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花之咏教学设计西安市雁塔区航天小学 岳军荣教学内容:花之咏系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篇讲读课文。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下教育教学的重任。作为“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的语文教学,要担当此重任,首先要在以生为本、发挥学生自主性的基础上,针对重点、难点,围绕语文核心素养,有目的地通过启发、点拨、唤醒,引导学生学会赏析、学会探究、学会对应读写等等,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能力、审美与创造能力的目的。 教学目标:1初读诗文,继续练习独立识字,学会规范书写生字,练习写摘录笔记。2理解“孕育、降生、抚养、宣报、聆听”等词语在诗文中的意思。3练习用“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提问思考,了解散文诗内容,理清层次。4理解散文诗的内涵,感受作者对真、善、美的赞美之情。5启发学生感悟语言之美,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练习表达。6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情分析:已上四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活泼、好动,对事物也逐渐有了自己的理解、感悟和看法,但他们的认识往往只停留在表面,需要教师的及时引导。黎巴嫩著名诗人纪伯伦的散文诗花之咏,语言轻柔、隽秀、清新,充满了诗情画意,要使学生在建构语言的过程中,感悟内涵、体会情感、学会运用,更需要教师及时的唤醒、启发、点拨、提升。教学重点:理解散文诗的内涵,感受作者对真、善、美的赞美之情。教学难点:启发学生感悟语言之美,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练习表达。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以下展示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略)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理解散文诗的内涵,感受作者对真、善、美的赞美之情。2启发学生感悟语言之美,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练习表达。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理解散文诗的内涵,感受作者对真、善、美的赞美之情。教学难点:启发学生感悟语言之美,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练习表达。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诵读导入1同学们,现在正是万物复苏、春暖花开的季节,你们都喜欢什么花呢?为什么?2正因为花带给了我们美丽、快乐、温暖,才有了那么多有关花的词语,引导学生诵读有关花的词语。也正因为如此,古代诗人才留下了许多有关花的名句,引导学生诵读有关花的诗句。 3那么,花在黎巴嫩著名诗人纪伯伦的散文诗花之咏中,又有怎样的不同呢?相机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导课是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好的导课能打开学生思路,使学生尽快走进文本。本文主要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他们回想自己喜欢的花,诵读有关花的词语和诗句,拓展视野,使学生渐渐感悟到花在人们眼里丰富的内涵,为感知作者散文诗的魅力奠定基础。】二、对比阅读,体会不同1花在黎巴嫩著名诗人纪伯伦的散文诗花之咏中,到底有怎样的不同呢?引导学生大声读散文诗和另一篇文章迎春花,相互对比,发现花之咏的不同。根据学生对比品味,相机点拨,感悟不同: (1)重点引导学生明白花之咏用第一人称“我”把花当人来写,给花赋予了人的思想、人的感情。花之咏其实就是花在歌唱,花在歌唱自己的一生、自己的生命,它的一生包括生长、生活、追求。这是在内容上的不同。(2)从语言上看有什么不同呢?,引导学生感悟散文诗花之咏的语言像诗一样优美、不落俗套、新颖、清新。2总结纪伯伦散文诗花之咏的语言特点,引导学生明白作者用诗一般优美、清新的语言,描写了花的一生、花的生命。 【设计意图:对比既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为使学生充分感知散文诗花之咏的特点,引导学生对比阅读花之咏和迎春花,在对比中思考鉴赏花之咏在内容和语言表达上的不同,使学生首先从整体上感悟花之咏语言的优美清新。】三、朗读感悟,品味语言1作者怎样用诗一般优美、清新的语言描写花的一生、花的生命呢?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开头写花生长的前三个自然段,在读中感知哪句话写得美、用得新,吸引了我们。哪句话写得美用得新,吸引了你呢?根据学生的感悟,相机启发:(1) 从“我是一句话,大自然把我吐了出来,又把我收了回去,藏在她的心室里。” 想象比喻句带给人们的情景,感悟其与众不同,体会语言的优美、清新。相机指导朗读。(2)从“我是一颗星星,从湛蓝的天幕坠落到碧绿的地毯上。”再次感悟比喻句带给人们的神奇、美妙,体会作者语言的优美、清新。相机指导朗读。(3)从“我是大地的女儿,冬天把我孕育,春天把我降生,夏天把我抚养,秋天催我入眠。”体会排比句的作用,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优美。相机指导朗读。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一起化作大地母亲怀中的小花,深情地朗读。【设计意图:朗读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也是方法,在读中悟,在悟中读,通过读悟结合,引导学生具体感悟到散文诗语言的优美、清新,达到自主建构语言的目的。】四、自主建构,运用语言1同学们,花,这自然的骄子,这大地的精灵,这母亲奉献给我们的礼物,它又有怎样的生活呢?引导学生默读写花生活的中间三个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画出自己觉得写得优美、清新的词句,尤其是画一些词语,想其美的原因,做批注。那个词用得优美、清新呢?根据学生的回答,重点启发点拨:(1)引导学生明白“礼品”象征着友谊、信任、尊重;彩冠象征着美丽、幸福、爱情、相伴一生;赠物象征着对死者的怀念、纪念、缅怀。一个词蕴含了那么多美好的感情,由此体会作者语言的丰富优美。(2)引导学生明白“携手”是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花和好朋友一起把美好带给大地的情景,从而感悟语言的美妙。(3)引导学生懂得“舞姿轻盈”是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融入了自己的想象,让人们仿佛看到了草原上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的美,进而感受语言的与众不同、清新、优美。(4)引导学生通过找“芳香四溢”的近义词,理解积累词语,体会优美的语言带给人们的美好情景,等等,并相机指导朗读。 2引读词语,启发学生品悟花无论是在草原上、空气里,还是大地上,都把美丽、快乐、幸福、友情、真诚等带给了我们,花就是真、善、美的化身。3作者通过这些词语,运用比喻、拟人,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用诗一般优美、清新的语言,抒发了自己对花的赞美,也是对真、善、美的赞美。引导学生再次化作大地母亲怀中的一枝小花,伴着音乐轻轻地吟诵,并展开想象。4指导学生反复吟诵有关写花生活的文段,引导背诵。5那么,花的生活就仅仅只有这些吗?它还会生活在哪儿呢?引导学生选择一方面,也像作者一样运用比喻、拟人,融入自己的想象写一段。交流学生所写,及时评价。【设计意图:建构语言、运用语言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核心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画词句,品味词句的优美清新,朗读背诵等进行自主建构,再及时把自主建构的语言规律运用到练笔中,达到建构语言和运用语言的目的。】五、总结深化,拓展升华1花来到这个世界上不仅仅满足于打扮我们的生活,它还有自己的追求,它追求什么呢?引导学生通过读文思考理解花的追求。2引导学生明白作者表面写花,实际写人。他借花喻人,抒发了自己的情感。3指导学生朗读作者的眼泪和微笑中的另一篇散文诗,再次体会其语言的优美清新和他对梦想、光明的追求。4推荐阅读眼泪和微笑,扩大阅读面。【设计意图:在学生建构文本语言,学会运用语言规律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感后,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牛舍搬迁协议书
- 工地加班合同协议书
- 白沙离婚协议书
- 工程资金垫付协议书
- 客服预存费用协议书
- 工商保险免责协议书
- 班级安全协议书
- 电工维修协议书
- 离婚付费协议书
- 电子理财协议书
- 自愿放弃孩子协议书(2篇)
- 汉谟拉比法典中文版
- 2025届高考地理复习+情景类型题分析
- DLT 1529-2016 配电自动化终端设备检测规程
- 2018年四川省中职学校技能大赛建筑CAD赛项 样题
- 芯片封装可靠性评价与失效分析
- 2024年人工智能训练师(初级)职业鉴定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三合一整合全套体系文件(管理手册+程序文件)
-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 JT-T-969-2015路面裂缝贴缝胶
- 内科人卫一类模拟考试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