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民为贵 课件(35张).pptx_第1页
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民为贵 课件(35张).pptx_第2页
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民为贵 课件(35张).pptx_第3页
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民为贵 课件(35张).pptx_第4页
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民为贵 课件(35张).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 民为贵 第二单元 孟子 选读 内容索引 预读先学 读文本内容 知文理学基础 精读研析 读课文题点 析思路明答案 多读厚积 读优秀作文 积素养提技能 预读先学 读文本内容 知文理学基础 释文题 民为贵 语出 孟子 尽心下 意思是说 老百姓是最尊贵的 这句话极其简洁明了地言明了孟子的民本思想 本课所录五则选文 孟子分别从不同方面 运用不同的方法具体而充分地阐明了这一思想 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这话今天听来简单 但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 说这话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多么深远的洞察力啊 用今天的话来说 就是 超前意识 齐宣王就 汤放桀 武王伐纣 的事问孟子 臣弑其君 可乎 孟子掷地有声地回答说 贼仁者谓之贼 贼义者谓之残 残贼之人谓之一夫 闻诛一夫纣矣 未闻弑君也 在当时能这样一针见血地指出独夫民贼应该杀 是需要有极大的胆识的 孟子坚决反对愚忠 知文明理 反对盲从 他认为 为臣的态度是由为君的态度决定的 君主并非任何时候都对 也并非都应无条件服从 他说 君之视臣如手足 则臣视君如腹心 君之视臣如犬马 则臣视君如国人 君之视臣如土芥 则臣视君如寇仇 对于暴君 他是深恶痛绝的 明主旨本课所录五则选文均是围绕 民为贵 的思想来展开论述的 在这五则选文中 孟子不仅极力宣传得民心者得天下 失民心者失天下的民本思想 而且还指明了得民心的根本途径 就是施行仁政 用 仁 义 治天下 用仁义道德教化百姓 语言积累 1 词语理解 1 通假字 为丛驱爵者 鹯也通 苟为不畜 终身不得通 雀 鸟雀 蓄 积聚 2 一词多义 危 诸侯危社稷 危乎高哉 正襟危坐 其君之危 犹累卵也 危害 高 正 端正 危险 相 苟富贵 无相忘 及时相遣归 xi n xi n 伯乐相马 顾玩所见 儿已薄禄相 舜相尧二十有八载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相互 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 视具体情况译作 我 你 他 她 等 观察 鉴别 相貌 容貌 辅助 帮助 官名 3 古今异义 得乎诸侯为大夫古义 今义 医生 牺牲既成古义 今义 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 以陷于死亡古义 今义 失去生命 官职 位于卿之下 士之上 为祭祀而宰杀的牲畜 被诛杀或逃亡 夫然后之中国古义 今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 贼仁者谓之贼古义 今义 偷东西的人 做大坏事的人 古人称中原地区为中国 这里指国都 贼害 4 虚词归纳 之 夫然后之中国 践天子位焉 天与之 于传有之 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 桀 纣之失天下 到 去 第三人称代词 指示代词 这 助词 的 助词 用在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独立性 2 词类活用 1 诸侯危社稷 2 使之主事而事治 百姓安之 3 虽欲无王 不可得已 形容词作动词 危害 形容词作动词 安于 名词作动词 成就王业 3 特殊句式 1 桀 纣之失天下也 失其民也 2 失其民者 失其心也 3 故为渊驱鱼者 獭也 4 为丛驱爵者 鹯也 5 为汤 武驱民者 桀与纣也 6 舜相尧二十有八载 非人之所能为也 天也 判断句 判断句 判断句 判断句 判断句 判断句 7 祭祀以时 8 天子能荐人于天 9 诸侯能荐人于天子 10 大夫能荐人于诸侯 11 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 暴之于民而民受之 12 天下诸侯朝觐者 介宾短语后置句 介宾短语后置句 介宾短语后置句 介宾短语后置句 介宾短语后置句 定语后置句 4 语句翻译 1 牺牲既成 粢盛既洁 祭祀以时 然而旱干水溢 则变置社稷 译文 2 贼仁者谓之贼 贼义者谓之残 残贼之人谓之一夫 译文 用来祭祀社稷的牲畜已经是合格的祭品了 稻粱已经很洁净了 按时祭祀从来没有错过或漏掉 可是国家还是遭受旱灾或水灾 那么就毁掉原来的社稷 重立新的社稷 贼害仁的人叫贼 贼害义的人叫残 贼害仁和义的人叫做独夫 3 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 则诸侯皆为之驱矣 译文 4 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 译文 5 而居尧之宫 逼尧之子 是篡也 译文 现在诸侯暴虐无道 如果有一位国君喜欢施行仁政的话 那么百姓就会在这些暴君的 驱使 下归附他 打官司不到尧的儿子那里去却到舜那里去 如果舜强行住进尧的宫室 逼走尧的儿子 把天子之位让给自己 这是篡位 文本名句 名言警句 1 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2 贼仁者谓之贼 贼义者谓之残 残贼之人谓之一夫 3 民之归仁也 犹水之就下 兽之走圹也 4 天视自我民视 天听自我民听 5 善政民畏之 善教民爱之 6 善政得民财 善教得民心 文外名句 1 非不能也 是不为也 2 我知言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3 尽信书 不如无书 4 故君子可欺以其方 难罔以非其道 精读研析 读课文题点 析思路明答案 1 本文中 孟子是如何处处体现他的民本思想的 要点突破 答案 第1则选文中 孟子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 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如果国君危害国家 人民就可以推翻他 第2则选文中孟子认为 天子贼害仁义 不过是独夫民贼而已 理应被诛灭 第3则选文更明确地评论夏桀 商纣失去天下是因为失去了民心 在孟子看来 得天下与否取决于民心的向背 要想赢得民心 就要民之所欲与之聚之 民之所恶勿施 这样 百姓归附有仁德的国君 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不可阻挡 第4则选文 孟子归结了舜得天下的两个条件 最终仍然认为 民之所欲 天必从之 仍然体现了他的民本思想 第5则选文直接点明了对百姓实施教化的重要性 得民心 所录五则选文紧紧围绕民本思想阐述 值得细细体味 2 如何理解孟子的民本思想 答案 孟子主张 民贵君轻 的民本思想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对于社会的稳定 百姓的生产生活等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 他看到了百姓的力量 敬畏并尊重这种力量 他的这种思想在当时是先进的 但是孟子又是站在当时统治阶级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的 必然带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他所理解的 民 不是享有人生权利的民 而仅仅只是一个国家的 子民 他的思想的根本宗旨是使君 得民 使民 拥君 而依据民本思想提出的 仁政 王道 等德治主张 也只是对君主政治统治的稳定在以前的基础上提出了修改的方案 告诉君主如何才能更好地管辖 统治自己的子民 他的真正意图并不是废除君主 而是站在君主的立场上 希望君主可以明白 为了他们自身的利益 为了统治阶级的整体和长远利益 他们必须 视民如子 必须以 民为中心 这样不仅符合了当时政治上的需求 也符合了儒家伦理道德的标准 3 怎样理解 仁言不如仁声 这一则 答案 仁言 即宣扬仁的言论 仁声 却是具备仁德而产生的声望 仁言 爱民的语言可以说得天花乱坠 仁声 却是对爱民者的称颂 是非常实际的 所以 爱民的言说不如爱民的称颂那样深入人心 完善的政治制度是霸者之道 如齐国的管仲所推行的治国方略 确实能强国富民 但是他不得民心 只能得到统治者的欢心 因为他是牺牲别国人民的利益而富强的 完善的教育制度却能够普遍提高人民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知识 完善的政治措施能够搜刮和聚敛人民的财富 使国家更强大 但它却不如完善的教育制度能获得民心 这是孟子对当时社会状况和人民意愿的分析 所以 分清这两者的不同 我们才能选择到最佳行为方式 是行霸道政治呢 还是行王道政治 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体现的是王道思想还是民本思想 延伸探究 答案 孟子 的基调是理想主义和乐观主义 它反映了孟子的关于人性基本是善良的坚定信念 他的政治思想在很多方面与孔子非常相似 特别是孟子坚决主张君主应主要靠道德规范而不是武力来统治 但是比起孔子来说 孟子则更加堪称为是一位 贵民之人 天是通过人民的眼睛来看 天是通过人民的耳朵来听 这是他的最著名的论断之一 孟子强调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成分是人民而不是统治者 为民造福是一个统治者的职责 特别是他应该为人民提供道德指南和适宜的生活条件 他所倡导的政府政策是 自由贸易 轻税赋和保护自然资源 共享财富而不是弱肉强食 政府要为老弱病残者提供福利 孟子认为君主的权力是上天给的 一个君主如果不顾人民的幸福 就会失去上天赐给的统治权 而且理应被赶下台 但是一般说来 孟子倡导的那些观点更加受到被统治者而不是统治者的欢迎 因此孟子的建议也未被当时的统治者采纳 看来这并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但是这时期内他的观点越来越为儒家学者和中国大众所欢迎 综上所述 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体现的是民本思想 从 民为贵 这句话就可以看出是提倡 以民为本 从 君为轻 可以看出是与王道思想完全相反的观点 多读厚积 读优秀作文 积素养提技能 得民心者得天下 悠悠中华五千载 我们的祖先在中华大地上生息 繁衍 创造出一段又一段的辉煌 为后人所赞颂 回望历史 我们不难发现 每一段辉煌之中 都毫无例外地闪现着一个盛世明君的身影 像汉高祖刘邦 唐太宗李世民 康熙帝玄烨 他们为百姓安居乐业 社会繁荣稳定 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们统治着不同的时代 可他们却印证了同一个道理 得民心者得天下 1 思悟亮点 1 作者是怎样提出中心论点的 提示 作者从回望历史入手 回顾了辉煌的历史 想到了那些 盛世明君 由他们身上总结出了 得民心者得天下 这个中心论点 刘邦 项羽都是名载史册的英雄 可前者成就了千古霸业 后者却无奈乌江自刎 这难道真如项羽所言 此乃天意 吗 不是 刘邦项羽二人相比 项羽比刘邦更有才能 但项羽他恃才傲物 很少与属下谈心沟通 一意孤行 也不注重百姓的感受 又兼匹夫之勇 妇人之仁 最终走向了灭亡 相反 刘邦没有突出的个人才能 但他善于听取各方良言 身边谋士极多 他常常与他们交心倾谈 上下沟通 月下千里追韩信就是明证 更重要的是他能够认识到民心的重要性 能够采取措施笼络民心 因此 他可以 运筹于帷幄之中 决胜于千里之外 最终成为楚汉之争的胜者 2 2 为什么作者要将刘邦 项羽的事例并用 刘邦的成功和项羽的失败并不取决于个人能力的高低 而在于对 民心 的重视与否 两相对比 更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提示 时间又过了几千年 中华大地上又出现了一位历史伟人 康熙皇帝 他有着比刘邦更为出众的才华 有着比项羽更为强健的体魄 有着比铁木真更为勇猛的军队 照说他可以安安稳稳地坐上龙椅 但是 他却遭遇了关内百姓的强烈的反抗 只因为他是满人 而他治下的却大多是汉人 在汉人的眼中 他永远是夷人 是外来者 因此 各地的反清斗争不绝 这也成了康熙的一块心病 但是 他从未想过使用武力让汉臣服 一次 他去长城察看城墙的毁坏情况 面对早已破落的长城 有的大臣认为要加固 以防来袭 但康熙却坚定地说 我要修的是百姓心中的长城 这比真正的长城坚固好几倍 3 是啊 这是明君的抉择 他明白 得民心者得天下 的道理 后来 他多次微服私访 体察民情 用自己的真诚打动了无数百姓 终于使百姓臣服 成为一代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