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节群落的相对稳定一、基础巩固1.下列关于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a.演替是群落根本性质发生变化的现象b.只有群落的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才会出现群落的演替 c.演替过程只要不遭到人类的破坏和各种自然力的干扰,其总的趋势是会导致物种多样性的增加d.不论是成型的群落或是正在发展形成过程中的群落,演替一直存在,它贯穿整个群落发展的始终解析:演替是群落根本性质发生变化的过程。即使没有灾害,群落也是会发生演替的,演替现象一直存在着。在自然状态下,演替的总趋势是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答案:b2.初级演替和次级演替的主要区别是()a.影响因素不同b.起始条件不一样c.产生的植物种群不同d.产生的生物数量不同答案:b3.科技人员选取某地同一自然条件下三处不同类型的茶园,进行物种多样性的调查,结果如下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a.纯茶园里只有茶树一个物种b.杉茶间作园各物种的种群密度在10月时最大c.梨茶间作园的辛普森指数在6月时最大d.人类生产活动不会改变茶园里的物种数目解析:据图知,纯茶园有很多物种(20个左右)。10月的杉茶间作园的物种数量多,但无法说明各物种在此时的种群密度大小。6月时梨茶间作园的物种数最多。三种曲线说明人类的生产活动会改变茶园里的物种数目。答案:c4.下图为某一区域m、n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纵横坐标分别表示m、n两个物种所摄取的食物数量和种类)。其中表述正确的是()a.曲线不重叠时,m与n不存在竞争b.b越大,生物适应环境能力越弱c.db时,m与n竞争激烈d.m、n将呈现“j”型增长解析:a选项,仅从食物关系来看,曲线不重叠时,m与n占据的生态位有重叠,二者在其他生存资源上可能会发生生态位重叠而产生竞争关系,所以仅凭曲线是否重叠不能确定二者是否存在竞争。b选项,b越大说明该生物的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适应能力越强。c选项,db时,两种生物的食物种类重叠部分增多,竞争会加强。d选项,m、n两个种群数量受环境因素以及其他生物因素的影响,呈现“s”型曲线。答案:c5.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40年间的变化情况见下表。有关该地群落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年数物种数量植物类别14152540草本2827263034灌木0341219乔木0001423总计2830305676a.物种多样性趋于增加b.该地群落发生了初级演替c.群落对光能的利用能力提高d.群落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发生了变化解析:随着演替物种多样性增加,垂直结构更加明显,群落对光能的利用能力提高。该演替是在弃耕农田上发生的,具备一定的植被和土壤等条件,属于次级演替。答案:b6.下图表示某地云杉林的形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群落的演替属于初级演替,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b.人类活动不改变演替的方向和速度c.该群落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d.在云杉林群落中有明显的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解析:该群落的演替应是次级演替。人类活动会改变演替的方向和速度。在云杉林群落中有明显的垂直结构,同时也有水平结构。答案:c7.在桦木林中,常出现云杉的幼苗,云杉长大后,高度超过桦木,桦木因不如云杉耐阴而逐渐死亡,最终被云杉所取代,这种群落更替表明()a.种内斗争有利于物种延续b.适者生存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c.从进化上看云杉比桦木低d.从结构上看云杉比桦木高解析:两种乔木为争夺阳光而进行竞争,由于云杉高于桦木,竞争力强,适应环境而生存,桦木因不适应光照较弱的环境而被淘汰,体现生存斗争优胜劣汰的过程。答案:b8.下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解析:一块田地中的玉米是一个种群,不存在群落结构特征,合理密植是为了削弱种内斗争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答案:c9.从光裸的岩地上演替出森林的过程中,由草本植物阶段演替到灌木阶段所需的时间相对较短,其原因是()草本植物阶段,土壤中有机物较丰富,通气性好灌木根系发达,吸水能力强灌木更高大,具有更强的获得阳光的能力灌木阶段,群落内竞争激烈a.b.c.d.解析:草本阶段为灌木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土壤条件,灌木比草本更具有生存优势,因此缩短了演替时间。答案:a10.生物兴趣小组为了调查两个河口水域的水母类动物类群(甲、乙)的种类组成及其数量特征,使用浮游生物捕捞网各随机取样3次,调查结果如下表(单位:个):物种1物种2物种3物种4物种5物种6物来源:种7物种8物来源:种9来源:学#科#网物种10甲类群样源:学#科#网z#x#x#k4202110样本252300231304102212样本348200201503902011乙类群样本13340124001025111522样本23560104101230141721样本33450183501126121619下列关于甲、乙两个类群之间物种多样性和种群密度的比较,正确的是()a.甲类群的多样性大,物种2的种群密度小于乙类群b.甲类群的多样性小,物种4的种群密度大于乙类群c.乙类群的多样性大,物种7的种群密度小于甲类群d.乙类群的多样性小,物种10的种群密度大于甲类群解析:甲类群和乙类群相比,乙类群的物种较多,故多样性较大。物种4的种群密度在甲类群中较小,物种7的种群密度在乙类群中较小。答案:c11.如右图表示某地域中以湿度和温度为变量,描绘出的两个种群能存活和增殖的范围。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种群与乙种群之间存在的只是竞争关系b.甲种群在该地域的分布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c.湿度和温度相互作用是种群数量变化的决定因素d.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乙种群具有更大的生存优势解析:由图可知,甲种群适合生活在低湿度、低温度的环境中,乙种群适合生活在相对高湿度、高温度的环境中,因此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乙种群具有更大的生存优势。甲、乙之间不能确定是否只有竞争关系。种群无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是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答案:d12.右图是某温带地区在初级演替过程中两物种数量值的变化曲线,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a.a表示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b表示整个植被的生物量b.a表示整个植被的生物量,b表示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c.a表示食肉类的种类数量,b表示食肉类的生物总量d.a表示土壤中腐殖质总量,b表示整个植被中的种类数量解析:初级演替历经“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在这个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因而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逐渐减少,但整个植被的生物量逐渐增多。答案:a13.在某栎林中,植物和动物的分布如下表。上层中层下层植物乔木灌木草本动物林鸽长尾山雀鹪鹩、昆虫(1)上表体现了生物群落的,它反映了动物、植物都具有现象。(2)某栎林中,上层、中层、下层的植物种类不同,这种分布的差异主要与(非生物因素)有关。(3)栎林中动物的分布取决于植物的分布,这是因为植物能为动物的生存提供,而且动物的这种分布有利于减轻鸟类之间的 。答案:(1)垂直结构分层(2)光照(3)食物和栖息场所竞争14.在现实生活中,人类的许多活动正在影响着群落的演替。下图表示人类放牧活动对草原植物群落演替的影响示意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燃料值班员抗压考核试卷及答案
- 银精炼原料处理效果分析报告
- 无极绳牵引车司机专业技能考核试卷及答案
- 水电招投标案例研究分析报告
- 职业发展规划与个人简历设计
- 我国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现状分析
- 木雕工艺研究分析
- 陶瓷产品国际化标准分析报告
- 海洋能源综合利用策略
- 输送设备效率分析报告
-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超级演说家
- T-CUWA 20059-2022 城镇供水管网模型构建与应用技术规程
- GB/T 32066-2024煤基费托合成液体石蜡
- 雅典帕特农神庙古希腊建筑典范与历史见证
- GA/T 2019-2023公安视频监控视频存储技术要求
- 2024零碳建筑评价标准
- 机械设计基础(第六版)课件
- 口腔癌术后患者的护理查房课件
- 贸易融资典型案例介绍
- 机动车检测站仪器设备日常维护和保养作业指导书
- YY/T 0698.5-2023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5部分:透气材料与塑料膜组成的可密封组合袋和卷材要求和试验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