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学习借物喻人的妙处》群文阅读教案.doc_第1页
语文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学习借物喻人的妙处》群文阅读教案.doc_第2页
语文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学习借物喻人的妙处》群文阅读教案.doc_第3页
语文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学习借物喻人的妙处》群文阅读教案.doc_第4页
语文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学习借物喻人的妙处》群文阅读教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整合群文阅读(六年级下册) 学习借物喻人的妙处执教者:徐燕【教学目标】1、 知识:知道三篇文章梅花各自的特点,强化并领悟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的表达效果。2、 能力:灵活运用略读、浏览和精读的方法反复阅读三篇文章,能在一定的时间里快速比较文章的异同。3、 情感:理解中国文人对梅花的独特情感,并从中受到中华优秀文化的熏陶和感染。【教学内容】墨梅图题诗、梅香正浓、梅花魂【教学重点】采用多种形式的阅读方法,快速比较三篇文章的异同【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抓住梅花的特点,领悟借物喻人的表达效果【教学准备】1、 复习题画诗墨梅图题诗,了解王冕的经历。2、 学生自主阅读、勾画批注梅香正浓梅花魂,查阅文中人物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一、旧知唤新知,一篇引多篇,明确学习目标。1、 师:孩子们我们要在一节课学完三篇文章,这个叫?生:单元整合,群文阅读;那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生:学习借物喻人的妙处2、 师:你们都知道徐老师喜欢花,但你们知道我最喜欢什么花吗?今天我就带来了一幅我最喜欢的水墨画。这是一幅?生:墨梅图。师出示PPT墨梅图3、 师:看到这幅墨梅图,你马上能想到?生:王冕的题画诗墨梅图题诗4、 师:那咱们一起来背背这首诗好吗?生齐背。我们之前学习了这首诗,那现在能不能说说你有哪些收获?(提示:可以从诗人、内容、情感、写法等方面来谈。)过渡语:说得真不错,那我们来看看后面这2篇文章,相信大家已经提前预习了,现在我们齐读课题。这节课,我们通过这三篇文章的比较学习,进一步领悟“借物喻人”写法的妙处。5、 从题目上看,这三篇文章有什么共同之处?(把板书“物”改成“梅”)二、阅读三篇文章,赏析不同,提升阅读品位。(一)比较“物”和“人”的不同。过渡语:那么三位作者笔下的梅花各有什么特点?以梅比喻了哪些人呢?请大家按照自读提示,完成表格1、师出示自读提示:浏览、勾画描写梅的关键词或语句,概括梅的外形特点。勾画人物的名称,提炼关键词回答:比喻了哪些人?完成表格,同桌讨论后再修改。附表格,同桌讨论。(巡视中选点指导:)题 目 梅的特点(关键词) 人的名称(抓关键词)墨梅图题诗 花淡味清 诗人王冕梅香正浓 虬枝峥嵘 史可法等中华英烈 梅 花 魂 画梅清白绣梅血色 爱国华侨2、逐篇逐句汇报,师提炼板书:(花淡味清、诗人王冕;虬枝峥嵘、中华英烈;清白、血色,海外华侨),并相机指导朗读句子。要运用多种方法(看字形猜字义、查字典、看插图等)理解“虬枝峥嵘”一词。3、看板书朗读:花淡味清、虬枝峥嵘、画梅:清白、绣梅:血色小结:从篇幅上看,三位作者刻画梅花都惜墨如金,可是梅的特点却十分鲜明。(二)用梅花的特点比喻人的什么品质呢?1、墨梅图题诗:议一议,读一读。再读诗句,说说王冕具有什么品质?结合课外资料或“诗画欣赏”,谈谈王冕的品性(板书:清正之气);PPT出示梅花魂中外祖父评价梅花的句子,齐读: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师小结:王冕的人品不正如这梅花的品格吗?再次朗读指导墨梅图题诗。2、梅香正浓:归纳联想朗读。过渡语:五月的最后一个上午,白桦登上了扬州城外的梅花岭。PPT出示句子,全班齐读。联系下文,小标题 提炼史可法的英雄事迹:临危受命血书告急困守孤城以身殉国,感悟史可法的浩然正气;作者游览梅花岭之时,并非梅花盛开时节,课题为何叫“梅香正浓”?在领会题目的含义中再次感悟本文颂扬的是所有的“中华英烈”。(板书:浩然正气)(朗读指导2)3梅花魂:说一说,读一读。过渡语:梅花魂中也有一句话和梅香正浓很相似。PPT出示句子:最后一句集中表现了梅的形象,因为墨梅图和梅花手绢更能代表外祖父的爱国之心。(板书:眷恋之情)题 目 梅的外形特点 人的名称(抓关键词)人的品质墨梅图题诗 花淡味清 诗人王冕清正之气梅香正浓 虬枝峥嵘 史可法等中华英烈浩然正气 梅 花 魂 画梅清白绣梅血色 爱国华侨眷恋之情句式训练:一看到这梅花图,“我”就想起 ;就想起 ;就想起 ;“我”终于明白了,那血色的绣梅就是 。(血色:代表一颗滚烫的、鲜红的爱国之心。)联系课题“魂”:民族魂、魂归故里 板书:爱国华侨 眷恋之心(指导朗读句子)4、把几个句子朗读一次,读出各自的语气。三、学生看板书总结。 1、同样在“借梅喻人”,可以站在不同的角度观察、描写梅,也可以喻不同品性的人,不同的梅品、人品同放光彩,在我们的文化宝库中,这样的文章如繁星闪烁,耐人寻味。 2、PPT揭示:梅的特点 相似 人的品质 四、质疑、总结。(1分钟)说到这里,一个大大的问号冒了出来:为何不直接夸赞所写之人,却要“借”物喻人呢?生回答,师总结五、拓展:我们还学过哪些课文也是采用借物喻人的手法的?生回答六、写一写借物喻人的片段,并展示七、板书设计:借 物 喻 人 墨梅图题诗 花淡味清 诗人王冕 清正之气梅香正浓 虬枝峥嵘 中华英烈 浩然正气梅 花 魂 画梅清白 海外华侨 眷恋之情 绣梅血色八、课后反思: 本节课采用学习单和同桌互学的模式来进行,教学环节比较紧凑,整个课堂学习气氛比较浓厚,学生的参与面较广,对本次群文阅读的主题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但仍然存在一些细节处理上的问题:在完成学习单的时候,由于时间掌控不够,导致部分学生没有及时完成,在同桌上台来汇报交流时,抽问面还应该再广泛一些,而不是仅仅局限在优生的行列;在总结什么是借物喻人以及借物喻人这一写法的妙处时,应该多请几个学生来总结回答,而不是老师一笔代过。因此,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要充分的信任,该放手时一定要放手,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附文:墨梅图题诗(元)王冕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诗画欣赏王冕是元朝的诗人、画家、书法家,因不愿向统治者妥协,厌恶当时社会上的腐败风气而过着隐居的生活。这幅墨梅图和上面的题诗,以梅花自喻,表现了他不同流合污的气节和卓而不群的人品。一束梅花横贯画面,构图新奇;长长的枝条舒展挺秀,花朵疏密相间,或正或侧,或偃或仰,都只用淡墨轻染,仅花蕊加墨重点,盛开的、渐放的、含苞的,都清润洒脱,生机盎然,观之如闻力透纸背的“清气”。整个画面虽无艳丽的“好颜色”,但看上去,却使人感到梅花的“清气”有“满乾坤”的气概。题诗书法饱满挺劲,与诗意画意相融和。梅 香 正 浓我自幼酷爱岳飞、文天祥、史可法、秋瑾等中华民族英烈的诗文,也爱读有关他们事迹的记述。只要有机会,我就要去探访他们的故居,拜谒他们的墓地,在留有他们足迹的土地上走一走。在今天看来,虽然他们都不免带有民族和历史的局限,但他们不计生死坚持信念的浩然正气,是我永远崇敬的。今年我有机会访问历史名城扬州。五月的最后一个上午,我登上了扬州城外的梅花岭。站在虬枝峥嵘的古梅树旁,我的脑海里立即浮现出明末镇守扬州英勇捐躯的史可法的事迹来。当年清兵入关,迅速占领了北方大部分领土。明朝遗臣史可法等人拥立福王称帝南京,组织人马抗击清军。可是福王的近臣马士英玩弄权术,排挤史可法,并怂恿皇帝纵情逸乐,不理政事。朝廷昏庸,大兵压境,史可法受命于危难之时,督师扬州,困守孤城。他日夜忧虑国家命运、民族危亡,几次起草奏章,纵论兴亡,规劝皇帝,提出救亡方略。每次写毕,三读其稿,泪流满面,部将士卒无不动容。次年四月,清兵包围了扬州。史可法写血书向朝廷告急,皇帝不应。清军统帅豫亲王几次写信,劝史可法投降,史可法拒不拆封,弃之不顾。但他知道明朝大势已去,就召集手下众将,说:“吾誓以身殉城!”可是他不愿意落到敌人手里,希望在城破时有人能把他杀死,副将史德威表示愿意成全他的节义。史可法当即认史德威为义子,并留下遗言:“我死后,葬在梅花岭上。”十天后,扬州陷落。城破时,史可法要拔刀自刎,手下众将争着抱住他,史可法大声呼史德威动手,史德威泪如雨下,不能举刀。清兵俘获史可法,豫亲王被他的忠勇感动,以“先生”尊称他,许他高官厚禄,劝他降清。史可法大骂气绝而死。史德威得不到史可法的尸骸,就安葬了史可法的衣冠。现在史可法墓,是他的衣冠冢。墓前飨堂上有一副七言楹联,“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叫人感叹不已。瞻仰了史可法的衣冠冢后,西向步入史公祠,祠内挂有史可法坐像。这位出生于中原的乡里先贤好像在审视我,使我顿时由伤感而肃然。每当我们民族处于危亡之秋,总会出现两类人。一类人有邦国而无自身,敬畏史笔,体恤民苦,壮怀激烈,视死如归。另一类人则重私利而轻大义,寡廉鲜耻,戕害同胞,卖身求荣,置世世代代之唾骂于不顾。一想到这里,我就感慨万分,不能控制自己的情感。伫立在梅花岭下,依依不忍离去。现在虽然不是梅花开放的季节,大地却久久沉浸在浓浓的梅香之中梅 花 魂故乡的梅花又开了。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总使我想起飘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我出生在东南亚的星岛,从小和外祖父生活在一起。外祖父年轻时读了不少经、史、诗、词,又能书善画,在星岛文坛颇负盛名。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这时候,我会拍着手笑起来:“外公哭了!外公哭了!”老人总是摇摇头,长长地吁出一口气,说:“莺儿,你小呢,不懂!”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看见慈祥的外公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呢?有一天,妈妈忽然跟我说:“莺儿,我们要回唐山去!”“干吗要回去呢?”“那儿才是我们的祖国呀!”哦!祖国,就是那地图上像一只金鸡的地方吗?就是那拥有长江、黄河、万里长城的国土吗?我欢呼起来,小小的心充满了欢乐。可是,我马上想起外祖父,我亲爱的外祖父,问妈妈:“外公走吗?”“外公年纪太大了”我跑进外祖父的书房,老人正躺在藤沙发上。我说:“外公,您也回祖国去吧!”想不到外公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起来了离别的前一天早上,外祖父早早地起了床,把我叫到书房里,郑重地递给我一卷白杭绸包着的东西。我打开一看,原来是那幅墨梅,就说:“外公,这不是您最宝贵的画吗?”“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呢!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