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 上册 生物 导学案.doc_第1页
七年级 上册 生物 导学案.doc_第2页
七年级 上册 生物 导学案.doc_第3页
七年级 上册 生物 导学案.doc_第4页
七年级 上册 生物 导学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GanShuiZhongXue 七年级 上册 生物导学案目 录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 认识生物2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2 第二节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4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6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8 第三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11第一单元综合检测题 14 第二单元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一章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 17 第二节 植物细胞 20第三节 动物细胞22第四节 细胞的生活 25 第一章 章末测试27 第二章 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第一节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31 第二节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33 第三节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35 第四节 单细胞生物 37 第二章 章末测试 39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第一节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44 第二节 种子植物46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 48第二节 植株的生长 51 第三节 开花和结果 54 第一、二章章末测试 57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61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65 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有碳氧平衡 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68 第二节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71 第六章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74 第三、四、五、六章 检测题 77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 认识生物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学习目标】知识:1初步认识生物 2区别生物和非生物 3说出生物特征 能力:通过积极主动参与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区别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情感:通过“生物的生命现象”的讨论,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关爱生物的品质。【重点难点】重点:生物的共同特征。难点:生物的各特征对生物生活的意义。【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致同学们和27页)1生物学是研究 和 的科学。2观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_,也可以借助_、_、 等仪器,或利用_、_、_等工具,有时还需要_。3科学的观察要有明确的 ;观察要 、 和 ,并及时记录下来;对于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 和 ;观察室需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 ”。4生物的特征:生物生活需要 ,生物能进行 ,生物能排除身体产生的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 ,生物能生长和 ,生物都有遗传和 的特征。在结构上,除病毒外,其他的生物都是由 构成,它也是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5识记生物的六个基本特征。生物生活需要 生物能 生物的特征 生物能 生物能 生物能 生物都能 二师生合作 1我认识很多的生物。操场上有哪些生物?家里有哪些生物?我身上有哪些生物?2 钟乳石、珊瑚和珊瑚虫,哪个是生物并说明原因?3 马、牛、驴三种动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有哪些?4鱼是不是生物?死鱼是不是鱼?死鱼是不是生物吗?为什么?什么样的的物体才是生物?三当堂训练1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 )A弹钢琴的机器人 B火山爆发时喷出的岩浆C慢慢长大的钟乳石 D馒头上长出“白毛”2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叶会合拢,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 )A需要营养 B进行呼吸 C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繁殖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哪个特征( )A呼吸 B排出体内废物 C对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繁殖4下列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 )A都能生长和繁殖 B都能呼吸 C都有细胞结构 D都生活在水中5科学家对蜜蜂群体的自然活动状况进行跟踪拍摄,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分类法6下列生物体不是由细胞构成的的是 ( )A病毒 B细菌 C蘑菇 D鸡7列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火山爆发 B开水沸腾 C雨后春笋 D潮起潮落8请将左右两列中相关联的内容用线段连接起来。动物取食 应激性鲸喷出水柱 营养向日葵朝向太阳 繁殖植物开花结果 生长人体排汗 排泄蘑菇由小长大 遗传子女与母亲相似 呼吸四作业 课后练习 13小题【你的收获】 第二节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学习目标】知识:能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并将你所知道的生物进行归类。能力:尝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培养调查实践以及分工合作的能力。情感:通过学习能关注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增强保护生物资源的意识,认识到保护环境要从保护我们身边的生物开始。【重点难点】重点: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及分工合作能力。难点: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存状态。【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阅读课本 911页)1我国的森林资源每五年清查一次,这就是_,人口普查也是_。 2调查时首先要明确 和 ,制定合理的 。调查的范围很大时,就要进行 ,调查过程中要如实 。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 和 , 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3. 对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分类:(1)按照形态结构分: 、 、 ;(2)按照生活环境分: 、 等;(3)按照用途分: 、 、 、 等;二师生合作1. 调查校园的生物种类的方法步骤是:(1)选择调查范围(校园)(2)分组:_人为一个调查小组。(3)设计调查路线。(4)调查记录(请特别注意_、_和_里等处容 易被忽略的小生物,还有空中偶尔飞过的_和_。(5)归类。(6)整理:将归好类的生物的资料进行整理,写在笔记本上。2. 请根据本小组在室外开展的“调查校园生物活动”的有关情况填写下列内容:(1)调查路线(2)调查范围(3)我们组一共调查到了()种生物,其中植物()种,动物()种,其他生物()种;说说它们与人类的关系。(4)从调查到的生物中选1-2种,说说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不同?(5)这次活动中,我体会最深的是:三当堂训练1按照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可以将生物划为分 ( )A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 B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C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 D陆生生物和水生物2调查时要选取的对象是 ( )A对象中的一个 B对象中的一部分 C全部对象 D以上都对3下列生物按生活环境划分的是 ( )A猫头鹰和鼠 B鱼和河水 C空气和阳光 D狗和水草4关于调查的不正确叙述是 ( )A人口普查也是调查B森林资源的清查是调查C要对调查的对象逐个进行 D对调查的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5我国在进行人口普查时,下列哪项工作不是调查时应该做的 ( )A确定调查目的和对象 B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C选取样本抽样抽查 D整理分析调查结果6在调查校园生物中,以下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 ( )A小军发现好几株他不认识的植物,于是把它们拔出来,带回家研究B小梅拔开草丛,一只蟋蟀蹦了出来,很快蹦到校园外面去了,小梅把它记录下来C小伟调查记录中有蚰蜒,其他同学都没有,小伟决定把它删掉D小明发现一只老鼠,太恶心了,不记录7某小组将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分类,他们将鲫鱼、金鱼、水草、荷花、鸭子、蟹等生物归为一类,将松、柏、蝇、麻雀、玫瑰等生物归为一类,它们归类标准是( )A生物的结构特点 B用途 C数量 D生物的生活环境8下列用调查法完成的是 ( )A人体外部形态的描述 B植物叶片细胞的描述C青春期的青少年身高的生长状况 D青蛙怎样捕食9将以下的一些生物分类:银杏树、鲫鱼、木耳、海带、奶牛、蚂蚁、白菜、大肠杆菌(1)按形态结构特点分类:(2)按生活环境分类:四作业 课后练习 12小题【你的收获】 第一单元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学习目标】知识:理解生物圈、生态因素等概念能力: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重点难点】:理解生物圈、生态因素等概念。【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一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12-15页)1.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 与其所生存 的总和。2. 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是指生物的 ,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 。3. 生态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生物的 和 的因素。它包括 因素和 因素两类。4. 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 、 和 等。5. 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 。6对照实验: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这个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 的实验。二师生合作 1观察P13图1-12,讨论完成: 影响小麦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 影响小麦生活的生物因素有 。2P14探究光对鼠妇的影响。 (1)探究实验的步骤依次是什么?(2)完成P15讨论14小题3举例说出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三当堂训练1下列属于不非生物因素对小麦的影响的是 ( )A阳光 B水分 C杂草 D温度2宋代诗人苏轼在惠崇春晚景中写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诗描述的是那一种非生物因素影响了鸭的生活 ( )A光 B温度 C水 D空气3一位诗人在登山过程中发出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感叹,说明的是哪种非生物因素对桃树的影响 ( )A水分 B温度 C阳光 D湿度4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中,将实验盒一边遮光另一边不遮光,下列错误的是 ( )A提供两种不同的环境条件 B便于观察C控制变量 D设置一个对照试验5在研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所用鼠妇的数量是10只而不是一只的原因是( )A减少误 B数量多便于观察 C便于计算 D好玩6在做对照实验时,会出现几个变量 (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四作业 课后练习1 (1)、(2)、2小题【你的收获】 第二课时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及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阅读课本16-17页)1回忆小麦的生活要受到 、 和 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2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关系有 关系、 关系、 关系、 关系等。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必须适应 才能生存下去 、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 和 着环境。二师生合作1回忆上节课哪些生物会影响小麦生长,总结出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哪些关系? 2阅读和观察P19的文字和图片,完成讨论 1-3题三当堂训练1麦田中的小麦与杂草之间的关系是 ( )A竞争关系 B捕食关系 C寄生关系 D合作关系2“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些话包含的生物因素是什么 ( )A竞争B捕食C寄生D合作3.“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成语中所指的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 )A寄生B合作C竞争D捕食4鱼必须生活在水中,离开水一段时间就会死亡。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 A生物影响环境B生物适应环境C生物改变环境D生物依赖环境5到了寒冷的冬天,杨树落叶,而松柏郁郁葱葱,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是( )A杨树不适应寒冷的冬天B生物对环境的适应C松柏比杨树更适应寒冷D杨树对低温更敏感6在下列现象中,能说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干旱的沙漠中植物种类极少B大树底下好乘凉C仙人掌的叶变成刺状 D蚯蚓的钻穴运动能改良土壤7青岛崂山是我国著名的旅游景点,崂山石更是景点的点缀。而石上的地衣也引起了许多游人的注意。地衣能在岩石上生长,又能腐蚀岩石,这说明生物体( ) A只能适应环境 B只能影响环境C都能改造环境 D既能适应又能影响和改变环境8人们将水葫芦引进昆明的滇池,而且生长很快,甚至威胁到滇池里的其他生物,这说明 ( )A生物能适应环境B.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C生物不能对环境产生影响D.生物既不能适应环境,也不能对环境产生影响四作业 课后练习 1 (3)、(4)、3、4、5小题【你的收获】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学习目标】知识:识记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并能说出各成分之间的关系。情感:能正确辨析生态系统,理解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重点难点】重点: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关系,正确运用食物链和食物网有关知识。难点: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调节能力。【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阅读课本19-24页)1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 和 所形成的同意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例如 、 、 等。2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做 。3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 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4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 和 流动的。人类排放的有毒物质很可能会通过 不断积累。5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 和 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二师生合作1观察P20图片,完成讨论1-3小题,并总结出生态系统的组成。2完成P22的食物链。3阅读和观察P23资料分析,完成讨论1、2小题。三当堂训练1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 池塘中的水草 B. 池塘中的鱼 C池塘中的所有生物 D. 一个池塘2从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分析,蘑菇属于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什么也不是3在“草兔鹰”这个食物链中,如鹰被大量捕杀,则草的数量会 ( )A . 增加 B. 减少 C. 先少后多 D. 先多后少4捕杀森林中的全部肉食动物后,鹿、兔等植食动物的平均奔跑速度将会( )A减小 B增大 C不变 D先减后增5某地大量捕捉青蛙,以至稻田里害虫大量繁殖,水稻减产,生态平衡失调,原因是破坏了生态系统的 ( )A生产者 B分解者 C消费者 D食物链6下列食物链中,不正确的是 ( ) 小虾小鱼大鱼 绿色植物兔狐 松林松毛虫啄木鸟 农作物(玉米)老鼠蛇鹰7.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其中隐含的一条完整的食物链是 ( )A黄雀螳螂蝉 B蝉螳螂黄雀C柳树蝉螳螂黄雀D蝉螳螂黄雀柳树82011年3月,日本地震造成核电站发生核泄漏,在硅藻浮游动物鲱鱼鳕鱼这条食物链中,铯含量最高的生物是 ( )A硅藻 B浮游动物 C鲱鱼 D鳕鱼9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B生态系统一旦破坏,可能引起严重后果 C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是相互依存的 D生态系统的破坏都可以通过自动调节能力得以恢复10从“狼吃羊,羊吃草”可以看出,狼体内的有机物最终来源于: ( ) A阳光 B羊 C草 D水1120世纪由于人类大量使用DDT,使得DDT大量进入海洋并积累在很多生物体内。你认为下列生物体内DDT含量最高的是 ( )A浮游植物 B鱼 C小虾 D鸟12.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产者: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 消费者: 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 等。四作业 课后练习 15小题【你的收获】 第三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学习目标】 知识:1会查资料以描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并进行交流。2能选取多方面事例来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能力:发展收集资料,运用资料说明问题的能力。情感: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初步具有保护生物及生物圈的意识,拒绝破坏环境的行为。 【重点难点】重点: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难点: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阅读课本26-31页)1生物圈的范围包括 、 和 。(1)大气圈的空气由多种气体组成,生活的动物主要有 和 , 还有细菌等微小生物。(2)水圈包括地球上的全部 和 。在水圈中,几乎到处都有生物, 但大多生活在距海平面150米以内的水层中。(3) 是地球表层的固体部分。它的表面大多覆盖着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也是人类的“立足点”。2 把与对应生态系统相关的内容用线连接起来。草原生态系统 人的作用突出,且以农作物为主森林生态系统 为人类提供饮用、灌溉等水源,还能调节气候农田生态系统 以草本植物为主,能保持水土和防风固沙湿地生态系统 以浮游植物为主,产氧量大,动物种类多海洋生态系统 消费者主要是人类,植物种类少、数量少城市生态系统 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种类多,有“地球之肾”之称淡水生态系统 能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有“地球之肺”之称3 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二师生合作1生物圈的组成?2生态系统是多种多样的。这些生态系统是不是各自独立、彼此互不相干呢? 3阅读P30资料分析,完成讨论4生物圈号为什么失败?三当堂训练1生物圈是指: ( )A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B地球上层大气圈中分布有生物的范围C地球上生物生存的地点D由各种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所组成的环绕地球表面的一薄层。2水圈包括地球上 ( )A全部的海洋 B距海平面150M以内的水层中C全部的河流 D全部的海洋和江河、湖泊3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农田生态系统;B城市生态系统;C生物圈;D森林生态系统4下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生存“立足点”的是 ( )A岩石圈 B生物圈 C水圈 D土壤 5生物圈主要为其中的生物提供 ( )A水分 B空气 C食物 D生存条件6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圈是指地球生物生存的全部环境的总称B生物圈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C生物圈包括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D生物圈是指生活在地球上的所有生物7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 ( )A发展畜牧业 B改善生态环境C发展生态旅游D增大木材产量8自我调节能力最小的生态系统是 ( ) A森林生态系统; B海洋生态系统C湿地生态系统 D农田生态系统9有“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 )A农田生态系统; B淡水生态系统 C湿地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10不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一片小池塘 B一条河流 C地球 D一群羊和一群马(选作题:)11人类生活所需的粮食大都来自 ( )A城市生态系统 B人工生态系统C农田生态系统 D淡水生态系统12珠穆朗玛峰上生物稀少,在这里生物生存主要受什么的制约 ( )A温度 B水 C营养物质 D阳光13生物种类最丰富的生态系统是 ( )A草原;B农田;C热带雨林;D北方针叶林15下列哪一生态系统对其他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依赖性 ( )A农田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城市生态系统D荒漠生态系统16“山林多栽树,如同修水库,雨多它能吞,天旱它就吐。”这条谚语说明了森林有哪些作用?四作业 课后练习 14小题【你的收获】 第一单元综合检测题一选择题1下列描述的不是生命现象的是 ( )A麦浪滚滚 B梁上飞燕 C流萤点点 D春来秋去2下列不属于生物的是 ( )A蘑菇 B病毒 C走动的机器人 D鱼3下列属于生物的竞争关系的是 ( )A草与兔 B斑马与雄狮 C玉米与杂草 D工蜂与蜂王4高山植物从山脚到山顶依次为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温带针叶林高山草甸。决定这种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 )A阳光 B水分 C温度 D海拔高度5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 )A温带草原 B热带雨林 C北方针叶林 D南方阔叶林6一个池塘被农药污染食物链:浮游植物水蚤鱼鱼鹰。中体内农药最多的是( )A浮游植物 B水蚤 C鱼 D鱼鹰7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一只大象 B一群飞鸟 C一片树林 D一朵彩云8下列食物链的表示正确的是 ( ) A草兔狼 B草兔狼 C阳光草兔狼 D兔草狼9青蛙在冬天要进行冬眠,这是 ( )A环境影响生物 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影响环境 D生物躲避敌害10动物生活的有机物来自 ( )A绿色植物制造的 B动物自己制造 C天然就有的 D细菌制造的二综合分析:1“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是南宋诗人辛弃疾的千古名句,描绘了美丽的田园风光,也说出生态系统中“丰年”与“蛙声”的某种关系,请你根据生态学的有关知识解答下列问题:(1)从农田系统的组成看,青蛙属于 。(2)水稻,青蛙,稻螟,杂草等都是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请你写出一条含有三种生物的食物链:(3)目前农田里经常喷洒农药消灭害虫,农药中的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请联系2中的食物链分析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 。(4)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能消灭大量农田害虫,请你谈一谈生物治虫的优点: 2右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回答:(1)该食物网中有 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一条是 。 (2)从生态系统的组成分析,草属于 , 其它动物是 。 (3)在食物链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 ,数量最少的生物是 和 。(4)该图所示生物能不能构成生态系统?为什么?(5)如果这个生态系统被有毒物质污染了,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最后体内有毒物质最多的生物是 。3右图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示意图请回答:(1)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 、 、 。(2)在乙,丙,丁三类生物中,数量最多的是 ,数量最少的是 。(3)在甲,乙,丙,丁四类生物中其中能形成食物链的 是 ,如果丁大量死亡,图中 也会减少, 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4目前流行一种生态球,作为家庭摆设,该球密封,内装有水,小鱼,底部有泥沙,并生长着藻类,水草都是活的,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生态球应放在 的环境。(2)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有 消费者是 。(3)生态球中的非生物部分,有 (任写一个)(4)生态球不是自然状态下的生态系统,一般不能维持太长时间,说明这种生态系统的 能力是有限的。5下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图中所有生物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缺少 部分和 者。从总体上看,植物的数量总是比食草动物 ,食草动物的数量总比食肉动物 。从图中可以看出,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是 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 。本图中有 条食物链,它们相互关联,形成 。此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 。如果大量捕食狐,那么鹰的数量在一定时间内将先 。在该生态系统中,对鼠有直接关系的生物因素是 ,对鼠有间接关系的生物是 。【你的收获】 第二单元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一章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学习目标】知识: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能力:能独立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情感: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重点难点】:重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要求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36-40页)1 英国物理学家 研制出能放大140倍的光学显微镜,用来观察软木 薄片,发现了 。2 在图中括号内填写显微镜各部分结构的名称。3 使用显微镜的方法步骤 、 、 和清洁收镜。4 从目镜中看到的物象是 。一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 。二师生合作 1认识显微镜,知道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及显微镜各结构部分的作用:(1)镜座:(稳定和支撑镜身)。(2)镜柱:(支撑载物台和镜臂)。(3)镜臂:(握镜部位)。(4)准焦螺旋:(升将镜筒,调节焦距)顺时针下降(顺-顺水而下),逆时针上升(逆-逆水而上)只适宜在显微镜的右侧看。粗准焦螺旋:镜筒升降范围较大,用于调整观察物象的适当距离。细准焦螺旋:镜筒升降范围较小,用于调整观察物象的清晰度。(5)反光镜:作用是把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平面镜光线强时用;凹面镜可以聚光,光线弱时用。(6)载物台:放置标本,中央有通光孔(是光线上下通入的地方),两边有压片夹(压住玻片标本)。(7)遮光器:有光圈,调节光线强弱;需要强光时选用大光圈,需要弱光时选用小光圈。(8)镜筒:顶端安装目镜,下端连接转换器(9)转换器:转动的转盘,下安有物镜,可以变更不同倍数的物镜。(10)物镜、目镜:合称显微镜镜头,是显微镜最重要部件,可以放大观察材料。镜头的放大倍数刻在镜头上,如标有10、 20、 40。目镜:接近人眼的镜头,放大倍数越高,镜头越短。物镜:接近观察材料的镜头,放大倍数越高,镜头越长。2练习使用显微镜(1) 练习使用显微镜: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清洁收镜(2) 用显微镜观察时,光线是经过哪些结构进入眼睛的? (3) 利用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调节物像时,镜筒上升或下降的幅度有什么不同?调节时应注意什么?(4) 在不同强度的光线下,怎样调节反光镜和遮光器? (5) 显微镜下看到的“上”字与玻片标本上的“上”字有什么不同?(6) 视野中的物像位于右下方,怎样移动玻片标本使物像处于视野的中央? (7) 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时,视野中有一污点,你如何判断该污点是在玻片标本上,目镜上,还是在物镜上?(8)如果不动显微镜的其他部分,只是转动转换器,将物镜由10转换成45,这时显微镜的视野将会有什么改变?(9) 注意:从目镜中看到的物象是 。(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一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 。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细胞越 ,个数越 ;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细胞越 ,个数越 。三当堂训练1在显微镜下观察临时装片时,物像偏右上,使物像到正中,应将装片 ( )A往右下移 B往右上移 C往左下移 D往左上移2显微镜物镜放大倍数为10,目镜为15,它的放大倍数是 ( )A10倍 B15倍 C150倍 D25倍3在下列目镜和物镜的倍数组合中,看到细胞数目最多的是 ( )A 10 40 B 5 8 C 10 10 D 15 404用显微镜观察时,所要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原因是 ( )A便于放置在显微镜上 B能让光线透过 C不易污染目镜 D易于染色5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首先用10物镜找到图像,再换用40物镜找到图像。后者与前者不同的是 ( )A 视野变暗 B 视野范围扩大C 细胞图像变小 D 细胞数目增加 6在显微镜的视野中看到一个“b”字,玻片上写的是 ( )Ab B p C d D q7擦去镜头上的灰尘,应使用 ( )A绒毛布 B餐巾纸 C洁净的纱布 D擦镜纸8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光线过弱,应选 ( )A大光圈、平面镜 B大光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