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师德建设研究的文献综述选题背景党中央提出的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一定要加强对人们的教育。作为教育的实施者教师是培养人才的关键人,没有一代又一代辛勤耕耘的教师就没有为祖国建设增砖添瓦的人才。教师是教育过程的组织者,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教师的素质决定着素质教育目标实现的程度。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高质量的教育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来源于教师教育。当前,对教师的专业素养的学习十分重视,教师若没有广博的知识又何以为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呢。然而,自古以来教师就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教书育人不只是“教书”,不是知识学习简单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育人”,即道德良知的传承。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成为学生道德上的指路人,并不在于他时时刻刻都在讲大道理,而在于他对人的态度(对学生、对未来公民的态度),能为人师表,在于他有高度的道德水平。” 如今改革开放已经过去了30余年,改革开放的成效日益明显,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为应对与时俱进的社会发展需要更多更优秀的人才。但是在市场经济追逐利益最大化的条件之下,部分人在现实和理想的冲突下价值观发生了改,各种思潮冲击着人们的内心世界,使得德育出现了偏差。选题意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国家历来就重视对人才的培养,重视教育的实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国家更为重视对学生的教育,做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例如:进行新课改以减轻学生的负担,对学生加强素质教育而不像过去只单纯重视成绩的提高等等,这些都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可喜变化,也带来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对作为这些政策的实施者教师的关注却不够。“教师的教育劳动的独特之处是,为未来而工作。今天在孩子身上所培养起来的,要在几年之后,甚至是几十年之后才会成为一个成熟人的公民性、道德和精神面貌的因素。” 师德建设研究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满足教师职业特殊性要求的需要。教师职业是塑造人类灵魂的职业,作为人生起点的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的高低对学生的人生道德的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净化和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的需要。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严重影响了学校这一方净土,冲击着教师的道德观,造成教师人格的分裂,因此应加强教师师德建设。(3)完善教师教育和培训的需要。近年来教师教育与培训对师德建设的忽视,重业务轻师德,使得教师多以自我为本位,对师德要求和责任不重视,这也要求应加强教师师德建设。我查阅了一些资料,文献综述呈现如下: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1984年,中国出台了第一部教师职业道德标准,而后经过两次修改,由国家教委和全国教育工会联合颁布,于1997年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这是我国第一部正式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文件,为促进师德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国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到现在为止共经历了三次修改,每一次修改都体现了时代的要求,都更符合社会的发展。2008年9月,教育部颁布的新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这是距1997年修改师德规范后的一次大的举措,增加了关心学生健康、尊重同事等内容,使得规范更人性化。新规范规定: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二、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三、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四、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五、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六、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董陶陶在江苏高教发表的新时期师德规范的内涵与重构认为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应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师品,即教师的品格、人格,是师德之魂,也就是孔子所说的“仁”或苏格拉底所谓的“德性”。“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这些品格就是君子的美德,也是儒家伦理思想的精髓。二是师知,师知就是要求教师对自己的角色要有明确的定位,有“自知之明”,“能好人,能恶人”,是非分明,爱憎分明。传道、授业、解惑是传统意义上对教师角色的理解、认识和表述。传道,就是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远大志向,传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固有的客观规律,传做人、做事情、做学问最起码的准则和行为规范。三是师智,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是从事精神产品生产的劳动者。要培养高水平的学生,要求教师学识渊博,学业精深。教师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有广博的相关领域知识、具有跨学科、跨专业的结合力、满足学生广泛的求知欲,还要不断更新知识体系,及时掌握学科前沿知识与研究成果。四是师行。即从事教师职业应具备的“技艺”和行为。身正行端,教师应把言传和身教完美结合起来,以身作则,行为示范。诚信做人,诚信是基本的道德准则,是构成师德的基本方面,也是教师的“道德底线”。师不“诚”、师不“信”,很难想象会有生之“诚”、生之“信”。诚信是衡量教师是否称职的一个基本标准。泽被众“生”,关爱学生、有教无类、诲人不倦,是师德的关键。徐颖在教学与管理发表的把握师德内涵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从两个层面把握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1社会层面的师德内涵。社会层面的师德,指的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合理要求和为师德实践提供的基础和条件。这一层面的师德主要有两方面的价值体现,一是普通公民的道德要求,二是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等基本道德,举止文明、乐于助人等社会公德,尊老爱幼、作风正派等家庭美德,是普通公民的道德内涵:而依法执教、严谨治学、精心施教,则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内涵。2个体层面的师德内涵。个体层面的师德,是指教师个人理解社会层面师德的内涵,并把社会对师德的普遍性认识和要求内化为个人的情感和意志并自觉履行道德的行为。这一层面的师德在道德理想层面上主要表现为教师个人的职业理想、职业态度和职业良心,在行为层面上表现为教师的职业责任和职业能力(教学和科研能力)。教师践行师德的过程,就是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积极的职业态度,以称职的职业能力来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神圣职责的过程。二、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核心陈志英在教育导刊的师德教育要以爱生为本提出“爱生为本,树高尚师表形象”,组织教师学习师德规范,提倡以“学生为本”,“树高尚师德,立师表形象”的良好校风。在工作中要求教师善于联系教学事例,落实热爱学生的理念。热爱学生,就是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即使是品德行为看起来较差的学生,我们都要真正做到平等对待,在某一意义上说还要偏爱差生,让差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才能真正将师德建设落到实处。杨志勇在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发表的责任心的缺失是师德最大的缺失中提到责任心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使命,切实履行责任,尽职尽责地对待自己的工作,才能完美地展现自身的能力与价值。文章作者认为促使基层学校抓好工作,并非唯有“责任状”一种途径。责任就是对工作的完成,就是对职位的坚守,就是对人性的升华;责任意味着付出,意味着奉献。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尽到对学生的责任,才能是好教师。一个教师唯有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才能在履行责任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责任心是为师之根本,更是师德之灵魂。教师缺失责任心,对工作就会不负责任,就可能对显而易见的苗头隐患视而不见,对熟之又熟的规章制度熟视无睹,对可能引发的事故后果充耳不闻。在此状态下,工作肯定出问题,出事是迟早而已。其后果,轻者影响学校信誉,重者影响到个人的生存发展命运,切不可等闲视之。须知,对师德师风而言,责任心的缺失是最大的缺失。陈大伟在人民教育写的尊重 责任 爱 从师生关系看师德修养进阶中提到教师的责任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对学生的保护之责。首先是生命安全的保护。其次是保护学生的做人尊严。再次是保护学生的上进心以及认识世界、展示自己等美好愿望。第四是保护儿童的童心和天性。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之责。教师对学生的成长承担引导之责,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之责通过教育来实现。教师的教育职责在于创造促进学生成长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活动(课程)。在尊重、责任和爱这三个关键词中陈大伟认为存在实践的进阶关系。首先需要尊重,尊重是人与人交往的基本原则,是基本的社会行为规范对教师的要求。有了尊重,可以减少冲突,增进理解,这是履行责任和施爱的前提与基础。然后是承担好责任,承担保护和教育的责任是教师角色的基本要求,也是一种应尽的义务。更高层次是施爱,爱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前提和保障,是值得提倡和鼓励的态度与行为方式,它是教师在自我修养过程中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三、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作用晋如祥、曹克伦发表在教学与管理的文章简论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中提到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作用。1.表率导向作用。“师者,人之楷模”。教师的奋发向上,不甘落后的进取心,对学生潜移默化,能激发学生勇于创造、积极拼博精神;教师对事业忠心耿耿、任劳任怨,对现实问题热情关注,勤于探索,可启迪学生增强开拓毅力和活跃思维实践。2.自我定向作用。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其教学态度、教育手段和教育行为,同学生家长的信息沟通,同教师之间的相互交往,单纯用行政手段控制调节,仅能解决“必须这样做”的问题。至于“为什么这样做”,“应该怎样做”,只能靠教师个人的觉悟,品德来控制调节。师德修养是精神、觉悟,正义感与责任感的凝聚和融合,它是教师指导和评价自己行为正负的理性观念。3.潜在意向作用。正转会促人昂首奋进,负转会致人污染创伤,一得一失,其潜在意向会给让会造成很大的影响。郭奕晶在当代教育科学发表的文章注重师德建设促进良好学风的实践探索认为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培训,提高思想认识,通过经常性的培训切实加强对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培养教师的奉献精神和敬业精神,使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一步强化“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教师明确自己的职责,忠诚党的事业,全心全意投入到教学中,不为名利所累,对职业有献身精神。通过学习教育理论,教师还能进一步明确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以及对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这就更能使教师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树立师德典型,鼓励教师爱岗敬业爱,岗敬业首先要求教师树立坚定的教育事业心,热爱教育、热爱学校、热爱学生。每个教师都应该意识到这份职业的重要性,既然选择了它就应该热爱它。只有热爱,才能全身心地投入,教育活动才具有感召力,学生也会受其影响,端正学习态度。所以要鼓励教师爱岗敬业,树立师德典型,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爱岗敬业的另一个要求是刻苦钻研业务,提高教学水平。学校里可以组织各种竞赛活动,评选“教学能手”、“科研标兵”,树立业务典型,促使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及时了解学科发展、研究方面的新知识、新成果,不断自主优化知识结构,提升学历水平,丰富教学内容;主动参与教育科研,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善于把握教改前沿信息,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使之产生学习动力,形成勇于探索、积极奋进的学风。四、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方法刘德群在教育与职业的文章论新时期教师教育中的师德培养提到在教师教育体系的师德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注以下四个方面的结合:第一,理想教育和师德教育相结合。教师教育体系中的师德教育,应注意将理想教育和师德教育紧密结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把师德教育的方向性和可能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与师德教育的紧密结合,是整个教师教育培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连续教育和阶段教育相结合。师德教育在教师教育培养体系中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教育行为。应贯穿于师范生的教育以及教师教育的后续培训的全过程。把师德教育、培训与教师后续培养的知识更新、新能力培训、职业技能的提高有机结合起来。同时注意在不同时期教师的思想变化。要突出重点,强化过程,注重效果,以适应新时期对教师教育和师德的新要求。第三,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良好师德行为习惯的形成,离不开师德理论的指导。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师德的理论也将出现新的变化和发展,因此,应重视在教师教育培训体系中的师德理论的教育。准确掌握新时期师德规范和师德原则的理论,提高在师德实践活动中的自觉性,将师德意识转化为相应的师德行为。第四,养成教育与评价教育相结合。良好师德行为习惯的形成,需要有一个反复实践和锻炼的过程。师德行为是师德品质的客观表现,而师德品质是师德行为长期表现的结果。因此,在教师教育培训体系中,应强化师德教育的管理,加强道德、纪律和规范的约束。提高自我约束能力和控制行为能力,促进自我师德教育功能的发展;同时注重良好师德行为习惯养成过程中的评价。指导、促进良好师德行为习惯养成过程的内在意志和外部行为的统一,个别行为的整体行为的统一。蒋文昭在江苏高教发表的文章基于价值思维的师德教育范式的转变提出在价值思维中,师德教育的范式应从“培训范式”转变为“交往范式”。与实体思维下的培训范式相比,交往范式凸显了主体的生命意义。其转换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在价值目标定位上,要从社会本位为主转向社会需要与生命意义的兼顾。师德教育旨在拓展教师的心灵世界和精神空间,提升教师的道德智慧,使教师成为独立、自主、自觉的德性主体,不断超越个体生命的自然存在,成为真实的人格主体,成为有着自我价值与尊严意识的人格主体,并能在现实的生活中彰显、张扬个体生命存在的价值与尊严。第二,在师德教育过程中对生命的处置方式上,要从规训与抑制转向对生命的尊重和激发。师德教育必须以教师的自由与自主为逻辑前提和起点,因为教师德性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建构与重构自己的道德经验结构的过程,是一个内在的思想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心脑血管病防治讲座课件教学
- 心肺复苏家长课堂课件
- 2025年甘油胶水:UV胶水合作协议书
- 出国退款协议书范本
- 拆迁租户之间协议书范本
- 宠物转送协议书范本大全
- 2025年镉镍航空蓄电池项目合作计划书
- 古风离婚协议书范本
- 家私损坏赔偿协议书范本
- 流浪人员移交协议书范本
- 华南农业大学2023年840兽医传染病学考研真题(回忆版)
- 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课件
- 品质意识,品质基础知识培训
- 教师政审个人现实表现材料范文(通用5篇)
- QC降低矿山法围岩隧道爆破超挖量
- 校园文化建设方案(共60张PPT)
- 机动车排放检验比对试验报告
- 一级二级三级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质量评价标准(试行)
- DB51∕T 1462-2012 柳杉二元立木材积表、单木出材率表
- 中暑预防与应急处理
- 抄表安全知识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