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跟踪训练(满分50分时间25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如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代表生产者,5可以代表化能合成作用b碳元素在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c在食物链中占有碳元素最多的营养级可能是d中含有的有机物可以促进碳元素在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解析:由图可知:是生产者;是消费者;是分解者;是无机环境,5代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碳元素在之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促进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答案:c2以单位面积计,热带雨林中残枝落叶较温带森林的多,那么土壤中有机物的积累量一般是()a热带雨林小于温带森林b热带雨林大于温带森林c热带雨林等于温带森林d热带雨林与温带森林无法比较解析: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土壤里的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多枯枝落叶等有机物的分解速度快,利用效率高,有机物的积累量少。温带森林由于温度和水分等因素的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相对较少残枝落叶等含有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的速度慢,积累的有机物多。答案:a3如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b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b均属于细胞呼吸ca和b属于捕食关系d温室效应主要是由过程造成的解析:由物质循环的箭头指向可以看出b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同时可以看出a是分解者,不可能与b构成捕食关系。答案:c4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甲、乙和丙、丁、戊所对应方框各代表一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甲、乙和丙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b戊不一定是微生物c图中存在竞争关系的只有乙2和丙2d丁的含量增加将导致臭氧层被破坏解析:由图可知,甲为生产者,乙和丙是消费者,戊是分解者,丁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群落包含该区域内所有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戊是分解者,有些动物如蚯蚓也是分解者;图中乙2和丙2有共同的食物资源丙1,存在竞争关系,乙1和丙1均以甲为食,它们之间也存在竞争关系;由图知丁的主要气体成分是二氧化碳,而导致臭氧层被破坏的主要是含氟的气体。答案:b5物质循环中参与循环的物质对象()a单质b化合物cc、h、o、n等化学元素d含碳的糖类、脂肪、蛋白质等生物体所特有的物质解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等化学元素都不断进行着由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可见参与循环的物质对象既不是单质,也不是生物体特有的化合物,而是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答案:c6下面是某营养元素循环简图,下列哪一组合能代表x、y、z三种生物()a分解者、消费者、生产者b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c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d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解析:根据物质循环的特点,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首先进入到生产者,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通过食物关系相联系,且两者都有一部分有机物被分解者分解,再次进入到无机环境中。所以生物x为生产者,生物y为消费者,生物z为分解者。答案:c7在碳循环中,co2通过哪些生理过程进入生物群落()光合作用细胞呼吸分解作用燃烧作用化能合成作用蒸腾作用abc d解析:无机环境中的co2绝大部分是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进入生物群落的,还有很小的一部分则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合成有机物进入生物群落。答案:b8“猪沼茶”是华南山地丘陵地区常见的生态农业模式,由种植(茶树)、养殖(猪)、农户(人)和沼气生产(微生物)四个子系统构成。该生态农业模式()a是由茶树、猪、人和微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b实现了物质和能量在系统中的多级循环利用c使整个生产过程进入了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d注重系统内部的自身调节作用,不需要外部投入解析:生态系统是一定的时空范围内所有的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a中只有生物没有无机环境,不能构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不能循环利用;该生态系统能充分实现废物资源化、减少环境污染、减少投入,但还需要人们不断投入一定的幼猪、茶树、化肥等。答案:c9如图是生态系统中某元素循环的模式图,对该图说明正确的是()a这是碳元素的循环ba与b两种生物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c图中缺少化石燃料的燃烧d该物质循环只在某生态系统内进行解析:图中b是消费者,不是生态系统必不可少的成分。物质循环是在生物圈范围内进行的。煤和石油属于化石燃料。答案:a1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捕食链中能量和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物质是单向流动,不循环的物质是可循环的能量是单向流动,不可循环的能量是单向流动,可循环的能量是伴随着物质而流动的能量不是伴随物质而流动的a bc d解析:物质是循环的,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流动是单向的,推动物质的循环。答案:c二、非选择题(共20分)11(8分)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碳循环的关系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对物质循环起关键作用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是_和_。(2)图中的表示的生理过程分别是:_,_,_。(3)c生物处于第_营养级,若要使c增加200 kg至少需要消耗a_kg。(4)(多选)若该图表示某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牧民为了提高畜牧产量,采取了如下措施,其中正确的做法是()a彻底捕杀狼等次级消费者,以保护牛羊的安全b大力防治害虫和鼠对植被的破坏,使能量尽可能流向对人类有益的方向c加大对牧草的水肥管理d大量繁殖牛羊解析:据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原理可知a为生产者,是光合作用;b是初级消费者;c为次级消费者,为呼吸作用;d为分解者,为分解作用,按照林德曼效率20%计算,若使c增加200 kg至少需要a的量为20020%20%5 000 kg,根据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原理,要提高畜牧产量必须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答案:(1)a生产者d分解者(2)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分解作用(3)三5 000(4)bc12(12分)根据下图的碳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1)从微观上看,过程主要是在细胞内_中进行的。(2)岩石圈中的碳以_形式贮存,故不直接参与碳循环。由图中可见,碳循环带有_性质。(3)碳从无机环境中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是_;表示_关系;表示_。(4)参与过程的生物新陈代谢类型是_,它们与同区域中的动、植物共同构成了_。(5)太阳能照射到地球表面后,大部分被吸收并通过各种方式转化为热量散失,如果大气层中的co2增多,则产生_效应。 (6)若上图中的种群及相互间的关系如右图,设e种群干物质中的能量为5.8109千焦;b种群干物质中的能量为1.3108千焦;则a种群干物质中的能量值至少是_千焦。(7)碳循环的进行伴随着_,但由于生物体不能利用在代谢中产生的_,因而能量流动具有_的特点。解析:过程是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线粒体中进行;岩石圈中的碳以碳酸盐形式贮存;图中是光合作用、是捕食关系、代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分解者的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和异养厌氧型;大气层中的co2增多,则产生温室效应;e种群的能量为5.8109千焦;传给b种群和c种群的能量之和最少为1/10,即5.8108千焦,c种群得到的能量最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排水行业评优方案(3篇)
- 《法律逻辑教程》课件绪论01
- 投资社群维护方案(3篇)
- 吊架规范管理办法
- 后勤厨师管理办法
- 吸烟设施管理办法
- 品质计划管理办法
- 商业住宅管理办法
- 商务合作管理办法
- 商场店铺管理办法
- 溪降手册新版
- 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
- 30KW储能逆变器软件软件详细设计
- TPM活动推进管理制度
- (高清版)DZT 0081-2017 自然电场法技术规程
- 《口腔基础医学概要》课件-口腔病理概要
- 安委会汇报材料
- 五年级上册语文同步课件-21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第二课时(人教部编版)(共36张PPT)
- 供配电技术 习题及答案汇总 第1-10章
- 新生儿肺动脉高压查房护理课件
- 抖音认证承诺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