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鉴赏诗歌的技巧(一)掌握常见表达技巧第一类:表达方式诗歌最主要的表达方式是描写、抒情。n 描写手法: 人物描写手法: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细节等。 景物描写手法:渲染、烘托、衬托(正衬、反衬)、白描、细节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正侧结合、点面结合、视角变化、色彩渲染、意象叠加1、渲染、烘托、衬托(正衬、反衬)渲染是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营造意境、渲染气氛。烘托指从侧面着意描写景、人、事,来烘托另一事物的特点或人物的心绪情感。也就是不说本意,只说与此有关其他事物,达到突出本意的目的。(被烘托之物不写)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两物皆写,以次衬主) 正衬:用相同或相美的事物来衬托,如以动衬动,以静衬静,以乐衬乐,以哀衬哀。 反衬用相反的事物来衬托,如以动衬静,以乐衬哀,以丑衬美。l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正衬)l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反衬)l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渲染、烘托)l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渲染)l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渲染、烘托)l 庭中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烘托)古代诗歌中,渲染和烘托往往成对出现。既渲染气氛,又烘托人物。2、白描主要用朴素简练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白描要求运用极简省的语言,描摹景物的特征,反映作者的感情。写人:不绘背景,只突出主体。三言两语就能揭示人物的外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翁)写事:不求细致,只求简明。父耕原上田,子属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写景:不尚华丽,不事雕琢,务求朴实、真实。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3、细节描写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细节可以更加生动具体地反映人或物的外在特征、内在本质,增强感染力。往往从人物形象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进行描摹。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4、动静结合(1)何谓动静:静止与活动、安静与声响(2)动静手法的几大细类:动静结合:在写景时既描写动态景物业描写静态景物,动态与静态相映成趣。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以动衬静即通过描写、渲染动态,反衬、突出静态,也属于反衬。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化静为动就是把静止的事物当作运动的事物来写,想象并描写出静态事物在运动时的形态和神态。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书湖阴先生壁)化动为静就是把运动的事物当作静止的事物来写,想象并描写出动态事物在静止时的形态和神态。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5、虚实结合(1)何谓虚实:古诗的“虚”,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的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实”则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2)虚实结合的细类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构景为虚。如:柳永雨霖铃、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现实之景为实,已逝之景之境、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为虚。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具体形象为实,抽象为虚;有限为实,无限为虚。如: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有限写无限)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具体写抽象)6、正侧结合 指诗歌在写人写景时,既从正面描写,也从侧面描摹,两者结合起来以突出人或物的特点。 单独正面描写渲染、白描。单独侧面描写烘托。 l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l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7、点面结合 以简练的笔调勾勒出阔大的背景,再着意写出该画面中的一个细节,或与画面相比显得细小的形象。 l 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l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l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8、视角变化 指诗歌在写景时,远近、高低、俯仰、五感结合在一起,对景物进行多角度描写。 远近高低俯仰:由远到近、由近及远;从高到低;俯视与仰视相结合。 l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五感结合: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结合 l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9、色彩渲染 通过景物色彩的渲染、对照来突出景物特点,构建画面,营造意境。有冷暖、明暗之分。 l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l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10、意象叠加 不使用连接词而将几组意象并列,形成意象的并置堆叠,从而构建画面、营造意境、表达情感。 l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l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n 抒情手法 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 情景交融(寓情于景、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事抒情、用典抒情、借古讽今 1、情景交融/寓情于景/融情于景指将感情融于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景物或场面的描摹来抒发感情。(情景相生,景语即情语) l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2、借景抒情 指诗人把自身情感、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景为情生缘由、情为写景目的) l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的绝句) 两者区别:情景交融是景中含情,景明写、情暗抒。借景抒情是明写景,以景引情,明写情。3、托物言志 指诗人借富有特征的事物来寄托、传达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诗中的物带有人格化的色彩。 l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4、借事抒情 指诗人通过对事件的具体叙述来抒发感情。 l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l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 5、用典抒情与借古讽今 两种抒情方式都是借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来抒发情感。 区别在于:用典抒情重在抒发与个人相关的私人情感(由他人感自身)。借古讽今主要是发表对当今风气、政治或历史事件的看法(由他人观时政得失)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台城刘禹锡台城六代竞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第二类:修辞手法 古典诗歌常见修辞手法有: 对比、夸张、比喻、拟人、起兴、象征、通感、借代、双关、叠字、反复、用典。 1、对比 对比是指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并列在一起而构成的一种相反关系,以共同表现某种意境或情感。 双方无主次之分。通过对立的双方,显示两者的反差,突出主题,发人深思。 l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2、起兴 起兴,即借助看似无关实则有相似处的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一般用在诗章或各节的开头,它有引起心绪情怀,创造作品气氛,拈连上下文关系等的作用。 l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l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l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3、象征 指借助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寄寓艺术家某种深邃的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特殊意义的事理的艺术手法。 象征的本体意义和象征意义之间本没有必然的联系,但通过对本体事物特征的突出描绘,会使艺术欣赏者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从而领悟到艺术家所要表达的含义。 l 明月:象征离愁别绪,思乡怀人。 l 杨柳:惜别 l 南浦:表示送别之地的专有名词 l 梅花:坚贞、高洁、不屈、孤傲 l 杜鹃:哀婉凄凉的心绪 l 松柏:孤高、正直、耐寒不屈4、通感 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 l 红杏枝头春意闹 l 韩愈和水部张员外宣政衙赐百官樱桃诗:香随翠笼擎初到,色映银盘写未停。 此手法在现代汉语中运用较为普遍,古典诗歌使用相对较少。 5、借代 (1)定义: 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2)作用: 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3)常见类型: 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 l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l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l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第三类:结构方法 (1)诗歌的结构方法指的是诗歌的行文脉络、情感变化。也就是诗歌的起承转合(开头、展开、过渡、结尾等)。 (2)考查诗歌的结构有整体和部分之分。 考整体:理清整首诗的内容脉络(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情感变化,指出运用的结构技巧。 考部分:分析某句诗在整首诗中的作用。 (3)常见结构方法 线索、照应、过渡、伏笔铺垫、抑扬 以景结情、先景后情、以小见大、 点面结合、卒章显志、层层深入 (二)如何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1、熟悉常见表达技巧。 2、把握诗中景与景的关系、景与情的关系。 3、立足整体。 4、选择最主要、最突出、最常见的技巧来分析。 l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比喻、化虚为实、意象叠加 l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对比l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动静结合l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侧面描写;触觉、视觉、听觉相结合 (三)答题步骤 1、表达方式、修辞手法 指出表达技巧 具体分析诗句如何体现该技巧 点明该技巧的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硬件描述语言与FPGA设计技术》课件第2章 可编程逻辑器件硬件基础
- 培训授课课件评比标准
- DB15-T 2215-2021 蒙中药材趁鲜加工技术规范
- 2023年山东济南市章丘区殡仪馆工作人员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详解(必刷)
- 期间费用账务处理课件
- 安全培训点评词课件
- 楼层工程钢方案(3篇)
- 电工维修技巧培训课件
- 荔湾装修工程方案(3篇)
- 矿业工程下矿方案(3篇)
- GB 12158-2024防止静电事故通用要求
- 第1章 电子商务数据分析基础
- 混凝土搅拌运输施工方案
- 光伏电站组件清洗方案计划
- T-CFA 030501-2020 铸造企业生产能力核算方法
- 降低阴道分娩产妇会阴侧切率QC小组改善PDCA项目汇报书
- 《社区调查报告》课件
- 2025-2025学年外研版七年级英语上册教学计划
- 《胸腔穿刺术》课件
- 《人才选用育留》课件
- 华师大版(新)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