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2013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页
江苏省扬州市2013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2页
江苏省扬州市2013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3页
江苏省扬州市2013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4页
江苏省扬州市2013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三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3分)A信札包扎 哺育追捕 挫折厝火积薪B会计市侩 奶酪旱涝 惬意锲而不舍C嗜好谥号 氛围分量 噱头空穴来风D庇护奴婢 伶俜娉婷 嗔怒瞠目而视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张炜创作的450万字的鸿篇巨制你在高原,长篇累牍地描绘了广阔的社会风貌,获得了第八届“茅盾文学奖”。B.“311”东日本大地震发生一周年之际,日本各地纷纷举行了悼念仪式,举国上下哀鸿遍野,沉浸在悲痛之中。C.“厚德”这一北京精神源远流长,建城三千多年、建都近千年的悠久历史,培育了北京人厚德载物的胸怀和品格。D.目前国内整形机构的水平良莠不齐,做整形手术风险很高,据统计,美容整形业连续三年成为消费者投诉的热点。3.根据下列文字提供的信息,概括出“旧式教育”的三种弊端。(6分)旧式教育是什么?读古人的书籍,意在把书中内容装进头脑里去,不问它对于现实生活适合不适合,有用处没有用处;学古人的文章,意在把那一套程式和腔调模仿到家,不问它对于抒发心情相配不相配,有效果没有效果。读书作文的目标在取得功名,起码要能得“食廪”,飞黄腾达起来做官做府,当然更好;至于发展个人生活上必要的知能,使个人终身受用不尽,同时使社会间接蒙受有利的影响,这一套,旧式教育根本就不管。(吕叔湘序) 4.请用反问句为下面的这则新闻评论补写一句收尾的话。(不超过30字)(3分)2011年5月13日,故宫博物院负责人来到北京市公安局,向快速侦破故宫失窃案的市局有关部门赠送锦旗,锦旗上写着“撼祖国强盛,卫京都泰安”,可惜将“捍”错成了“撼”,望之瞠目。故宫相关人士此后的辩称更让人惋叹,说是为了显得“厚重”才选用了“撼”字,已有权威语言学专家指出这两个字绝不能“通假”,一个字的错用,姑且置之一笑,然而 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人也。家世儒学。父雍,起小吏,以能擢授殿中侍御史。思少学钟、胡书及鼓琴,并不成。雍谓友人曰:“思所晓解,不及我少时。”思遂感激勤学,兼善阴阳之术。貌寝,口讷,而辞藻壮丽。不好交游,惟以闲居为事。 造齐都赋,一年乃成。复欲赋三都,会妹芬入宫,移家京师,乃诣著作郎张载,访岷邛之事。遂构思十年,门庭籓溷皆著笔纸,遇得一句,即便疏之。自以所见不博,求为秘书郎。及赋成,时人未之重。思自以其作不谢班、张,恐以人废言。安定皇甫谧有高誉,思造而示之。谧称善,为其赋序。张载为注魏都,刘逵注吴蜀而序之曰:“观中古以来为赋者多矣,相如子虚擅名于前,班固两都理胜其辞,张衡二京文过其意。至若此赋,拟议数家,傅辞会义,抑多精致,非夫研核者不能练其旨,非夫博物者不能统其异。世咸贵远而贱近,莫肯用心于明物。”陈留卫权又为思赋作略解 自是之后,盛重于时,文多不载。司空张华见而叹曰:“班、张之流也。使读之者尽而有余,久而更新。”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初,陆机入洛,欲为此赋,闻思作之,抚掌而笑,与弟云书曰:“此间有伧父,欲作三都赋,须其成,当以覆酒瓮耳。”及思赋出,机绝叹伏,以为不能加也,遂辍笔焉。秘书监贾谧请讲汉书,谧诛,退居宜春里,专意典籍。及张方纵暴都邑,举家适冀州。数岁,以疾终。 (选自晋书左思传,有删改) 【注】钟、胡:即钟繇、胡昭,魏晋书法家。籓溷(fn hn):篱笆边,厕所旁。伧父(f):粗野鄙贱的人。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A.门庭籓溷皆著笔纸 著:放置,安放 B.思造而示之 造:拜访,探访 C.世咸贵远而贱近 贵:显贵,地位高 D.专意典籍 意:放在心上 6.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说明左思三都赋创作成功,形成“洛阳纸贵”原因的一项是 ( )(3分)思所晓解,不及我少时 不好交游,惟以闲居为事 门庭籓溷皆著笔纸,遇得一句,即便疏之 谧称善,为其赋序 至若此赋,拟议数家,傅辞会义,抑多精致 退居宜春里,专意典籍 A. B. C. D. 7.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A.左思出身寒微,相貌丑陋,不善言辞,小时候习书法、学鼓琴都没有学成,经他后天不断勤奋向学,所写书信重修饰,文采壮美华丽。 B.左思面壁十年、呕心沥血写成三都赋后,立刻名重一时,当时众多知名学者张载、刘逵、卫权等交口称赞,并相继为之作注作序。 C.文章记述天资不算聪慧的左思成功的事例,意在告诉人们家庭儒学熏陶、后天不懈努力以及名流赏誉鼓吹等主客观因素都是不可缺少的。 D.文章叙写了陆机初入洛阳,怀抱志愿,先鄙视嘲笑左思,后又为其所折服等事件,旨在从侧面写出三都赋的名重当世。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思自以其作不谢班、张,恐以人废言。 (3分)译文: (2)自是之后,盛重于时,文多不载。(3分)译文: (3)及思赋出,机绝叹伏,以为不能加也,遂辍笔焉。(4分)译文: 三、古诗词鉴赏(10分)9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向子諲 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同云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又山。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频闻遣使问平安,几时鸾辂还?【注】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徽、钦二帝被金兵掳去,中原尽失。向子諲:南宋初年主战派大臣之一。同:通“彤”。鸾辂:帝王所乘的车驾。(1)这首词的上片是怎样表现“断肠”的?(3分) (2)“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3分) (3)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三岁为妇,靡室劳矣;_,靡有朝矣。(诗经卫风氓)钉头磷磷,_。(杜牧阿房宫赋) 皇览揆余初度兮,_ 。(屈原离骚)_,而后乃今将图南。(庄子逍遥游) _,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香远益清,亭亭净植,_。(周敦颐爱莲说)草木知春不久归,_。( 韩愈晚春) _ ,自知者明。(老子)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旧 天 气许东林秋天是旧的。实实在在的旧。躺在床上,听黄昏的雨,雨是旧的。不用推了窗去看,单凭这霏霏的雨声,便知道那雨是瘦细瘦细的。朦胧中,觉得那雨似乎是生了毛的液体。是黄梅天生了菌毛的液体,一直耗在阴暗的瓦罐里,终于待到深秋了,被高高端起,满空里撒下来。七八岁时,父母在雨天里吵架,平日里攒下的怨和怒,终于在雨里像列车到达站点。二十八年前的那个小女孩,无处安放她的惶恐无助,躲在屋檐下,兀自看雨。那雨也是瘦的,飘摇着,一如此刻。十八年前,怀着早恋的忧伤,扛着一把花布伞走在铺满金色梧桐叶的沙路上,伞顶之上的天空,也飘飞着这样的细雨,无着无落地飘着。岁月叠增,一层层,如同岩石的纹理,而秋雨,还是旧的,旧的瘦薄,旧的寒凉。旧时天气旧时衣,是的,衣也是旧的。这样微雨的天气,天光穿过窗外并不疏朗的南方的香樟叶,落在室内一架长长的挂衣架上。挂衣架上的衣服多半是去年置下的,中式的民族的为主,兼以挤几件今年新添的。年岁渐长,置衣的激情也是一年不如一年。半新不旧的那几十件小袄或旗袍,被心思沉重的天光晕染,竟也越发呈现出年代久远的古旧之色来。若要起身去闻,想必那纹理之间散发的,不是我的气息,而是明朝的残砖瓦砾的味道了。脂粉转身又凝作了富含碳酸钙的石头,胭脂盒子上生了厚厚青苔,一切都老旧老旧的了。我也是旧的。一日一日地,凶猛旧下去。习惯是旧的。在不上班的日子里,还是像从前,喜欢在秋天百无聊赖地睡觉,睡一下午,睡睡不着的觉。晴天里,喜欢躺在床上,看窗外的夕阳在西边一寸一寸沉下去,终于像一块橘子糖,慢慢溶化在灰蓝色的水里。雨天,就干脆和一床素衾、一架衣服纠结在灰蓝色的空气里。直到天已晚透,终于点了灯,这才开始活动。仿佛一头昼伏夜出的兽。晚上,散步,顺带购物,然后提灯,看书,或者网上看热闹。日子也是。旧的多,新的少。记得从前,手中是有一大把的明天少年时喜欢躺在春风浩荡的江堤上,一边嗅着马兰花的隐约清香,一边空自描画着二十岁三十岁的遥远自己,该是怎样的不凡模样。如今,那么多的明天都早被我过成了昨天。如今,一双蹄子终于沾了泥着了地,已经现实了,不再喜欢对镜空自许。知道明天永远是未知的,无数个明天还是未知的,只有昨天,一日日在行囊里沉淀下来,成为我们的尾巴。我们拖着长长的尾巴向中年和暮年缓缓走去,仿佛旧时乡下生殖力极其顽强的女人,身后是高高低低的一长排衣衫粗陋的孩子,扯着母亲的衣襟随行。生活越来越慢,不喜欢赶了。能坐下来,一个人看阳台外的树与日影子,一看一个时辰过去。无谓的期盼也渐渐少了,更在意过好每一个今天,哪怕素色,哪怕无惊无险。人群之中,更习惯去做一个配角,做一片安静的树叶。生活的内容里,新意渐少,慢慢将柴米油盐奉为正道,成了十足良民这舒缓与淡定,像从前父母终于安稳下来的中年。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这情怀,是中年情怀,无限情意拣拣叠叠缝缝起,旧上做文章。 (节选自散文2012.2)11.文章以“旧”为中心,为什么要从听雨写起?(4分)_ 12.“岁月叠增,一层层,如同岩石的纹理,而秋雨,还是旧的,旧的瘦薄,旧的寒凉。”这句话是对秋雨的独特感受,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4分)_ 13.文章中两次提到“旧时天气旧时衣”,你认为“天气”和“衣”在本文中有怎样的内在联系?(6分)_ 14.联系全文,请探究文本中的“旧”蕴含了哪几层深意。(6分)_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陈寅恪和钱钟书两种不同的诗学范式(节选)胡晓明对于诗学,陈寅恪最大的贡献可能正是证明了中国诗与西方诗根本的不同。西方诗长于宗教性的体验,中国诗长于现实人生的体验。陈寅恪认为中国诗最高的典范是杜甫。杜甫的诗歌既是个人的生命年谱与生活日记,同时又是唐代社会的诗体年谱与历史实录。尤为重要的是,杜诗中表现了唐代的中国社会历史文化的灵魂。这是一般人的研究无法达至的地方。而陈寅恪对杜诗的研究,正是深入发掘杜诗与唐代社会的生命般的联系,凸显杜诗的文化性格。而钱钟书的意义却迥然不同。他最终证明的是中西诗学相通的文心诗眼。这个“心”“眼”,乃在心理、智慧、情感类型的审美情趣。谈艺录与管锥编中对杜甫诗句引述考论,竟然没有一条涉及杜诗中表达的重大史实,甚而没有一条涉及唐代的典章制度与杜甫所切身感受的时代问题,易言之,没有一条是知人论世的读杜心得。钱钟书的着眼点在于杜诗中所蕴含的诗艺渊源、美感欣趣、风格情调、诗律细末、修词巧术,以及心理学内容等。如此之多从差异的一面看,陈寅恪与钱钟书的对比是学术规则的不可通约,但是从相通的一面看,陈寅恪与钱钟书的智慧又可以同时被我们分享。以两人对杜甫哀江头中“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句的解释为例。陈寅恪强调的是兵乱黄昏之时诗人“眷恋迟回”的苦情,而钱钟书则着重的是“丧精亡魂”之际老人“衷曲惶乱”的心状。陈的说法是回到历史当下,回到杜甫其人,钱的说法则可以引申到不同时代不同身份的普通的人性。尤值得注意的是,钱钟书补充说:“破国心伤与避死情急,自可衷怀交错”,这无疑是包容了陈寅恪的说法而更为合理入情。这样当然增加了杜诗的文学魅力,也印证了诗无达诂的阐释真谛。由此可见,陈寅恪与钱钟书的互补,并非完全不可能,而有意味的互补恰可以达致中国诗学自身丰富深邃的魅力。写到这里,有必要指出陈、钱诗学范式中极易被人忽略的另一层重要的相通性。一般人都能了解钱钟书非常重视解诗工作中的想像、联想能力,而以为陈寅恪只会凭材料作理性的证明与逻辑的挂搭,而完全漠视想像能力。这其实是最大的误解。陈寅恪不仅早年在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审查报告中提出著名的解释理论,即“必须具备艺术家欣赏古代绘画与雕刻之眼光及精神,然后古人立说之用意与对象,始可以真了解”;而且在他失明膑足的晚年,又以八十万余言的柳如是别传,实践了这一理论。于是我们可以引出另一问题:为什么陈、钱都注重解诗人的想象力,却在学术方法与风格上有如此强烈的反差?说到底,学术的不同最终是学者人本身的不同。在解诗方面,陈、钱都不愧为“艺术家”。然而钱是智慧型的解诗艺术家,他那浓厚的智者品性、他那慧光四溢的探索意趣,都不能不最终自觉发展成熟一套打通四部、破体成文的方法。而陈寅恪则是情感型的解诗艺术家。这种“情”当然不是一般日常人生之“情”,而是对于历史文化近乎宗教般的痴情。从这个意义上说,成功的诗学范式,其实是不可学的,因为他们的底子正是生命与性情的延伸。15.陈寅恪诗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分别是什么?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6分)_ 16.解释文章中画线句子的含义。(6分)_ 17.请简述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_ 七、作文(70分) 18观看下面的漫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要求:题目自拟;立意不得脱离漫画表达的意思;除诗歌外,文体自选。附加题 (40分) 2013年4月19日 高三( ) 姓名_ 学号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一、阅读文言文材料,完成1921题。(10分)19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所 谓 致 知 在 格 物 者 言 欲 致 吾 之 知 在 即 物 而 穷 其 理 也 盖 人 心 之 灵 莫 不 有 知 而 天 下 之 物 莫 不 有 理 惟 于 理 有 未 穷 故 其 知 有 不 尽 也。是以大学始教,必始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 20除大学外,“四书”还包括哪些?(2分) 21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2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22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呐喊注重揭示人物深邃、丰富的内心世界,开创了现代心理小说的创作先河,这是鲁迅先生向中国古代小说传统学习的结果。B老人与海是根据一位渔夫的真实经历加工而成的小说,写的是一个老人,却展现了一个世界,所以它既是一部现实主义力作,又是一部有多层寓意的作品。C凤凰涅槃传达出一个古老民族觉醒之时的深刻的悲愤。诗中凤凰的自焚、天狗的狂叫乃是与旧社会彻底决绝的反抗行动,是叛逆精神的强烈爆发与燃烧。D茶馆表明,解决中国的社会矛盾用改良主义不行。改良主义把希望寄托在“好皇帝”身上,乞求洋人发善心,而把人民群众置诸一旁。秦仲义的实业救国连他自己都救不了,常四爷的个人奋斗、王利发的顺民哲学都是此路不通。E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最终与克劳狄斯同归于尽,反映了封建势力下新生力量的斗争精神还处在幼稚的阶段,没有足够的力量去改革现实,消灭罪恶。 23简答题(10分)(1)请简要叙述诸葛亮三气周瑜的内容。(5分) (2)红楼梦里史湘云感到无聊,见柳花飞舞而咏如梦令,引发了宝黛等人填词的兴头,同是咏柳絮,黛玉和宝钗的词作表现了她们不同的内心世界,请作简要说明。(5分)_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该是向德国学习的时候了德国运气好。中国经济增长快,而德国所生产的许多产品正是中国所需要的。豪华汽车、精密仪器乃至婴儿用品,都深受中国顾客的欢迎。中国高级官员的正式配车也是德国的品牌“奥迪”。日本与德国的产品有重叠,且与中国离得近,对华贸易本更有优势。但日本短视,缺少政治智慧,尽做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事。所以德国走运,有了更多商机。但德国也不完全是凭运气。德国的产品非常精良,比中国的好,比美国的也好。德国的技校教育保证了其产品质量。德国孩子10岁或11岁便开始分流,五分之二的学生有可能考上大学,而另外五分之三的学生进技校学习,半工半读。德国共有35个技工行业,应有尽有,行行出状元,保证了蓝领工人的技术水平。读书是件苦事,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或适合读书的。技校教育让雇主和学生各得其所。发达国家中只有德国保留了学徒式的基础教育。传统方法未必不好。从概率上看,传统方法经常优于创新方法。如果传统方法已经续存了数百年,甚至是上千年,从概念上说,现代人忽然找到更好办法的可能性不大。不过,也有人反对德国的分流教育,理由是孩子分流过早,尚看不出孩子日后的潜能和兴趣,选择技校的孩子大多来自移民或比较下层的家庭。可是古今中外,大学,尤其是有名的大学,从来都是权贵子女云集的地方,并不是优秀学生优先的地方。德国技校成功,关键是贫富差别不大。德国技工的收入与白领或官员的收入之间的差别不大。劳资关系德国人处理得也好,且德国的经验证明,工会和企业可以是共存共荣的关系。金融危机来势凶猛的时候,德国经济也下滑。但德国厂家并没有大规模裁人。厂家留住了工人,而个人则少拿工资。德国用人单位实行弹性工作制,订单多的时候工人加紧生产,订单少的时候工人都休息,推出了德国版的“忙时吃干,闲时吃稀”。在控制通货膨胀方面德国也堪称优秀,至少是比我们做得要好。2011年1月份我们的居民消费价格涨4.9%。有人质疑居民消费价格涨4.9%是做了手脚,被故意压低了。我觉得这种争论是转移了斗争大方向,故意造成错觉,似乎4.9%的通货膨胀率就不是问题。通货膨胀势必扩大贫富差别。通货膨胀实际上就是杀贫济富。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富人才能直接或间接地从银行借得巨额贷款,而货币贬值无疑意味着他们可以不还钱或是少还钱。德国人或许没有花里胡哨的创新,但质量优异也能胜出。德国凭借其优异的工程、技术和服务,在国际市场上抢占了很大份额,2010年德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3.6%,2011年也会有2.6%(德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与我们的国内生产总值不一样,我们的国内生产总值很大一部分是国内拆迁生产总值)。优秀比创新更加重要。(选自南方周末,有删改)24我们该向德国学习哪些东西?(5分) 25本文用大量的笔墨提到了中国,这样写有何作用?(4分) 26文章说“优秀比创新更加重要”,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附加题 (40分) 答案 2013年4月19日19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20中庸论语孟子(2分)21获得知识的途径(2分)附【译文】说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是指要想获得知识,就必须接触事物而彻底研究它的原理。人的心灵都具有认识能力,而天下万事万物都总有一定的原理,只不过因为这些原理还没有被彻底认识,所以使知识显得很有局限。因此,大学一开始就教学习者接触天下万事万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进一步探究,以彻底认识万事万物的原理。22AC (中国古代小说不是以心理描写为传统,而是以故事见长;凤凰涅槃中没有“天狗”的形象)23(1)一气:赤壁之战后,第二年,周瑜去夺荆州,被诸葛亮抢先夺去;二气:周瑜本想借把孙权的妹妹嫁给刘备之机,把刘备扣下,逼诸葛亮交出荆州,不料诸葛亮用计使他“赔了夫人又折兵”;三气:周瑜向刘备讨还荆州不利,又率兵攻打失败。(一点1分,2点4分,3点5分)(2)黛玉叹息“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1分),从飘游无定(1分)的柳絮,联想到自己孤苦无依的身世,预感到薄命的结局(1分),把一腔哀惋缠绵的思绪写到词中去。宝钗的词中有“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之句(1分),充满了开朗乐观的情绪,婉曲表达了她心中对更高地位的追求(1分)。24学习他们在孩子10岁或11岁时就教育分流,部分学生进大学,大部分进技校学技术;学习他们保留了学徒式的基础教育;学习他们合理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学习他们控制通货膨胀的方法;学习他们认为产品优秀比创新更加重要的意识。(每个要点1分)25举例证明(1分)中国一些方面做的不如德国(1分);对比论证(1分),和中国对比,突出德国在通货膨胀、资本市场方面比中国做得好(1分)。26从概率上看,传统方法经常优于创新方法;花里胡哨的创新反而会降低产品质量、信誉;有时我们也需要实实在在的创新。(每个要点2分)江苏省扬州中学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高三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答案 2013.41.B (B项kui,lo,qi;A zh/z,b,cu;C sh,fn/fn,xu;D b,png,chn/chng)2.C(A长篇累牍:指著作篇幅很长,内容很多,含贬义。B哀鸿遍野:比喻到处都是在痛苦中呻吟的无家可归的灾民。C源远流长:比喻历史悠久。D良莠不齐:比喻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3. (5分)1、死记(或:死记硬背)古书内容;2、生搬硬套(或:简单模仿)作文程式;3、追求功名利禄(或:应付考试)(1、“死记”“古书内容”各1分,2、“生搬硬套”“作文程式”各1分,第3点1分,意思对即可。)4.【解析】“收尾的话”也就是对前文的一个总结。解答时,一要抓住故宫博物院负责人为自己辩解的实质,二要使用反问的修辞手法,三要注意字数限制。【答案】这种不能正视自身文化缺陷的自大狂妄岂不可笑可鄙?5.答案解析贵:崇尚,重视,以为宝贵。6.答案解析父亲对左思少时的评价;属于创作齐都赋之事,与创作三都赋无关;左思对其他典籍的研究。7.答案解析A项“出身寒微”牵强,文中无根据,“书信重修饰”表述错误。B项赋写成,当时人并未重视。C项“都是不可缺少的”说法过于绝对。8.答案(1)左思自认为他的赋作不比班固、张衡逊色,担心人们因为看不起他这个人而废弃他的作品。(2)从此以后,三都赋被时人称誉推崇,文章太多,不一一记载。(3)等到左思的赋作传出,陆机赞叹佩服至极,认为不能超越(他),于是停笔不写了。【参考译文】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人。他家世代传承儒学。父亲左雍起于小吏,凭借才能被提拔为殿中侍御史。左思小时候学习钟繇、胡昭的书法,并学鼓琴,都没学成。左雍对朋友说:“左思通晓、理解的东西,比不上我小时候。”左思于是受到感发和激励,勤奋向学,并且擅长阴阳之术。他相貌丑陋,口齿笨拙,诗文辞采却壮美华丽。不喜欢与人交游,只以闲居为事。作齐都赋,用了一年时间才完成。又想作三都赋,赶上妹妹左芬(被晋武帝征召)入宫,把家搬到京师,于是拜访著作郎张载,访求四川成都一带的事情。于是用十年时间构思,门旁庭前,篱边厕所,都放着笔和纸,偶得一句,立即记录下来。自己认为见闻不够广博,请求(到秘书省)担任(掌管图书典籍的)秘书郎之职。等到赋写成之后,当时人并未给予重视。左思自认为他的赋作比之班固、张衡之作毫不逊色,担心人们因为看不起他这个人而废弃他的作品。安定人皇甫谧有很高的声望,左思前去拜访他,把自己的作品给他看。皇甫谧大为称道,并且替他的赋写了序文。张载为其中的魏都赋作了注释,刘逵为其中的吴都赋蜀都赋作了注释,并为之作序说:“观战国以来,作赋的人太多了,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在前代享有盛名,班固的两都赋道理胜过文辞,张衡的二京赋文采超过立意。至于这篇赋作,比拟诸家,或运用辞藻表现思想,或运用事实阐发意蕴,也颇有情致,不精研细审的人不能详知这篇赋作中蕴含的深意远旨,不通晓众物的人不能统摄这篇赋作中涉及的殊物异闻。世人都崇尚古代的作品,看不起当世之人的创作,没有人肯花心思了解作品实质。”陈留人卫权又为左思此赋作了略解从此以后,三都赋被时人称誉推崇,文章太多,不一一记载。司空张华见到此赋,感叹说:“左思是班固、张衡之流的人物,(此赋)能使诵读的人感觉文已尽而意有余,历时越久,越有新意。”于是豪门贵族之家争相传阅抄写,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价格大涨。起初,陆机从南方来到洛阳,打算创作三都赋,听说左思正写此赋,拍手而笑,给弟弟陆云写信说:“这里有个粗俗鄙陋的北人,想作三都赋,等他写成了,也只好用那些纸盖酒坛子罢了。”等到左思的赋作传出,陆机赞叹佩服至极,认为不能超越(他),于是停笔不写了。秘书省长官贾谧请他主讲汉书,贾谧(在“八王之乱”中)被诛杀后,左思退居宜春里,一门儿心思扑在典籍上。等到张方肆意暴虐,祸害京都洛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