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3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课件(32张).ppt_第1页
人民版必修3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课件(32张).ppt_第2页
人民版必修3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课件(32张).ppt_第3页
人民版必修3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课件(32张).ppt_第4页
人民版必修3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课件(32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十五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新课情境导入 学习目标诠解 课前自主学习 一 新青年 的诞生1 背景 1 经济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中国 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2 政治 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牢笼 实行 而袁世凯实行独裁统治 3 思想 辛亥革命后 民主 自由 平等 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 袁世凯梦想恢复帝制 掀起了一股 的逆流 资本主义 民主制度 尊孔复古 2 新文化运动兴起 1 兴起标志 1915年 陈独秀创办 青年杂志 发表 一文 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2 主要阵地 新青年 3 活动基地 蔡元培任校长 实行 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 的办学方针 4 代表人物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等 敬告青年 北大 二 新文化运动1 内容 1 提倡 与科学 反对专制和愚昧 迷信 阐释 新文化运动前期各内容之间的关系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 是新文化运动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武器 新文学是民主与科学的传播载体 新道德让民主共和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是新文化运动的归宿 民主 2 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为此 提出了 的口号 打倒孔家店 思考 陈独秀说 愚之信仰共和 必排孔教 非独不能以孔教为国教 定入未来之宪法 且应毁全国已有之孔庙而罢其祀 为什么新文化运动把矛头指向孔教 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是儒学 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的理论基础和精神支柱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袁世凯破坏民主 为复辟帝制 掀起 尊孔复古 逆流 点拨 前期新文化运动提出 民主与科学 的口号 主要是强调培养民主 科学的思想意识 而对于在现实政治中反对军阀专制 建设民主政权 恰恰没有予以重视 此外 前期新文化运动局限于少数知识分子范围之内 并在东西方文化关系问题上存在全盘肯定西方文化 全盘否定中国文化的倾向 3 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胡适发表 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陈独秀发表 主张推翻旧文学 建设新文学 鲁迅的 狂人日记 孔乙己 等小说 把 内容与白话文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 成为新文学的典范 2 意义 1 冲击了 的统治地位 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2 中国知识分子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3 为 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文学改良刍议 文学革命论 反封建 封建思想 马克思主义 三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1 背景 1 国内 的开展 2 国际 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辨析 五四运动前后 新文化运动的不同 1 五四运动前 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是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 2 五四运动之后 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并走上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道路 成为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 2 表现 庶民的胜利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3 影响 1 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他们开始用 指导中国革命 2 1921年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 诞生 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 课堂探究研析 1 进步性 1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新文化运动前 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 经过新文化运动 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 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 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 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 受到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 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 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 主题一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3 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 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民众的觉醒 唤起了人们对国家事务的关心 对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4 后期传播的马克思主义思想 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 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作为拯救国家 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 5 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 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 被广人民众所接受 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 2 局限性 1 由于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阶级和时代局限性 新文化运动中激进民主主义者对东西方文化的评价存在着绝对化倾向 2 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和儒家思想的全盘否定 使儒家思想受到近代以来前所未有的打击 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3 前期新文化运动局限在少数知识分子 没有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 材料一陈独秀等倡导 民主 的直接目的 并非立即创建民主政治制度 而是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观念 进行民主自由观念的启蒙 为民主政治营造社会基础 从根本上动摇封建主义的根基 中国近代史纲 材料一说明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的直接目的是思想启蒙 从而动摇封建主义的根基 其根本目的是创建民主政治制度 材料二 五四 前后搬入中国的种种社会主义学说虽一度汇成涌流之潮 只有马克思主义在风雨之中扎根于中国社会 掀开了新陈代谢的另一页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显示 新文化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并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产生深远影响 材料三 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 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 绝对是两样 断不可调和迁就 若是决计革新 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 不必拿什么国粹 国情的话来捣乱 陈独秀思考 材料三对待东西方文化的态度有什么问题 有无合理性 为什么 答案 问题 存在绝对肯定或否定的片面性 在当时社会条件下 有一定的合理性 原因 有利于打击封建正统思想 回击袁世凯的 尊孔复古 逆流 进而宣传西方民主与科学 推动人们的思想解放 对点巩固1 陈独秀在 旧思想与国体问题 一文中指出 要帝制不再发生 民主共和可以安稳 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 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为此而发起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其主要功绩是 a 推翻了封建专制政体b 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c 推动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d 动摇封建思想统治地位 解析 陈独秀 一一洗刷干净 的思想解放运动是指新文化运动 其最主要的功绩是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故d项正确 d 1 原因 1 国际因素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2 国内因素 李大钊在中华大地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 资产阶级斗争的失败和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先进知识分子的大力宣传 各地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有计划的宣传 主题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 特点及意义 2 特点 1 进步知识分子起了推动作用 马克思主义宣传同工人运动相结合 2 马克思主义战胜了非马克思主义 五四运动后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主流 3 意义 1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相互促进 推动了人们思想解放和爱国运动的开展 2 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新文化运动的阵营逐渐分化 一批先进知识分子转变为共产主义者 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 3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 推动了毛泽东思想的产生 这些都深刻影响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 材料一中国的先进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事实中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威力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 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齐鹏飞 毛泽东思想概论 材料一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因 即从十月革命胜利中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强大威力 材料二上海 劳动界 第七册上刊登了海军造船厂工人写的 一个工人的宣言 宣言说 工人的运动 就是比黄河水还厉害还迅速的一种潮流 将来的社会 要使他变个工人的社会 将来的中国 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中国 将来的世界 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世界 俄国已经是工人的俄国 这个潮流 快到中国来了 我们工人就是这个潮流的主人翁 这个潮流的主人翁 就要产生工人的中国 思考 材料二反映出的中国工人思想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工人思想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答案 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说明马克思主义已同工人运动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对点巩固2 李人钊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