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外交新局面【教学课件】」.ppt_第1页
「开创外交新局面【教学课件】」.ppt_第2页
「开创外交新局面【教学课件】」.ppt_第3页
「开创外交新局面【教学课件】」.ppt_第4页
「开创外交新局面【教学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开创外交新局面 1 教学类 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潇洒而豪放的大笑 被西方媒体描述为 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 1971年10月25日中国以76票赞成 35票反对 17票弃权的投票结果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一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 教学类 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为什么是 恢复 而不是用其他的 加入 之类的提法 1945年联合国创立之初 中国既是创始国又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对联合国的筹建和成立做过重要贡献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按国际法惯例 新政权就自然取得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力 但由于美国的阻挠 这个问题一直被搁置 直到70年代初才得到彻底解决 因此说是合法席位被恢复 3 教学类 材料一 中国首次进行核试验取得成功 给国际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很多国家衷心祝贺核爆炸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七亿人口变成了一个无可比拟的政治上的巨大力量 荷兰对我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的反应 外交部档案馆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 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 4 教学类 历届联大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票数增长示意图 我们是被非洲兄弟抬进联合国的 毛泽东 中国为什么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 中国综合国力上升 国际地位提高 2 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力量加强 3 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5 教学类 2007年1月12日 联合国对美国和英国提出的有关缅甸问题的决议草案进行表决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王光亚举手投反对票 该决议草案未能获得通过 谈谈中国重返联合国有何意义 是中国外交事业的重大胜利 使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 有利于我国同更多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有利于我国统一大业的进行 说明长期以来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 增强了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的力量 有利于打破超级大国控制联合国 操纵国际事务的局面 6 教学类 二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 材料 十年后 到中国在核武器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的时候 我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了 我们必须与他们有比今天更多的联系 如果没有 中国 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 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 尼克松的讲话 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时支持中国的票数 美国长期实行的 遏制和孤立 中国的政策失败 说明 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国际地位的提高 7 教学类 材料 20世纪60年代后期 世界战略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苏联军事力量 综合国力迅速增长 长期的越南战争导致美国经济衰退 西欧和日本的崛起 美国的霸权地位日趋衰落 材料 1969年3月 苏联军队入侵乌苏里江主河道中国一侧的珍宝岛 中苏军队发生激烈交火 珍宝岛之战将已经恶化的中苏关系降到了冰点 中苏边境地区剑拔弩张 大规模军事冲突有一触即发之势 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 面临西欧 日本的挑战 世界霸主地位动摇 六十年代 中国面临来自苏联的威胁 8 教学类 70年代中美关系缓和的原因 建国二十多年来 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长期实行 遏制和孤立 中国政策的失败 美苏争霸中 美国处于守势 经济上受到日本 西欧的挑战 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不能自拔 有利于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 有利于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 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 9 教学类 1969 1 20 尼克松在就职演说中说 我们寻求一个开放的世界 任何国家 不管其人口多少 都不能生活在愤怒的孤立状态之中 中美建交的一系列努力 美国方面的信号 1969 8 1 尼克松访问巴基斯坦时说 中美两国对骂了二十多年 相互敌视 互不往来 我想结束这种状况 1969 8 3 尼克松访问罗马尼亚时说 我想在我的任期内 改善美国与中国的关系 能否请您向中国人传递我的意愿 1970年10月初 尼克松向 时代 杂志社记者表示 如果说我有生之年有什么事情要做的话 那就是到中国去 如果我不能去 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够去 10 教学类 中美建交的一系列努力 中国方面的回应 1970年10月1日 毛泽东邀请美国作家埃德加 斯诺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典礼 同年12月18日 毛泽东会见斯诺时表示 如果尼克松愿意来 我愿意和他谈 11 教学类 1971年4月 周恩来总理在北京会见格雷厄姆 斯廷霍文率领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 打开了中美交往的大门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首次来访的美国代表团 这就是著名的 乒乓外交 中美关系 解冻 当时正需要一个契机 毛泽东和周恩来得知庄则栋和美国队员交往的事后十分重视 当即拍板 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 由此开始了 小球推动大球 的 乒乓外交 12 教学类 1971年7月9 11日 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 周恩来总理和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 于一九七一年七月九日到十一日在北京进行了会谈 获悉尼克松总统曾表示希望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 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总统于一九七二年五月前的适当时间访问中国 尼克松总统愉快地接受了这一邀请 中美两国领导人的会晤 是为了谋求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并就双方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 中美双方公布的基辛格访华的公告 成了本世纪最出人意料的外交新闻之一 尼克松 13 教学类 1972年2月28日 双方在上海签署 中美联合公报 又称 上海公报 标志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4 教学类 1972年 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 中日建交 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 在国际上掀起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结束了两国的敌对状态 有利于双边交流 想一想 70年代初期中美关系的改善有何意义 15 教学类 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 16 教学类 美国方面声明 美国认识到 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1972年2月27日中美 上海联合公报 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 即只有一个中国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1978年12月16日 中美建交公报 在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中 双方关注的焦点问题是什么 中国在此问题上的基本立场是怎样的 双方关注的焦点问题是 台湾问题 中国的基本立场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根据材料 指出美国在1978年 中美建交公报 和1972年中美 上海联合公报 中在台湾问题上的认识有怎样的变化 对中美关系有何影响 从承认一个中国到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 促进了中美正式建交 17 教学类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 18 教学类 三新时期的外交 1 外交政策的调整 目标 反对霸权主义 维护世界和平 依据 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 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 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世界格局由美苏两极向多极化发展 变 不变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9 教学类 2 重大外交活动 1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2000 9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首次首脑会晤 2013年 应联合国邀请 首批赴马里执行维和任务的中国维和官兵 20 教学类 2 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成立于1989年 Asia PacificEconomicCooperation 是亚太地区的一个主要经济合作组织 宗旨和目标是 相互依存 共同受益 坚持开放性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内贸易壁垒 1991年11月 中国同中国台北和中国香港正式加入 该组织现有21个成员 21 教学类 3 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有好关系 22 教学类 中法文化年 奥运外交 外交领域的多元化 23 教学类 开创外交新局面 外交对象的多元化 外交模式的多元化 外交领域的多元化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美关系正常化 中日关系正常化 以联合国为中心 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 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 经济外交 文化外交 体育外交 24 教学类 你想挑战难度吗 25 教学类 1971年10月25日 联合国第二十六届大会就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 并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的2758号决议进行表决 表决的结果是 决议以76票赞成 35票反对 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 你知道各国的投票情况吗 26 教学类 赞成 阿富汗 不丹 缅甸 锡兰 印度 伊朗 伊拉克 以色列 科威特 老挝 马来西亚 蒙古 尼泊尔 巴基斯坦 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 新加坡 叙利亚 土耳其 阿拉伯也门共和国 19个 反对 日本 沙特阿拉伯 菲律宾 柬埔寨 4个 弃权 亚洲7国 巴林 黎巴嫩 约旦 卡塔尔 泰国 印度尼西亚 塞浦路斯 27 教学类 反对 大洋洲2国 澳大利亚 新西兰 弃权 大洋洲1国 斐济 28 教学类 赞成 美洲8国 加拿大 智利 古巴 厄瓜多尔 圭亚那 墨西哥 秘鲁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反对 美洲13国 美国 巴西 玻利维亚 乌拉圭 巴拉圭 委内瑞拉 多米尼加 海地 洪都拉斯 萨尔瓦多 尼加拉瓜 哥斯达黎加 危地马拉 弃权 美洲5国 阿根廷 巴巴多斯 哥伦比亚 牙买加 巴拿马 29 教学类 赞成 非洲26国 阿尔及利亚 博茨瓦纳 布隆迪 喀麦隆 阿拉伯埃及共和国 赤道几内亚 埃塞俄比亚 加纳 几内亚 肯尼亚 利比亚 马里 毛里塔尼亚 摩洛哥 尼日利亚 刚果人民共和国 卢旺达 塞内加尔 塞拉勒窝内 索马里 苏丹 多哥 突尼斯 乌干达 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 赞比亚 弃权 非洲1国 毛里求斯 反对 非洲15国 中非 扎伊尔 刚果民主共和国 莱索托 加蓬 利比里亚 马尔加什 马达加斯加 南非 马拉维 斯威士兰 冈比亚 达荷美 贝宁 尼日尔 乍得 上沃尔特 布基纳法索 象牙海岸 科特迪瓦 30 教学类 赞成 欧洲23国 阿尔巴尼亚 奥地利 比利时 保加利亚 白俄罗斯 捷克斯洛伐克 丹麦 芬兰 法国 匈牙利 冰岛 爱尔兰 意大利 荷兰 挪威 波兰 葡萄牙 罗马尼亚 瑞典 乌克兰 苏联 英国 南斯拉夫 反对 欧洲1国 马耳他 弃权 欧洲3国 西班牙 希腊 卢森堡 31 教学类 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的原因分析 1971年7月9日 11日 基辛格秘密访华 就尼克松访华一事达成协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