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小古文拓展学习《狐与葡萄》.doc_第1页
语文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小古文拓展学习《狐与葡萄》.doc_第2页
语文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小古文拓展学习《狐与葡萄》.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狐与葡萄(原文) 昔有一狐,见葡萄满架,万紫千红,累累可爱,垂涎久之。奈无猿升之技,不能大快朵颐。望则生怨,怨则生怒,怒则生诽无所不至。乃口是心非,自慰日:“似此葡萄绝非贵重之品,罕见之物。况其味酸涩,吾从不下咽。彼庸夫俗子方以之为食也。” 此如世间卑鄙之辈,见人才德出众,自顾万不能到此地步,反诋毁交加,假意清高。噫,是谓拂人之性违心之谈也。 教学设计 成都师范银都小学 邱显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感受小古文趣味和韵味。 3.尝试运用文言改写现代文片段。 教学过程一、诵读现代文 1、板书课题:同学们,前天我们读了三篇小故事(课件出示),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以及蝉和狐狸,它们都是出自(板书课题)“伊索寓言”。伊索寓言凝聚了人类的大智慧,是让全世界人民骄傲的一部巨著。 2、小古文其实又叫文言文 相信你一定读过狐狸与葡萄乌鸦和狐狸等寓言故事,这些故事都出自古希腊的伊索寓言一书。可你知道吗?这本书早在1840年就被翻译到了中国,最初的译名叫意拾喻言。翻译者是英国的罗伯特汤姆。 有意思的是,这个叫罗伯特汤姆的“老外”翻译时使用的语言是文言文,每篇寓言的寓意还引用中国的名言、谚语、俗语,于是乎,故事中的狼、狐狸、乌鸦都说起了中国的古话,满口之乎者也,读起来十分有趣。相信你一定会喜欢! 接下来请大家翻看小古文一百课第50页,读一读狐与葡萄。二、诵读文言文 (一)初读读准字音,学会停顿 1.初读文章:学生朗读狐与葡萄,教师巡视。3.指名朗读:谁来读一读,读准字音,学会停顿。4.教师范读:下面老师来读读怎么样?请大家拿好笔,听老师读,如果听到和自己读得不一样的字音和停顿,拿出笔来,标注一下。 5.指名朗读:实时纠正字音和断句。 诽fi涎xin拂f 彼庸夫俗子/方以之/为食也 6.反复指导:逐渐读准字音,读通语句,读出古文的韵味。 (二)再读感受“之”韵味 1.师生交流:是的,小古文读起来朗朗上口,十分有韵律。那你知道为什么会读起来有这些韵律吗? 2.找一找之: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下课文,找一找全文一共有多少个“之”,并把它圈出来。 3.交流出示:猿升之技、卑鄙之辈、拂人之性、违心之谈 贵重之物 罕见之物(半拍) 以之为食(一拍) 垂涎久之(两拍) 4.听读辨音:同一个“之”,意思可不一样,读起来也就不一样。听老师读,考考你的耳力。 5.辨音交流:(1)听出来了吗? (2)哪一个“之”读得最长? (3)音乐课上会打拍子吗?如过“垂涎久之”的“之”读两拍,那么读一拍是哪个?读半拍的又是哪些呢? (4)猜一猜,读半拍的猿升之技、卑鄙之辈的“之”是什么意思? 读一拍的“以之为食”的“之”又是什么意思呢? 请大家想一想:为什么“垂涎久之”的“之”读得最长呢? (5)好,请大家跟我读一读。 6.再读课文:“之”会读了,小古文读起来会更有味道,请大家再试一试,注意读好这些“之”的节拍。 7.指读齐读。 (三)三读感受“四字词语”之韵 1.辨析词语:要是没有这个“之”,读起来是个什么味?(师读,读到“垂涎久”突然停住。生笑。)什么感觉? 2.找一找词:是啊,这一连串的四字词语读起来多好,在文中,还有很多四字词语,请大家找一找,把他们圈出来读一读。 3.读一读词:有些词语,我们现在还在用,像万紫千红、口是心非等。接下来,我们打着拍子一起来读一读。 万紫千红 累累可爱 大快朵颐 诋毁交加 违心之谈 无所不至 口是心非 庸夫俗子 4.填一填词:如果老师把这些四字词句隐去,还能读吗? 昔有一狐,见葡萄满架,_,_,垂涎久之。奈无猿升之技,不能_。望则生怨,怨则生怒,怒则生诽,_。乃_,自慰日:“似此葡萄绝非贵重之品,罕见之物。况其味酸涩,吾从不下咽。彼_方以之为食也。” 此如世间卑鄙之辈,见人才德出众,自顾万不能到此地步,反_,假意清高。噫,是谓拂人之性,_也。 (四)四读吟诵小古文 小结:同学们,汉语是世界上最具有音乐性的文字啊。所以,古人诵读文章的时候,读着读着仿佛音乐一般,很是好听。我们也来试一试吧!(指名读,齐读)三、改写现代文 1.提出任务:刚才,我们一起诵读了狐与葡萄,对小古文有了定的了解,接下来,有一项极具挑战的任务,大家想尝试一下吗?就是请你将蝉和狐狸这篇现代文改写成小古文。(课件出示) (1)一只蝉在大树上唱歌。_ (2)狐狸想吃蝉,便设下了一个圈套。_ (3)他故意站在蝉的对面,赞叹道:“您的歌声多么美妙!您真是个天才的歌唱家!您能下来让我见识一下您那动听的歌喉吗?”_ (4)蝉察觉其中有诈就摘一片树叶扔下来。_ (5)狐狸以为是蝉,猛地扑了过去。_- 2.出示要求:由于时间关系,只请同学们改写一部分,请看要求。(课件出示) (1)任选一句改写成文言,句意不变。 (2)别忘了用上“之乎者也”。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