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在交流中提升.doc_第1页
思想在交流中提升.doc_第2页
思想在交流中提升.doc_第3页
思想在交流中提升.doc_第4页
思想在交流中提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思想在交流中提升听课随笔蜀河中心学校 李昌芝本次承蒙学校的厚爱,同志们的支持,我有幸参加了在石泉举行的安康市第四届阅读教学观摩研讨会,会上我观摩了9位教坛新秀们的精彩演绎,并聆听了专家的讲座与点评。教坛新秀们那优美、准确的语言令我如痴如醉,那各具特色、风格不一的教学艺术令我赞叹不已;那为人师者的风范令我由衷赞叹。短短两天时间,内容丰富紧促,我感受颇多,使我深刻的感受到小学语文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课堂上,教师们更多的是注重学生学习的策略和情感的体验的培养,呈现出积极、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教学三维目标的整合制定都很合理、具体,真正做到阅读教学的“读中体会,读中感悟”并贯穿于整个阅读教学的课堂中;更注重学生的阅读实践,尊重学生的主观感受。教学中体现了知与情的结合,恰当的处理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课堂优质高效。听了这样的课,犹如山涧的小溪清新滋润,可谓“传业教有情,润子细无声”。一、 导题的设计要独具匠心,方可很快抓住学生的心。实时、独特的导入顺理成章的将学生引入学习思考境界,真正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例如:石泉城关一小的吕鑫老师在教学渔歌子一课时,他以“话题名字”导入:“你叫什么名字?你的名字是谁取的?为何给你取这个名字?”学生的名字他自己再也熟悉不过了,学生积极举手,踊跃发言,有的说是她爸爸取的,希望他能茁壮成长;有的说的 .然后老师顺势说;“现在,老师我写一个名字你们叫一下好不?”“张志和。”他是谁?你了解他吗?学生根据自己平时认识水平和知识积累说:“我知道他是唐代一位诗人。”老师给予肯定后,接着导:“你们知道他的名字是谁取的吗?”“不知道”“那我们现在做一个猜测好不好?”“好!” 甲同学:“我想他的名字应该是他爸爸取的。”师:“有可能,但是,是错的。”乙同学:“我猜,是他妈妈取的。”师:“有可能吗?”“有。” 师:“但也是错的。”此时学生想那一定是爷爷取的。丙同学信心十足地:“老师,我想他的名字一定是他爷爷取的。”“有可能吗?”“有。”“ 但还是错的!”这时孩子们都感到特别奇怪,课堂上一双双期盼的眼睛瞪得圆圆,头脑中的一个个问号画得大大的。师:“想知道是谁取的吗?“想。”师:“张志和的名字是皇帝赐的 。” 生:“啊?”教师顺势介绍了诗人张志和的资料。师:“张志和16岁时,参加科举考试,他献上了好多治国良方,深蒙皇帝的赏识,于是赐名志和,希望他能做一个心平志和之人。”今天我们就学习他写的一首词渔歌子。这位吕老师用“名字”大家都熟悉的话题导课,自然而然、顺理成章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老师的话语幽默生动,很快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然后抛出问题、设置悬念、中间的小波澜拉近师生距离,调节了课堂气氛,老师从作者的名字入手,切入主题,很快地抓住了学生的心,学生情绪高涨,乐于学习。二、注重“读”,将“读中体会”,“读中感悟”与“自主学习”贯穿课堂始终。“将时间还给学生”,这也是课标的的理念之一,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主读书,通过学生自主读书,引导自读自悟,抓住重点词语、句子、段落、引导学生多种形式品味阅读,理解课文。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中读书体会感悟,收获的是人格修养的熏陶、语文素养的发展、丰厚语感的提升、人生智慧的开发,更是获得了生命发展的动力。教师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读”,从而达到阅读教学中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愿意读 、想读、乐意读呢?这也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之一?他的艺术性又何在呢?仍拿吕老师的这节课为例,读书要有层次,有步骤,他的步骤是:一、明诗人抓住学生的心,学生想读,这时要求读正确,引导学生做到字正圆腔,有节奏;二、明诗意;三、悟诗情,再悟诗情后课堂延伸他设计了这一环节:特别是师生对读,将课堂教学推入了另一个高潮,激发学生对词的了解和热爱,他出示张志和的哥哥张松岭写得一首和答弟志和渔夫歌,教师自读,老师范读,在品词意,识词人后,“为何不归?”吕老师安排了师生对读一再现情境:师: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生对: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从师生的对读,感悟体会到学生已深深的理解了词意,自然突破难点,同时将课堂教学推入了另一个高潮;体现了教师教学的艺术性。三、总结语、过渡语非常重要。教师的语言具有艺术魅力。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老师们准确优美简洁的语言,声情并茂的一次又一次的勾起学生的思绪,老师扣人心弦的过渡语,烘托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震撼着学生的心灵,从而唤醒了学生读书思考的欲望。老师们挥洒自如的语言,引领着学生走进知识的殿堂,同时彰显了教师语言文化功底之深厚,教学技艺之高超,体现了教师的自身魅力。四、凸显学习方法的点拨指导。 1、带着问题,整体感知。 格式塔心理学派的研究表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先感知整体的现象而后才注意到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阅读教学应当始终把文本看成一个整体系统,注重从整体上感受和领悟。对其中某一方面或某一个局部的感悟,都应放在整体中进行。阅读感悟应当是“整体的综合的感悟”。所听的课几乎都这样处理的,既符合新课程理念,又符合学生阅读心里和特征。 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段,指导他们细读品味。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阅读教学必须引导学生推敲、揣摩、细细品味。这样,学生对语言文字才会有自己正确丰富的理解。”可见,字斟句酌是感悟的需要。这一点,所有上课的老师都做到了,能针对课文中的关键词,重点词,重点句反复品味、细细品味。 3、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景想像感悟。 想象是感悟的翅膀。黑格尔说“最杰出的艺术本体就是想象”。感悟时要引导学生体物入微,充分发挥想象,敏锐地捕捉字里行间闪动的灵性的气息,使词句与具体形象相结。真是“叶落无声,雁过无痕”。 五、实现了师生角色的转变。教师由教学的主宰、中心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伙伴,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人,他们不仅在老师的组织下进行共同学习,而且有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方式的权利。使课堂教学进入了个性化学习的权利,有学生独特的感受。 六、应用多媒体为教学服务。多媒体课件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途径,它将动态、形象、美观、科学的信息,高效、便捷的传递给每一位学生,为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创造了有力的条件。在教学中多媒体辅助教学越来越体现出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课件中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占较大比重,设计得好,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更好的表达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抓住重点。同时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增加了学习兴趣。课件中一段舒缓的背景音乐,可以调节课堂的紧张气氛,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发挥了寓教于乐的学习优势,使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把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