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左江花山岩文化景观保护管理总体规划1. 总则i.i编制背景左江花山岩画分布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的宁明县、龙州县、江州区、扶绥县境内,是我国西南地区分布区域最广、规模最大的岩画群之一。其中面积最大的宁明花山岩画于1963年2月26日被公布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13曰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12月15日,花山岩画(广西壮族自治区宁明县)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2年11月17日,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为有效保护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根据2010年4月左江花山岩画保护和申遗省部际会商小组第二次会议决议确定的左江花山岩画遗产保护工作的基本要求和近期方向,特编制左江花山岩画文化保护管理总体规划(20142030)。1.2. 指导思想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为指导,以有效保护和延续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的真实性、完整性为根本目标;充分考虑相关遗产在用功能和活态遗产特性,贯彻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确立整体保护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的战略思想,探讨科学的利用与管理机制;在全面保护遗产价值、合理发挥遗产功能的前提下,保证防洪和水环境安全,促进实现左江花山岩画所在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保护与维护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遗产价值的能力。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保护管理总体规划规划文本1.3. 规划对象主要规划对象为构成“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的遗产和景观要素,包括经评估确定的左江流域38处岩画点、岩画所在山体,以及周边河流、台地、山峰等。规划范围涵盖左江花山岩画遗产分布范围及文化景观概念下的背景环境。1.4适用范围本规划依据国家文物保护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文件编制,经依法审批并公布施行后,成为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保护的法规性文件。凡规划范围内的一切与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有关的活动均应服从本规划。1.5. 编制依据1.5.1国家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7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0修订)1左江流域现有岩画遗存约为八十多处,其中本规划根据以下标注遴选出其中的38处作为重点规划对象。标准丨:具有突出代表性,画而语言较为独特,稀缺性较高;标准2:位于较为集中的三处岩画分布片区内。除重点规划对象的38处岩画点外,其余岩画点也是规划保护的对象,须按照本规划制定的要求进行保护管理。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2011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2003)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审批办法(2004)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2006)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2006)关于加强和改善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工作的意见(2002)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2005)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1988)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2005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条例(2007)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200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路运输管理条例(2008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2008修订)1.5.2. 地方政府文件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管理条例(1993)广西壮族自治区左江岩画保护办法(2012)1.5.3. 国际国内宪章、公约和文件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1964) (International Charter for the Conservation andRestoration of Monuments and Sites)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保护管理总体规划规划文本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广公约(1972)(Convention Concerning the Protection of theWorld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奈良真实性文件(1994) (The Nara Document on Authenticity)国际文化旅游宪章(1999)(International Cultural Tourism Charter)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3)(Convention for the Safeguarding of the IntangibleCultural Heritage)保护和促进文化表达多样性公约(2005 )(Convention on the Protection andPromotion of the Diversity of Cultural Expressions)关于历史建筑、古遗址和历史地区周边环境保护的西安宣言(2005) (XianDeclaration on the Conservation of the Setting of Heritage Structures, Sites and Areas)关于文化线路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宪章(2008) (The ICOMOS Charter onCultural Routes)文化遗产地阐释与展不宪章(2008) (The ICOMOS Charter for the Interpretationand Present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Sites)实施世界遗产公约的操作指南(2011) (The Operational Guidelines for theImplementation of the World Heritage Convention)1.5.4.相关技术规范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2000)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要求(2004)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1.6. 规划成果构成1.6.1基本文件规划文本、规划图纸1.6.2. 辅助文件规划说明、基础资料汇编1.7. 强制性内容本规划确定的中国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的构成内容、保护区划、管理规定为强制性内容。1.8. 规划重点内容本规划着重于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的宏观保护规划内容,统筹安排保护、整治与展示措施,依据遗产与环境现状,设立特定的分层次滚动规划编制机制,加强规划实施的动态适应性和可操作性。2. 遗产构成2.1. 地理位置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宁明县、龙州县、江州区及扶绥县境内,是中国西南及中南半岛岩溶地貌区域岩画遗产中最集中、最典型的代表,包括沿江连续分布的多处岩画点及其依存的山体和所在左江、明江河段。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保护管理总体规划规划文本其中38处岩画点为本规划重点对象,共分为3个片区,其中心坐标分别为:遗产片区I:北纬22 If 00东经107 03 00遗产片区II:北纬22。24 00东经107 06 00遗产片区III:北纬22。32 00东经107 34 002.2. 遗产性质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是由分布在左江流域崇山峻岭中的众多岩画点与其崖壁载体,以及周边河流、台地、山峰等环境要素共同构成的文化景观类文化遗产。2.3. 遗产构成2.3.1景观格局左江花山岩画景观具有“青山环碧水,岩画面台地”的空间特征,其整体呈现出“一带多点”的基本格局。蜿蜒曲折的左江及其支流明江犹如一条玉带,沿江分布的岩画点恰似一颗颗遗落人间的明珠,玉带串明珠、明珠镶玉带,群山环抱着河流,河流依傍着高山,二者和谐地组合在一起,形成立体、丰富的山水景观空间。在这样的青山碧水间,岩画点多分布在江河的拐弯处,并与岩画所在山体、河流、岩画对面的台地构成一个个相对封闭、完整的景观单元。宏大醒目的赭红色岩画、丛丛矗立的青山、蜿蜒曲折的碧水、开放平坦的台地共同构成左江花山岩画最独特的景观格局。中国文化遗产研宄院表格2-1规划重点对象遗产构成表序号遗产要素类型遗产要素名称所属县(区)1.珠山岩幽2.龙峡山岩画宁明县3.高山岩画4.花山岩画(又称:宁明花山岩画)5.沉香角岩画6.宝剑山岩画7.水岩山岩画8.对面山岩画9.楼梯岩岩画10.三洲头山岩画11.三洲尾山岩画12.岩敏山岩画龙州县13.岜逢山岩画14.无名山岩画15.朝船头山岩画16.渡船山岩画17.大洲头山岩画18.岩画三角岩岩画19.纱帽山岩画20.棉江花山21.驮柏山岩画22.银山岩画23.穿窿山岩画江州区24.岜岸灯山岩画25.马鼻山岩画26.关刀山岩画27.闸口山岩画扶绥县28.凌支山岩画江州区29.大山岩画30.小银瓮山岩画31.大银瓮山岩画扶绥县32.七星山岩画33.岩怀山岩画34.孔驮山岩画35.白鸽岩山岩画36.将军山岩画江州区37.大湾山岩画38.刀人洞山岩画39.山体岩画载体,即岩画所在的山体40.河流岩画面对的明江、左江41.台地岩画对面的台地2.3.2.岩画遗产本体左江花山岩画是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2世纪居住在左江流域的骆越人所绘制,岩画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保护管理总体规划规划文本画面内容丰富,图像以人像为主,表现主题为群体性祭祀场景,反映了骆越人的社会生活、思想观念和精神文化。具体从图像上来讲,大致可归纳为人物、器物、动物、圆形图像等四大类。38处重点岩画点可分为107处、186组,图像总数约为3788个,其中正身人像为1151个、侧身人像为2160个,圆形图像为365个,动物112个。38处重点岩画点分布在三个片区内,每个遗产内临近的岩画点又形成一个独立的景观单元。表格2-2规划重点岩画点概况表岩画点名称处数组数规模保护级别1.珠山岩画1016图像共199个,其中正身人像84个,侧身人像83个,P形图像24个,动物图像8个。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龙峽山岩画48图像共65个,其屮正身人像21个,侧身人像35个,P形图像5个,动物图像4个。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高山岩画1013图像共379个,其中正身人像88个,侧身人像228个,圆形图像46个,动物图像15个,其它图形图像2个。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花山岩画(又称:宁明花山岩画)317图像共1833个,其中正身人像347个,侧身人像1209个,圆形图像209个,动物图像62个,其它图形图像6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沉香角岩画116图像共175个,其中正身人像74个,侧身人像79个,圆形图像16个,动物图像3个,其它图形图像3个。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宝剑山岩画11图像共3个,其中正身人像1个,圆形图像2个。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7.水岩山岩画12图像共7个,均为侧身人像7个。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8.对面山岩画23图像共33个,其中正身人像1个,侧身人像3个圆形图像2个。 凶心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9.楼梯岩岩画15图像共42个,其中正身人像9个,侧身人像3个,圆形图像1个。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0.三洲头山岩画26图像共99个,其中正身人像25个,侧身人像48个,圆形图像8个,动物图像2个,其它图形图像8个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1.三洲尾山岩画14图像共108个,其中正身人像12个,侧身人像83个,形图像10个,动物图像3个。12.岩敏山岩画24图像共43个,其中正身人像3个,侧身人像38个图像2个。 1,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3.岜逢山岩画22图像共9个,其中正身人像5个,侧身人像4个。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份14.无名山岩画11图像共4个,4个人像均为侧身人像。市、县级文物保15.朝船头山岩画11傢个,其中正身人像1个,侧身人像5个,圆形图像1 | 了厂干县级文物保16.渡船山岩画3338丨,其中正身人像4个,侧身人像28个动物图像1个,其它图形图像2个。 动物市、县级文物保护里仿17.大洲头山岩画13SfS51个,其中正身人像25个,侧身人像石物图像1个。 1 M市、县级文物保18.三角岩岩両11图像共21个,其中正身人像个,侧身人像1个。平U市、县级文物保19.纱帽山岩画44图像共12个,其中侧身人像丨丨个,动物图像丨个。了/平U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岩画点名称处数组数保护级别20.棉江花山510图像共286个,其中正身人像70个,侧身人像188个,圆形图像16个,动物图像10个,其它图形图像2个。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21.驮柏山岩画17图像共44个,其中正身人像38个,圆形图像2个,动物图像1个,其它图形图像3个。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2.银山岩画37图像共52个,其中正身人像48个,侧身人像3个,其它图形图像1个。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3.穿窿山岩画11图像共3个,3个图像均为正身人像。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4.岜岸灯山岩画11图像共4个,其中正身人像3个,其它图形图像1个。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5.马鼻山岩画12图像共5个,5个图像均为正身人像。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6.关刀山岩画55图像共22个,其中正身人像20个,圆形图像1个,动物图像1个。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7.闸口山岩画13图像共25个,其中正身人像21个,侧身人像3个,圆形图像1个。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8.凌支山岩画22图像共14个,其中正身人像5个,侧身人像1个,动物图像1个。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9.大山岩画44图像共12个,其中正身人像6个,侧身人像5个,圆形图像1个。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0.小银瓮山岩画22图像共25个,其中正身人像21个,侧身人像4个。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1.大银瓮山岩画33图像共15个,其中正身人像11个,圆形图像4个。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2.七星山岩画23图像共20个,其中正身人像18个,圆形图像2个。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3.岩怀山岩画11图像共12个,其中正身人像11个,圆形图像1个。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4.孔驮山岩画33图像共9个,9个图像均为正身人像。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5.白鸽岩山岩画1111图像共81个,其中正身人像56个,侧身人像1个,圆形图像3个。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6.将军山岩画11图像共10个,10个图像均为正身人像。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7.大湾山岩画33图像共6个,其中正身人像4个,圆形图像2个。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8.万人洞山岩画610图像共87个,其中正身人像81个,圆形图像6个。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8处重点岩画点中,1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宁明花山岩画),i处为广西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棉江花山岩画),其余36处为市县级保护单位。2.3.3. 其他景观要素左江花山岩画具有独特的选址特点。38处重点岩画点中,有33处位于江河的拐弯处,这些地点的岩画均在临河的高大峭壁之上,画面大多分布在距离江水面15-100米之间,最高可达130米,岩画对面往往有一块面积稍大的平坦沙地(台地)。独特的选址使岩画点与山、河、台地共同构成一个封闭的景观“场域”,产生神秘氛围,使人生出敬畏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保护管理总体规划规划文本之情。2.3.3.1山体岩画所在的左江流域位于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区,是典型的峰丛洼地类型,整个区域峰丛林立,地质地貌十分复杂,连绵的青山形成大囱积的山区,为左江花山岩画这一文化景观遗产提供了大的地貌背景。左江流域山岭林立,地形以低坡、峰丛为主,是岩画的重要载体,其主要由石灰岩、白云岩等碳酸岩组成,为石炭纪至三叠纪的浅海海底沉积物。山峰多呈尖锥形,挺拔俊秀,有峰丛、峰林、孤峰等类型,海拔一般在200-400米。左江花山岩画大多数处于峰丛岩溶地貌中,少数处于峰林和孤峰地貌。在绘有岩画的崖壁中,多数是沿节理面崩落而形成的悬崖峭壁,很多崖壁位于河流转弯处并直接临江,构成独特的景观。2.3.3.2. 河流左江大约形成于地质时代的第三纪后期或第四纪初期,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是郁江(西江上游)的一条重要支流,属于珠江水系。其北面为西大明山,东南面为十万大山,西南面为公母山以及大青山,江水于山脉间的谷地中蜿蜒流过。左江全长约345公里,呈“匚”形谷地,流域面积达13000多平方公里。左江发源于越南北部山区,江水由西南往东北方向流,经过龙州、凭祥、宁明、崇左、扶绥等县市,至邕宁县宋村的三江口与发源于云贵高原而东南流的右江汇合,之后的河段称为郁江,郁江东流汇入珠江,最终注入南海。明江是左江非常重要的一条支流,它发源于十万大山西北麓,主要由两个源头,一是流经上思县城的河水,二是流经上思县滩陵村的河水,这两条河水在王确村汇合之后被称为明江。江水曲曲西流进入宁明县境,而后继续曲而西流,至宁明县城附近折向西北流,经珠山、高山、耀达、花山流入龙州县境,于上金附近汇入左江。蜿蜒的左江及其支流明江如玉带,串联起沿江两岸的各个岩画点及其依存的山峰,是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格局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5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23.3.3.台地除了典型的峰丛丘陵外,在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范围内,左江及明江两岸一、二级阶地上还有一些比较开阔平坦的台地,高水面约15-20米左右,这些台地多分布在岩画所在山体的正对面或斜对面,因河水长期的冲刷作用沉积而成。古代时,台地是先民们举行祭祀活动的主要场地,现多已开垦为耕地,有少量村屯分布。左江花山岩画具有重要的辅助祭祀功能,作为祭祀场地的台地与岩画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骆越人为使祭祀仪式永存,以示人们时刻对神灵的膜拜和虔诚,伴随着在台地进行的群体祭祀活动,由专职的画师们将祭祀过程绘制在临江一面巨大的峭壁上以作纪念。2.4. 遗产环境左江流域包括大新、扶绥、江州(原崇左县)、宁明、龙州、凭祥等六个县(市、区),属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辖地,位于广西的西南部,其南面与防城港市辖地相接,西南面与越南交界,西部是靖西、德保县,北接平果、隆安县,东北与南宁市西乡塘区毗邻。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所在的左江流域处于我国热带北缘,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均气温22C,日照1600多个小时,无霜期长达340天,年降雨量1200毫米。左江流域属于桂西南中低山地峰丛洼地区,地质地貌复杂多样,地势以山地、丘陵为主,由众多高低错落的联座锥形山峰围着山间面积狭小且相对封闭的洼地,沿江两岸发育有一些狭长的河流一、二级阶地,构成一个个相对自成一体的地理单元。山岭之间江河纵横,属亚热带气候,夏季炎热,春季多雨,雨热同季,有利于动植物滋生繁殖以及生物多样性格局的形成,从而为人类起源演化、文化形成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保护管理总体规划规划文本2.5历史沿革2.5.1崇左地区及左江流域历史沿革自古以来崇左为壮族先民骆越民族聚居之地。考古发现可知,早在距今10多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左江流域己有人类居住生活。到了距今10000年4000年的新石器时代,原始人类活动的足迹己遍及左江流域,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迹,各类新石器时代遗址遍布左江流域各地。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年),左江流域为百越族群骆越人居住之地,称为“徼外”之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王朝派兵统一岭南地区,设立了南海、桂林和象郡等三郡。左江流域大部分属象郡地,小部分属桂林郡地2。秦朝末年(公元前207年),赵佗代理南海郡尉后,趁中原战乱之机,派兵攻占桂林、象郡,割据岭南,建立了南越国,自称为“南越武王” 3,左江流域一带为南越国西汉至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派兵平定了南越国,将秦始皇在岭南设立的三郡地分置九郡,即南海、苍梧、郁林、合浦、珠崖、儋耳、交趾、九真、日南等九郡4,统辖于交趾刺史部。左江流域属郁林郡地,其中今大新、江州及扶绥南部为临尘县地;龙州、宁明和凭祥属雍鸡县地5。东汉(公元25年一公元220年)时沿用旧辖,改交趾刺史部为交州。此后,左江流域一直为中国历代中央政权所管辖。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左江地区属龙州专区。1951年10月,龙州专区更名为崇左专区。2003年8月,崇左市正式挂牌成立。2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太平府建置沿革3史记南越列传4汉书西南夷两粤朝鲜传5汉书.西南夷两粤朝鲜传6中国文化遗产研宄院2.5.2左江花山岩画历史沿革通过对左江流域岩画进行全面调查、收集有关岩画年代的资料,并运用考古学、图像学的断代法对岩画的绘制年代进行研究,得出的研究结论为,左江花山岩画创作的年代属于周至汉代(公元前5世纪-公元2世纪)。在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2世纪之间约700年间,生息繁衍于此的骆越人选择江水转弯处的陡峭崖壁的高处绘制岩画,以巨大的赫红色岩画记录了 2000多年前的祭祀场景,与山崖、大江和岩画对面的台地共同构成了令人感觉神秘而震撼的文化景观。岩画绘制年代从周代一直延续到汉代,可分为四个时期,为骆越部族或部落联盟中居住在左江流域的氏族及部洛所绘制,在选址中有着闻度统一的标准,画面图像以人像为主,表现的是群体性祭祀场景。第一期相当于周至战国早中期,第二期为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第三期为西汉中晚期,第四期为东汉时期。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宁明花山岩画涵盖了四个时期的内容,早期的图像位于画面下部,越晚的图像越靠上,这也是整个左江流域岩画的共同特征。从整个流域的统计结果来看,第二期的地点最多,第三期开始衰落,第四期无论是地点还是各地点的图像数量都显著减少。2.5.3左江花山岩画发现与研究的历史由于左江流域地处我国南部边陲,又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偏僻山区。历史上,广西一直被中原人视为“徼外”的荒蛮之地,一直到唐代仍被中原人视为畏途,成为中央封建王朝发配犯法官吏之地。因而,花山岩画虽然数量多,规模大,价值珍贵,但由于中原人进入左江流域地区的时间较晚,所以历代史籍对花山岩画记载既少且较晚,使得这一摧燦的历史文化艺术瑰宝长期“藏在深山无人知”。南朝梁宋(公元420年一公元1279年)时期的李石续博物志卷八有“二广深奚谷石壁上有鬼影,如澹墨画。船人行,以为其袓考,祭之不敢慢,的记载。明代(公元1368年一1644年)人张穆异闻录中说:“广西太平府有高崖数里,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保护管理总体规划规划文本现兵马持刀杖,或有无首者。舟人戒无指,有言之者,则患病。”清朝(公元1911年)末年编纂的宁明州志云:“花山距城五十里,峭壁中有生成赤色人形,皆裸体,或大或小,或执干戈,或骑马。未乱之先,色明亮,乱过之后,色稍黯淡。又按:沿江路两岸,崖壁如此类者多有。”新中国十分重视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宄,对花山岩画的调查与研宄工作也逐步开展起来。1956年、1962年、1980年、1985年四次组织大规模的花山岩画调查活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出版了相关的资料、研究成果等。2.6.其他相关遗产左江流域发现了一大批古代文化遗址和出土了大量的文化遗物,对左江花山岩画与周围墓葬与遗址关系的建立对岩画的年代测定起到直接的帮助。如位于左江与其最大的支流明江的汇合处的上金一带自古以来就是左江流域最重要的交通中心,是古骆越人的一个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附近的宁明花山和棉江花山一带是左江流域崖壁画的中心区,这里古骆越的崖壁画最多最密集,古遗址紫霞洞是左江流域最大的古宗教民俗文化遗址,在棉江花山遗址不远处的古坡遗址汉墓中曾出土了一批精美的青铜器,它的发现说明在花山崖壁画的中心区有古骆越人的聚落。表格2-3位于岩画附近的时代与岩画晚近的遗址简表序号遗址名称时代1舍巴台地贝丘遗址距今约80003000年2大湾W丘遗址新石器时代中晚期3无名山岩厦贝丘遗址新石器时代中期至西汉时期4企鸟洞穴遗址新石器时代晚期5驮那山岩厦贝丘遗址新石器时代晚期6珠山洞穴遗址新石器时代晚期7渡船山洞穴遗址新石器时代晚期8宝剑山A洞洞穴遗址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周时期或略晚9沉香角岩厦W丘遗址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先秦时期,六朝10二洲头洞穴遗址先秦11庭城遗址汉代12古坡遗址汉代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3. 价值评估左江花山岩画是研究民族文化发生发展的重要依据,是壮族文化艺术的瑰宝,是广西土著文化的一个重要的象征符号,是进行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有极高的文化与经济价值。3.1. 世界遗产价值3.1.1符合标准(i)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展现了一套独创的、高度系统的岩画艺术语言一一以“蹲踞式人形”符号为基础符号词汇、历经700多年积累和锤炼,从而具备了比较丰富的词汇和相应的构词法、句法结构和语法结构,它以记录祭祀活动为统一的主题,以叙事性的表达方式,凭借创作者坚軔的精神追求和卓越的绘画技术,被描绘在大江转弯处高耸的崖壁上,与环境融合形成强烈的视觉效应和艺术表现力,成为人类向山川与自然神灵传达的祈祷词。它成熟于距今约2000年前,达到了岩画艺术语言创作的巅峰,是铜器时代之后的世界岩画艺术的代表作。3.1.2符合标准(出):岩画是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以其系统的岩画语言及其历史演变生动地描绘了自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5世纪之间约700年间,聚居于左江流域的骆越族群的精神世界和社会发展面貌,是迄今为止在该区域发现的内涵最丰富、最重要的文化遗存,也是青铜时代晚期至铁器时代早期中国西南和中南半岛区域祭祀传统最完美的表现。3.1.3. 符合相隹(Vi):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中的铜鼓形象及其相关画面内容是对中国西南和中南半岛区域历史悠久、至今盛行的铜鼓文化的一种极具象征意义的记录。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保护管理总体规划规划文本3.2. 文物价值3.2.1. 历史价值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是广西地区文物遗存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同类岩画或其它岩画无法替代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左江花山岩画具有重要的辅助祭祀功能。骆越人为使祭祀仪式永存,以示人们时刻对神灵的膜拜和虔诚,伴随着群体祭祀活动,由专职的画师们将祭祀过程绘制在临江一面巨大的峭壁上以作纪念。随着这种绘画传统的传承和祭祀仪式的反复进行,最终形成了密集分布、宏伟壮观的岩画景观。完整的记录,生动而密集的图像,丰富的画面,系统的句法词汇语言,尤其是大量情节性、叙事性的画面,为我们大致揭示了早期左江流域古代土著民族的宗教史、图像民族志。这对于我们揭示历史上的某一阶段当地土著民族的社会历史文化面貌,将有极大的帮助。尤其是当这些早期土著民族尚未进入文字阶段,而周围民族也同样对他们缺乏文献记载的情况下,岩画遗产将是我们认识与揭秘这些早期民族历史文化最为重要的资源之一,而且还是非常形象与生动的难得资源。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是广西壮族先民发展历史的见证。壮族祖先胳越人通过形象真实记录了两千年前广西地区早期的社会和文化生活状况,是研究民族文化发生发展的重要依据,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花山岩画及所处环境虽历经两千年自然侵蚀和历史变迁,仍维持原有的基本面貌,极大地表现了壮族早期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3.2.2. 艺术价值左江花山岩画与环境融合形成强.烈的视觉效应和艺术表现力,达到了岩画艺术语言创作的巅峰,是铜器时代之后的世界岩画艺术的代表作。左江花山岩画的艺术表现形式、绘画技巧和审美情趣有极为鲜明的民族化、生活化特色。8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左江花山岩画画面巨大,图像众多、内容丰富、场面壮观;大量的人物、动物和器物从不同角度展示出两千年前的岩画艺术风格,对中国的岩画艺术创新和发展有重要贡献。左江花山岩画大胆的采用了对比强烈的主次对比表现方法。在构图上,为突出主题,高大醒目的正身人像居于画面显要的中心位置,旁侧人像则明显矮小,同时通过图像形体的佩饰、笔画的繁简及色彩的浓淡和人物排列的位置关系等多种对比因素,来表现人物不同的身份和等级,使岩画有着明确的主与次的视觉对比效果。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是壮族文化艺术的瑰宝,也是中国岩画艺术中的明珠。整个画面以众多造型简洁、抽象的个体组合成宏大、壮观整体构图,整个画面抽象简介,极具艺术表现力,充分展现了早期文明的震撼力。3.2.3. 科学价值花山岩画得以保存两千年,所使用颜料和绘制技法反映了古骆越人对自然的认识,对自然材料及其特性的认识程度。岩画选址显示了古骆越人借助山水形势特点来烘托原始祭祀活动所需的特殊氛围的能力,表明对地理环境已具有一定的认知。3.3社会价值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是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早期文化的见证,对其进行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有利于弘扬袓国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巩固边疆。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地处广西南部,地域相对偏僻,经济欠发达。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文物遗存,有助于发展当地文化旅游事业,进而带动地方相关产业的发展,改善当地社会经济状况,是响应党和国家开发西部的重大决策的具体体现。左江花山岩両文化景观保护管理总体规划规划文本4. 保存现状评估4.1. 本体保存现状评估4.1.1. 岩画点本体保存现状评估岩画点保存情况总体较好,除少部分因风雨侵蚀使一些沉积物覆盖在岩画表面,以及因局部岩石风化致使岩画随石脱落外,绝大部分岩画点保存情况良好。4.1.1.1评估标准表格4-1岩画本体保存状况评估标准评估内容具撕准岩画清晰度A:清晰;B:部分清晰或部分模糊;C:模糊;画面完整度A:完整;B:较为完整;C:般;画面积尘A:基本无积尘;B:少量积尘;C:积尘较多;崖体稳定性A:岩画分布崖体的危岩体与裂缝较少,崖壁稳定性较好,B:有一定数量的危岩体与裂缝,崖壁稳定性一般,C:危岩体与裂缝较多,崖壁稳定性较差。岩画风化A:岩画分布范围内风化、剥落情况较少;B:由于水、风、温差等自然因素影响,岩画表面存在一定的风化、剥落情况;C:风化、剥落情况严重,岩画表面受到较大影响。岩画溶蚀A:岩画分布处溶孔、溶洞、溶槽、石钟乳、钟乳石石帘和粒状覆盖物较少,没有覆盖或破坏岩画;B:岩画表面局部范围有以上情况,部分覆盖或破坏岩画;C:岩画表面以上情况较为严重,大部分覆盖或破坏岩画。崖体渗水A:岩画分布范围内渗水点较少,崖壁面漫流较少;B:岩画表面有部分渗水点,存在一定的崖壁面漫流;C:岩M分布范围内渗水点较多,崖壁面漫流较多;岩画生物/微生物A:基本不受到生物/微生物影响;B:影响较少;C:影响较为显著。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4.1.1.2.评估表表格4-2遗产岩画点本体保存情况评估表岩画点本体保存情况職岩画清晰度画面完整度画面积尘崖体稳定性岩画风化岩画溶蚀崖体渗水岩画生物岩画微生物总体保存情况遗产区I珠山岩画BBBCBBBBBB龙峡山岩画BBBBCCCBBB高山岩画AAACBAABAA花山岩画AABCBCBABA遗产区II沉香角岩画BABCCBBBAB宝剑山岩画CBBCCBBAAB水岩山岩画BBBACBBCCB对面山岩画CCBBCBBAAB楼梯岩岩画BBBACBBBBB三洲头山岩画BBABCBBBBB三洲尾山岩画BBBCCABABB岩敏山岩画BBCBCCBBBB岜逢山岩画BBCCCCBBBB无名山岩画CCCBCBBABB朝船头山岩画BBBBCCBABB渡船山岩画CCCBCCBBBC大洲头山岩画CCBCCCBABB三角岩岩画CBBBBCCAAB纱帽山岩画BCBBBBBBBB棉江花山岩画ABBCCBBBBB遗产区III驮柏山岩画BBBBBBBBCB驮柏银山岩画BBBBBCCBCB穿窿山岩画CCBCCBBBBB昆岸山岩画BCCCCCCBCC马鼻山岩画CCBBCABBBB关刀山岩画AABCBBBABA闸口山岩画CBBBCBBBBB凌支山岩画CBBCCCBBBB大山岩画CCBBCBBBBB小银瓮山岩画CCBBCCCBCC大银瓮山岩画BBBBBBCBCB七星山岩画BCBCCCBBBB岩怀山岩画CCBCCCBBBC孔驮山岩画CCBBCBBBBB白鸽山岩画BCBBCCBBBB将军山岩画CCBBCBBBBB大湾山岩画BCCBCCCBBC万人洞山岩両ABBCCBBBBB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保护管理总体规划规划文本4.1.1.3. 评估结论目前,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包括的38处岩画点的保存现状总体较好,少数岩画在崖体稳定性、风化等方面病害比较严重。岩画保存较为完好,虽有两千余年的历史,除少部分因风雨侵蚀使一些沉积物覆盖在岩画表面,以及因局部岩石风化致使岩画随石脱落外,绝大部分至今仍以基本清晰可见的面貌呈现在崖壁上,保持着原来的面貌。与洞穴岩画不同,花山岩画的位置较为独特,两千余年来一直暴露在露天环境之中,因此其保存现状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主要现存病害包括岩画剥落病害,岩画所在岩体开裂,水产生的岩溶、覆盖病害,岩画颜料的风化破坏等。4.1.2岩画保存现状综合评估左江花山岩画所处的左江流域地区,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山峦起伏、群峰林立。历史上长期对外交通不便,人为的开发活动较少,规模不大。由于当地民众自古以来对岩画怀有浓重的敬畏之情,即所谓“船人行,以为其祖考,祭之不敢慢”,所以左江花山岩画从未受到当地人类活动的破坏。自东汉以后至二十世纪中期的近两千年内,左江花山岩画基本处在自然的状态。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各级主管部门认识到左江花山岩画的重要价值,高度重视左江花山岩画的保护工作,保障了岩画点至今处于良好的保存状况。可见,岩画点本体受到人为影响较少,在自然作用下,总体情况较好。4.2景观要素保存现状评估4.2.1山体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位于左江上游流域,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自古以来对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外交通不便,人为的开发活动较少,对山体很少产生人为破坏。近年来,崇左市己对开山取石等对山体破坏的行为进行全面禁止。现存少数道路修建时,选址于山体和河道间狭窄的地带,不得不凿山修建,对山体造成一定的破坏,影响了部分山体的稳定性。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范围内的山体本身及自然植被保存状况良好,仅有少量几处位于岩画附近的山体由于在上世纪末修建道路,受到轻微的影响和改变。4.2.2河道左江花山岩画点均直接面向河流,与河流具有密切的联系。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范围中包括的左江、明江等河流均为重要的遗产要素。明江、左江自古以来为此区域的重要水源、交通通道,在当地居民生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由于水深不足、和存在较多的天然弯道及浅滩,使河道基本处于断航状态。因此河道保存着历史形态、水域规模及自然岸线。近年来,随着珠三角地区经济的发展,建设活动的增加对河砂产生了大量需求,左江上游流域局部河段逐渐产生了一些采砂生产活动。2013年开始,崇左市、龙州县等地方政府明确下令,严禁采砂活动,沿江采砂行为已经得到有效控制,所有的采砂生产计划于2014年底停止,确保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范围内的河流受到良好的保护。但是,挖砂活动在沿岸留下多处运砂码头和储砂场地,对河岸保护和沿江景观影响较大。2013年,广西省交通厅组织编制了左江崇左至南宁(宋村三江口)111级航道工程设计,计划对岩画紧邻的一部分河道、滩地、河岸进行开挖、建设活动,炸礁炸石,清除险滩、急弯,在渠旧、赖湍河岸处设立大规模港口作业区,在河道内进行扩挖深挖作业,设施多处锚地,并对沿线大部分河岸建设人工护岸,在河道附近建设配套设施和通航建筑物。规划近期将对左江崇左以下部分进行建设,将对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的保护产生较为重要的影响。至今为止,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范围内其余左江、明江等河流保存情况较好。1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保护管理总体规划规划文本4.2.3台ife左江花山岩画所在的左江流域地区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丘陵起伏、山岭林立。明江与左江两侧沿江的台地多处在群山环抱的地形中,对外交通较为不便,至今其对外交通仍以水运为主。台地植被保护情况较好,生态状况较为良好,部分台地局部为耕地,其余部分特别是沿河部分均保存了自然生长的木棉树、竹林等。由于岩画对面的台地自古以来交通条件较差,现状较为荒芜,人口密度较小。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范围内包括的台地均未建设大规模的村镇居民点,多为小型的村落,部分台地为未开发台地,没有聚落,受到人为影响较少。但是,随着近年来旅游产业的发展,左江花山文化景观越来越受到未经文物影响评估的旅游开发和建设行为的影响。正在建设中的白雪旅游码头及游客中心、花山游客中心、珠连码头游客中心,以及处于停工状态的山寨旅游码头等大型旅游设施规模巨大,均对景观要素造成了影响。其中,珠连游客中心、白雪旅游码头及游客中心、花山游客中心直接位于重要的景观要素台地上,对景观本体造成了一定的破坏。遗产对面的台地受到自然影响因素较少,但受到旅游开发建设的一定影响,保存状况一般。表格4-3位于台地与河岸上的码头及设施一览表名称健建设现状用途影响评估珠连码头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届重庆市大渡口区化学九上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 知情同意告知培训
- 2026届新疆伊犁州名校化学九上期中经典试题含解析
- 2026届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内蒙古鄂尔多斯附属学校化学九上期中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年炉外精炼工职业技能考试题库及答案(完整版)
- 2026届山东省德州七中学九上化学期中经典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五三中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含解析
- 夫妻个人债务合同范本8篇
- 类第号上海证券交易所证券投资咨询协议
- 机电一体化设计
- 新教材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 第二单元 地球表面的变化 单元全套课时练
- 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ppt课件完整版
- 挠度计算模板表格(自动版)
- (中职中专)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件完整版电子教案
- 宝钢集团生产安全事故案例汇编
- DB37T 5151-2019 园林绿化工程资料管理规程
- Q∕GDW 11612.43-2018 低压电力线高速载波通信互联互通技术规范 第4-3部分:应用层通信协议
- 贝多芬F大调浪漫曲—小提琴谱(带钢伴谱)
- 压力传感器(课堂PPT)
- (施工方案)场地三通一平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