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基础知识中语病判断与修改教学的重要性.doc_第1页
语文基础知识中语病判断与修改教学的重要性.doc_第2页
语文基础知识中语病判断与修改教学的重要性.doc_第3页
语文基础知识中语病判断与修改教学的重要性.doc_第4页
语文基础知识中语病判断与修改教学的重要性.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基础知识中语病判断与修改教学的重要性【内容摘要】为减轻学生学习语文的负担,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已经对语文基础知识不作要求,也就是说词、词性、词的构成、句子成分、句子主干、句子成分的划分等基础知识在初中阶段都不做教学要求了。而到了高中这些知识又作为一般性知识,要求学生掌握,练习、考试经常做到,这样给高中阶段的教学带来很大的负担,且不利于学生学好语文。本文着重阐述语文基础知识中单句知识中的句子语病的判断与修改。首先,从中考、高考的现状分析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重要性。其次,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对语文基础知识的不重视,指出其危害性,再一次强调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重要性。最后,着重阐述如何进行语文基础知识中单句知识里面句子语病的判断与修改。【关键词】基础知识 单句 句子成分 句子主干 语病判断一、中考、高考对语文基础知识考查情况分析:2011年高考已经结束,查阅有关地区的高考语文试卷发现在高考中必考的一些基础知识在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已经不做要求了。比如全国卷、全国新课标卷、北京卷、天津卷、江苏卷、山东卷、重庆卷等高考试卷都考到了成语使用正误的判断以及句子有无语病的考查题目。北京卷、天津卷还考到了文学常识,上海的模拟卷也考到了文学常识,重庆卷还考到了标点符号。本人从1996年9月调入职业高中从事语文教学工作至今,所教班级(综合高中)三年后要参加江苏省普通高校对口单独招生考试,而对口单招考试在基础知识的要求上与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相比有相似之处,如成语的使用、句子语病的判断、标点符号的使用、查字典这四个知识点是必考的内容。二、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对语文基础知识的不重视的现状:但是在日常的教学当中却发现学生对许多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几乎为零。比如:要求学生找出句子的主干,学生反过来问什么是句子主干,试想一想连句子主干是什么都不知道,还怎么去找句子主干。再如:要求学生用符号法划分句子成分,学生根本就不知道代表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所使用的符号是什么,那就谈不上去划分句子成分了。有一次学生做一条习题,题干的要求是:找出下列短语中不同类的一个 ( )A密柳长堤 B安居乐业 C春雨宿露 D朝霞彩虹(江苏省普通高校单独招生复习丛书 决胜单招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学生对这条题目可以说是束手无策,就好像“老虎咬刺猬,无从下口”一样,绝大多数不会做,极个别的选择了“B”,我就对学生说,请告诉我你的解题思路。学生的回答是“A、C、D都是描写的景物,而B不是,所以选B”,我备课时根本就没有想到学生会这样回答,学生的回答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当然因为题干的要求不是十分明确,所以我也不好说学生是错误的,我首先肯定了学生的回答。然后我说现在题干的要求不变,我们重新做一条题目。当时我也是急中生智想了一个描写景物的短语“草长莺飞”,将题目改为:找出下列短语中不同类的一个 ( )A密柳长堤 B草长莺飞 C春雨宿露 D朝霞彩虹学生对这样一条都是描写景物的题目就更加不会做了,再问学生初中有没有讲过关于短语的知识,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没有。后来花了一节课的时间和学生补充了这一节知识。课后找初中的老师了解现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要求时发现,现在的初中语文教学对这些最基本的语文基础知识一概不讲,更有甚者语文教科书中出现的稍微繁难的字词都不要求学生掌握,只要求掌握常见的字词。另外文学常识、成语的使用、如何查字典、标点符号等知识点在初中均不做要求。听后不觉大吃一惊,我感到很迷茫,不禁要问现在的初中语文教学怎么啦?像这样的语文教学,又怎样去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呢?难怪现在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语文能力如此的不如人意。就更不用说有一定难度的句子语病判断和修改了,而这一知识点在初中的中考(初中教师说对这个问题就是拿出一些例句教学生去死记,考试时会考就考,不会考就蒙)、高考中都是必考的内容。既然这一知识点如此重要,下面就着重谈谈句子语病的判断和修改。当然,在进行句子语病的判断和修改的教学之前先要将一些单句的相关知识讲清讲透,如句子的成分、句子的主干、句子成分的划分等,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句子语病的判断和修改的教学。三、几种常见的句子语病的判断与修改:所谓病句是指那些语言表达有毛病的句子,即不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规则,或违反客观事理的句子。前者是就语法方面而言的,后者是就逻辑方面而言的。对于病句的分析,前人做了很多的研究。下面在学习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谈谈一些浅薄的不成熟看法。病句是指不符合语言规范的句子。辨析病句,是考查对病句的识别与分析,有了这种能力才可能对病句进行修改。只有让学生熟悉语病的类型,才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才能在以后的文章中注意这些,防止出现语病错误,才能正确地修改这些语病。“检查句子是看句子所要表达的语义内容与句子的结构形式是否统一,句子成分的组合是否符合汉语的组合规律。语言上的毛病,有的是语法方面的,有的是逻辑、修辞方面的三者常常相互联系。这里分析的病句是着重从语法结构方面着眼的。如何让判断一个句子在语法上对与不对呢?一般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看结构成分是否残缺,语序是否恰当;二,看相关的成分是否搭配。检查的步骤跟句子分析相同,即先查主干,后看枝叶,逐层剖析。但要注意又是需保留少数的附加成分以便理解。如否定副词的状语被除去,意义就全变了。另外,找句子主干时可以保留宾语,以便进一步检查动+宾是否搭配。”(现代汉语(修订版)张斌 徐青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年5月第一版)下面就几种常见的句子语病的判断与修改分析如下:(一)搭配不当1、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由于不理解词义的配合或粗心大意而造成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例如:清晨,参加象征性长跑的同学们在公路上飞快地驰骋着。去掉附加成分“清晨”、“参加象征性长跑”、“ 在公路上”、“飞快”,查找出句子的主干是“同学们驰骋”,就发现主谓搭配不当了。因为“驰骋”是指骑着马奔跑,参加长跑不能说是“驰骋”,“驰骋”应改为“跑”。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品质”是无形无影的,十分抽象,怎么可能有具体形象“浮现”(在脑海中),主、谓的中心搭配不当。可把谓语改为“我永远不会忘记”。、陈述对象不明确,暗中更换主语造成主谓搭配不当 今年这个县的水稻生产,由于合理密植,加强管理,一般长势良好。“长势良好”应该是对“水稻”而言,而不是对“生产”,应该将“生产”删去。 虽然狂风暴雨从半空中一齐倾泻而下,但大家无所畏惧。“倾泻而下”主要陈述的是“暴雨”而不是“狂风”,以“暴雨”作主语,删去“狂风”就通顺了。 2、述语和宾语搭配不当 战士们冒着磅礴大雨和泥泞的道路艰难地前进。(“磅礴大雨”可以冒着,但是“泥泞的道路”是不可以“冒着的”,应该为“战士们冒着磅礴大雨,踏着泥泞的道路艰难地前进。”)(江苏省普通高校单独招生复习丛书 单招生相约在高校 原子能出版社 2010年5月第二版)周围漆黑一片,在车厢内伸手不见五指,只听到列车猛烈的嘶叫声,打破了沉寂的环境。“打破了沉寂的环境”,述宾不能搭配,应该改为“打破了环境的沉寂”。 这些文章到处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闪烁着”与“的观点”是不能搭配的,按照句子的意思,“观点”应该改为“光芒”、“光辉”之类的词。3、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例如:春天的北京是一个繁花似锦的季节。(“北京”不是季节,应该为“北京的春天是一个繁花似景的季节。”)(江苏省普通高校单独招生复习丛书 单招生相约在高校 原子能出版社 2010年5月第二版)4、定语、状语、补语和中心与搭配不当 自己有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都能造出来。“手”可以是“能干的”,但是“聪明”的“手”就使人无法理解了,应该去掉“聪明”一词。 对不起,这次我们对你们照顾得太不周全了。补语“太不周全”与中心语“照顾”不能搭配,“周全”是 “完全、全面”的意思,多用来形容说话,不能同“照顾”构成补充关系,应把“周全”改为“周到”。5、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例如: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做好是一面性的,是否深入是两面性的。此外作风是否深入也讲不通,应该是干部是否深入群众,或是“干部们深入细致的工作作风”。这句话有两种改法:把第一个分句改成两面性的生产救灾工作做得好不好,决定于干部是否深入群众。或将第二分句改成一面性的,不过句子结构要调整为能否做好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们深入细致的工作作风。)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的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与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白眼和青睐指相反的两面,但底下的温暖只适用于一面。改为:就在这白眼与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冷暖)6、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例如:我想这应该是不必叙述的,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来。(“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等于说“谁都想象不出”,推测原意应该是谁也想象得出。)会员家属除凭发出的入场券外,并须有家属徽章,无二者之一不能入场。(无二者之一即不能入场从字面意思上推论,有有二者之一即可入场的意思,这同原意不相符,应该说“二者缺一即不能入场”)(二)残缺和多余用词造句的时候,如果不符合省略的条件而缺少应有的成分,以致造成句子结构不完整,表达的意思不准确,这叫做成分残缺。反过来,句子结构本已经完整,意思也很清楚,但还使用了一些不必要的词语作句子成分,这就叫做成分多余。1、 主语、谓语、宾语残缺主语残缺A:由于滥用介词而造成主语残缺经过这次讲课,对大家启发很大。去掉“经过”用“这次讲课”作主语,句子就正确了。通过这次学习,使我们提高了思想认识。(“提高了思想认识”的应该是“我们”,加上了“使”就成了介宾短语,改为“通过这次学习,我们提高了思想认识。”用“我们”来做主语,也可改为“这次学习,使我们提高了思想认识。”用“这次学习”来做主语。)B:暗中更换主语,也是造成主语残缺的一个原因例如:王老虎抢亲中江南才子周文宾男扮女装,被王老虎抢回家,把他送到妹妹王秀英房中。这句主语本来是“周文宾”,但是到了第三句却暗中更换了主语,致使这一部分却主语。应在“把他”前加上主语“王老虎”,或将“把他”连同前面的逗号删去,句子的意思就准确清楚了。谓语残缺例如:可见对工人阶级的关心负责的态度到何等的薄弱程度。(到在这里不能做谓语的主要成分,只能将薄弱提上来,可态度是不能薄弱的,句子应改为“可见对工人阶级关心负责的态度缺乏到何等程度”)宾语残缺例如:虽然每天的工作都很忙,但还是抓紧和同学研究或自己看书。(抓紧时间,是个固定的动宾短语,在口语中有时省略“时间”一词,在这里不能省)2、缺少必要的定语、状语例如:要想取得优异成绩,必须付出劳动。“劳动”前缺少必要的定语,容易使人产生误解,似乎只要付出一定劳动就能取得优异成绩。应该在“劳动”加上“艰苦的”作为“劳动”的定语,这样意思就准确了。3、主语、谓语、宾语多余A:主语多余例如:我们的革命先辈,为了人的利益,为了将革命进行到底,这些革命战士流了多少鲜血,献出了多少宝贵的生命啊!“这些革命战士”是多余的主语,应该删去。B:谓语中心多余有些句子已有一个动词可以作谓语中心,又加进一个动词,这就造成多余。例如:习惯势力使他对罢黜百家感到习以为常。本句中的“感到”是多余的,应该删去。C:宾语后有多余的成分例如:纪念三八节的到来。“纪念”的宾语应该是“三八节”,不是“的到来”,应把“的到来”删去。 (三)语序不当汉语的语序很重要。词语的位置如果摆得不当,就会发生歧义或者使意思表达得不够清楚。1、 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例如: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由于定语“棉花”和中心语“生产”语序颠倒,因而造成句子的主语和谓语配搭不上,这句话应改为“我国生产的棉花,长期不能自给。”2、把定语错放在状语的位置上例如:广大的农村青年表现出无比地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热情。“无比”应作“热情”的定语,同时应去掉“地”。3、把状语错放在定语的位置上例如: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应该发挥广大知识分子的作用。“充分”应移到前面去修饰“发挥”,作“发挥”的状语。4、不合逻辑两个动词连用未注意到其先后逻辑关系例如:代表们认真讨论并听取了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只有先“听取”然后才能“讨论”,未“听取”就没有“讨论”的对象,应改为“代表们认真听取并讨论了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江苏省普通高校单独招生复习丛书 单招生相约在高校 原子能出版社 2010年5月第二版)5、关联词语的位置一般来说,两个分句同一个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后边;不同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前边。下面句子是位置不当的例子: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他应移到如果后面,因为前后句的主语不一致)要是一篇作品里的思想有问题,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即使应移到文字前。因为前后句的主语是一致的,否则,照原句就变成了只是文字要不得,不是作品要不得。(四)句式杂糅1、两句混杂同一内容,往往可以采用不同的说法。说话、写作时由于拿不定主意,既想用这种说法,又想用那种说法,结果把两种说法杂糅到一起,形成两句混杂。例如:听了张强等三位同志的动人报告,对我启发教育很大。这一句是把单句表达法和复句表达法混杂在一起了。改法有两种:张强等三位同志的报告,对我启发教育很大。听了张强等三位同志的报告,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教育。2、前后牵连把前一句的后半句用作另一句的开头,硬把前后两句连成一句。例如:当上级宣布我们摄制组成立并交给我们任务的时候,我们大家有既光荣又愉快的感觉是颇难形容的。这一句是把“大家有感觉”和“(这种)既光荣是颇难形容的”凑在一块儿了。可以把“有”改为“的”,也可以把“颇难形容的”移到“有”后,去掉“是”。(五)表意不明(1)指代不明。王军在街上邂逅了多年不见的同学李强,他激动地跑上去拉着他的手说。(到底是哪一个主动跑上去拉手呢,指代不明。)(江苏省普通高校单独招生复习丛书 单招生相约在高校 原子能出版社 2010年5月第二版)例如: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这种主张指代不明)(2)歧义句。主席台上坐着几个学校的领导。(是一个学校的几个领导,还是另外别的几个学校的领导,容易使人产生误解。)(江苏省普通高校单独招生复习丛书 决胜单招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六)不合逻辑下面是一些逻辑上的有问题的类型。(1)自相矛盾。例如: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者中的一个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