室颤,这一定义被认为是除颤成功的标准。 2、电击后瞬间心搏停止或无室颤电活动均可称为除颤成功,因为室颤已被终止。 3、这一时间的规定是根据电生理研究结果而定的,成功除颤后一般心脏室颤停止的时间应为5秒钟,临床比较易于监测。并且在这一时间内,电击对室颤作用不会受到放电后其它各干预措施的影响,如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以及药物等安全使用措施一、注意事项 1、除颤前确定患者除颤部位无潮湿、无敷料。在放电前,应将两极板之间的皮肤擦干,如果盐水或导电糊将两极连接起来,电流将流过皮肤而不是心脏。 2、如患者带有植入性起搏器,应注意避开起搏器部位至少10厘米,因为除颤会造成其功能障碍。 3、除颤前确定周围人员与操作者和患者无直接或者间接接触。 4、电极板必须很好地与身体接触,并稍用力以便电能量从除颤器到达心脏,而在电极与皮肤的界面上没有损耗,否则就会对病人产生严重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