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doc_第1页
得道多助.doc_第2页
得道多助.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镇江四中九年级语文学科(一备稿) 主备: 行政审核: 编号34课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新授课)班级_ 姓名_ 【学习目标】1 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2 掌握课文的中心论点,学习课文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课前自学】1划分节奏(1)夫 环 而 攻 之(2)故 君 子 有 不 战,战 必 胜 矣。(3)域 民 不 以 封 疆 之 界(4)得 道 者 多 助,失 道 者 寡 助2朗读课文,以读准字音、句读,朗读流畅为目标。3. 走近作者:孟子,名轲,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孟”,并有“亚圣”之称。他在孔子“仁”的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仁政”说,主张以“仁政”来统一天下。孟子还主张“性善”论。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孟子及其弟子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共七篇。南宋朱熹将孟子、大学、论语、中庸并称为“四书”。4.结合文中注释,自己翻译文章。家长签字 日期 等第 【课堂学习】一、检查自学情况二、导入新课三、诵读课文四、疏通文意1.字词落实(解释加点的词语)天时( )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 ),七里之郭( ),环( )而( )攻之而( )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 ),是( )天时不如地利也。城( )非不高也,池( )非不深也,兵革( )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 )而( )去( )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 )民不以( )封疆之界,固( )国( )不以山溪之险,威( )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 )者多助,失道者寡( )助。寡助之至( ),亲戚畔( )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 )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 )不战,战必胜矣。2. 课堂质疑五、文本探究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本文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3.“道”指什么?“人和”指什么?二者间的关系?4.本篇主要是谈战争呢,还是谈政治呢?5.现代生活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仍然有其普遍的意义,请结合你的生活,谈谈对“道”的理解。【达标检测】一、解释一词多义: 道:1.会天大雨,道不通( )2.得道者多助( )3.伐无道,诛暴秦( ) 固: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2.固以怪之矣( ) 池: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池非不深也( ) 国: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2.死国可乎( )二、翻译下面句子:1.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归纳总结】 【作业布置】1“得道者多助”中的“道”是指什么说的( )A正确的道理 B作战的规律 C施行“仁政” D统治的方法2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全文的中心论点。B第二段用攻城而未能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地利不如人和”;第三段写地理条件虽优越而守城失利,来论证“天时不如地利”。C第四段深入论证“得道”即“得人和”,“得人和”则“战必胜”。D本文所论述的决定战争胜负的最重要因素是“人和”。3. “得道者”的意思是 ;文中与它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 。4用文中语句填空。从上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 ”,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 ”。5回忆你学过的文言课文,从中举出一则可以证明本文论点的史实。 6请写出一句与“人和”有关的名言警句: 家长签字 日期 等第 【学教反思】【作业布置】1(1)兵器 (2)限制 (3)通“叛”,背叛 2C 3B 4A B 5施行仁政的人 君子 6得道 天下顺之 7秦王朝施行暴政,使“天下苦秦久矣”,导致陈胜吴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