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考机构-北大考研-法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陈永生.doc_第1页
爱考机构-北大考研-法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陈永生.doc_第2页
爱考机构-北大考研-法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陈永生.doc_第3页
爱考机构-北大考研-法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陈永生.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爱考机构北大考研高端保过辅导培训 爱考机构-北大考研-法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陈永生 陈永生副教授,刑事诉讼法学教育背景1990年9月至1994年6月,在湖北师范学院政治系读本科1996年9月至2002年6月,在中国政法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博士学位2002年7月至2004年6月,在北京大学法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经历1994年7月至1996年8月,在湖北师范学院任教2004年7月至今,在北京大学法学院任教研究领域刑事诉讼法学、证据法学、司法制度、刑事侦查学科研成果著作:1侦查程序原理论(41万字),获2002年度中流文教基金会与喜马拉雅研究发展基金会奖助,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2刑事诉讼的宪政基础(34万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3刑事诉讼法关键词(23万字),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论文:1我国刑事误判问题透视以20起震惊全国的刑事冤案为样本的分析(2.8万字),载中国法学2007年第4期,2009年获司法部第三届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评奖三等奖。2排除合理怀疑及其在西方面临的挑战(约1.7万字),载中国法学2003年第2期。3司法经费与司法公正(约2.5万字),载中外法学2009年第3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9年第4期转载。4刑事诉讼法再修改必须突破的理论误区(3万字),载政法论坛2008年第4期,2009年荣获中国法学会第二届中青年优秀科研成果评奖论文类一等奖。5死刑与误判以美国68%的死刑误判率为出发点(2.5万字),载政法论坛2007年第1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7年第2期转载,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7年第4期转载。6中国司法鉴定体制的进一步改革以侦查机关鉴定机构的设置为中心(3万字),载清华法学2009年第4期。7论侦查讯问录音录像制度的保障机制(1.8万字),载当代法学2009年第4期,中国检察官2009年第10期转载。8中国减刑、假释程序之检讨(1.7万字),载法商研究2007年第2期。9论减刑、假释裁决权之归属(1.3万字),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7年第4期。10论辩护方当庭质证的权利(1.4万字),载法商研究2005年第5期。11对我国死刑复核程序之检讨(约2万字),载比较法研究2004年第4期。12论刑事诉讼的程序性制裁(约1.8万字),载现代法学2004年第1期。13论辩护方以强制程序取证的权利(约1万字),载法商研究2003年第1期。14论侦查权的本质与特征(约1.4万字),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3年第2期。15论我国刑事二审审理方式之改革(约9千字),载政治与法律2004年第1期。16我国未决羁押的问题及其成因与对策(约1.8万字),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3年第4期。17刑事案件庭前审查及准备程序研究(与宋英辉教授合写,约1.1万字),载政法论坛2002年第2期。18论刑事诉讼中控方举证责任之例外(约1.1万字),载政法论坛2001年第5期。19两大法系法官制度之比较(约9千字),载政法论坛1998年第5期。20大陆法系的刑事诉讼行为理论(约2.1万字),载比较法研究2001年第4期。21论直接言词原则与公诉案卷的移送及庭前审查(约1.7万字),载法律科学2001年第3期。22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举证责任(约8千字),载现代法学2001年第6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2年第2期转载。23论刑事诉讼法的可诉性(约9千字),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24我国刑事鉴定制度改革与完善(与樊崇义教授合写,约1.4万字),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0年第4期,司法部内参司法行政法制工作通讯第二号转载,人大法学复印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0年第10期转载。25论侦查公开(约9千字),载政治与法律2000年第2期,最高人民检察院内参刑事法理与案例评析转载。26慎重对待沉默权(约7千字),载政治与法律2001年第6期。27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与犯罪率(约9千字),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28检察机关参与行政诉讼比较研究,载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0第3期。29公正:司法鉴定制度改革的最高追求(与樊崇义教授合写,约8千字),载中国司法鉴定2002年第2期。30中国内地与香港刑事管辖冲突及解决(约8千字),载山东法学1998年第2期,人大法学复印资料国际法学1998年第4期转载,并获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第七届研究生学术论文报告会优秀论文二等奖,98年“华增”科研奖学生类三等奖。31秘密监听之研究(约9千字),获首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第八届研究生学术论文报告会二等奖,诉讼法论丛第5卷发表。32域外法医鉴定机构设置的特征(约9千字),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核心期刊)2010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10年第6期转载。33论客观与诉讼关照义务原则(1.3万字),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34侦查体制比较研究(约1.1万字),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获全国第四届中青年诉讼法学优秀科研成果论文三等奖。35法律事实与客观事实的契合与背离(约1.7万字),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36论检察机关的性质(约1.7万字),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37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检察机关之比较(与宋英辉教授合写,约1.4万字),载中央检察官学院学报1998年第3期,人大法学复印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1999年第1期转载,检察学论丛2000年第1期收录。38刑事诉讼中公民权利宪法保护的理论基础(与瓮怡洁合写,约9千字),载刑事诉讼法哲理探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39完善刑事诉讼制度推进刑事司法改革(与宋志军合写,约2.2万字),载深化刑事司法改革的理论与实践,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版。40交叉询问制度研究(与樊崇义教授合写,约1.6万字),载中国司法审判论坛2001年第1期。41中国刑事诉讼法典第一编第一章“任务和基本原则”的修改建议与说明(2.5万字),载诉讼法论丛第11卷。42刑事程序中公民权利的宪法保护(4.5万字),载陈兴良教授主编:刑事法评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版)第20卷。43论陪审制(与姜小川教授合写,约5万字),载刑事法评论第7期。44刑事证据前沿问题研究(与樊崇义教授等合写,约9万字),载证据法学论坛第1、2期。45诉讼平衡论(约1.8万字),载诉讼法学研究第4卷。46论法律真实(与锁正杰合写,约2.2万字),载诉讼法学研究第1卷。47对我国刑事诉讼若干问题之检讨(约3万字),载陈兴良教授主编中国死刑检讨,检察出版社2003年版。48历史视野中的刑事质证权(8千字),载寸心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49职务犯罪特殊侦查措施的法律规制与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与瓮怡洁合写,约9千字),载人民检察2010年第6期(3月下)。50检察官客观义务理论的起源与发展(4千字),载人民检察2007年9月上半月号(第17期)。51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对检警关系的影响(3千字),载人民检察2006年11月下半月号(第22期)。52论侦查的期间限制与疑案处理(约4千字),载人民检察2002年第12期,被评为人民检察2002年度优秀论文一等奖。53论建立证据展示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约4千字),载人民检察2003年第8期,被评为人民检察2003年度优秀论文二等奖。54论检察官的客观义务(约5千字),载人民检察2001年第9期。55交叉询问制度在我国的确立与完善,载中国律师2005年第12期。56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及其具体应用(约1.1万字),载刑事司法指南2003年第1辑(总第13辑)。57论补强证据规则及其具体应用(约7千字),载刑事司法指南2003年第2辑(总第14辑)。58论推定规则及其具体应用(约8千字),载刑事司法指南2003年第3辑(总第15辑)。59科技证据及其运用(约7千字,与樊崇义教授合写),载刑事司法指南2004年第3辑(总第19辑)。60从口供本位到物证本位(与樊崇义教授合写,约6千字),载检察实践2000年第3期。61科技证据的法定化(与樊崇义教授合写,约9千字),载南都学坛2005年第2期。62对刑讯逼供的三重分析(约9千字),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63论侦查终结(约7千字),载湖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5期。64国外陪审员如何陪审(2千字),载环球2005年第11期。65论我国刑事立案监督制度的完善(约7千字),载法大成人教育1998年第4期,并被樊崇义教授主编的刑事诉讼法专论一书收录。66一事不再理与中国区际刑事管辖冲突的解决(约6千字),载研究生法学1998年第1期。67论反贪侦查模式的转换(约4千字),载检察日报2000年2月2日第3版。68论当庭认证(约3千字),载人民法院报2000年12月18日第3版。69错误该由谁证明(约2千字),载南方周末2000年6月23日第5版。荣誉奖励1刑事诉讼法再修改必须突破的理论误区(载政法论坛2008年第4期),2009年荣获中国法学会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第二届中青年优秀科研成果奖论文类一等奖。2我国刑事误判问题透视(载中国法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